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西藏阿里旅游景点有哪些?西藏阿里旅游景点有哪些地方

七月网5330

西藏阿里有什么旅游景点湖、山、寺庙等等等等等等

西藏阿里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称,位于西藏高原西北部,与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接壤,幅员30多万平方KM,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共有人口仅6万左右,每平方KM仅0.2人左右,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狮泉河、象泉河和孔雀河等国际性河流均源于阿里境内的冈底斯山主峰一带,这些河流孕育了早期人类文明及部落古国。

西藏阿里旅游景点有哪些?西藏阿里旅游景点有哪些地方

阿里是喜玛拉雅山脉、岗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和昆仑山脉相聚的地方,被称为“万山之主”。它们于西北及西南角的出境谷地,是阿里地势最低的地带,为河谷农业集中区,其余则是高山、高原宽谷、盆地、湖泊、台地、草场和高寒荒漠等地形,适宜游猎与放牧。阿里在藏语中有“国土、领土”等含义。虽地僻荒远且高寒,却自古都是西藏腹地通往北疆、中亚及南亚山国等的战略要地,故历史上征战频繁,其地域也随着西藏地方政权势力的消长而增减。在西藏古地理书及史籍中,阿里又被称为“堆”地,“堆”在藏语中是河流上源和高地的意思,它东与“年”地(即后藏的日喀则)相接。习惯上的界线是,从定日县卡达村向北至协格尔,再至昂仁县的桑桑村,止于藏北文部境内的当惹雍错。但现今的行政区划并非以此线为界。

阿里现辖日土、噶尔、扎达、普兰、革吉、改则、措勤七县。行署驻地在噶尔县狮泉河镇。阿里地区有较大存量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在班公错所在地的日土县境内以及玛旁雍错湖区一带,早期人类活动时期的岩画及洞窟居住点等遗留丰富。从出土器具特别是石制器具的年代可推知,阿里地区在旧石器时期晚期即有了人类活动。他们的生产生活场景,包括狩猎、放牧、采集、歌舞、战争、庆典、原始信仰仪式、图腾、生殖以及社会阶层划分等,在丰富的岩画遗存中有较为充分的展现。在阿里严酷的地理环境中,自然景观宏大神奇。西北、西南地带,河谷宽广,支流密布,皆源远流长。班公措湖似一优雅的天鹅曲颈,大小岛是鸟类的天堂。东部高原几县,草场绵延,湖泊众多,野生动物群落密布,兼奇异天象,如梦如幻。世上最长最高的新藏公路,蜿蜒曲折,沿线独具西部高原气质的小镇及人文风俗比比皆是,半天残照,黑实厚沉的阿里高原地平线上,游者身影和车的尾尘都可以被拖得很长很长。

阿里是各国探险家的天堂,也是旅游者的乐园。对于一个亲历者来说,回想这样的情景绝对是难以自抑的,因为那一瞬之间,游人专注而疲乏的神情与体态,已和苍茫的高山厚土契合在一起了。

西藏阿里旅游景点推荐

在西藏的阿里地区这里有西藏最极致的山、最璀璨的星空银河和美的不像在地球的辽阔土林,是西藏的终极秘境,有令人着迷的美景,那么在阿里旅游有哪些景点值得一去呢?

1、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属于国家级风景区,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之一,冈仁波齐也叫须弥山,被苯教和印度教等教派奉为“世界的中心"。

当你来到冈仁波齐,你会看到在日光下晶莹洁白终年不化,被冰雪覆盖的山顶,以及质地坚硬的水平纹理岩层,所构成的金字塔式阶梯,在它的脚下你将会领略到其它雪山领略不到的美。

每当夏季会有很多人选择到冈仁波齐转山,因为在转山途中你不仅能欣赏冈仁波齐不同角度的美,在不同时段,还可以看到极其震撼的日照金山、星河和星轨。

而且转山是与自然无限接近的一种方式,途中可以与土拨鼠等可爱动物进行亲密互动,在冈仁波齐转山,不仅是一场放松身心之旅,也是一场极致的视觉之旅。

2、玛旁雍措

玛旁雍措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东北部霍尔乡,在冈仁波齐东南面约26公里处,玛旁雍措藏语意为"永恒不败的碧玉湖“,其湖面海拔4588米,面积412平方公里。

从远看,玛旁雍措就宛如一块天地间巨大的蓝宝石,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它独特的光辉,每年雨季,玛旁雍措会有成群的天鹅结队迁徙栖息,用它们优美的身姿,让湖区变得无比生动。

