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原文和高考古诗文必背64篇是那些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原文以及高考古诗文必背64篇是那些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64篇必背古诗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
1.试各用三字概括这首词上下片的内容。
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
鉴赏诗歌,可以从题目入手把握思路:从词题看,这是一首怀古词,在赤壁怀古。怀古题材的诗词,一般思路是先写古迹现在的情景,再抒发感慨。这首词也是这样,上片主要写景,兼怀古人;下片怀古人,再发感慨。
2.上片写了赤壁景色,都写了哪些景?
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是传颂千古的名句,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
由江水而岁月,由岁月而人物,设置广阔空间、悠远时间背景。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生动传神。
4.诗句理解:
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经过大浪淘沙,留下真正的风流人物,他们将名垂青史。
⑵“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英雄豪杰。”:赤壁之战时出现了许多英雄豪杰。
⑶“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周瑜年纪轻轻便迎娶小乔,是多么的英气不凡,神采飞扬。
⑷“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手摇羽扇,头戴纶巾,在谈笑中把曹船烧得灰飞烟灭。
⑸“故国神游,多情应先后笑我,早生华发。”:来到赤壁,想象当年赤壁之战的情景,实在应该笑自己过于多情,以至年纪轻轻就长出了白发。
⑹“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作者看破红尘,借酒浇愁,感慨自己年华已逝,功业未成,以此寻求解脱。
5.主旨理解:有人说:“苏轼的一生是不屈不挠、努力进取、不懈奋斗的一生”,也有人说:“苏轼的一生是悲惨而不得志的一生。”结合词中“人生如梦”谈谈你的看法?看法自由,但得说出理由,自圆其说。
⑴被捕入狱,谪居黄州,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在他看来是怀才不遇,遭人陷害,并使他壮志难酬。“人生如梦”两句,正是这种身受迫害、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一种无人理解而寄托于江月的旷达。
⑵“人生如梦”两句是诗人由江山人物的推移和自己“早生华发”的对比中发出的。长江依旧,英雄已逝;幼时壮志犹在,而今年近“知命”,“早生华发”,就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暂与万事皆休的悲凉。这是一种人之常情,怎能说是消极的呢?
⑶这种感慨,是由追慕古代英雄引起的。和周瑜那么年轻就建立了赫赫战功而千古流芳比较起来,就不能不激起自己一种老之将至而壮志难酬的深沉苦闷,就不能不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惭愧。这种与英雄对比自愧功业无成的伤感,不正包含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吗?
五、《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2.词中用典:
⑴孙权: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⑵刘裕: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
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⑶刘义隆:借刘义隆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遭致失败,警告韩侂胄不要急于事功。
⑷廉颇: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⑸佛狸祠:现实如故,百姓麻木。
3.主旨:
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
《登高》
1.诗歌形象:
“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景中情。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象出来的主观的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2.诗歌抒情手段: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怀古伤今)
3.常用术语:
典故:典故的来源极其含义;用典的作用: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风格: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豪放/婉约,缠绵宛转/清新优美/慷慨悲凉/沉郁激愤。
意境:诗人的“情”与“理”,事物的“形”与“神”。
4.近体诗知识:
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也称今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
律诗:①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②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
绝句: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偶有六言绝句。韵律与律诗相同,只是不一定对仗。
5.本文写了哪些意象?哪些内容?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重在写景,以天、风、沙、渚、猿啸、鸟飞、落木、江水构图;后四句依景抒情,所表达的情感包括:写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壮志难酬、韶光易逝,写国家:忧国伤时。
6.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义,详述了人生凄苦的境况,“悲秋”二字,使人深感凄怆之情。“常作客”则表明作者飘泊沦徙的生活。“丰年”指暮年,面对苍凉寥廓的秋景,诗人想到自己客居他乡、老迈多病的处境,悲凉之情顿生。“独登台”将凄清的景物和悲凉的心情结合起来,令人顿生同情。尾联含义深刻,概括了当时整个社会的现实。
四、《琵琶行》
1.关于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事合为事而作”。有诗歌《秦中吟》、《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钱塘湖春行》等300多首。作品集:《白氏长庆集》。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现存诗近三千首。
2.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3.小序的作用: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②概述琵琶女身世;③点明写作动机;④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4.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男儿有泪不轻弹”,白居易的“泪”,难道只为琵琶女而洒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个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乐伎被侮辱、被损害,年长色衰后生活更加悲惨的社会现实。点题的这两句诗表达了正直的士大夫,满心忠君报国,反遭贬斥流落异乡的感伤之情。
5.文字是无声的,却能生动地刻画出有声的音乐。在《琵琶行》中作者如何展现琵琶的音乐魅力?他如此着力刻画音乐,与他要表达的人生感慨有什么联系?
