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的小故事300字
爱心故事
作者:郧阳师专…文章来源:十堰市教育局点击数:2802更新时间:2006-4-29
爱传中华网消息:每人奉献一片爱心,世界将会阳光灿烂。
经历了许多次爱心的洗礼,心中装着许多爱的故事,我们就像摆龙门阵一样,和你说说,或许您能听到爱的呼唤。
十五年前
高中生活
记得是十五年前,读高中时,家里特穷,我在县城读书。从家里带的菜,只管到星期二,夏天管的时间更短。没有青菜吃,更不用说吃肉了。在这期间,我领略了贫穷的滋味。可就在这期间,我也发现了人间的温情。我的一个叔叔住在县城里,但家庭条件也不好。可是,他家却为我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条件,就是我从家里带菜,像土豆、萝卜、黄瓜、白菜等。当我吃完了从家里带的菜后,他家就给我炒菜吃,三年,我几乎每个星期都能吃到青菜,有时,叔叔还会留我在他家吃一顿肉,让我度过了那些艰难的日子,后来,一想起这段日子,就觉得温馨无比,让我深深体会到:爱会给人留下的美好回忆。
2005年9月12日上午
盲人的捐助
一个青年扶着一位盲人走进办公室。我以为又是求助者来了,赶忙起身接待,让座之后,开始问他们有什么困难,需要哪些帮助,我们都会尽力的。
这名青年赶忙解释说,他不是来求助的,他是来捐助的。
啊!捐助?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时,盲人哥哥说话了,“我是来捐款救助贫困高中学生的,每年捐助1000元给报纸上报道的那名叫李伟的困难学生。”说着,便从包里拿出一小沓钱来,一张一张地数,刚好1000元,他把钱交给我,并告诉我,只要那孩子好好学习,他一定会资助这孩子上大学的。
我感动得无话可说,好多有钱的健康者没做到,他却做到了。
2005年7月某县城和办公室
爱心的距离
两次爱心的举动让我明白了爱的意义,也发现了爱的距离。
一次是7月初的一天,我在网上向上海教育委员会的邮箱里发出了关于贫困生的求助信。本没当回事,可过了几天,那边回话了,他说明了当地的原因,国家安排的有扶贫地区,因而对我的请求无能为力,听到电话那端的话语,我的心里很感动,至少他们很重视这件事,给了明确的回复。至今,电话那端的的话语还在耳边萦绕。
无独有偶,7月14日,几位爱心人士到某县的一个乡村小学去奉献爱心。行至一个岔路口问路时,一个小伙子竟然把他们指向岔路。幸亏他们发现得及时,确认无误后才敢继续赶路,要不然不知会走多少弯路。但这次那个小伙子的行为对几位爱心人士影响很大,他们差点就想驱车返回了,幸好有位长者说:“我们是去奉献爱心的,那就不要被这样的人影响。”一句话,大家都认为有理,便释然了。
这两件小事都与爱心有关,但我们可以从中感悟到,爱因人而异,爱需要真诚和细腻。
2005年6月中旬办公室
尊重、保护、关注
一天下午,一位母亲哭哭啼啼地找到我,她说她的孩子玩电脑游戏上瘾,一个多星期没上学。一个星期后孩子回到家,整个人又黑又瘦,眼神都有点恍惚了,长期的电脑游戏,已经使他的身心遭受了沉重的裂变。
一方面是孩子不想再上学,想玩游戏,另一方面,学校为严肃校纪校规,要给予孩子处分。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孩子到了这般天地,是谁的错,事已至此,埋怨谁都没用,关键是现在该怎么办,怎么把孩子从这个深深的泥团中拽出来。
首先对年轻的母亲说:这件事出现了,你首先要冷静,不要追究以前怎样,也不要把孩子整天关在家里,否则,你早晚会把孩子关成精神病的。再就是你得承认孩子已经有了心理缺陷,要对他进行矫正。你先到学校找到相关部门,说明自己孩子的问题,不要回避什么。要求学校从保护孩子名誉及前途出发,不要处分孩子,再就是把孩子从学校带回来,找人进行矫正。第三就是带孩子到各地风景区去玩一段时间,让他换个环境,让他认识到除了网络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更美的现实世界等待着他去发现、去感知。这位母亲半信半疑地点点头,走了。
