一、南方人的乡音
1、我是浙江宁波人,大学在上海,现在定居在广州。我的家乡话宁波话非常接近上海话,差异在于上海话软,宁波话硬,就像上海人喜欢吃甜一点,宁波人靠海,海鲜都放很多盐,比较咸。但我自认的母语倒不是宁波话,小时候我们家第一台电视机放周星驰的国语配音,我记得是《新精武门》,有点语言天赋的我基本能背下来。电视是我的母语老师。上小学学校推广普通话,我还是普通话纠察队的,所以我感觉自己的母语就是普通话,只不过我也听得懂宁波话和跟父母是聊宁波话的。
2、基本南方的乡音其实差异挺大,像我们浙江整体差不多,但温州话完全是一个自己的语种,非常像日语,我们互相听不懂。据说战争年代温州话由于难懂被专门用来当电台暗语。而江浙沪其他地方大体语感类似,只不过轻重快慢不同。浙江重商,言语有爆发户的热烈优越,上海小资和国际,沪语总是刻意调软蛮多设计,江苏还保留了江南的质朴,但据说苏南苏北大不同。苏北就已经是普通话的变种了。我后来住在广州,粤语其实看港片也会听,只是不会说,又经历到客家话、闽南话,真的很不一样。据说古代诗词其实更适合粤语念,听粤语歌其实因为不懂,小时候想象的情感更为浓烈一些,旋律有一种悲伤怀旧感。真的看懂歌词,反而是一种解嗨。总感觉不如想象得好,这可能仅仅是因为年华老去,想留住什么,只有记忆。
3、我去北方发现听懂他们的话倒是轻松一些,多数还是以普通话为基准,东北人讲话粗而有活力,北京话有劲而自信,重庆话先天有种饶舌热情劲,陕西话非常温暖靠谱,山东话有黄土和严肃的气息。总之我多数都听得懂,我们大学寝室天南海北,我的山东同学打电话几乎没秘密,我打电话他就感觉像在听天书。
4、我自己写作是没办法用乡音写的,听李健说乡音是漂泊者永远的行李。可惜用宁波话一写就真的只能写外婆奶奶年代的故事,我的写作启蒙来源于西方文学的翻译,我的东北的同学写起戏剧来都有一股二人转的气质,他们先天懂用生动的语言。做编剧的时候我发现除了古装戏,大多数国产剧都遵循的是北方语汇。于是我恶补了一阵郭德纲的相声。他里头有不少老北京话,其实生活中已经不用了,但在那个氛围里都挺好笑。而我在大学的时候就一直在看《康熙来了》,通过它知道不少台湾的文化。纯粹的台语其实听不太懂,但有种很有趣的戏剧感。一边听台湾人很软地讲国语,但是台语一来就感觉很激烈,有种反差的趣味。
5、有时候你在看书或者看节目和影视剧,你会自动靠近你看的东西的语感。我跟北京人聊天会自动加不少儿化音。但在广州,虽然不说粤语,但我总感觉讲话太硬很冒犯,就切成很软的国语。比如“这个东西挺好使”,我会自动切成“这个东西挺好用的哦”。以至于我经常被当成台湾人。我北京来的同学说你怎么变娘了,我说“没有哦,人家一直是这样讲话的呀。”
二、为什么在演艺方面东北人很有天赋
1、在网络直播上,在短视频上,你总是看到很多东北老铁肆意的挥洒着他们深入骨髓的表演才华,用赵大叔的话说,“一身的艺术细菌”!
