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旅游)

七月网2340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总公署坡头旧址位于哪里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总公署坡头旧址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旅游)

座落在广东湛江坡头区坡头镇政府大院内的法国公使署旧址,与湛江霞山区海滨南路的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隔海相望,共同见证了湛江那段曾经的历史。

法国公使署旧址是一座乳黄色外墙的两层小楼,与当地其它建筑物完全不同,具有鲜明的法式建筑风格,整幢楼坐东向西,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形状呈英文Z字形,正中一幢为主楼,连体副楼2幢分别建在主楼的东南角及西北角。主楼正门口至今还保留着一个1米多高的铜制信箱,上面分别用法文和中文写着的“中国坡头11号信箱”字样。

广州湾是湛江市旧称,曾是法国租借地。1900年,法国侵略者在坡头麻斜设立广州湾行政首府,侵略者不仅焚毁民房,铲平耕地,还强占山地,推平陵墓,激起当地民众的强烈反抗。

1902年,广州湾法国行政首府被迫迁至坡头镇,并建成广州湾法国公使署大楼,作为法国广州湾租借地的最高机关,还在大楼的西南侧建数栋平房,用作营盘驻兵和医院场所。

1912年,法国侵略者慑于坡头民众抗法烽烟四起,又将行政首府迁往湛江霞山海滨一路。此后,坡头公使署便成为广州湾法国行政首府的一个分支机构,由一名行政委员与营盘官合署,至1945年中国政府收回广州湾。

坡头镇:湛江市坡头区辖镇,广东省工业卫星镇。1958年划归湛江市郊区设坡头公社,1983年改区,1987年建镇。位于区境中部,距区府6公里。镇政府驻坡头圩。面积73.3平方公里,人口5.7万。广湛公路过境。辖高山、博立、前进、五里、民有、岭下、麻养、新塘、塘博、梧村、塘属、坡头等1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740家,主要以建材、塑料、包装、纺织、食品加工、日用化工等行业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旅游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旅游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广东曾经有两个“广州”,另一个在湛江,充满异国情调

很多游客知道广州是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也是广东省的省会,其实广东曾经有两个广州,不过第二个“广州”后面有个湾字,它不在珠江三角洲,而是在粤西最西边,中国大陆最南边的雷州半岛上。

这座城市就是前段时间因电视剧《隐秘的角落》而爆火网络,成功吸引游客专程前去打卡的湛江市。

湛江市因地处我国大陆最南端而被称为“中国南极”,1899年,现在的湛江市部分区域被法国强租,起名“广州湾”,后来又被日本占领,直到1945年才回归,闻一多先生写的《七子之歌》里的其中一子说的就是广州湾。

广州湾开埠于清末民初,曾经是广东西南部的繁华商埠,特殊的历史背景使这里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区域内洋楼林立,充满异国风情,这些历史建筑主要集中在赤坎老街。

赤坎老街众多建筑中,广州湾商会旧址比较引人注目,这座建筑共三层,外观简约典雅,米黄色调低调而不失美感,看得出近年曾翻新维护。这座建筑在1925年落成,风格上仿法国钟楼设计,顶部的钟亭进行调试后会自动报时。广州湾商会旧址是湛江最早的现代化建筑,也是当时最洋气的建筑,那个时候成立的广州湾商会是粤西最大的商会。

今年湛江最受游客喜爱的打卡点其实并不是传统名建筑,而是两个看起来有点旧的地方,一个是位于幸福横路的本利士多,一个是士多店附近布满了水管、水表的大门,前者是《隐秘的角落》里朱朝阳经常打电话给张东升的地方,后者是朱朝阳的家,不过海报里的天台并不在同一栋楼上,而是在距离不远的另一栋楼。

