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书院有怎样的典故
在我国的唐朝贞元年间,有一位名叫李渤的诗人,住在五老峰东南麓的一个山洞里隐居读书,整整两年都未离开过山洞一步。
相传有一天,五老峰巅的一群神鹿足踏祥云,敬仰地俯视着李渤晨读。李渤日夜攻读的刻苦精神,感动了神鹿群中的一只白鹿,为了陪伴李渤读书,白鹿飞下了云端,来到他的身边,成了他形影不离的好伙伴。黎明,白鹿引颈长鸣,唤醒李渤离开山洞,迎着朝霞读书。夜晚,山风飕飕,白鹿衔过一件长袍,轻轻给他披上御寒。深夜,李渤疲惫地伏案而睡,白鹿只身奔进深山,衔来山参送到书案之上,给他滋补身体。有一次,李渤躺在山岩上读书,渐渐地,他掩着书睡熟了。这时,乌云滚滚,山雨欲来。白鹿见此情形,立即一声鸣叫,唤来了五老峰头的鹿群,这些鹿一起簇拥着李渤,为他挡风遮雨。李渤醒来之后,发现了被雨水淋湿的白鹿,他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他抱着白鹿,流下了感动的热泪。从此,他与白鹿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了。
为了让李渤专心读书,白鹿还主动承担起为他购买纸墨笔砚、日常生活用品等事情。只要李渤将钱与所购物品的清单放在袋子里,挂在鹿角上,白鹿就从洞里出发,通过松林中的小径,跑到落星湖畔的小镇里,将李渤要买的书、笔墨纸砚等东西如数地购回。每次白鹿到小镇里买东西时,镇上的人们都会好奇地看着它,都夸它是一只了不起的神鹿。
后来,李渤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当上了江州刺史。他为了感谢多年来白鹿对自己的照顾,再次到洞中去寻找白鹿,可是白鹿早已腾云驾雾,返回天庭了。
为了纪念白鹿,李渤就将当年读书的山洞,改名为白鹿洞,并在此修楼建亭,疏引山泉,种植花木,增设台榭、宅舍、书院,开创了白鹿洞书院的先河。自此,白鹿洞名重一时,成为四方文人往还之地,人们游览美景的一处佳境。
822年,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途经九江,见到了李渤。这是他们在九江唯一的一次会面,两位诗人倍感亲切,思绪万千。
白居易赠李渤诗两首,并作注云“元和末,余与李员外同日黜官,今又相次出为刺史。”其中,白居易在《赠江州李十使君员外十四韵》一诗中写道:
长短才虽异,荣枯事略均。殷勤李员外,不合不相亲。
此次九江之行,白居易到庐山草堂住了一宿,并用调侃的口气告诉李渤:“君家白鹿洞,闻道已生苔。”道出了两人在仕与隐之间的矛盾与彷徨。
李渤在九江任刺史两年,勤政爱民。他上任不久,发现朝廷管理财政的官员张叔平不顾百姓的疾苦,竟奏征贞元二年逃户欠款4410贯。
他体察下情,为民请命,立即上书陈奏“江州管田二千一百九十七顷,今年已旱死一千九百多顷”,还要征收36年前的拖欠,黎民百姓实在负担不了,并在书中表示,如不准奏,“臣既上不副圣情,下不忍鞭笞黎庶,不敢轻持符印,特乞放臣归田。”
在李渤的恳切请求下,朝廷才下旨:
江州所奏,实为诚恳,若不蠲容,实难存济,所诉逋欠并放。
在江州官署城南有一南湖,面积约80公顷,东抵北风嘴,西连龙开河,南接山川岭,北依浔阳城。由于湖面宽阔,南来北往行人诸多不便。
李渤为了方便行人,于是组织人力在湖中筑堤。建好的堤长七百步,南连山川岭,北接城池的南门口,沟通南北,往来称便。堤上还建桥安闸,控制和调节水位,兼有灌溉农田之利。后人为感谢刺史李渤,将新建的堤命名李公堤,外湖名甘棠湖,桥名思贤桥。
唐朝末年,兵荒马乱,各地学校多有毁损。所以,到庐山隐居、避难的读书人常到白鹿洞研讨学问,交流心得。
白鹿洞书院在哪