了20来天,这位母亲找到我,一改往日那种泪水涟涟的面容,满脸微笑着对我说:“你说的办法真起效,我就按你说的几点去做了。结果,从外地一回来,孩子就要去上学,学校也很宽容地接纳了他。”
从此,他没再痴迷于网吧,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我也因此有了太多的感悟:有时奉献、帮助也只不过是出出主意,而宽容、保护、尊重又是何等的重要。
2005年10月20日,郧阳中学
我眼中的“希望老人”江诗信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无法把眼前的的这位老人和中国“希望老人”联系起来。瘦削的脸庞,快要全白的头发,黝黑的皮肤,深陷的眼睛,尖尖的下巴。唯独那双眼睛里的平实与和善让我明白这位老人的幸福所在。
一件不知穿了多少年的旧夹克衫,一条浅蓝色的裤子,一双不超过50元的球鞋,包裹着一个瘦弱的身躯,还在不断的咳嗽,当躺在病床上的时候还在不停的整理材料。我在想,是什么促使了这位老人的不懈追求,是什么使他为贫穷的孩子而舍弃了安享晚年的快乐。在常人眼中,他令人不可思议,但在他的心里,爱主宰了一切,贫困孩子期盼的眼神占据了他们所有的思想,除了深深的敬意之外,无一言表。
我还看到了世界上最简单的名片,一张很薄的白纸片,上面简简单单的写上了“江诗信”三个字,和那一排爱心协会的小字。慢慢的走近老人,我发现了一颗滚烫的心。
2005年6月5日,郧西河夹镇丰沟村小学当小朋友们看到这些捐来的书时,他们的样子让人吃惊,像看什么稀奇似的。我就伸手拿一本给他看,几个衣衫褴褛的同学就和他围在一抢着看,看着他们新奇的样子,我感到一阵酸楚。这可是城里孩子看过的不要的书籍呀?在操场上,几个小伙伴正在玩一辆城里孩子捐赠的玩具小汽车,旧得已不成样子,而且还没电池,可这几个孩子却玩得津津有味。
高新民教授背后的故事
7月7日,武汉
作为一个博士生导师,关注慈善事业成了他业余生活的全部,当得知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向张湾区第九中学捐助20台电脑和300副铁架床的意愿后,高教授和他的夫人刘雅琴亲自叫货车,现场帮着搬运和清理物品,直至当天午夜,所有物品装上车之后才安心去休息。
9月14日晨,十堰
高教授吃早点时,剩下一个包子,不值5角钱,可他不浪费,要求随行人员把它吃下,而下午到了学校,却慷慨捐赠5000元,用于改善贫困学生生活。两次举动的强烈反差,映衬出人性的光辉。
2005年9月的一个周末朋友家里
在饭桌上,我遇到一位老板,他说他资助了一名高中生,可这孩子三年下来花了他5万余元,穿衣服要名牌,吃东西还挑三拣四。听到这里,我感到一阵悲哀,物质的资助和精神的资助如果不并举,只会害了孩子,而受助者的不懂事只会害了他自己,同时严重挫伤了资助方的积极性。
下乡多了,看到了许多贫困的人们,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改变。我觉得一个人的同情心、爱心是多么的珍贵和重要!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它可以影响周围的一圈人。接待的穷人多了,我发现,在这个相对比较发达的城市还有那么多生活艰难的人们,它们显得那么无助。我分明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了忧愁、看到了乞求、看到了无奈所带来的沧桑和年少的成熟。快乐离他们很遥远,幸福是他们梦中的希望。
这些让我明白了人间百态。我知道,这个世界拥有善心的人很多,而经常有善行的人却不是很多,为善一时容易,为善一世却很不容易。心与行的距离在此表现得很清楚。
贫穷并不可怕,就怕在贫穷面前丧失斗志;贫穷并不可怕,就怕在贫穷面前熟视无睹。我深深地感到,爱需要奉献,爱更需要我们拿出具体的行动。其实,每一个人都有善心,但善心与善行之间好像还有一条小巷要走,我真心的希望这条小巷短些、再短些,也真心地希望这条小巷亮些、再亮些。这样,阳光就会洒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爱心故事
作者:江西省残…文章来源:江西日报点击数:525更新时间:2006-4-29
