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曹操墓发掘(真正的曹操墓究竟有没有被发掘)

七月网3800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曹操墓发掘这个问题,真正的曹操墓究竟有没有被发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曹操墓发掘(真正的曹操墓究竟有没有被发掘)

曹操的墓穴真的找到了吗

曹操的墓穴找到了。

曹操墓即安阳高陵,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邺北城西12公里处。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

2009年12月27日,经中国考古学界一致确认,国家文物局最终认定,经考古发掘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墓主为曹操。

2010年6月11日,安阳曹操高陵入选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2013年5月,曹操高陵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6月,曹操高陵及邺城遗址入围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批准的《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

扩展资料:

曹操墓的发掘2008年就开始了,根据潘伟斌所说,考古报告出版的周期都相对较长,《曹操高陵》的这个速度已经是非常快的了。

为什么呢,曹操陵墓内发掘出土了很多新东西,考古界以前从来没有见过,所以有一个认知的过程。发掘刚开始,你可以很快就根据出土文物、地层和年代来对墓葬做出初步判断。

但是要想作全面深入研究的话,就还有大量基础工作要做,所有新东西比如“魏武王所用”石牌等新发现都需要研究、消化,给出一个合理解释。

如果有一件文物搞不清楚,就会延缓整个研究的进程,必须等资料齐全、认识充分了,才敢做结论。另外,曹操墓里的很多文物破碎严重,其修复需要时间,目前修复还在进行,不过绝大部分已经完成,已经修复出来的文物有920多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操墓

真正的曹操墓究竟有没有被发掘

从魏晋开始已被多次盗挖墓内男性遗骨或为曹操

核心提示

一千多年来,关于曹操墓的位置,有七十二疑冢之说,有许昌城外说,有漳河水底说,莫衷一是,谜团重重。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宣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经权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研究,认定这座大墓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发掘现场

现场出土器物250多件

在西高穴村南,远远就可以看到两座银色的钢制大棚,现场封锁严密,两三米高的石棉瓦围得严严实实,村民说,这就是曹操墓的发掘现场。

墓室可看到多个盗洞

墓地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墓地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通过一个39.5米的斜坡墓道,直接通到墓室门口,距离地面15米,有一座建筑的话,墓地就位于该建筑的地下五层。

墓室分为前室和后室,中间有甬道相通,前后室顶部为四角攒顶,甬道为砖券拱形顶。前后墓室东西两侧各有一个耳室。

考古人员说,仅在墓口一看,就可以发现葬制规格非常高,墓主人的身份也是非常显赫。

走进墓室,可以清楚地看到多个盗洞,考古人员说,从目前收集到的材料看,从魏晋时期一直到现在,墓室曾遭到多次盗扰,不光是文物丢失,很多历史遗迹也遭到破坏。

但是考古人员还是找到了一些幸存的重要随葬品,共出土器物250余件,有金、银、铜、铁、玉等多种质地。器类主要有铜带钩、水晶珠、玛瑙珠、石圭、石璧、石枕、刻铭石牌、陶俑等,其中以刻铭石牌和遗骨最为重要。

此次共出土刻铭石牌59件,有长方形、圭形等,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其中8件圭形石牌极为珍贵,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等铭文。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

体现曹操薄葬制度

在墓室清理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3个个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的卒年66岁相吻合。

经权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根据考古资料和现场考证研究,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高陵的发现,印证了文献中对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谥号、他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有关记载是确凿可靠的信史。

六大证据

1

墓葬总长度近60米,砖券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类似,与曹操的魏王身份相称;该墓未发现封土,也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合。

2

墓葬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遗物具有汉魏特征。

3

墓葬位置与文献记载、出土鲁潜墓志等材料记载完全一致。

据文献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病逝于洛阳,二月,灵柩运回邺城,葬在了高陵,高陵在“西门豹祠西原上”。当时的西门豹祠在今天的漳河大桥南行一公里处,地属安丰乡丰乐镇。这座大墓就在西门豹祠以西。