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五老峰。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是世界文化景观,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被评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
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公元940年),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南唐时建成“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是中国教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扩展资料:
宋朝书院讲学之风盛行。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因朱熹和学界名流陆九渊等曾在此讲学或辩论,这里成为理学传播的中心。2000年开始,白鹿洞书院每年出版一本《中国书院论坛》,每年召开一次学术研讨会。
2010年8月下旬韩国书院联合会常任理事朴成镇一行来白鹿洞书院进行访问。9月下旬黎华应韩国绍修书院之邀,代表白鹿洞书院赴韩进行为期一周的学术交流,并与之缔结为友好书院。2011年6月中旬韩国绍修书院回访白鹿洞书院,开展祭拜孔子、朱子等活动,并用韩文吟唱《白鹿洞书院揭示》。
8月上旬邀请朱熹后裔、世界朱氏联合会会长朱茂男偕夫人来院进行文化学术交流。8月中旬日本兴让馆高等学校理事长井上数马一行应邀,参观白鹿洞书院并进行学术交流。
关于白鹿洞书院的诗句
1.关于白鹿洞书院的诗词
《游白鹿洞书院》年代:宋作者:项安世曾依岳麓听鸣泉,亦泛朱陵石鼓船。
所欠平生惟白鹿,暮年来此岂非天。《白鹿洞书院》年代:宋作者:朱熹昔人读书处,町疃白鹿场。
世道有升降,兹焉更表章。矧今中兴年,治具一以张。
弦歌独不嗣,山水无辉光。荒榛适剪除,圣谟已汪洋。
亦有皇华使,肯来登此堂。问俗良恳恻,怀贤增慨慷。
雅歌有余韵,绝学何能忘。《白鹿洞书院》年代:宋作者:钱闻诗锡名有旨感皇明,百载荒基一日营。
白鹿虽无归洞迹,青衿犹有读书声。尘中讲贯似难入,静里工夫终易成。
孕出庐山真秀气,宁复渭钓与莘耕。
2.关于白鹿洞书院的诗词《游白鹿洞书院》
年代:宋作者:项安世
曾依岳麓听鸣泉,亦泛朱陵石鼓船。
所欠平生惟白鹿,暮年来此岂非天。
《白鹿洞书院》
年代:宋作者:朱熹
昔人读书处,町疃白鹿场。
世道有升降,兹焉更表章。
矧今中兴年,治具一以张。
弦歌独不嗣,山水无辉光。
荒榛适剪除,圣谟已汪洋。
亦有皇华使,肯来登此堂。
问俗良恳恻,怀贤增慨慷。
雅歌有余韵,绝学何能忘。
《白鹿洞书院》
年代:宋作者:钱闻诗
锡名有旨感皇明,百载荒基一日营。
白鹿虽无归洞迹,青衿犹有读书声。
尘中讲贯似难入,静里工夫终易成。
孕出庐山真秀气,宁复渭钓与莘耕。
3.关于白鹿洞书院的词《白鹿洞书院》
年代:宋作者:朱熹
昔人读书处,町疃白鹿场。
世道有升降,兹焉更表章。
矧今中兴年,治具一以张。
弦歌独不嗣,山水无辉光。
荒榛适剪除,圣谟已汪洋。
亦有皇华使,肯来登此堂。
问俗良恳恻,怀贤增慨慷。
雅歌有余韵,绝学何能忘。
七律•白鹿洞书院
庐山国学播中华,养性修身天下夸。万卷诗书尊理学,八方学子敬儒家。
峦峰锦绣多奇石,草木芬芳半异花。胜境迷人堪细赏,葱茏一岭绕烟霞。
4.描写书院的诗句题甘泉书院
作者:陈与义朝代:宋
甘泉坊里林影黑,吴氏舍前书榜鲜。
床座畧容摩诘借,桂枝应待小山传。
兵横海内犹纷若,风到湖南还穆然。
勉效周生述孔业,赋诗吾独愧先贤。
题子侄书院双松
作者:曹唐朝代:唐体裁:七律
自种双松费几钱,顿令院落似秋天。能藏此地新晴雨,
却惹空山旧烧烟。枝压细风过枕上,影笼残月到窗前。
莫教取次成闲梦,使汝悠悠十八年。
次韵秦觏过陈无己书院观鄙句之作
作者:黄庭坚朝代:北宋
陈侯大雅姿,四壁不治第。