爱传中华网消息:1997年,肖淑珍担任金溪县残联理事长时,账面上只剩36元,还有一张借来的办公桌,一间租用的办公室。1999年,45岁的肖淑珍被评为全省“三八”红旗手,并获“巾帼英豪”荣誉称号。金溪县残联也先后荣获“金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和由国务院表彰的国家“九五”期间“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等称号。
肖淑珍,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用自己的真情演绎出一个个感人的——
—————————————————————————————————————————————
“以后,我们就是亲组妹!”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小建高的皱眉在跳跃着的生日烛光里舒展开来,小脸上绽出了灿烂的微笑。这是14岁的小建高第一次过生日,也是他出生以来感觉最幸福的一天。小建高的母亲周菊花是个盲人,嫁到黄通乡李姓人家就没有过上几天好日子。生下小建高之后,丈夫得病去世,她只好带着儿子投靠父母,可年迈的父母怎能养活她母子呢?就在周菊花走投无路的时候,肖淑珍来到她的家。看到骨瘦如柴的周菊花,肖淑珍的心碎了,她紧紧地拉着周菊花的手说:“不要怕,我会帮你渡过难关的。以后我们就是亲姐妹,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为解决周菊花的生活问题,肖淑珍拿出自己的工资垫付费用,亲自送她到抚州市盲人按摩中心学习按摩技术,然后又安排她去上海一家盲人按摩院就业。肖淑珍将小建高接到县城自己家里,帮他办理了“农转非”的户口,又把他从乡下转学到县城象山中学读书。当周菊花得知儿子生活很好时,打电话向肖淑珍再三表示感谢之情,肖淑珍说:“只要你在外面工作好,将来你们母子过好日子,我就放心。”
7个鸡蛋和一只鸭
琅琚镇城上村农民郑乐战,一家五口就有3个残疾人,生活十分贫困.一天早晨,他发现自家的牛死了,当即就昏倒在地,从此得病卧床不起。就在这个时候,郑乐占在县城一家残疾人开的裁缝店避雨,偶然遇见肖淑珍。肖淑珍进了店门,看到郑乐战是个残疾人,便仔细地问他家的情况,并且告诉他如果有什么困难就去找她。开始郑乐战并不想念现在世界上还会有这么好心肠的人,也就没有去县残联找肖淑珍。这次家里可谓是雪上加霜,他便叫女儿到县残联去找肖淑珍,试试看能否帮他一把。郑乐战万万没有想到,肖淑珍听了他女儿的诉说后,当时就跟着小女孩来到郑乐战的家,并且还带了礼品去看望。没过几天,肖淑珍又把郑乐战的小女儿接到自已家吃住,接着又帮助他的女儿找师傅学习缝纫技术,并且介绍他大儿子到县城学习修理摩托车技术,还借了1000元他买牛、养猎。为了表示谢意,郑乐战把家里积攒几天的7个鸡蛋和一只鸭子,步行20多里路,专程送给肖淑珍。礼轻情义重,肖淑珍不能不收下郑乐战的礼。可是,肖淑珍留下郑乐战吃了中午饭之后,硬要他带上她给他买的5斤肉,一壶植物油。如今,郑乐战的两个孩子都已学有一技之长,并在外地打工赚钱,家里的债还清了。
“帮助你们,是我的责任”
“向残疾人‘输血’,不如增强其‘造血’功能。”肖淑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可源乡残疾青年蒋日辉高考落榜后,心灰意冷,对生活失去信心。一天,蒋日辉坐车到县城,看到县场面貌焕然一新,街上的行人说说笑笑,想想自己身患残疾,生活又无着落,心头便生出许多悲哀来。当他走过街边一边电脑培训中心时,看到许多年轻人在那里学习电脑,便想,如果自己能学会电脑,然后买台电脑回家乡开个打字店该多好啊。可是,家里没有钱,谁能圆他这个梦呢!这时,他想起了县残联。于是他找到了肖淑珍阿姨,并向她倾诉了自己的苦恼。肖阿姨不仅推荐他到县城华大电脑培训班学习,而且资助他600元和一辆轮椅,鼓励他自强自立。如今天,蒋日辉开办的打字店生意红火,年收入近万元。今年肖阿姨还帮他借款1万元增添电脑设备,用于开辟网吧,这样既可培训家乡待业青年,又可丰富村民业余生活。一次,蒋日辉专程坐车到肖阿姨家来谢她。肖淑珍说:“要谢就谢党和政府,帮助你们残疾人,是我的责任。”
