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建长城死的人都去哪了 建长城死的人都去哪了呢

七月网460

历史上在修建长城的时发生过哪些危险的事情

长城因为山势险峻,工人在修建的时候还要保证速度,经常会失足掉下去,有时候遇到自然灾害还可能发生塌方事件,所以说长城底下是累累白骨,是千万人的生命累积起来的文化遗产。

建长城死的人都去哪了 建长城死的人都去哪了呢

有什么八达岭长城的故事

1、西麻草

八达岭有一种草,叫西麻草。这种草有毒,人碰着它,就象蝎子蜇一样疼,疼得嗷嗷叫。它生长在八达岭长城外,替边防人员放哨,对保卫八达岭还很有功劳哩。

传说,大边(长城)修好以后,在关口地方都设重兵把守。八达岭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关口了,从修好那天起,一直没有断过驻兵。长城上不是都有楼子吗?

那楼子叫敌楼,站岗放哨人员就在那里头。当官的经常提着鞭子查哨,发现哪个敌楼的哨兵睡着了,就是一顿马鞭。他们更怕的是自己睡着了,敌人摸上来还不知道。

要是那样,不仅是挨打,还有杀头之罪哩!因此,他们一到岗哨上来,就向老天哀告:“老天爷呀,保佑着,千万别让我睡着。敌人来了,跟我打声招呼,让我知道。”

也别说,他们的哀告玉帝还真知道了。玉帝体会边防人员的苦处,便想了一个办法,派草神带上西麻草籽,撒在长城外。草长起来了,到处都是。

入侵的敌人一碰到这种草就蜇得“嗷嗷”叫,放哨人员听见有人喊叫,机灵就醒了。从此,再也不会因站岗失误而被杀头了。西麻草成了哨兵的好友,他们对西麻草也更加保护。

2、仙女点金砖

很久以前,八达岭一带下了场大雨。这场雨一连下了二十多天,只下得山崩地陷,房倒屋塌。老百姓无家可归,就坐在山梁上忍饥挨冻,望大水叹气。

按照惯例,每逢灾年,朝廷向百姓发救济粮,就是老书上说的:“放赈”。大雨一过,官府就放赈了。这一年,放赈的官员叫芦瑞,这小子专会欺压百姓。

往年放赈就是把粮食放到百姓的手里。今年可好,芦瑞为了往自己腰包里搂,就想了个损招:在路边支起大锅,下几把米,再掺点麦麸谷糠,然后让百姓排队来喝粥。

一人一碗,再想喝第二碗的就得跪下来叫他“爷爷”。老百姓都恨死芦瑞了。可又有什么法子呢?这一天,路上走来一个姑娘,这姑娘长得可美了,她也走过来要喝粥。

芦瑞一看姑娘的美貌立马就迷了。想不到这深山之中竟有这样仙女一般的女子。芦瑞顿起邪心。他把姑娘叫进帐篷,拿出他的好干粮递给姑娘。

那姑娘红着脸儿,羞答答地接过干粮吃了起来。芦瑞望着姑娘那红石榴一样的脸蛋说:“你愿不愿意成天价吃这饭?”姑娘说:“愿意。只是……”

芦瑞接过话就说:“只要你肯跟我走,我保你天天吃香喝辣的。”姑娘眨着星星一样的眼睛问:“跟你上哪儿去?”芦瑞厚着脸皮说:“跟我回家,给我当媳妇呀!”

姑娘一听,脸腾地红了,说:“谢谢大人的美意。只是我长在长城下,离不开这山山水水,舍不得这万里长城呀。”芦瑞一听有门儿,忙说:“山水我家有的是,长城嘛,我给你修几道。”

姑娘说:“大人真有这样的心肠,也算小女子有福气。不过,我要的长城,非这里的砖石垒的不可。”芦瑞大笑着说:“这好办,赶明儿我派人拉几车就是了。”

姑娘说:“不行,大人要亲自用小锤儿找砖,敲着有铜音儿的就要,用不了几车,有十口袋就够了。”芦瑞满口答应。

姑娘又说:“大人要真这样,小女子愿意生死相随,三日后和大人成亲。”说完,递给芦瑞一把小锤,走出了帐篷。这下可把芦瑞美昏了。

他忙带人爬上长城,挨着个儿“梆梆”地敲砖,只听见有“嗡嗡”的铜音的就拆下来装进口代里,不一会儿,就装满了十大口袋。他把十口袋砖搬上车往回拉。

起初,骡子拉的不费劲儿。后来,道儿越来越平,车却越来越慢,骡子也累得通身是汗。最后,车轴“咔嚓”一声折了。芦瑞大吃一惊,忙解开口袋一看,天哪!

