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怎样做元宵和汤圆 如何制作

七月网4470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怎样做元宵和汤圆和元宵和汤圆的区别,如何制作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怎样做元宵和汤圆以及元宵和汤圆的区别,如何制作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怎样做元宵和汤圆 如何制作

元宵和汤圆的区别,如何制作

元宵和汤圆的区别:

1、口感上不同:元宵吃口是硬的汤圆吃口是软的

2、口味上不同:元宵独有口味是玫瑰、巧克力。汤圆独有口味:肉的。两者都有的是豆沙、芝麻、水果。

3、煮的时间不同:元宵煮的时间长,要10分钟。汤圆煮的时间短,3~5分钟就好了,浮起来了。

4、制作工艺不同:摇元宵,工艺是”摇“:把馅心沾水,用水沾上干糯米。粉,再重复N次这个过程直到它很大。包汤圆,工艺是”包“:和包饺子差不多。用的是糯米粉面团+软馅。

5、原料不一样:元宵原料:馅心硬得像麻将牌一样。外皮是干糯米粉。所以单个元宵比较重,容易吃饱。

元宵的历史起源: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从此,元宵节吃元宵便成了一种历史。

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圆,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圆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怎样做汤圆,简要步骤

准备材料:糯米粉200克、花生仁200克、核桃30克、白芝麻100克、红糖30克、猪油适量。

1、将花生仁和核桃仁放到锅里面大火炒两分钟,将花生去皮。

2、将花生和核桃仁切细。

3、锅里放入白芝麻干炒,炒熟。

4、加入花生和核桃仁,加入适量红糖和猪油,翻炒均匀,稍微湿一点,不要太干。

5、炒好之后放碗中备用,这样汤圆的馅就做好了。

6、用快烧开的水,一点一点加入,将糯米粉揉成干湿合适的面团。

7、取大小合适的汤圆面团搓圆,然后挖空,装入馅料,不要装太满。

8、然后将馅包起来,用手揉搓成圆的即可。

9、做好之后将汤圆放到烧开的水里面煮即可。

10、汤圆浮到水面的时候就可以捞起来吃了。

如何煮元宵和汤圆

方法一:

一、煮元宵

1、在锅内放入适量的水,多一些较好,等待水开。

2、开后,将袋装内的元宵倒入锅内,一起倒入,动作不要太慢。

3、用汤勺缓缓搅动,防止元宵互相粘连,多搅动数次,待锅内水重新烧开后可停止搅动。盖上盖子根据火候略煮5至15秒,见元宵上浮且变大。

4、用漏勺捞起一个,用筷子夹开便可知道是否已熟。

5、用漏勺全部盛起,略凉可食用。

二、煮汤圆

1、将锅内的清水烧得沸腾,然后将汤圆下锅,用勺背轻轻推开,不粘锅底。

2、汤圆入锅煮至浮起后,要迅速改用文火,若还用旺火,汤圆就容易破裂。同时,受热不均匀,也易导致外熟内硬不好吃。

3、汤圆浮起后,需加入适量冷水,以使锅内的汤圆热中受冷,皮层凝结,粉质严实;煮开两三次后,即可捞出食用。这样煮出的汤圆质软不硬。

4、汤圆煮过两锅后,汤变稠,应换水再煮。否则就会熟得慢,易夹生。另外,煮汤圆时最好放2—3片姜,能让汤圆的香味更多地发散出来。

方法二:

一、煮元宵

1、在锅内加入水,是元宵能被充分覆盖。把水烧开,把元宵放入锅内,入锅时要轻放。用勺子转几圈,不粘锅。

2、元宵浮起后,改用慢火,否则容易煮破。

3、煮的时候,每开一次锅加点儿冷水,让锅里似滚非滚。

4、加两次水,第三次开锅时,用大勺盛一个用手指轻轻触碰看看元宵形状会不会变,如果一碰一个窝,说明还需要再煮一会儿。

5、出锅,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我喜欢花生陷儿的。

二、煮汤圆

1、首先需要准备适量的汤圆。

2、起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至沸腾。加入汤圆,大火煮5到10分钟。

3、当煮到汤圆浮起的时候,盖上锅盖。转小火再煮3分钟,起锅盛入碗中。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