正面描写,大量运用生动的比喻来刻画音乐;侧面烘托,“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用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相结合的方法写音乐。诗人如此着力刻画音乐,目的是通过描写音乐的美妙,表现教坊乐女过人的艺术造诣,反衬出她的沦落与孤独,从而寄予自己遭遇贬谪,不得施展抱负的悲伤与憾恨。
五、《虞美人》
1.文学常识:
词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词本是为配乐歌唱而写的歌词,所以又称曲子词;有人认为词起源于唐代的近体诗,是诗歌的余响,因此也称诗余;词的特点是长短句并用,所以又把词叫做长短句。词有不同的曲调,每种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即称“词牌”。词根据字数多少可以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根据风格可以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流派。
2.“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所以,“问”在情理之中。
3.“往事知多少”的“往事”指什么呢?
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精神的需要已经超过了物质需要。
4.“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字表现了什么意味?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而“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在一点一滴流逝,复国的希望也在一点点地破灭。
5.“不变”的又是什么?本词中,“变”的是什么?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专写事物不变,“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专写人生无常。分两条线索写物是人非。
6.前六句的“变”与“不变”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比手法:宇宙之永恒不变“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人生之短暂无常“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
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水喻愁。江水奔腾流淌,一泻千里,如愁思的多;江水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如愁思的绵长。本句把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有深度有力度地表达了感情,“暗恨”变为“悲恨激动”,有不顾一切的感情冲动,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六、《雨霖铃》
1.关于作者:
柳永(987-1053),因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又曾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和城市风光,语言俚俗,流传极广,当时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之称。著有《乐章集》。
2.分别概括《雨霖铃》上阙和下阙的内容。
上阙记别:描述了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
下阙述怀:设想别后情景。
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恨,层层铺写,情景相生,反映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抑郁不满的心情。作为封建时代的文人,自伤身世,慨叹自己不能作生活的主人,抒情尽管真实,而情调未免凄怆;对现实尽管忧愤,而意志未免消沉,这是受时代局限的反映。
3.名句欣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把杨柳、风、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特定的时刻里——“酒醒”之后。
4.找出下阙中直接抒情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情景相生,使得满腔的离情别绪得以很好表现。
5.读词方法:
抓意象,品感情。
了解手法:情景相生的手法,虚实结合的手法(实指眼前实景,现实情况;虚,指想象、联想的情况。诗词中常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增强艺术效果。)
高考古诗文必背64篇是那些
1.论语十则
2.鱼我所欲也——《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曹刿论战——《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出师表——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渊明
8.三峡——郦道元
9.马说——韩愈
10.陋室铭——刘禹锡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4.爱莲说——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17.关雎——《诗经》
18.蒹葭——《诗经》
19.观沧海——曹操
20.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陶潜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2.次北固山下——王湾
23.使至塞上——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26.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
27.春望——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32.观刈麦——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李贺
35.赤壁——杜牧
36.泊秦淮——杜牧
37.夜雨寄北——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40.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42.登飞来峰——王安石
4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45.游山西村——陆游
4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47.过零丁洋——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高中部分(14篇)
51.劝学(节选)——荀子
52.逍遥游(节选)(北冥有鱼……圣人无名)——庄子
53.师说——韩愈
54.阿房宫赋——杜牧
55.赤壁赋——苏轼
56.氓——《诗经》
57.离骚(节选)(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
58.蜀道难——李白
59.登高——杜甫
60.琵琶行——白居易
61.锦瑟——李商隐
6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6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6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 高考必背的古诗文有哪些
高三已经开学了,距离2018年高考已经很近了,为了帮助大家好好的进行一轮复习,我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下高考必备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高考必备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1.劝学–《荀子》
2.逍遥游(北冥有鱼??圣人无名)–庄周
3.师说––韩愈
4.阿房宫赋杜牧
5.赤壁赋–苏轼
6.氓–––《诗经》
7.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
8.蜀道难–李白
9.登高––杜甫
10.琵琶行–白居易
11.锦瑟––李商隐
1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1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初中部分(50篇)
1.孔子语录––《论语》
2.鱼我所欲也–《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曹刿论战––《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出师表–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渊明
8.三峡––郦道元
9.马说––韩愈
10.陋室铭–刘禹锡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4.爱莲说–––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17.关雎–《诗经》
18.蒹葭《诗经》
19.观沧海–曹操
20.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2.次北固山下–––王湾
23.使至塞上–––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26.望岳–杜甫
27.春望–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32.观刈麦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李贺
35.赤壁–杜牧
36.泊秦淮杜牧
37.夜雨寄北–––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40.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42.登飞来峰–––王安石
4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45.游山西村–––陆游
4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47.过零丁洋–––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好了,关于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原文和高考古诗文必背64篇是那些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