只见口袋里金光闪闪,砖块变成了金砖。芦瑞乐疯了。他赶忙往回跑,哈哈疯笑着,把所有的粮食都分给了老百姓。他要腾出口袋装金子了。

正在这时,皇帝派的查赈大臣到了,他派人去叫芦瑞。芦瑞只顾着放粮,根本不理。这惹恼了钦差,钦差令人把芦瑞捆绑起来痛打了一顿。

这一打可把芦瑞给揍残了,疯劲也消了。他如实招出了金砖的事。开始,钦差不信,令人再打,芦瑞忙说:“大人慢打,金子还在半路上,请大人查实。

如有半点虚言,小人情愿一死。”说完,押着芦瑞向长城奔去。到了大车旁,钦差果然见大车已被压坏。没命似地扑过去看金子,当他解开口袋,看到的是一袋一袋的城砖。

钦差这个贼火大了。他扭脸瞧见芦瑞正跪在路旁,手拿小锤发抖。奔过去,夺过小锤,照着芦瑞的脑袋就砸。“轰”的一声,只见一团火光,芦瑞扑在地上死了。

他的衣服烧光了,头发烧焦了,后背上皱皱巴巴地裂开了好多口子,这些口子正好拼成了一行字:“欺压百姓必死!”钦差一看,吓得魂飞丧胆,忙钻进轿子,带着随从溜回了京城。

这天晚上,人们吃饱了饭,坐在山上望着北面的长城议论着这件事,:“仙女可真为咱办了件好事。”“可不,杀了芦瑞,还让咱有了粮食,只是长城叫芦瑞毁了不少。”

“没事,等大水一退,咱们再修补修补。”“唉!这年月命都顾不过来,谁还……”人们在议论着的时候,见黑黝黝的长城上亮起了星星点点的金光。

一闪一闪的特别好看。人们非常惊奇,猜测是仙女点的金砖在放光。第二天,有人跑上山一看,长城全补好了。

3、张果老修拐脊楼

拐角楼施工时,张果老被王母娘娘邀请去赴蟠桃会,他恐怕失礼,没敢骑驴。会罢,他回到终南山仙洞,看到心爱的神驴瘦得皮包着骨头,就责问童子:“为何不用心喂料饮水?”

童子告禀:“下界秦始皇修筑长城,凡人不够,又向仙界征丁。别的洞府已派出仙役,我们人手缺乏,只好让神驴去驮砖。”

张果老听了又惊又气,惊得是,秦始皇这条孽龙竟干出偌大事业;气得是,神驴怎么累成这般模样?第二天,神驴又去上工了,张果老悄悄驾云跟踪下来。

他刚到八达岭就听得帮水峪那边人喊马叫,震天动地,便慌忙拨开云缝往下一瞧,只见高高的山尖上正在修建一座拐脊楼。那里人山人海,抬石运砖,和泥挑土,像蚂蚁搬家似的。

他的毛驴驮着小山般的一驮子砖,正艰难地往山上走着,浑身的皮毛全湿透了,还不时挨抽打。张果老心疼极了,他又扫了一下山上山下,只见崖间沟壑堆着不少尸骨。

禁不住暗骂一声:“暴君呀!”就马上化作一个瘦高的老头儿,飞下云端。一个好心的工头对他说:“拐脊楼工程艰巨,地势危险,你到平处去和灰吧。”

