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肉孜节是什么意思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肉孜节是什么意思 肉孜节的由来和风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什么是肉孜节
伊斯兰教主要节日之一。与宰牲节并称为伊斯兰教的两大节日。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波斯语称“肉孜节”(Ruzi)。成年男女穆斯林在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俗称“斋月”)封斋1个月,每日自黎明前至日落,禁绝饮食、房事和一切非礼行为,以省察己躬,洗涤罪过。
根据穆罕默德关于“见新月封斋,见新月开斋”的训谕,每年斋月始于伊斯兰教历9月初新月出现,结束于教历10月初见到新月时为止。
开斋节的主要礼仪有:
1、忙食一物。穆斯林于该日晨礼后速进少许饮食,以示戒满,向真主感恩之意。
2、交纳开斋捐。施舍,或扶助贫困,或交予清真寺。
3、举行会礼。是日上午,穆斯林沐浴盛装,心口默颂赞词,聚集在当地最大的清真寺内举行规模盛大的会礼仪式。会礼者过多时可移在广场或郊野举行。穆斯林会礼毕互相握手,共诵赞圣词,并互致问候。
除以上主要仪式外,穆斯林还要宴会亲友宾客,邻里之间相互馈赠节日食品。有的穆斯林在家诵读《古兰经》,祈求赐福和佑护全家平安;有的游坟诵经悼念亡人。中国通用汉语的穆斯林将开斋节视为盛大节日,称之为“大尔德”(即大节日)。新疆地区的各民族穆斯林,称开斋节为“肉孜节”,并称此节为“小尔德”(即小节日)。开斋节已成为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共同的民族节日。
肉孜节是什么意思 肉孜节的由来和风俗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肉孜节是什么节日,我也还真的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节日了,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在了解了这个节日之后你会发现这个节日还是非常有故事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看看这个肉孜节是什么意思,还有这个肉孜节的由来和风俗,有想知道相关内容的网友一定别错过了!
肉孜节是什么意思肉孜节其实就是伊斯兰教里经常说的“开斋节”。
开斋节,阿拉伯文‘Idal-Fitr的意译,音译“尔德·费图尔”。亦称“肉孜节”或“小节”。与“宰牲节”同为伊斯兰教两大节日。时间在伊斯兰教历10月1日。穆斯林在莱麦丹(第9月)全月斋戒,斋月最后一日寻看新月,见月次日开斋,即为开斋节;如未见新月,则继续封斋,节期顺延,一般不超过3天。
当代,此节在历书上有标志。此日穆斯林们穿上节日盛装,到清真寺参加“会礼”和庆祝活动,恭贺“斋功”胜利完成,互道节日快乐,并馈赠礼品。礼拜仪式规模和气氛均盛于“聚礼”,阿訇应讲经布道。“会礼”后,分头游祖坟,念经文,追悼亡灵。节日中,家家户户炸散子、油香之类食品,赠送他人。每个家庭应在节日开始前向穷人发放开斋布施。
肉孜节的由来伊斯兰教经典记载,先知穆罕默德在传教前,每逢莱麦丹月都去麦加近邻的希拉山涧沉思默祷。公元610年莱麦丹月,先知在沉思默祷时突然接到安拉的启示,命他以“使者"的身份传递真主的教诲。后来,先知穆罕默德将这个月定为斋戒月,以示纪念。与此同时,教法学家解释,“斋戒是为了让有钱人品尝饥渴滋味,以使他们不要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要节衣缩食,省出钱来周济穷人”。
历经1400余年演变,开斋节已成为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这一天,穆斯林除沐浴净身,到清真寺参加节日宗教聚礼活动外,还要穿上节日盛装,走亲访友,互道“塞俩目”(祝你平安之意),祈求来年幸福。
文献记载,尔德(Eid)这个阿拉伯词语由“阿达”(Aada)这个词演变而来,原意是“返回”,演变为“聚会”,所以,穆斯林将开斋节的礼拜称为“会礼”。
“会礼”是先知穆罕默德生前确定的宗教节日礼仪。根据《圣训》阿纳萨的传述,先知穆罕默德迁徙到麦地那后,发现那里的人继承蒙昧时代习惯,有两个崇拜偶像的民间节会,其场面十分壮观。穆罕默德说:“我来这里时,真主启示我,要我告诉你们,这两个庆祝节会将用新的更好的日子代替:一个是奉献牺牲的日子(宰牲节),一个是结束斋戒的日子(开斋节)。”