尾声
这三个故事,仅仅是肖淑珍把爱心献给残疾人的几朵小花。去年,在她的多方努力下,金溪县就有100多残疾人被安排到抗州、温州、萧山等地么营企业工作,而且金溪县共有500多名科级以上干部与426户贫困残疾人结成扶贫帮残的对子。到目前为止,金溪县有2800多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你见过学校的哪些不合理收费
作业、保险、校服、早中餐、牛奶等是市场运作项目,你可以选择交。
孩子的作业、抄本不免费。您可以不交,自己去找同款的作业和抄本,注意,同款很重要,您不会希望孩子买的作业和其他同学不一样吧?那样很麻烦的。
同款作业哪里找?各地新华书店,最好是新华书店有熟人,不然,他们很牛的,不一定售卖给你。价钱也很坚挺,不会给您打折的。
学平险一定要给孩子买一份,有的家长愿意自己买,这个可以,但最好和学校其他学生购买同一家公司同一个险种,方便业务人员理赔,保险公司一般在学校有业务人员,负责出险理赔,但是,他们只负责自己公司的。购买完毕在班主任那儿登记一下,以后有事业务员一样办理。注意,业务员不会给你打折的。
教育人经常看到,有家长购买了不同公司、不同险种的保险,出了险后,只有自己去跑理赔,浪费时间;还有的家长,被别的保险公司业务员忽悠一大堆华而不实的保险。
学校食堂的早中餐服务。这是自愿选择的,相信很多家长都愿意购买,学校食堂卫生有保障、价格实惠还有免费的午间休息看管。如果可以选择,学校是不愿意提供早中餐服务的,风险大、管理难度大,经常有有关部门检查,出了问题狠罚。按照有关要求,公办学校食堂是零利润,多退少不补。购买学校早餐午餐服务,其实是在薅羊毛。
家长当然可以选择外面的早中餐服务,但是一定要注意睁大眼睛,认真挑选有资质、卫生条件好的。
校服和牛奶。这两样也是市场运作项目,校服是家委会挑选款式,供应商制作,家长交钱给供应商购买,也有的省份是家委会代收代付。这个建议家长还是购买,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太出格了,对孩子成长不利。
有很多地方推广学生奶,这个真心建议不要喝,家长自己给孩子购买纯牛奶,每天带上一盒就行。
课后服务。有很多自媒体作者攻击课后服务,真实情况其实家长更清楚,比校外培训机构便宜多了。课后服务老师真的不愿意搞,拉长学生在校时间,体质不好的老师受不了。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一、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在哪里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地址在江西省丰城市龙津湖总部经济基地,该校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二、江西洪州职业学院介绍洪州学院以文化教育为特色,以经济管理和工程技术为学科重点,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导向,提出了“实训教学全程化,职业技能证书化,思政教学专题化,英语、计算机教学等级化,语文、数学教学应用化,体育教学专项化”的职业教育新理念,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懂管理、会经营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打造“大国工匠”,培养“现代工程师”和“未来企业家”。
一、区域位置
洪州学院位于南昌大都市区副中心城市丰城市总部经济基地大学城,地处南昌市半小时经济圈内。(江西大都市区中心城市即南昌中心城区,大都市区副中心城市两座,为丰城城区和抚州城区)
目前,“洪州号”公交已正式开通,每天往返洪州学院与南昌西客站,一站式直达,全程仅需40分钟,方便洪州学院师生出行。
二、建设规模
洪州学院计划投资10亿元人民币,规划用地1500亩,按本科院校规模打造现代化校园。