张果老望着他哈哈一笑:“知道老将廉颇的故事吗?”说着从怀里拿出绳索,背起八块城砖,腋下又夹上四块,每只手又紧紧拿起两块,如飞地跑上山坡……

拐脊楼的砖石运齐了,张果老跨上他的神驴回山了。瓦匠们垒墙用到他运的砖发现上面留有很深很大的手印儿。

都十分惊讶,心里琢磨:“帮助我们修边的老头准是神仙。什么神仙呢?张果老嘛,只有他才有头好驴子呀。”

4、东米仓,西米仓

在八达岭上往南看,有两座山,山上碎石呈米粒状。东边的那座山,叫东米仓,西边的那座叫西米仓。修长城时,民工们要吃饭,人多呀,每天都要吃大批的粮食。

那时侯征集全国粮食,都往这里送,送的少了,不够用,送的多了,日晒雨淋都霉烂了。尽管不断地送,可还是供不上民工们吃。民工们吃不饱,还得干重活,因此连饿带累,死的人可就多了。

相传王母娘娘,很体恤黎民的疾苦,就在八达岭堆放粮食的地方,点化两座米山。两座山的粮食,人再多也吃不完呀!从此全国的老百姓再也不往这里送粮了,修长城的民工们也不再挨饿了。

一直到把长城修完,这两座山也没见减低。据说,就是打那时侯流传下来,男人在外做活,妇女在家管吃饭,因为王母娘娘在天上就是管吃饭的。

5、冰道运石

当初,修建嘉峪关城时,需要成千上万块长2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条,工匠们在黑山将石条凿好后,却人抬不起,车拉不动,且山高路远,无法运输。

大伙儿边凿石条边发愁,眼看隆冬季节就要到了,石条还没有从山里运出一块,若要耽误工期,没有工钱是小,这脑袋可就难保了。

大家正在长嘘短叹,这时,忽然山顶一声闷雷,从白云中飘下一幅锦绸,众工匠赶紧接住,只见上面若隐若现有几行字,大家看后恍然大悟,按其行事。

等到冬季到来后,众人从山上往关城修一条路,在路面上泼水,让其结成一条冰道,然后把石条放在冰道上滑行运输,结果非常顺利的把石条运到了嘉峪关城下。

不但没有延误工期,反而节省了不少工期。众工匠为了感谢上苍的护佑,在关城附近修建庙宇,供奉神位,并成为工匠出师后必须参拜的地方。

都知道孟姜女哭长城,她那时候哭倒的长城在哪里

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流传很广,那当时她哭倒的长城是哪一段呢?万里长城这么长,她所哭倒的应该是在山东那边的齐长城,即当时齐国建造的长城,现济南的南部的。

据说当时齐宣王修筑长城,大征壮丁,而当时孟姜女刚与丈夫范喜良结婚三天,丈夫就被强征去修长城了。正值新婚燕尔,却被迫分离,孟姜女在家侍候婆婆,一直到婆婆过世,丈夫依然杳无音信,她担心丈夫所以赶到长城边上寻找,可当时修长城的人太多了,她找不着,有好心人就告诉她,范喜良来不久就累倒了,病死了。这对孟姜女来说是晴天霹雳,一别数年,丈夫就已经死了,还不见尸骨,这让她怎么接受?于是她在边拍打城墙边泣哭,这一哭就哭了十天十夜,让天地为之变色,长城崩塌,露出了她丈夫的骸骨来,她便抱着丈夫的骸骨投淄水了。这就是让人感动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现如今在山海关,还建了一座孟姜女庙供后人祭拜。

故事最早流传在春秋时期,当时的秦长城还没有开始修建,所以就不大可能是秦长城。孟姜女是齐国人,根据这地点,我们可以推测大概会是在现今的山东地带,当时的齐国范围。在2006年国家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就申请了博山区源泉镇是孟姜女哭长城传说的地址,虽然历史久远,我们现如今很难考证,但毛主席也曾经说过,济南自古是交通要道,可它也是一座文化古城。所以说,济南的淄博市真的很有可能是孟姜女哭倒长城的地方。

在漫长的几千年历史当中,这条静卧的长龙背后有多少故事我们不得而知,关于孟姜女的故事也跟着流传了几千年,故事的背后是否有真人真事,这些还是交给史学家们去考察吧,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