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苦楝皮作用与功效是什么
摘要:苦楝皮可能很多人都比较熟悉,苦楝皮的成分很多,并且可以治疗很多疾病,比如蛔虫病、湿癣等。苦楝皮使用不当会有中毒的风险,大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苦楝皮的相关知识。苦楝皮是什么
苦楝是一种树木,苦楝皮是暗褐色的,有细点状的皮孔。这种树木的根皮是不规则的,呈现片状或是槽状的,长短宽窄也都是不一样的。苦楝皮成分所含多种物质,在晒干之后,保存起来,当做中药来使用。
孩子肚子疼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因为在治疗的过程中如果用药不恰当的话,很可能会伤害到身体的其他部分。在记载的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中,在消灭蛔虫缓解腹痛的同时,不会对孩子的其他内脏器官产生伤害,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孩子的血压和呼吸都不会有明显的变化,会保持在正常的状态中。
由于体内毒性过大,孩子会产生瘾疹。这种疹子的产生面积很大,孩子的自制能力不够强,可能会去挠皮肤,容易破坏皮肤的真皮层留下严重的疤痕。苦楝皮是一种很安全的药材,适合孩子使用,将苦楝皮用清水煎煮,给孩子洗澡,症状会得到明显的缓解。
顽固型的湿癣是很痒的,对才几岁的孩子来讲是一种折磨,需要尽快的治疗才行。如果大家了解了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的话,可以将苦楝皮洗干净以后晒干,然后用火烧成灰,坚持两三天涂在患处,顽固的湿癣会渐渐消失。
如果体质和苦楝皮内含有的元素有相克的现象存在,那么有的朋友在食用了苦楝皮以后,会出现肝脏功能下降衰弱,胃寒体弱等问题,这些都是由于苦楝皮的药效身体无法承受所带来的苦楝皮的副作用,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是很大的。
苦楝皮对于神经系统的刺激也是不小的,如果在吃了以后存在精神萎靡或者过于兴奋,要注意留心观察。如果发现患者有异样的表现应该立即停药,去咨询医生接下来的服用方法,可以适当的对用量进行调整,不及时调整的话苦楝皮的副作用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
如果在服用了苦楝皮之后患者神志不清,语言能力出现了短暂的丧失,是十分危险的。会有一些患者有休克昏迷的不良反应,要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因为患者在神志不清新的情况下无法自愈,旁边要有人照顾才行。
1、体弱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孕妇及脾胃虚寒者均慎服苦楝皮。
2、苦楝根皮驱虫有效,但有一定的毒性,应结合患者的年龄、体质等情况,慎重投药。《福建药物志》
3、苦楝皮有毒成分为川楝素和异川楝素。中毒表现:恶心呕吐、剧烈腹痛、腹泻、头晕头痛、视力模糊、全身麻木、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神志恍惚、狂躁或痿靡、震颤或惊厥,最后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中毒原因主要是用量过大,或用法不当,或患者体质原因。解救办法可洗胃,催吐,导泻,补液及对症治疗;轻者可用绿豆120g,龙眼肉60g,甘草15g,煎水频服。
二、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_苦楝皮的药用价值
导读:的与专区,为您详细介绍的与的药用价值、的副作用等,要更多苦楝皮的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苦楝皮,中药名,为楝科植物川楝或楝的干燥树皮和根皮。春、秋二季剥取,晒乾,或除去粗皮,晒干。本品呈不规则板片状、槽状或半卷筒状,长宽不一,厚2~6mm。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交织的纵和点状灰棕色皮孔,除去粗皮者淡黄色;内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呈层片状,易剥离。气微,味苦。
杀虫;疗癣。主蛔虫;钩虫;蛲虫;病;疥疮;头癣。
2、陶弘景:根:以苦酒摩涂疥;煮汁作糜,食之去蛔虫。
3、《日华子本草》:治游风热毒,风疹恶疮疥癞,小儿壮热,并煎汤浸洗。
4、《滇南本草》:根皮杀小儿寸白虫。
5、《医林纂要》:杀疳、治疽。
6、《现代实用中药》:根皮对绦虫、蛔虫、蛲虫都有效。
【别名】苦楝、楝树果、楝枣子、苦楝树、森树、翠树、紫花树、川楝皮。
苦楝皮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树皮及根皮。
【主治】治蛔虫,蛲虫,风疹,疥癣。
【用法用量】4.5~9g。外用适量,研末,用猪脂调敷患处。