学院一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4.8亿元,完成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生活服务中心(包括食堂)、学生公寓三栋和教师公寓两栋等主体建筑,同时绿化亮化、运动场馆等配套设施建设顺利完工,已于2015年9月全面投入使用。
学院二期工程首建新建4栋学生公寓,3栋教学楼,且均已投入使用。艺术楼、室内体育馆等工程开始立项报建。
学校软硬件设施完备,教学设备先进,各类藏书丰富,生活设施、休闲场所正在逐步完善,可满足6000余人在校学习生活。
我院学生公寓为六层结构,外形美观、南北通透。四人一间,拥有独立卫生间,独立配套私人衣柜、电脑桌、书架、WIFI端口、空调、热水器等,彰显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个人隐私;每个楼层有自助洗衣房、自动开水机,最大限度方便学生生活。学工处每年举办的“最美寝室评比”有奖活动,既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又让室内设计专业的同学大展身手,学以致用,体现高等职业院校的特色。
生活服务中心是学生生活、休闲的中心,配套银行、超市、特色小吃、商店、快递服务站以及学生食堂,满足学生的各类生活需要,生活十分便利。
三、教学优势
洪州学院依托广东理工学院的优势资源,以“资源互通,教师互访,学生互换,就业互助”为框架,传承广东理工拥有二十多年办学经验进行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快速提升洪州学院办学水平,保障高质量办学。
(一)资源互通。把广东理工学院在管理体制、学科建设等方面的优秀经验,有选择地植入到洪州学院,帮助洪州学院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创新创业教育等领域实现突破。将双方各项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教育资源、社会资源、招生资源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资源等共享,做到互通有无。
(二)教师互访。广东理工学院每年选派骨干教师、专家到洪州学院讲学、交流,并在师资培训、科研攻关等方面给予专业指导;洪州学院定期派出中青年教师到广东理工访学。
(三)学生互换。鼓励学生增加“第二校园经历”,洪州学院学生可以选修广东理工学院特色课程,免除学费,且所选修课程的学分有效,两校互认对方学分。洪州学院每年拥有一定数量的联合培养专插本招生指标和本科自考生招生指标,广东理工学院负责本科阶段的学籍管理、课程教学、考试和学位授予。
(四)就业互助。学生就业之际,两校互助,广东理工开放学院优势就业资源,帮助促进洪州学院学生高层次就业。
四、就业保障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思路,不断聚集优质企业资源,全面推行“订单式”培养和“现代学徒制”教育,保障每一个学生进入校园,就能实现就业。“订单式培养”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企业承担专业技术教学,学生在校期间,文化素质课程在学校完成,专业课程由企业技术人员教学,实际操作、学习在企业;二是按照订单企业提出的专业人才需求和岗位需求来制定教学计划,学校进行订单式培养;三是学院制定培养目标,当企业向学校提出人才需求后,在教学中注入企业的文化和需求,培养出最适合企业的人才。
学院毕业生除了进入订单企业就业,其他就业方向还有:
(一)以广东理工学院的就业平台为依托,帮助我校学生在珠三角沿海发达地区实现高层次就业。
(二)继续升学深造或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
(三)依照国家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政策、资金等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