1998年,西高穴村西出土的后赵建武十一年大仆卿驸马都尉鲁潜墓志,也明确记载魏武帝陵的具体丶位置就在这里。

4

文献还记载,曹操主张薄葬,他临终前留下《遗令》:“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也在这座墓葬得到了印证:墓葬规模不小,但墓内装饰简单,尽显朴实。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证皆为曹操平时“常所用”之器,一些玉器等装饰品也应是曹操日常佩戴之物。

5

最为确切的证据就是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据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先封为“魏公”,后进爵为“魏王”,死后谥号为“武王”。出土石牌、石枕刻铭称“魏武王”,正是曹操下葬时的称谓。曹丕追尊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

6

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经鉴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应为曹操遗骨。

发现经过

缴获被盗石牌

上刻“魏武王”

“曹操墓”所在地,原为一窑场取土点,被挖掘五六米深后遭到废弃,有村民在此种上了庄稼。

村民浇地发现古墓

2005年底,一村民在此浇地时,发现有一处地方水一直向下流,经查看发现那里有一个洞,推测下面可能是古墓;过春节时,有人发现该墓已经被盗。

安阳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金静告诉记者,安丰乡一带墓葬密集,盗墓行为猖獗,当地政丶府曾多次进行打击,安阳县公丶安部门曾先后抓获4批20多名盗墓贼。

2008年,安阳县安丰乡派出所侦破的盗掘“曹操墓”案件中,从盗墓贼手中缴获三块墓内汉画像石,上有“主簿车”、“咸阳令”等字样,其下部为水陆攻战图场面。

从画像石的铭文来看,墓葬规格相当高,应该为汉魏时期的高级贵族墓葬。

在这些文物中,最珍贵的莫过于瓷枕与刻铭石牌了。据了解,瓷枕上刻有“魏武王御用”字样,刻铭石牌上也有“魏武王”字样。这拨开了曹操墓的迷雾:曹操生前为王,这两处的“魏武王”完全与他死时的身份相符。

2008年12月,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局组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曹操的古墓是什么时候发现的,位于什么地方

曹操的古墓是在2009年的时候被正式确定下来,被确定为安阳高陵,墓室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安丰乡的西高穴村,距离大魏国的王都只有十几公里的距离,根据历史的记载,曹操在公元220年的时候死于河南洛阳,并且相传,他为了让自己的墓穴不会被盗墓者挖掘,于是他总共建造了七十二个墓穴,但是这些墓穴都是假的,用来迷惑那些盗墓者,并且曹操这个人在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而对于曹操墓的挖掘,对于我们现在了解曹操是一个很好的财富。

曹操墓区南部时村营乡上七垣村以南约1公里多的地方(这个地方现属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西北,与上七垣村相隔一条漳河),在这里,曾发现过一块十六国后赵时期的鲁潜墓志,这块墓志为青石质料,长30厘米,宽20厘米,墓志有120字,记述了鲁潜墓与曹操墓的具体相对位置。《三国演义》中称,曹操临终前令设七十二疑冢,以便使后人不知道他的墓址,但这并非史实。从现存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曹操并没有秘葬,更未设疑冢,只不过是主张丧葬从简,没想到这“简办”了的丧事反而给历史平添了不少繁杂。唐代对曹操陵墓的位置还没有什么疑惑,据说唐太宗李世民曾到曹操陵墓,并作文为祭。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有曹操葬于高陵的记载,宋元史学家、考据学家胡三省在注释中更进一步指出高陵在邺城之西,但曹操陵墓的具体位置似乎已无人知道了。因此,从宋朝开始,就有不少人开始寻找曹操陵墓的确切方位。

近来出土了可证明曹操墓位置的石碑、石刻,虽然还不能确定曹操墓的准确位置,但基本上可以认定其大致范围,即在河北磁县时村营乡中南部和讲武城乡西部或河南安阳县安丰乡境内。专家们相信经过考古发掘,最终可以解开曹操墓之谜,也是通过考古的研究,最终揭开了谜底。

曹操墓发掘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真正的曹操墓究竟有没有被发掘、曹操墓发掘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