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余华与俞敏洪谈高考落榜(作家余华讲高考作文)

七月网1560

一、余华与俞敏洪谈高考落榜!他们对高考是什么态度

1、余华和俞敏洪两位大神谈自己的高考经历,他们两个对于高考落榜这件事都表现得十分豁达。余华是没考上北大,所以才报考了其他学校,俞敏洪是连续高考了两次才考上北大,他们两个人对高考的态度都是比较淡定也很坦然。

余华与俞敏洪谈高考落榜(作家余华讲高考作文)

2、俞敏洪考上了北大,并且也成为了大家所熟悉的一名知名的企业家,虽然余华老师并没有考上北大,但是他也成为了大家所知晓的著名作家。所以高考并不能决定一切,如果余华当时考上了北大,可能他就不会成为现在这样非常著名的作家了,所以不管是否考上一所好的学校,高考成绩是否理想都不能放弃自己,不能气馁,或许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只要能找对方向,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前进,只要不停歇不退缩,就也会有好的成果。

3、这次两位大神主要是想在直播间宣传兄弟这本书,也是想给俞敏洪老师加油的,其实这本书在宣传之前就已经销量卖的比较好了,两人在直播间主要还是谈到了两人的高考。余华老师在考两次高考之后就去念了别的大学,虽然不能像余美红老师一样考上北大,但是这并没有成为阻碍两个人变优秀的东西。两位老师也是说高考只是大家所要经历的一个小过程,虽然要重视他,但是不能过分的在乎他。高考并不能决定一个人今后的一生也不会成为限制我们发展的因素。

4、两位老师在谈到高考时显得十分的坦然,非常的淡定,也没有任何一丝丝的落寞的情绪。能够看出俞敏洪老师和余华老师心态都非常的好,虽然都经历过挫折,但是并没有气馁。即使中途比较坎坷,也并没有阻挡他们成为一个知名的人物。

二、《活着》余华:高考落榜,怎么没资格培训高考作文不是“忽悠”

1、俞敏洪3次高考,最终考上北大,如今仍然到处吹捧他的鸡汤故事;马云3次高考,靠运气考上杭州师范大学,如今鼓吹“996是福报”。

2、余华比起前面2位,运气没有那么好,高考落榜,沦落为一个不出名的牙医,突发奇想当作家,创作出世界名著《活着》,如今却给高三学生培训高考作文?

3、 1960年,轻柔的春风拂过西湖旁的柳絮。一个男孩呱呱降生,给一个普通的医生家庭带来了无穷的快乐。他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

4、小余华的父亲是一名外科医生,由于工作的需要,一家人搬到了医院里住。由于家对面就是太平间,小余华几乎每个晚上都能听到凄凉的哭声,甚至有时候在睡梦中被哭声吵醒。

5、那个时候的小余华,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搬一把椅子坐在家门口,看着被人一边哭一边相互安慰,但每当看到在月光下闪闪发亮的树梢时,就会害怕得发抖。

6、“生离死别”的故事已经悄悄地种在了小余华的心中,成为了他日后创作的喷泉。

7、这样的生活一直延续到小余华小学毕业。那年,县图书馆重新开放,小余华的父亲为2个儿子办了一张借书证。

8、看腻了别人哭哭啼啼的小余华第一次打开了阅读的世界,沉迷于各种各样的小说,像《闪闪的红星》、《矿山风云》和《虹南作战史》等那个时代所有的小说,几乎都读了一遍。

9、小说变得枯燥乏味,小余华又将自己的兴趣转移到了大字报上,“互相谩m”、“造y中伤对方”、“色q故事”、“漫画”......小余华看得不亦说乎。

10、在浙江不出名的海盐小镇,多了一个“文艺青年”。

11、 1977年,余华高中毕业,高考恢复,一波波“下乡上山”的知识分子纷纷拿起笔杆子,在千军万马挥洒着自己的知识。

12、心里准备着去农村插队落户的余华,听到应届生也可以报名参加高考,和同学们兴奋成一片。

13、他们都憧憬着通过高考,走出农村,到上海和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发展。

14、那个年代与现在不同,填志愿是在高考之前。余华的同学都不太知道志愿的重要性,不知天高地厚地填上“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15、高考那天,他清晰地记得,“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八个大字高高挂在学校的门口上。

16、高考分数下来的第一天,余华被激动的老师叫住,高兴得手舞足蹈,不料被泼了一盆冷水:高考落榜了。

17、失去信心的余华,不论父母如何劝自己复读,决计不再参加高考,一手准备工作。

18、困在农村的围墙里,余华的心却向往着大城市。

19、 18岁余华去了卫校读了一年后,被父亲安排到小镇的卫生院当牙医,成为一名“打工人”。

20、余华每天都干着同样的一件事情,就是看患者的口和牙齿,手握钢钳,每天拨牙长达八个小时。最痛苦的就是

21、无法把心脏想象在大腿里面,也不能将牙齿和脚趾混同起来。

22、按部就班的工作就像一个笼子,束缚着余华渴望自由的灵魂。无事情的时候,余华就看着窗外的大街发呆。

23、笼子无法困住一只向往自由的鸟。厌倦了牙医的余华,看到县文化馆的人衣冠楚楚、西装革履,整日游手好闲地在大街上逛,有了到县文化馆工作的念头。

24、经过打探,进新文化馆的条件,要么会画画,要么会作曲,还有的是写作。

25、余华心想着画画和作曲太难了,识字就可以写作。

26、对写作一窍不通的余华,破天荒地想当作家。

27、写作很简单,识字就可以了,但是写出令人佩服的作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8、一有空余的时间,余华就如饥如渴地阅读、思考和写作。

29、余华全心全意地将自己投入到这份伟大的事业中,但是接下来的路充满荆棘。

30、余华一边做牙医一边写作,连续投了5年的稿子,全都被出版社无情地退回。

31、换作其他人,或许心中的作家梦早已灰飞烟灭。

32、然而,余华却屡败屡战,从未放弃过到县文化馆工作的念头。

33、憋了一口气的余华,疯狂地写作。据统计,余华前8篇小说,一共“写死”了29个人,而且都是非正常死亡。

34、直到1983年,一个北京打来的电话,打破了余华枯燥无味地写作生活,余华到北京改稿子了,成为县里的明星,如愿进入县文化馆工作。

35、 1992年,震撼人心《活着》诞生,余华将自己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全都写进了这本名作中。

36、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37、《活着》成为了余华目前的巅峰之作,轰动了整个文坛,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畅销多个国家。

38、余华,从一个牙医,终于成为了闻名世界的作家。

39、 3月9日,国内某知名教育机构举办了一场“中高考冲刺”的演讲。

40、余华,作为当代的著名作家,被邀请到大会演讲。余华拿着稿子,在无数家长的注视之下,做了一篇《如何在中高考写好作文》的讲座。

41、“背好句子”、“围绕重点”成为了他认为中高考作文的技巧。

42、但余华或许没有想过,这次讲述应试作文竟然成为了人们的“谈资”。

43、一个靠写作改变命运的高考落榜者,走上了教育如何写好中高考作文的舞台。

44、人们或许还记得,很多作家的中高考作文都考到很低分,包括某天才作家,高考时也作文也考了低分。

45、或许,余华上台讲中高考作文,是某些教育机构的商业之道。

关于余华与俞敏洪谈高考落榜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