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马伯庸 博物馆(马伯庸和马未都什么关系)

七月网3560

马伯庸和马未都什么关系

马伯庸和马未都没有关系。

马伯庸 博物馆(马伯庸和马未都什么关系)

马伯庸,本名马力,1980年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作家。而马未都1955年3月22日出生于北京市,祖籍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文化学者,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

1981年,马未都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小说《今夜月儿圆》。《马说陶瓷》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小说发表后,被调为《青年文学》的编辑。1996年,马未都创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

“文学鬼才”马伯庸的文学造诣有多深,是时候了解一下了

自1998年上网以来,马伯庸发表过大量评论、杂文、历史普及、幽默小品文以及一些短、中篇小说,范围涵盖科幻、奇幻、历史、灵异、推理、动漫等多个领域,其中一些作品如《从机器猫看阶级斗争残酷本质》、《寂静之城》、《冷酷仙境与世界尽头——葫芦兄弟人物赏析》、《陌生人的情人节》、《奇幻金庸》等在网上广为流传,并被各大论坛及平面媒体转载。其文无不奇思妙想,亦庄亦谐,庄而不致严肃,谐而不致油滑。作品的情节轻松有趣,甚至有点恶搞,但背后往往有翔实的资料作为支撑。2005年,马伯庸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出道作是三国背景的谍战小说《风起陇西》,他将真实的史料与推理悬疑相结合,以不曲解、破坏史料为前提,描绘不见于正史的,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喜爱他的读者将《风起陇西》、《风雨<洛神赋>》、《三国机密》等马伯庸的代表作列为“考据型悬疑文学”,也有人认为这是“历史可能性小说”。其中,《风雨<洛神赋>》获得了2010年人民文学奖。

马伯庸口中很“厚”的西安,到底“厚”在哪里

马伯庸,一个公认的“文学鬼才”,其作品涵盖悬疑、历史、科幻多个领域;文学功底深厚,曾获人民文学奖、科幻银河奖、朱自清散文奖等多个专业文学奖项。在网络上有一大批极其忠实的读者追随他多年。

而马伯庸对西安的好感非常明显,他多次来西安,个人也非常喜欢过去的长安城。此次来西安,马伯庸应邀参观了陕西省图书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在陕图举办了《显微镜下的大明》新书分享会。分享会前,马伯庸接受了华商报、华商网的专访,他分享了很多写书、读史的心得,谈到自己非常尊敬的历史人物诸葛亮时,马伯庸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谈及自己热爱的长安,马伯庸也很感慨,在他看来无论是当年的长安还是现在的西安,都是满足很多文化人一生梦想的地方。

他说就是非常厚,走哪哪都有古迹能看见,这跟别的城市不一样,别的城市有固定的景点,西安真的是走到哪,远处一个塔,就是古籍里文献里经常能看到的,甚至坐地铁看到很多地铁站的名字,比如“韦曲”,就能想到很多诗词,联想起当年的韦曲的花啊,还有相关的文化。现在的西安是一个能让人产生无数联想的地方。

历史题材不一定完全是沉重的,我问过很多读者为什么对历史感兴趣,他们的回答都差不多,就是并不是对历史中的某一个人或某一个事感兴趣,而是从这些人、这些事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现代人读历史读的是一种共鸣。历史无所谓沉重或轻松,而是你能不能找到你和历史中相契合的那一个点。所以在写的时候,会刻意地思考一下,到底现代的人会想从历史中提炼出什么东西,这些东西对他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