湛江另一个历史景点是位于霞山区海滨路的法国公使署旧址,这座始建于1903年的建筑是法国设计师的杰作,不过施工队却是湛江人,当年法国人在雷州半岛登陆后,强迫积贫积弱的清朝廷签订不平等条约,租借了广州湾,建造公使署的目的在于管理租借地的各项事务。

广州湾的繁荣起源于一段屈辱史,不过抛开历史原因,单看建筑本身,其艺术风格和力学等方面的考量还是比较值得肯定的。

法国公使署旧址如今是了解湛江近现代史的窗口景点,馆内通过图文、视频和老照片等形式介绍湛江这片土地一百多年来发生的故事,如果想快速了解湛江,这里是个不错的地方。

湛江有什么名胜古迹

1、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在霞山区海滨路,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混凝土结构,门窗仿哥特式,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建立后至1945年,广州湾租借地法国公使署均设于此。

2、维多尔天主教堂

法帝入侵湛江后,天主教随之而入,1900年法籍神父范兰在湛江主持教务期间,提出兴建教堂。1903年由教会筹资建成,是当时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哥特式教堂。1991年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霞山福音堂

同样为了传教,美国基督教牧师时乐士建造了浸信会福音堂(现在的霞山福音堂)。福音堂内设礼拜堂和幼稚园2室,厅侧有传道员居堂和浸礼池。

4、广州湾商会会馆旧址

秦代始皇三十三年,赤坎属象郡。经过多朝更替,至明朝洪武元年,征南将军廖永忠攻占广东,改雷州路为雷州府,赤坎隶属雷州府遂溪县。古时赤坎沿海,是有名的商埠。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廷宣布"开海贸易",赤坎埠等10个港口设立贸易口岸,曾经繁荣一时。

5、

文物古迹

南头古城遗址:南山区深南大道旁

考古档案:南头古城即东莞守御千户所,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在汉武帝时就成为全国二十八处盐官之一的番禺盐官驻地,史称“东官”。现古城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城垣范围东西长为680米,南北宽为500米。城内道路六纵三横共有9条,俗称“南头九街”,现仍保存部分市井门楼。城内尚保存纪念文天祥的信国公文氏祠、东莞会馆、报德祠等历史建筑及39处明清时期具有岭南及南洋建筑风格的民居。

历史地位:南头古城是深圳1670年城市历史的见证。1983年至1985年,南头古城内的6处建筑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南头古城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南头古城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屋背岭商时墓群遗址:南山西丽屋背岭村屋背岭山顶

考古档案:1999年发现,2001年4月发掘,发掘面积1400平方米,共发现商时期墓葬94座,皆为竖穴土坑墓。随葬品以陶器为大宗,有釜、豆、罐、钵、尊等。纹饰为拍印的曲折纹、方格纹、卷云纹等。石器以小型石锛为主,还有少量的玉矛、下块、水晶块等。墓葬约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早期,二三期从商中期至西周早期。

历史地位:该墓葬区的二三期材料,填补了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考古编年的空白,有利于研究商时期广东的文化面貌、社会发展、墓葬布局及葬俗,为中国商时期边疆考古做出贡献。其中西丽屋背岭遗址为典型的山冈遗址,是一处以商代为主、比较单纯、规模较大、又比较集中的古文化遗址,填补了深圳文物考古的空白,被称为“有可能揭示出一个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至秦代的古文化遗址全貌”。

咸头岭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龙岗区大鹏镇咸头岭村海堤上

考古档案:1981年被发现,历经三次发掘。遗迹面积13000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陶质生活用具,以沙灰陶为主,有少量制作较为精细的泥质白陶和灰陶。个别器物有赭红色陶衣。还出土磨质石器74件,以及16件打质石器和98件天然石器。

历史地位:该遗址引起国家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遗址的文化面貌被认为在珠江三角洲新石器时代中期沙丘文化遗址中具有代表性,从而被命名为“咸头岭文化”。这意味着深圳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不仅在广东省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全国的同时代文化中也享有一席之地。

