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山水田园诗派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山水田园诗派以及山水田园诗派名词解释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是谁
713年进入了盛唐时期,在这一时期,继陶渊明、谢灵运之后,山水田园诗又一次兴起与发展起来。这些诗歌或描写雄壮广阔的山水胜境,或反映清幽恬静的田园生活情趣,充分展示了山水田园诗的魅力。这一派诗人中最著名的是孟浩然和王维,故又称“王孟诗派”。
孟浩然,长期居家生活,并曾一度隐居于家乡附近的鹿门山。孟浩然终身不仕,一生有很浓的隐逸色彩。
孟浩然在盛唐诗人中年辈最高,他最早摆脱初唐狭隘的诗境,是一个大力创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在他的诗里,既成功地描绘出一系列幽雅恬静的环境,也塑造了一个生活在其间的高洁之士的形象。孟浩然的代表作《过故人庄》一诗用通俗的语言描写了朴质无华的田园、生活,非常切近生活。
《宿建德江》改变了传统山水诗景象罗列的板滞的弊病,以情兴为主,选取典型性的物象,并采用侧面对比或烘托的手法,化密实为清空,形成了清旷疏淡的独特意境。
孟浩然的诗歌将传统田园和山水题材加以融合,以清旷的意象组合,明净冲淡的语言,对盛唐田园山水诗作出了独特贡献。
王维,年少聪慧,17岁写下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广为流传。他不仅诗才早慧,而且能书善画,精通音律。20岁时中进士,开始进入官场,但他不热心做官,走上了一条半官半隐的道路,写下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
王维的诗歌创作,以37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品酣畅豪放,乐观进取,创作中表现了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和生活态度,多作边塞游侠诗和幽愤诗,如《老将行》、《使至塞上》、《观猎》等。这些诗笔力雄健,情调激昂,风格豪放,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
王维后期以创作山水田园诗为主。山水田园诗,在他的笔下,写出了一种宁静恬适的境界。《渭川田家》写野老牧童、牛羊雉蚕、麦苗桑叶,也把田园生活写得宁静、和谐而温馨。写道: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王维的诗歌最主要的是特色诗中有画,他善于在诗中营造画意,从而使诗歌具有仿佛诉诸视觉上的鲜明形象。其次,王维的诗歌意境清幽而富于生机。
除孟浩然、王维外,山水田园诗人中,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等。这些人的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和孟浩然、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风格比较接近。
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有:
1、陶渊明:
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等。
2、谢灵运:
谢灵运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谢灵运生活的年代,正是南朝宋代东晋之时。
3、王维: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具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精通绘画、书法、音乐。王维早年立志于功名进取,写了许多风格雄浑、境界开阔,充满豪情逸气的诗作,其中以边塞和游侠题材的诗歌居多。
4、孟浩然:
孟浩然是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山水诗居多,或写游历所见各地山水景色,或写家乡自然风光。其中往往在抒写孤高的情怀中夹杂着失意的情绪,在以景自娱中融入了旅愁乡思的情怀。
5、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人。他与刘禹锡同年中进士,又一起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先贬永州,后贬柳州。他的遭遇比刘禹锡更不幸,一直到元和十四年,这种贬斥的厄运还没有离开他,而当唐宪宗因裴度的请求下诏召回他的时候,他却与世长辞了,年仅四十七岁。
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特点
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陈子昂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成就达到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王维其他方面也有佳作。有的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有的表现侠义,有的揭露时弊。一些赠别亲友和写日常生活的小诗,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沈子福归江东》等,古今传诵。这些小诗都是五绝或七绝,情真语挚,不用雕饰,有淳朴深厚之美,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相媲美,代表盛唐绝句最高成就。他的应制诗、唱和诗及宣扬佛理的诗偶有名篇佳句,多不足取。王维五律和五、七绝造诣最高,亦擅其他各体,在唐代诗坛很突出。其七律或雄浑华丽,或澄净秀雅,为明七子师法。七古形式整饬,气势流荡。散文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如《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生前身后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诗佛”美称。对后人影响巨大。
正是由于他常以一位禅者的目光览观万物,才使他的诗有了一种其他诗人所难以企及的静美、澄旷、寂悦。特别是他在描写大自然中一刹那间的纷纭动象,是那样的清净与静谧,禅韵盎然,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鸟鸣磵》)“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栾家濑》)以及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等,往往荡涤读者之胸襟,给人以恬澹宁和的无尽遐思。
2、孟浩然
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这里有清新的泥土味;这里有强烈的生活感。这里“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但是深深融在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的不乏恬淡的艺术美更不乏淳朴的生活美。孟浩然在这里仿佛寻找到了一种皈依的感觉。诗人终于将那政治追求中遇到的挫折,名利得失全部忘掉了,甚至连那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彻底丢开了。思绪终于舒展了,甚至诗人的举措也都灵活自在了,自然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四句诗是孟浩然艺术境界和精神境界俱臻化境之作。“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孟浩然这两句诗里面也有一种极大极深的感情蕴涵着。“他的情与万物的情有一种共鸣”,有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深厚的同情。这首诗表现最高的玄心,亦表现最大的风流。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孟浩然是幸福的,他把自己的人生境界由功利境界化到了天地境界,由我达到了无我,尽管这期间他甘苦备尝,但终于苦尽甘来
平淡: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说往往平淡而有思致。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平淡首推陶渊明,能够把诗写到平淡的人不多,李煜的词绝对不是平淡,相反,带有一种强烈的感发的力量。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世为豪族,少以侠知名。后入长安游太学。文明初进士及第,拜麟台正字。从征西域,至张掖而返。后转右拾遗。又随军东征契丹,参谋军事。返京后,仍为右拾遗。谏议多不合,因解官还乡。为县令诬陷,入狱,被迫害致死。其为诗力主恢复汉魏风骨,一变初唐浮靡诗风,或讽谏朝政,或感怀身世,落地作金石声。他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