伊斯兰学者谢赫·艾哈迈德·巴纳解释说:“这两个日子之所以更好,是因为宰牲节和开斋节是真主降示的启示所规定的合法节日,是真主为他的仆人选择的吉庆日。穆斯林遵守这两个节日,标志着穆斯林五大功修中的两项获得圆满成功。这两个日子,真主给完成朝觐的人和完成一个月斋戒的人无限量恩赐,同时对所有被造物降下了仁慈的恩惠。蒙昧时代的两个节日,人们祈求好天气,好运气。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有理智的人应当思考其中的奥秘。”
从《古兰经》教导中可以看到,穆斯林一年中的这两个“尔德”(节日),的确与任何民族的节日习惯都很不相同。《古兰经》说:“我为每个民族制定一种贡献仪式,让他们有所遵循,绝不是让他们为这事与你争论。你应当召唤众人来崇拜你的主。你确是在正路上的。”
伊斯兰另一经典《圣训》记载,先知为穆斯林指定的节日一共有三个:每星期的主麻(聚礼)和两个一年一度的尔德节(开斋节和宰牲节)。穆斯林在这三个节日里定时“返回”清真寺参加集体礼拜集会,以叩拜和敬畏真主,从而获得真主许多倍的回赐与恩典。穆斯林认为,从真主启示和先知教导而来的任何指示都是完美的引导。两个尔德节和每周主麻的定制遂成为穆斯林完美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肉孜节的风俗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费图尔”的意译。新疆地区突厥语系的穆斯林称其为“肉孜节”。“肉孜”是波斯语,意思是“斋戒”。宁夏部分地区的回族穆斯林则称它为“大尔德”;甘肃、青海和东部地区的一些回族穆斯林也称其为“大尔德”。对开斋节在各地尽管称谓不同,但实际就是一次规模盛大、礼义隆重的宗教文化节日,其隆重程度犹如汉族群众的春节,藏族同胞过藏年。开斋节前夕,外面工作的、做买卖的、出差的穆斯林都要提前赶回家中,与家人共度美好节日。
开斋节一般为期三天。第一天从拂晓开始,家家户户都早早起来,打扫室内室外、院内院外、巷道厕所,给人以清洁、舒适、愉快的感觉。成年回族穆斯林都要洗大净,沐浴净身。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衣服,孩子也都把脸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光光亮亮的。穆斯林群众聚会的场所清真寺,节日前也要修葺一新,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地方还专门悬挂“庆祝开斋节”的巨幅横标和彩灯,大约到早晨八点以后(有的地方以敲响会礼钟声为准,有的地方念三遍“随俩”),穆斯林群众携带小毯子或小拜毡,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汇集到清真寺。有的地方因参加会礼的穆斯林过多(有达万人之多),清真寺容纳不下,就另择一处地势平坦、宽敞干净的场地作为会场。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群众铺下毯子或小拜毡,脱下鞋子,面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天房方向叩拜,完成天命拜功。
肉孜节是过年的意思吗
肉孜节在新疆和宁夏地区相当于他们的春节。
肉孜节一般指开斋节,是我国回族地区的法定节假日,在肉孜节当天新疆和宁夏地区会放假,因为肉孜节相当于他们的春节。
肉孜节的起源是十分久远的。据研究,它可以追溯到伊斯兰教创立前后。传说,古代阿拉伯地区的人们,为了躲避异族的入侵,白天就躲在山里不生火,入夜才开始借夜幕做饭。久而久之,成为风俗。
早在开斋节之前,每个穆斯林家庭都要向当地穷人发放“开斋捐”,粉刷自己的房舍,打扫庭院,并到本地清真寺去帮助进行装饰整修,以一个崭新的面貌迎接节日。
同时,家中主妇们还要准备各种节日食品,如炸油香、馓子等,宰羊杀鸡。此外,还要日夜赶制节日时一家老小穿着的新衣。
肉孜节吃什么:
1、吃烤全羊:如烤全羊,就很有特点。据说,一般以一二岁的小绵羊为最好的原料。宰杀收拾干净之后,先用细盐内外擦抹,再抹上鸡蛋、面粉、胡椒以及辣椒等,用干净木棍将羊从头至尾穿过去,架到旺火炉中烧烤。
2、吃手抓饭:抓饭,是肉孜节开斋宴上的主食。一盆热气腾腾的抓饭端上桌,肉、菜、油、米的香味互相交织在一起,扑鼻而来。这对于斋戒一个月之久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诱惑。所以,在这开斋宴上,人人都会放开肚子大吃特吃,直至吃得心满意足为止。
3、吃馓子:馓子,又称食馓、捻具、寒具,是一种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北方馓子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多以米面为主料。馓子色泽黄亮,层叠陈列,轻巧美观,干吃香脆可口,泡过牛奶或豆浆后入口即化。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开斋节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