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宋应星简介(宋应星的简介)

七月网3270

科学家宋应星生平事迹简介

宋应星是生活在我国明末清初的著名科学家和思想家。下面是我为你搜集科学家宋应星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宋应星简介(宋应星的简介)

科学家宋应星简介

宋应星,生于公元前1587年,卒于1666年,字长庚,出生在现今的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是生活在明末清初的著名科学家。他的一生都在研究农业和手工业领域的生产实践,他因此查阅和收集了有关这方面的众多资料,这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他还编写了许多的著作,这些著作涉及到了不同的学科和领域,当然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天工开物》。

宋应星在上私塾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不一般的才能,小小年纪便过目不忘,吟诗作画都不在话下。但是命运并不会就这样一帆风顺下去。宋应星在虽然曾经两次考取过举人,但在后来参加会试的时候确是连考五次都没有取得成功。或许在这个时候,他觉得自己这辈子也不可能高中了,因此便断绝了考取功名的念头。

但是上帝在关闭一扇窗的同时,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宋应星从此便找了一份老师的工作,一边教书授课,一边对农业,手工业等领域进行充分研究,留下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著作。宋应星在详细研究中国数千年来所相传下来和使用的农业或手工业方面的知识基础上,对这些知识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并按照不同的分类把他们记录了下来。

这些方面的著作包括《天工开物》,《观象》,《乐律》等。此外在思想方面,他的论述和探讨也是非常深入的,因为长期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因此他非常反对那些神怪迷信的说法,并认为一切理论要从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来,也就是要有事实作为依据。他的这种思想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是非常超前和另类的,但是确是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的理论。宋应星丰富的著作和伟大的思想使他成为了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科学家,他对中华文明做出的贡献将永远名载史册。

宋应星的故事

我们勤劳而勇敢的中华民族曾经取得过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无论是在科技,经济还是文化方面,我们都曾经领先于整个世界。在那些创造过惊人成就的人当中,明末清初的科学家宋应星绝对是不容忽视的一位。他在自然科学和人文领域都取得过惊人惊叹的成绩,而由他所编写的《天工开物》一书,早已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了整个世界的珍贵财富。

宋应星的命运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顺利。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小时候也被家里人教导要努力考取功名,走上仕途。他也是如此要求自己的,但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在先后两次考取了乡试的情况下,他参加之后的会试确是输得一败涂地。或许是他被打击得灰心丧气了,在第五次考取会试失败之后,他便立下了永不参加科举考试的决定。

科举这条路走不通,他便把其余的时间都用在研究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和技术上。他常常深入农田和纺织妇女家中实地考察他们的生产情况,因此得到了第一手的资料。另外他还大量翻阅前人所留下的史书典籍,并结合自己在实践中的所见所闻对典籍上的内容加以甄别。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他写下了《天工开物》这本巨著。而这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书也使他轰动一时,至今仍然被许多人所推崇和查阅。宋应星能够写出旷世巨作靠的并不是他的聪明才智,而是他日复一日地观察和思考。这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通往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东西了。

宋应星纪念馆

宋应星是生活在我国明末清初的著名科学家和思想家。他是一个在农业,手工业和自然科学领域都有突出贡献的大学者。尤其他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内容详实,资料丰富,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此外,在思想方面,他坚决反对神怪迷信说,而认为应该从日常的生活实践中进行总结和概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人们为他建立了一座纪念馆。

宋应星纪念馆始建于1983年,位于他的故乡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是为了永远铭记这位做出杰出功绩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青少年接受良好的科普教育。该馆始建于1983年,经过四年的紧张建设之后,于1987年正式对外开放。历经二十多年的时间,已经接待了近千万人次来此馆参观。此馆现在已经成为了江西省十大名人馆之一,同时也是江西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宋应星纪念馆的具体位置在狮山大道的中段,整座建筑是仿园林式的古建筑,占地面积为十二亩,有三幢殿堂式的建筑组成。馆内有宋应星的雕像和他的著作,也有能够让游人亲自动手体验宋应星提出的操作方法的仪器。