大鹏古城遗址:龙岗区大鹏镇鹏城

考古档案:明洪武二十七年,大鹏所城开筑,以防御海盗、倭寇侵扰。城内有东门街、南门街、正街3条主要街道,明清时代城内建筑有左营署、参将府、守备署、军装局等。现县丞署、关帝庙、赵公祠、晏公庙等基址尚存。东、南二城门仍保留明代原样。城内还有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的“振威将军第”,即广东水师提督赖恩爵府第,福建水师提督刘起龙“将军第”等,规模宏大,许多清代民居保存完整。

历史地位:1983年和1984年,深圳市将大鹏城东、南两城门及赖恩爵“振威将军第”、刘起龙“将军第”分别列入深圳市第一、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大鹏古城被广东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仔山古墓群遗址:宝安区西乡镇铁仔山南坡

考古档案:深圳市考古工作者2000年1月至3月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成果。该墓群面积约1万平方米,发掘面积3585平方米。共发现东晋至明清时期的古墓葬248座,出土文物400余件。在248座古墓中,东晋墓5座,南朝墓36座,宋墓4座,明清墓203座。

历史地位:铁仔山古墓群是深圳1670年城市历史的有力见证。该墓葬区的历史延续时间之长、数量之多、墓葬之密集及形制之多样,不仅在广东省罕见,在全国也属少见,为研究深、港地区乃至粤东南地区的历史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该古迹被列入2000年全国重大考古发现。专家指出,铁仔山古墓群中,东晋、南朝墓中出土的瓷器不是深圳本地产品,有可能是位于今江西丰城一带的早期洪洲窑的产品;而明墓中出土的青花瓷器绝大多数是江西景德镇窑产品,可见深圳在这两个时期商品经济已较为发达。

大梅沙春秋时期墓群遗址:大梅沙海边堤上

考古档案:该墓群1982年发现,1992年、1993年分两次被发掘,发掘面积2405平方米。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方向北偏东,长2·3米—4·5米,有的在近墓底中间挖一个直径和深度约20厘米的小坑。出土的随葬品有39件,其中有11件青铜器、21件陶器、7件石器。其中,M6墓葬随葬品最多,共出土4件青铜器、3件陶器和2件石器,表明当时财富多寡差别较大,男女分工明确,族群之间可能还经常发生争斗。

历史地位:该遗址在当时是广东发掘面积最大的沙丘遗址,发现的墓葬和青铜器数量在广东沙丘遗址中也是空前的,并填补了广东考古编年的空白,为研究此时期的社会状况及古越民俗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中英街遗址:深圳沙头角

考古档案:英国殖民主义者在割占香港及九龙后,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线以北、深圳河以南的230多个岛屿在内的广大地区,为期99年。1899年英国接管新界后,竖立了界碑,东侧为华界沙头角,西侧为英界沙头角。1941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香港,将中英街3至7号界碑拔除,并改名中兴街。抗日战争胜利后,复名中英街。

历史地位:中英街及界碑是中国贫穷落后、清王朝腐朽没落和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是中国革命胜利和改革开放、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见证;已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已成为广东省和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湛江哪个旅游景点好玩

历史建筑类:

1、寸金桥公园:寸金桥公园坐落在湛江市赤坎区西侧,因邻近寸金桥而得名,是湛江市最大的亚热带园林式公园,被称为湛江八景之一。

2、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广州湾法国公使署建于1903年,大楼面向广州湾,共有三层,公使署室内宽敞明亮,里面设有壁炉和装饰性门窗,为典型的法式建筑风格。广州湾法国公使署遗址离时代广场很近,可以一并参观。

3、乌石镇:全中国唯一一个可在西海岸线看日落的地方,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迄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这里不仅有着薯粉、莲雾、甜糟等特产及各种美味的生猛海鲜,还有着美丽的热带风光、迷人的海水沙滩和醉人的度假情调,有着“北部湾畔蓬莱岛,椰风海韵天成台”的美赞。