1、治小儿蛔虫:樟木,削上苍皮,以水煎取汁饮之,量大小多少。此为有小毒。(《千金方》)
2、治小儿虫痛不可忍者:苦楝根白皮二两,白芜荑半两。为末,每服一钱,水-小盏,煎取半盏,放冷,待发时服,量大小加减,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抵圣散)
3、杀蛲虫:楝根皮二钱,苦参二钱,蛇床子一钱,皂角五分。共为末,以蜜炼成丸,如枣大,纳入***或***内。(《药物图考》楝皮杀虫丸)
4、治钩虫病:苦楝皮(去粗皮)十斤,加水五十斤,熬成十斤;另用石榴皮八两,加水五斤,熬成二斤,两种药水混合搅匀,成人每次服一两。(《湖南药物志》)
5、治蛇咬伤:苦楝树二层皮、韭菜各四两,加米酒半斤、醋四两,炖热放凉后用。伤口先行扩创,用药酒自上而下外擦,药渣外敷,内服少许药酒。(广东《中草药处方选编》)
6、疥疮风虫:楝根皮、皂角(去皮子)等分。为末,猪脂调涂。(《奇效良方》)
7、治顽固性湿癣:楝根皮,洗净晒干烧灰,调茶抽涂抹患处,隔日洗去再涂,如此三、四次。(《福建中医药》(2):43,1959)
8、治瘘疮:楝树白皮、鼠肉、当归各二两,薤白三两,生地黄五两,腊月猪脂三升。煎膏成,敷之孔上,令生肉。(《刘涓子鬼遗方》坐肉膏)
9、治小儿秃疮及诸恶疮,蠷螋疮:楝树枝皮烧灰,和猪膏敷之。(《千金方》)
10、虫牙痛:苦楝树皮煎汤漱口。(《湖南药物志》)
二药均有杀虫之效,而槟榔尚有泻下之功。既能行气消积以导滞,又能缓泻而通便,借其行气缓泻之功排除虫体,两药相伍,既杀虫又排虫,以增强驱虫之效。如化虫丸。
两药均苦寒。苦可下蛔,寒可清上热,可制蛔虫热扰,二药相伍,可减轻虫扰腹痛,以利杀虫。且苦楝皮又有杀虫之功,故可用治蛔虫病。
乌梅味酸能制蛔,安其动扰;苦楝皮杀虫,其味苦又能下蛔。柯琴曰:“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故二药相合,共奏安蛔杀虫之功。治蛔虫病。
苦楝皮与鹤虱均有驱杀蛔虫之功。鹤虱气辛能伏蛔,二药相须为用,效专力雄,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化虫丸。
木香、枳壳皆能行气、调中、止痛;苦楝皮能杀虫。三药合用,相辅相助,治虫积腹痛。
苦楝皮与芜荑皆有杀虫之功。芜荑具有消疳之长,两药相须为用,杀虫之力大增,并能消积,用治虫积腹痛为佳。
本品有毒,不宜持续或过量服用。中毒表现为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继之头痛,头晕,烦躁,发热,冷汗,结膜充血,视力模糊,复视,鼻血,便血,尿血。并出现四肢抽搐,口唇及全身发麻,咽下困难,呼吸困难,全身无力,血压先升高后下降,心律失常,排尿困难,休克,最终可因急性循环衰竭而死亡。解救办法可洗胃,催吐,导泻,补液及对症治疗;轻者可用绿豆120g,龙眼肉60g,甘草15g,煎水频服。
体弱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及脾胃虚寒者均慎服。
以上就是一些苦楝皮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养生之道网频道。
【苦楝皮】、【苦楝皮图片】、【】、【】、【】
三、苦楝皮的用法与功效
1、【别称】楝皮、楝根木皮、双白皮、苦楝、苦楝子、紫花树。
2、【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以上。树皮深棕色,有纵裂,全体有苦臭味。叶互生,2~3回奇数羽状复叶,叶柄大而圆,基部膨大,小叶卵形或披针形,边缘有圆齿。花、叶同时开放,淡紫色或白色(内服以白花楝树的根皮为佳,紫花楝树毒性大);腋生圆锥花序。核果圆卵形,果核五~七棱,根皮入药,随用随采,鲜用。
3、【生长环境】我国中部、西南、东南均有分布。生于旷野路旁,多栽培。
4、【性味功效】味苦,性寒,有毒。杀虫、疗癣。
5、【验方精选】第一方:新鲜苦楝皮60克。
6、用法:水煎2~3小时,得药液20~30毫升,1次服完,连服3次。
7、主治:钩虫病。第二方:苦楝子10克,延胡索10克。
8、主治:脘腹痛,肝郁胁痛。第三方:苦楝子10克,香附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
9、主治:月经不调。第四方:苦楝根皮适量。
10、用法:取上药,烧灰,研为细粉。茶油调涂,隔日洗去再涂。
11、主治:顽固性湿癣。第五方:鲜苦楝叶适量。
12、主治:脓疱疮。第六方:苦楝皮75克,百部150克,乌梅10克。
13、用法:加水2大碗,煎成1大碗,每晚用50毫升药液灌肠1次,连续2~4次。
14、主治:蛲虫病。第七方:苦楝皮适量。
15、用法:烘干,研细末,醋适量,调涂患处。
16、主治:癣。第八方:新鲜苦楝根皮150克。
17、用法:取上药,加鲜葱白100克,共捣烂,加醋适量调匀,用细面粉少量制成药饼。处敷脐周,待药干燥后换药,直到腹痛缓解,肛门排气并排出蛔虫为止。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和中药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