在2003年的时候,由于园林的场馆面积较小,条件一般,不能充分展示宋应星的研究成果,因此便另选新址,建造了一座面积更大,功能更多的新场馆,让游客在充分感受到他的伟大研究成果之外,也展示了中华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和过程。可以说是兼具了科普教育功能和休闲娱乐功能两者为一体的全新场馆。

猜你喜欢:

1.世界最长的书

2.蔡伦发明了什么东西的

3.中国古代科技常识

4.明朝的历史贡献介绍

5.古代最重要的工艺百科全书

6.最后一个汉族王朝:明朝的历史

7.世界上存在的最长的书

宋应星简介 宋应星介绍

1、宋应星(1587年—?),字长庚,江西南昌府奉新县(今江西省奉新县)人,汉族江右民系,明朝著名科学家。

2、宋应星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同时思想上的超前意识使他成为对封建主义和中世纪学术传统持批判态度的思想家。

3、宋应星的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不同学科,而其中最杰出的作品《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宋应星的简介

早年经历

宋应星幼时与兄应升同在叔祖宋和庆开办的家塾中就读。宋和庆是隆庆三年(1569)进士,授浙江安吉州同知,进广西柳州府通判,未几辞官归里,在本乡兴办教育事业。宋应星在家塾中初投师于族叔宋国祚,继而就学于新建举人邓良知(1558—1638)。宋应星自幼聪明强记,“数岁能韵语”(作诗),有过目不忘之才,很得老师及长辈喜爱。稍长,考入本县县学为庠生,熟读经史及诸子百家,他在程颐-程灏、周敦颐、朱熹及张载这宋代四大家中,独推张载的关学,从中接受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他对天文学、声学、农学及工艺制造之学有很大兴趣,曾熟读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96)等书。此外,还喜欢音乐、作诗。他常与同窗好友赴本县风景名胜处郊游,相互催诗,相互激励,纵谈天下事。万历四十三年(1615)宋应星与兄应升赴省城南昌参加乙卯科乡试。在一万多名考生中,29岁的宋应星考取全省第三名举人,其兄名列第六。奉新诸生中只有他们兄弟中举,故称“奉新二宋”。

乡试的成功使宋氏弟兄受到鼓舞,当年秋他们便前往京师(今北京)应次年丙辰科会试,但却名落孙山。他们决定下次再试,为了作好应试准备,宋应升、宋应星等人前往江西九江府古老的白鹿洞书院进修,当时任洞主的是有名学者舒曰敬(1558—1636)。舒日敬字元直,号碣石,南昌人宋应星简介,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是个有成就的教育家,“一时名公巨卿皆出其门下”。万历四十七年(1619)是神宗在位时最后一次会试之年,宋应星弟兄与江西其他考生齐会京师,但二兄弟仍未及第。此后,他们于天启及崇祯初年再试,均告失败,从此遂绝科举之念。

县学教谕

崇祯四年(1631)宋应升由吏部铨选任浙江桐乡县令宋应星简介,宋应星回乡服待老母。崇祯八年(1635)宋应星任本省袁州府分宜县学教谕。教授生员,是未入流的教职人员。该年其兄宋应升调任广东肇庆府恩平县令,因有政绩,被诰封为文林郎。宋应星在分宜县任教4年,这是他一生中的重要阶段,因为所有主要著作都发表于此期间。

仕途生活

崇祯十一年(1638)宋应星在分宜任期满,考列优等,旋升任福建汀州府推官(正八品),为省观察使下的属官,掌管一府刑狱,俗称刑厅,亦称司理。他任期未满,于崇祯十三年(1640)辞官归里,十六年(1643)又出任南直隶凤阳府亳州(今安徽亳州市)知州(正五品),然此时已值明亡前夕。宋应星赴任后,州内因战乱破坏,连升堂处所都无,官员多出走。他几经努力重建,使之初具规模,又捐资在城内建立书院。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初,宋应星辞官返回奉新。当年三月,李自成大军攻占京师,明亡。四月,清兵人关,建都北京,宋应星成为亡国之民。甲申年五月,福王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为弘光元年。南明时,宋应星被荐授滁和兵巡道及南瑞兵巡道(是介于省及府州之间的地区长官),但宋应星均辞而不就。明亡前,宋应升已升任广州知府,明亡后亦无意恋官,遂挂冠归里。