湛江八景:湛江八景绝对是湛江的特色,也是到湛江不得不游的景点,如果时间有限,可以只选取下面三个景点游玩。

1、湖光岩风景区:湖光岩风景区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湛江西南郊,2006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是雷州半岛上山清水秀,风景奇特的游览胜地。

2、观海长廊:湛江观海长廊南起海淀路北至海洋路,全长约1.7公里,根据其地形现状分为南、中、北三个区,南区以紫荆广场为主,绿植种类丰富;中部有著名的观海台,站在上面可以尽收整个海湾美景;北部以海螺广场为主,种植着不同的棕榈植物,三个区各具特色但又都充满了亚热带风情。

3、东海岛:东海岛面积401平方公里,拥有一条28公里长的“中国第一长滩”,可与意大利的“黄金海滩”媲美。岛内惟一的山岭——龙水岭,是岛内的最高峰,形似一条龙头高昂腾天的巨龙,很是霸气巍峨。

海岛类:

1、观海长廊:湛江观海长廊南起海淀路北至海洋路,全长约1.7公里,根据其地形现状分为南、中、北三个区,南区以紫荆广场为主,绿植种类丰富;中部有著名的观海台,站在上面可以尽收整个海湾美景。

2、特呈岛:特呈岛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终年平均气温在21—22度之间,四季如春;空气质量优良,海水水质清澈见底,岛上有近百棵参天古榕和断续分布的热带灌丛,沙滩3公里,且沿岸有近千亩受国家保护的天然红树林。

3、岛上有南国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那晏海石滩,有十分理想的天然海浴场,有与伦敦、好望角灯塔齐名的世界著名三大灯塔之一—硇洲灯塔。还有众多名胜古迹,如宋皇城遗址、祥龙书院、八角井、宋皇碑、宋皇亭等。

自然风景类:

1、湖光岩风景区:湖光岩风景区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湛江西南郊,2006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是雷州半岛上山清水秀,风景奇特的游览胜地。

2、湛江三岭山森林公园:三岭山森林公园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是湛江市最大的绿色屏障,有湛江“市肺”之誉,公园里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多种国家保护品种。是假日休闲、亲子游的首选。

3、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分为72个保护小区,成带状分散分布于广东省雷州半岛沿海滩涂,总面积20278.8公顷,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海岸红树林湿地,有红树植物24种、鸟类82种及丰富的浅海生物资源。

湛江有什么名胜古迹?

1、湖光岩:

十五万年前的火山口,世界著名的“玛尔湖”。

2、寸金桥:

纪念1898年黄略麻章人民抗法斗争。

3、硇洲灯塔:

1898年由法国殖民者建造,是世界目前仅有的两座水晶磨镜灯塔之一,也是与伦敦灯塔、好望角灯塔齐名的世界三大灯塔之一。

4、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

法国殖民者在广州湾租界的统治机关驻地。

5、雷州十贤祠:

供奉十位谪居或被贬的名臣(寇准、苏轼、苏辙、秦观、李纲......等)。

6、徐闻角尾祥光(灯楼角):

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标志物。

7、霞山天主教堂:

1898年由法国殖民者兴建,为当时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哥特区教堂。

8、雷州古城: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包括雷祖祠、天宁寺、三元塔、靖海宫、雷州西湖及以上所说的十贤祠。

9、吴川吴阳古镇:

粤西著名历史文化古城镇,具1300多年历史。

湛江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东濒南海,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东海岛海水洁净,海沙粗细适中,且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

湖光岩位于湛江市西南20公里,湖光镇北西4公里,归湛江霞山区管辖。湖光岩国家地质公园包括湖光岩及其北东面的交椅岭,东面的湛江江海洋学校,南面到湛江糖厂,西边以山狗吼至拱桥村为界,北面到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面积约22平方公里。地质公园以火山口及湖周围的环形火山丘地质遗迹为主。