3、纳木那尼

纳木那尼是喜马拉雅山脉西段的最高峰与冈仁波齐隔玛旁雍措遥相对望,被称为是喜马拉雅山脉的“第五神女”,海拔高达7694米纳木那尼主峰6条山脊呈扇形排列曲线优美,山脊里分布着大量的冰川群。

纳木那尼冰川是我国目前已测到的最厚的山谷冰川冰川为南北走向,走势平缓,分为南坡和北坡两个部分,冰川末端的冰舌上分布着大量的冰塔林和冰瀑布占地面积庞大,景象极为壮观

4、拉昂措

拉昂措藏语意为“有毒的黑湖”,与玛旁雍措仅有一丘之隔,由于拉昂措是咸水湖,湖畔鲜有牛羊和植被,在当地人眼里拉昂措与玛旁雍措便成了光明与黑暗的代表。

拉昂措虽为“鬼湖”,但它的景色却丝毫不输旁边的“圣湖”,在拉昂措湖滩岸上,你会看到层层多道的浪堤,层层圈圈环保湖体,显得格外美丽。

5、札达土林

札达土林位于阿里地区札达县城附近,是世界罕见的处于发育和成长期的大型土林,其数千平方公里的规模属世界罕有,我国广大的国土上分布着石林、土林、冰塔林等各种特殊的自然景观之“林”,但以景色壮观、气势庞大而论,没有一处能超过札达土林。

札达土林从北西到南东,海拔约为4500米左右,延绵175公里,宽45公里,来到此处,你会被土林旷野的景象所震撼,从远看,广阔的土林连绵至天际,立于土林的任何一个角落,你都会被这里独特的景观所惊艳甚至感觉这里的景色美的不像在地球。

交通自驾:国道219贯穿阿里全境,路况极好,可选择自驾阿里并前往新疆飞机:阿里昆莎机场是全球海拔最高的机场之一,每天有一班拉萨到阿里的航班,每周二有一班西安经喀什飞往阿里,每周五有一班乌鲁木齐经喀什飞往阿里的航班

西藏阿里景点有哪些

托林寺

托林寺位于中国西南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西北部的香泉河畔。始建于北宋,是古格王国(公元10-17世纪)在阿里地区修建的第一座佛教寺庙。1996年被列为全国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数百年来,尽管托林寺经历了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它仍然充满了寺庙和宝塔。托林寺始建于公元996年。它是由古格王国国王伊思沃和佛经翻译大师仁庆桑布仿照原西藏桑耶寺设计建造的。托林的意思是飞翔,永远不会在空中坠落。

由于古格王朝对佛教的大力推广,托林寺逐渐成为当时的佛教中心。佛寺建筑布局呈带状,包括寺院、僧舍和塔林。主要建筑有嘎扎殿、白寺(尼姑寺)、宝塔、罗汉殿、弥勒佛殿、法堂、会馆(祖拉康殿)、色康殿、阿迪夏经堂、经房、让、僧舍等。主体建筑是加沙大厅,分为内圈和外圈。内圈包括一个中央大厅和四个小厅。中央大厅是方形的,里面有主要的祭坛和佛像,回廊与四个分大厅相连。外圈包括16个大厅,中间大厅有一个转弯通道。外圈四角还建有四座高13米的红砖塔。

白厅位于议事堂的东北面,厅壁上绘有许多精美的壁画。森林被分成两组。每组塔有三座长塔,每座长塔由数十座或数百座外形相同的小塔串联而成,极为壮观。托林寺融合了印度、尼泊尔和西藏的建筑风格,是研究当地建筑、雕塑和绘画的珍贵资料。托林寺的意思是飞行寺。

周寺地势平坦。以前是多僧院,现在是民居。寺南有土山掩映,北有秦朗藏布环绕,殿宇、佛塔、塔壁、僧舍星罗棋布,远看雄伟壮观。托林寺,阿里地区著名寺庙,11世纪初由古格王国第一代王德祖长子伊希沃创建,作为西藏后洪时期著名佛教翻译家仁钦桑布(958~1055)翻译经书、教导弟子的场所。1036年,古格王沃德及其弟江曲沃应邀从印度访问西藏,在此为那烂陀寺、朝岩寺的第一阿迪峡(982~1054年)居住讲经、写经,广泛传播佛教,寺院相应扩大,初具规模。