2、东北气候寒冷,夜晚长、白昼短,种下粮食之后将有大半年的农闲,如何度过这大半年的漫漫长夜,成了头等重要的大事。平民老百姓也得找点事儿干,于是聚在一起唠嗑、吹水,有时高兴了还吼上两嗓子,二人转的雏形恐怕就是这样来的,而东北人的能侃能聊正是在这唠嗑、吹水中锻炼出来的。
3、光能唠嗑还不行,在缺乏娱乐活动的古代东北,你还得唠的幽默有趣,方能博得满堂彩,唠的幽默了、有趣了,或许还不行,你还得十八般武艺样样齐全,翻俩跟头,模仿个老太太走路什么的……
4、一代代东北人就是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之下成长起来的,从小便炼就这“一身的艺术细菌”。
5、寒冷气候和漫漫长夜为东北人浸淫打磨表演才艺,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了可能性,而生产力的提高却是这一切的保障。
6、民族文化心理,胆大敢演从骨子里就继承着表演才华的民族多了,为什么东北人能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呢?长期以来的渔猎文明,使得东北人骨子里存在着原始野性的个性和气质。他们淳朴,古道热肠,豪侠尚武,这种历史沿习下来的民族文化心理,我们总以为是东北最民间,最扎根乡土的二人,熏陶着东北人的艺术。真正影响他们的是一个宗教,能唱能跳的团体
三、天才文言文
1.文言文有关天才的有哪些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南阳西郊有一亭,人不可止,止则有祸.邑人宋大贤以正道自处,尝宿亭楼,夜坐鼓琴.忽有鬼来登梯,与大贤语.聍目磋齿,形貌可恶.大贤鼓琴如故,鬼乃去,于市中取死人头来还,语大贤曰:“宁可少睡耶?”因以死人头投大贤前.大贤曰:“甚佳.吾暮卧无枕,正欲得此.”鬼复去,良久乃还.曰:“宁可共手搏耶?”大贤曰:“善.”语未竟,在前.大贤便逆捉其腰.鬼但急言死.大贤遂杀之.明日视之,乃是老狐也.自此亭舍更无妖怪.(出《法苑珠林》)南阳西郊有一所亭楼,人不能在里边过夜.在里边过夜就会有祸事发生.本邑人宋大贤坚持正义之道,曾经宿在亭子里.夜里,他坐在那里弹琴,忽然有一个鬼从楼梯下面走上来,和宋大贤说话.那鬼咬牙瞪眼,样子很可怕.宋大贤弹琴如旧,并不害怕.鬼就离去,到外面去找了一个死人头回来,对宋大贤说:“难道你能睡着吗?”于是就把死人头扔到宋大贤眼前.宋大贤说:“很好.我夜里睡觉没有枕头,正想要弄个玩艺儿.”鬼又离去,好久才回来,说:“难道你敢和我搏斗吗?”宋大贤说:“好!”话没说完,鬼已来到他的面前.他便迎上去捉住鬼的腰.鬼只是焦急地说了个“死”字,宋大贤就把它杀死了.第二天一看,竟是一只老狐狸.从此这亭舍里再也没有妖怪了.。
黄杨木生长在千米高山云雾笼罩的岩壁上,以岩缝中的滴水和雨露为养分,可以说吸收了天地之精华而长成。黄杨生长极其缓慢,有千年黄杨长一寸之说。
李渔在《闲情偶寄》里这样评价黄杨木说:“黄杨每岁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命也。”黄杨木长得慢是大家共知的,但是至于闰年反缩一寸,倒是未有人考证过。苏轼也有诗云:“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但即便是这样,黄杨也安守困境,冬不改柯,夏不换叶,所以李渔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知命树”,安于天命,老天不让他长高,强争也没用。李渔说,按常理,闰年闰月,树木应该多长一寸才是,现在黄杨非但不多长,反而缩短一寸,这造物主对它的安排实在太不公平了。但黄杨并不恨天怨地,而照样把枝叶长得很茂盛。所以李渔评价它有君子之风,说“莲是花中君子,黄杨就是树中君子”了。
1.席上(大家)啖菱,(这个人)并壳入口。2.并壳(的原因)者,(我)欲以(它)清热也。
有个北方人,自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后来到南方做官,(一次大家)坐在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有人提醒他说:“吃菱角要去壳。”他却想掩盖自己的短处,说:“我不是不知道要去壳,是想用来清热呀!”人家问他:“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金溪民方仲(仲,指在家排老二)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tí)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有些版本为“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pān)【通“攀”】仲永环谒(yè)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chèn)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的时候,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它们。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的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刻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他的这首诗把赡养父母、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奇,渐渐请他父亲去做客,还有的人用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仲永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从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了。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仲永的才能已经)已经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远远地超过有才能的人。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则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