湖光岩又称玛珥湖,目前世界上仅有两个,另一个在德国。湖水由地下矿泉水汇聚而成,水质清净,富含微量元素,且具有神奇的自我净化功能,整个湖面无蛇无蛙,落叶无影无踪,还有龙鱼神龟出没的奇闻。湖面水平如镜,因而古称“镜湖”;出家人称湖水为“圣水”,所以又称“净湖”

火山口湖近似园形,东西方向最长1.9公里,南北方向最宽1.4公里,面积约2.30平方公里,分东西两湖,东湖小,西湖大,湖水水面标高23米,湖底标高1.0米,湖水最大深度22米(1997年3月测)湖水温度从上到下逐渐降低,由27℃到17℃,湖水水质较好,清澈透明。环形火山丘呈封闭式围绕火山口湖,海拨高度在40米到90米之间,主要由火山碎屑岩构成,环形火山丘在临湖一侧常形成悬崖陡壁,外侧则为平缓的山坡。

距今15万年前湖光岩火山爆发后,火山口洼地积水成湖。喷发堆积物保存十分完整,喷发物的各种流动构造非常明显,成岩后受断裂构造破坏,随处可见,为研究火山成岩作用,新构造运动提供了充分的依据。湖光岩是目前国内发现的较为典型的“玛尔湖”,世界上较为罕见,湖光岩玛尔湖湖底沉积物厚50米,它真实的记录了地球近代10多万年以来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情况,是我国研究玛尔式火山喷发和玛尔湖形成机理极好的场所。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的历史事件

清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廿一(1898年3月7日),法国借口英、俄、德等国于我国沿海均有租界,遂向清总理衙门提出照会“在南省设立趸船之所’’等四项要求。清朝政府屈于法国政府的压力,于光绪二十四年三月三十日(1898年4月10日)同意法国政府的四项要求,答应将吴川县南三都的广州湾租给法国作停船趸煤之所,租期九十九年,租界范围待对该地查勘后商订。

“东营”建立广州湾总公署

法国政府获得清政府答复将南三都的广州湾租作停船趸煤之所后,不待两国政府派代表勘定租界范围,便迫不及待地先下手为强,于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初三(1898年4月22日)从越南海防派出远东舰队司令吉戈特·德·拉·比道爱尔海军中将率领三艘军舰:巴勘葛号、袭击号、狮子号,以泊船屯煤为借口侵占广州湾,在当时的高州府吴川县田头镇的雷锡村、沙头村、沙腰村、礼周村海滩登陆,并在广州湾炮台附近抛锚。远东舰队司令即拍电报给法国政府,法国军舰于1898年4月22日在广州湾之东南方,位于雷州半岛上的一个被放弃的炮台上升起法国国旗。然后法国军队把“中国南营”招牌挂在广洲湾炮台,随后鸣礼炮二十一响,在炮台周围搭建帐篷营房,意图通过广洲湾向北扩张侵占中国更多领土。法军在靖海宫附近的红坎岭筑炮台等,欲建“中国南营”。

《广州湾租界条约》在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后,1898年农历5月,法国侵略者便在吴川县麻斜(今属湛江市坡头区)建立广州湾总公署,并把麻斜改为“东营”。法军在麻斜焚毁民房,铲平耕地,强占山地,推平陵墓,激起民众义愤。村民陈跃龙、陈竹轩则与麻斜张魁开在三甲祠开会,决定发展麻斜民团,并把指挥部设在麻斜侯王庙。1901年5月初五,群众便提早一天过端午节,天未亮时便在侯王庙烧火做饭,饭后一千多人手持盾牌、刀叉、锄头、棍棒,趁法军未醒时就包围“东营”、广州湾总公署和广州湾红坎岭法军营(南营),举行示威抗议,要求其离岸。抗法烽火在南三都麻斜燃起,法军被迫迁署。