碌碌盆盎中,见此古罍洗。
薄饭不能羹,墙阴老春荠。
惟有文字性,万古抱根柢。
我学少师承,坎井可窥底。
何因蒙赏味,相享当牲醴。
试问求志君,文章自有体。
玄钥锁灵台,渠当为君启。
5.关于“书院”的古诗有哪些1、《三月七日城南书院偶成》宋·张栻
2、
《碧泉书院偶书花木所有七首》宋·胡宏
3、《次韵象山书院山长汪德载垂访》宋·方回
4、《拟九颂·峨峰书院》宋·程公许
5、《寺前书院》宋·郑刚中
6、《次韵秦觏过陈无己书院观鄙句之作》宋·黄庭坚
7、《黄沙书院》宋·辛弃疾
8、《集贤书院成,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得珍字》唐·李隆基
9、《白鹿洞书院》宋·朱熹
10、《咏华林书院》宋·孙何
6.白鹿洞二首(其一)的古诗1、全诗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2、注释
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
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一样珍贵。
①白鹿洞:即指白鹿洞书院;位于九江庐山玉老峰下,是中国古代最早建立的书院之一。诗人曾在此读书求学。
3、出处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王贞白所作
4、赏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自己的读书生活的诗,也是一首惜时诗。“白鹿洞”在今江西省境内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南。这里青山环抱,碧树成荫,环境幽静。名为“白鹿洞”,实际并不是洞,而是山谷间的一方坪地。中唐李渤曾在此读书,养有一头白鹿为伴,因名“白鹿洞”。首句叙事。“读书不觉已春深”,言自己专心读书,不知不觉中春天又快过完了。“春深”犹言春末、晚春。
7.白鹿洞书院对联鹿豕与游,物我相忘之地;
泉峰交映,智仁独得之天。
此联旧题白鹿洞书院明伦堂,今人姚公骞补书。
白鹿洞开,泉谷烟霞竞秀;
紫阳道在,对贤师友同归。
此联为明代张寰题书院正学之门(二门)。今由李铎补嵌入朱子祠。
白鹿无踪与,唐文宋理都出陈迹;
青山常在世,民生国运大壁新图。
此联旧题书院报功祠,今人姚公骞撰书。
列嶂成垣,永护考亭之遗迹;
环溪作泮,遥通泗水之真源。
此联为明代高贲亨撰,今人李铎补书嵌于朱子祠。
诏有格言,求真才于正学;
教无异术,休至理于常行。
此联为明代邵宝题书院文会堂,今由陈尚秋补书嵌于礼圣门外柱。
古往今来,前对后贤同脉络;
天地高下,四时百物共流行。
此联为明代胡松撰,今人刘俭补书嵌于礼圣门内柱。
书院中你讲一场我讲一场,众言淆乱折诸
圣,庙貌赫临;
庐山上释家几处道家几处,二氏逃归斯受
之,宗门大启。
此联为明代周相题书院礼圣殿,今人石如灿补书,但上下联均删去后七字。
千里余波流圣泽;
四围深翠获儒关。
此联为明代林俊题书院大门,今人夏桐郁补书嵌于报功祠前厢房,上下联“千里”“四围”原作“千古”“四周”。
十步之内有芳草;
广厦所育皆英才。
此联为今人姚公骞撰书,并嵌于朱子祠前厢房。
一帘风雨王雄画;
半壁云山杜甫诗。
此联署款为:“辛酉年赣北汪开颜书。”
五老此间惟独对;
孤亭之外有朋来。
此联为清代星子举人曹龙树旧题书院独对亭。
诸峰已惬意;
更有最高亭。
此联为明代徐岱题书院高美亭。
泉清堪洗墨;
山秀可藏书。
此联为旧题书院御书阁。
鹿逐嘅中原,叹戎马仓皇,忍令棫朴菁
莪,百代作人沦雅化;
洞深迷古道,喜森林阴翳,从此梗楠杞
梓,十年树木长良材。
此联为民初萍乡人刘洪辟题白鹿洞书院。
空中楼阁;
静里乾坤。
此联为明代李资元题书院思贤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