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炖肉时什么时候放料酒最合适
肉变颜色了,放料酒,去除腥腻的味道最合适。
做法如下,先准备好材料:猪前腿肉:800克、植物油:一勺、老抽:一勺、料酒:二勺:陈醋:一勺、大料:适量、花椒:适量、姜:适量、盐:一勺、毛葱:适量。
1、用热水洗干净猪肉,把带有猪皮的地方用刀多刮一刮就干净了。遇到有猪毛的皮,用镊子拔干净。切成自家喜好的肉块。
2、热油下毛葱和大蒜爆锅,然后在把肉倒进锅里。
3、翻炒的肉变颜色了,在加老抽和生抽,料酒,陈醋去除腥腻味道。
4、翻炒到猪肉没有血色了,在加大料和花椒桂皮在肉里。
5、加适量的水,加水的时候,最好一次加足用水量。半途加水会影响肉的味道,记得小火炖肉。
6、加完水要上盖锅,小火慢慢的炖肉。炖的过程中不要忘记看看炖的汤,随时翻炒一下,这样炖的出来的肉软烂好吃。如果火候过大汤炖干了,肉没有煮软烂,在加水炖肉会影响肉质和口感。炖好的肉收汁出锅即可。
二、炒菜时料酒什么时候放最好
1、平时炒肉类菜的时候,免不了要放些料酒进行调味,既可以去除腥味,也可以增加菜的香味,出锅之后偿偿,味道会很好,那么,料酒什么时候放才合适呢?
2、要视情况来决定放料酒的时间。料酒中含有大量的酒精,酒精具有挥发性,加热的时候会加速酒精的挥发,大火炒菜的时候,酒精放太早会挥发,在出锅前放料酒最好。
3、一般腥气较浓的鱼、肉,主要是用料酒去腥,可以先将鱼、肉表面用料酒抹一遍,让酒精渗透到胺类物质中,然后烹调,在烹调过程中腥味就会消除。
4、烹调中最合理的用料酒时间,应该是在整个烧菜过程中锅内温度最高的时候。比如煸炒肉丝,料酒应当在煸炒刚完毕的时候放;又如红烧鱼,必须在鱼煎制完成后立即烹料酒;再如炒虾仁,虾仁滑熟后,料酒要先于其它作料入锅;汤类在开锅后改用小火炖、煨时放料酒。
5、料酒的味道比较重,炒菜的时候不宜放得过多,不好把握剂量的话可以倒在瓶盖上,放一小盖就可以了,放得过多容易引起酒味过重,影响口感。
三、料酒什么时候放比较好
1、酒烧制鱼、羊等荤菜时,放一些料酒可以借料酒的蒸发除去腥气。因此加料酒的最佳时间应当是烹调过程中锅内温度最高的时候。此外,炒肉丝要在肉丝煸炒后加酒;烧鱼应在煎好后加酒;炒虾仁最好在炒熟后加酒;汤类一般在开锅后改用小火炖、煨时放酒。
2、做菜什么时候放调料好,该放什么调料,既要保持烹调后菜的色香味,又要保持菜中营养素最大限度地不被破坏,对人体健康有益,这的确是一门大学问。
3、油炒菜时当油温高达200℃以上时,会产生一种叫做“丙烯醛”的有害气体。它是油烟的主要成分,还会使油产生大量极易致癌的过氧化物。因此,炒菜还是用八成热的油较好。
4、特别提示:油脂能降低某些抗生素的药效。缺铁性贫血患者在服用硫酸亚铁时,如果大量食用油脂食物,会降低药效。
5、酱油酱油在锅里高温久煮会破坏其营养成分并失去鲜味。因此烧菜应在即将出锅之前放酱油。
6、特别提示:服用治疗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以及抗结核药品的患者不宜多吃酱油。
7、盐用豆油、菜籽油做菜,为减少蔬菜中维生素的损失,一般应炒过菜后再放盐;用花生油做菜,由于花生油极易被黄曲霉菌污染,故应先放盐炸锅,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黄曲霉菌毒素;用荤油做菜,可先放一半盐,以去除荤油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而后再加入另一半盐;在做肉类菜肴时,为使肉类炒得嫩,在炒至八成熟时放盐最好。
8、特别提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每人每日吃盐量以5克为宜,不要超过6克。此外,使用降压药、利尿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及风湿病伴有心脏损害的患者,应尽量减少食盐的摄入量。
9、醋烧菜时如果在蔬菜下锅后就加一点醋,能减少蔬菜中维生素C的损失,促进钙、磷、铁等矿物成分的溶解,提高菜肴营养价值和人体的吸收利用率。
10、特别提示:醋不宜与磺胺类药物同服,因为磺胺类药物在酸性环境中易形成结晶而损害肾脏;服用碳酸氢钠、氧化镁等碱性药时,醋会使药效减弱。
11、酒烧制鱼、羊等荤菜时,放一些料酒可以借料酒的蒸发除去腥气。因此加料酒的最佳时间应当是烹调过程中锅内温度最高的时候。此外,炒肉丝要在肉丝煸炒后加酒;烧鱼应在煎好后加酒;炒虾仁最好在炒熟后加酒;汤类一般在开锅后改用小火炖、煨时放酒。
12、味精当受热到120℃以上时,味精会变成焦化谷氨酸钠,不仅没有鲜味,还有毒性。因此,味精最好在炒好起锅时加入。
13、特别提示:味精摄入过多会使人体中各种神经功能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出现眩晕、头痛、肌肉痉挛等不良反应。此外,老年人、婴幼儿、哺乳期妇女、高血压、肾病患者更要禁吃或少吃味精。
14、糖在制作糖醋鲤鱼等菜肴时,应先放糖后加盐,否则食盐的“脱水”作用会促进蛋白质凝固而难于将糖味吃透,从而造成外甜里淡,影响其味美。
15、特别提示:糖不宜与中药汤剂同时服用,因为中药中的蛋白质、鞣质等成分会与糖起化学反应,使药效降低。
好了,关于料酒什么时候放和料酒什么时候放才能去腥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