广州湾总公署首迁坡头

迫于广州湾群众义愤,法国侵略者无奈将广州湾总公署从麻斜迁出,移至坡头。并在三甲祠周围建立广州湾总公署大楼、兵营、医院(现坡头镇人民政府大院内),法文学校(现坡头小学大院内)和法国公局(现坡头卫生院旧址)。当时坡头民团在三甲祠成立“民众自救会”,使坡头在这十年时间内,同时存在侵略与反侵略的司令部。抗法烽烟聚起,1902年的一天,“民众自救会”在三甲祠集中,半夜出发掘断沟尾桥和冷塘涵洞,致使法国侵略者公路交通断绝。

法海军肆意登陆海头汛

法国侵略者为了进一步扩张,以达到他们侵占整个雷州半岛乃至海南岛的计划。1898年6月19日,巴勘葛号、袭击号、狮子号三艘法国战舰在雷州府遂溪县海头汛(现湛江市霞山区)登陆,法军500名士兵迅速占领海头汛炮台,在登陆点大榕树挂起法国旗,筑金鸡纪念碑,建兵营,打平乐、攻南柳。法国侵略者占领广州湾后,到处烧杀掠夺。据光绪廿四年《知新报》第106册《广州湾近事汇志》载:“法军登陆后被其污淫暴虐者不可胜数。有不从者,则以死处之。附近土人,恨之入骨。”光绪廿四年七月十一日《昌言报》载:“(法人)直至遂溪县属海头汛登岸竖旗,夺民牛马。又因该处之民,不卖食物,大怒入市,捉乡民十人至船。”法军占领硇州岛、东海岛和广州湾村坊等地后,并在海头、沙湾等处建立兵营,驻兵增加到一千二百人,并加紧向遂溪县内陆腹地进攻。法国侵略者的野蛮行为激起南柳、宝满、黄略、文车、麻章、坪石等地群众强烈愤恨,纷纷揭竿而起,进行反抗法帝斗争。

广州湾总公署被逐出坡头

法租界广州湾总公署于1909年7月14日在坡头的总部举行占领广州湾10周年和法国国庆大会。总公使柯德马夫妇和东营、西营各营营官、各区公局长全部列席。法国国防军(红带兵)、保安队(蓝带兵)和警察(绿衣兵)列队两旁,会场布满三色法国旗,会场外设置一些侮辱当地华人的娱乐节目:“打沙煲”、“爬竹杆”等。三甲祠指挥部组织民众自救会打烂沙煲,使沙煲内满身屎尿的白鸭飞出,然后抢上主席台,并拔下法国国旗擦屎尿,新闻记者欲拍照,被柯德马禁止。当地群众万人齐呼“打倒法帝国主义!”“广州湾总公署滚出坡头!”等口号,声浪此起彼伏,震耳欲聋,气势有如山崩地裂之势。坡头人民坚持反帝斗争,一浪高于一浪。1912年端午节,坡头农工商会各界代表又在三甲祠召开决定各行业于农历五月十四日开始总罢市,驱逐广州湾总公署。后来法帝不得不于同年将广州湾总公署迁至“西营“。

广州湾总公署“西营”告终

法帝为扩大侵略和被坡头当地抗法力量所威迫,在其登陆的海头汛地域将坡头广州湾总公署于1912年迁往“西营”,其后于1925年建筑广州湾总公署大楼(位于现海滨一路)。法租界政府以此大楼作为图谋侵略南中国扩张营盘的总部所在地,一直延续至1945年9月21日。法帝在广州湾统治了47年之久。在统治时期内法国侵略者一直遭到高雷两地人民(遂溪、吴川)的强烈愤恨和抗击,军心俱下,难以统治广州湾。