晚年生活

宋应星弟兄寄希望于南明,但此政权由阉奸阮大铖、马士英把持,排斥忠良,政权迅即灭亡。清兵南下取江西,宋应升于1646年服毒殉国。清朝建立后,宋应星一直过着隐居生活,在贫困中度过晚年,拒不出仕,大约卒于康熙五年(1666),享年80。

1、潘吉星.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下集):科学出版社,1993年:954-965页.

部分作品

宋应星除著《天工开物》外,还有《卮言十种》、《画音归正》、《杂色文》、《原耗》、《美利笺》、《乐律》等著作,多已失传。后在江西省发现了宋应星四篇佚著的明刻本:《野议》、《论气》、《谈天》和《思怜诗》。《野议》是一部议论时局的政论著作,对明末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并且提出了一些改革主张。《思怜诗》包括“思美”诗十首,“怜愚”诗四十二首,反映了作者愤世忧民的感情。《论气》和《谈天》是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从这两篇的标题来看,很可能是《卮言十种》中的部分篇章。

著作价值

他的著作都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如在“五金”卷中,宋应星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地论述锌和铜锌合金(黄铜)的科学家。他明确指出,锌是一种新金属,并且首次记载了它的冶炼方法。这是我国古代金属冶炼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使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大规模炼锌的国家。宋应星记载的用金属锌代替锌化合物(炉甘石)炼制黄铜的方法,是人类历史上用铜和锌两种金属直接熔融而得黄铜的最早记录。

特别是,宋应星注意从一般现象中发现本质,在自然科学理论上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首先,在生物学方面,他在《天工开物》中记录了农民培育水稻、大麦新品种的事例,研究了土壤、气候、栽培方法对作物品种变化的影响,又注意到不同品种蚕蛾杂交引起变异的情况,说明通过人为的努力,可以改变动植物的品种特性,得出了“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的科学见解,把我国古代科学家关于生态变异的认识推进了一步,为人工培育新品种提出了理论根据。

在物理学方面,新发现的佚著《论气·气声》篇是论述声学的杰出篇章。宋应星通过对各种声音的具体分析,研究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并提出了声是气波的概念。

1、潘吉星.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下集):科学出版社,1993年:954-965页.

宋应星公园

宋应星公园位于奉新县城区凤凰山和乌龟山处,坐落在明末著名科学家宋应星的故里宋埠镇、县冯田经济开发区内。占地面积1000余亩,现已投资1500余万元用于景区景点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园内自然条件优越,环境优美。主要规划景区有:中心广场区、宋应星纪念馆、农业示范区、苗圃农家乐区、古代民俗实物展示及娱乐区、别墅垂钓休闲度假区等景区。

宋应星纪念馆

宋应星纪念馆于1987年11月10日开馆。是江西省重要的科普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馆为传统园林建筑,朱墙灰瓦,飞檐雕染,斗拱层叠,古朴典雅,具有民族特色。整个馆由主馆、天工馆和开物馆三部分组成。主馆展厅以大量文献史料、实物图书和精致模型,翔实介绍宋应星生平事迹和明代科技、社会历史背景、宋应星的著述及思想、宋应星的重要科技成果及其国内外影响《天工开物》科技成就,形象再现400余年前我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状况和先进技术。天工馆和开物馆则利用高科技手段形象的展示了《天工开物》一书从农业到手工业的制作过程。原馆现已拆除,2003年择址新建宋应星纪念馆,新纪念馆选址于冯田工业园区的应星农业科技示范园“宋应星公园”内。

1、奉新县人民***

2、江西省科学技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