1945年,随着抗日战争胜利,我国政府陆续接收各地的外国租借地。当时的国民政府外交部次长吴国祯与法国政府驻华大使馆代办戴立堂于中华民国十八年八月十八日(1945年8月18日)在重庆签署“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与法国临时政府交收广州湾租借地专约”。并规定中法两国由中国外交部与法国驻华大使馆各派一名代表组建中法混合委员会。其任务是协助当地当局,处理关于交收行政之一切紧急问题,采取一切必要步骤,给法国之文武人员,得在良好之状况下,遣回本国。至此法租界广州湾总公署大本营划上了句号,结束了它的47年的侵略统治历史。广州湾比香港早52年,比澳门早54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位于海滨路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1903年建成,是法国在中国的广州湾租界的统治机关驻地。1943年至1945年为广州湾日本占领军军部。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同年9月21日,中华民国政府收回广州湾建湛江市,市政府驻此。1949年湛江市解放后,市人民政府亦曾在此办公。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建筑3层(含地下室),总面积1902平方米,有鲜明的近代西式建筑风格。

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这座既具特殊风格,又有很特殊经历的建筑物,如果不是原文化局局长祝宇铁了“犯上”的决心,进行一年多的据理“斗争”,制止某单位拆除兴建宿舍的行为,市民今天再也看不到见证广州湾——湛江市百年沧桑历史的一个古建筑物。

解放时在市委工作的祝宇[图]

时间追溯至1985年,为保护这一历史遗址,祝宇承受着巨大压力。他顶住上面以两次书面和3次电话下令拆除的通知,遭受上级有关部门多次指责。某部门领导说:“这是什么文物,有什么价值?又不是革命遗址,这是耻辱标志。”

劝告祝宇不要顶住不办,并以扣下市歌舞团排练场经费来威胁。但祝宇以保护文化遗产的独到眼光,宁愿被撤职也要保护好这座历史文物。1986年春节年初四,市某领导找他谈话,严厉批评他为什么不同意拆除?他旗帜鲜明地表示:“这座古建筑是湛江历史见证,是文物。我作为文化局的领导,不坚持保护这座建筑物,是失职,是对历史不负责任,也对不起人民,将来子孙后代会骂我们的。”这回答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从政的风骨。为保护这一文物建筑,他觉得单文化局很难顶住从上面来的压力,于是又以过人的智慧,争取省的支持。请时任市博物馆馆长阮应祺立即以市文管会的名义,起草保护这一文物的报告。祝宇亲自签发,以快件呈报省文管会。

1986年9月7日某工程队不顾文化局的反对,在某领导支持下,恣意动手拆公使署的附属建筑物值班室,进而要拆除公使署旧址。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省文管会“同意市文管会意见,这是一座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应作为文物保护”的批复文件当天下达,这可真是挽救公使署旧址命运的“及时雨”。

但按程序省有关部门的批示,还得当地领导认可才行。祝宇当天正在主持一个会议,分不开身,他叮嘱时任副局长的丁映茜无论如何都要找到市长签批。丁映茜为此事上演一场“跟踪追击”市长的一幕。当时市长参加一位老同志遗体告别仪式,文化局的车开到殡仪馆,市长的车已开出返回市政府的路上,丁映茜的车忙掉转头,盯住市长的车紧紧跟随。市长的车刚开进市府大院停下,丁映茜截住市长说:“请领导阅处,十万火急!”,把工程队正在拆除公使署旧址的情况向市长作了汇报,并把省文管会批复件呈上。市长阅后干净利落地在文件上签署:“同意作为文物保护,任何单位不得拆掉”,公使署旧址才得以保存下来。

弹指一挥间,20多年过去了,公使署旧址成为进行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文物。1993年祝宇从文化局局长的岗位上离休。

抚今追昔,近日他和爱人散步到法国公使署旧址跟前,他深情地对老伴说:“这是湛江历史的见证物,我不能不保护它。保护国家文物,每个市民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不能忘记历史!”

同样我们也不会忘记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第一保护人的名字——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