1076年(藏历火龙年),在古格赞德王的支持下,在托林寺举行了法轮功集会。当时,来自卫、藏、康地区的高僧与会,史称火龙年大法会,中国史书称陈冰法会,成为西藏佛教的一大盛事。由于阿迪夏大师在锡的居住和火龙年大法会的召开,托林寺成为中世纪西藏著名的寺庙。

地址:托林寺位于阿中札达县。门票:30元/人扎达图林扎达图林位于阿里扎达县。它是古代五大湖、盆地和河床数千年地质变化的结果。方圆近几百平方公里的土壤森林遍布着形状各异的零散树,这里有早期人类洞穴遗址。扎图林占地数百公里,其地貌在地质学上称为河湖相。

据专家考证,一百多万年前,扎达普兰是方圆一个500多公里的大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上升,水位下降,建筑生动的形状和高度逐渐被磨破。几十万年风雨的侵蚀,如同魔斧不停的雕琢打磨,成就了他的精致与高超。从远处看,眼里满是光彩;在高原迷幻光影的映衬下,宛如一个神话世界。如果你靠近点看,你会发现香泉河被

如果从神山北上,或者离开扎达后继续南行,可以考虑在离石泉河136公里的那木嘎(或者娜美巴)下车,再去扎达。不过,搭便车去扎达的人不多,所以你可能要在这里住酒店。所谓的旅馆,不过是在一片荒芜的沙滩上建的几间土房而已。帕镇距离中坝只有71公里。

在道路的最西边,有金色的沙丘,在一天结束时雪峰和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十分壮观。在两地之间的一段路上,还可能看到雅鲁藏布江上上元第一大湖区马圈湖的一角。沿路风景如画,但道路两旁沙化严重的沙地时刻威胁着路上过往的车辆。这短短的一段路覆盖着厚厚的黄沙,司机们开车都很小心,一不小心就会陷进沙窝里。走这段路,货车很头疼,但四驱越野车就没那么麻烦了。离开帕阳后,你会进入一望无际的阿里高原,而位于两地交界处的马悠境内252公里长的穆拉地区,是整个南线路况最差、最颠簸、溪流最多的地方。无论是旅游团队还是长途货车,一般都会在帕阳停留一晚,检查车辆,充电。因此,帕扬成为南线重要的住宿地。

Pa是一个草原上的小镇,有着浓郁的西部风情。街道上覆盖着干净的泥土,城镇里松散地排列着整齐的房屋。来往于小巷之间的藏族居民的服饰也颇具民族韵味。镇中心的广场是镇上重要的聚集和交流场所。很多藏民经常在这里闲逛,可以拍下很多独特的人物照片。镇外还有大片牧场,牛羊在青青草原和雪山之间悠闲地游来游去,一派如画的田园风光。狮泉河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西部。藏语叫桑格藏布,意思是石口河。

它发源于冯祺北部圣格卡巴林附近的冈底斯山主峰冈林波,源头海拔5164米。向西流,在扎西岗附近与加尔藏布汇合,再流出边境向西北流去,改名为印度河。中国境内河流长430公里,流域面积27500平方公里。该流域位于西藏干旱地区,年均径流深度仅为25毫米,水系不发达。主要支流有拉萨藏布、贡前河、赤左藏布、波罗贡河、郎久河、加尔藏布。除雨水和冰雪融水外,地下水的补给占很大比重,约占年径流量的67%。径流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相对稳定。

河流水温低,年平均水温3,河流冰河期长。一般10月底出现岸冰,次年4月中下旬完全融化,12月至次年2月河道封冻。石泉河,又名阿里或盖尔,是阿里的首府,西与印度接壤。加尔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帐篷和兵营,过去曾被克什米尔的锡克教军队入侵。蒙古甘丹策王领兵击退敌军,在此扎营,故名。狮泉河镇是西藏和平解放后新建的,镇里原来是一片广阔荒凉的红柳滩。该镇现已成为西藏西部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的工业和边境贸易中心。c:从狮泉河南到北,除了包车就只有免费乘坐了。

作为新藏公路的枢纽,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免费乘坐的交通工具,包括邮车、货车和军车。开车到叶城要3天,北上新疆的车比较集中,好找。新疆移动公路养护队在阿里,在狮泉河南岸,专门接收来自新疆的货车。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带有宽敞驾驶室的日本卡车。司机多为维吾尔族,去叶城车费300~400元。因为路途遥远,不要找非要带尾巴的车。上午,部队队伍将在路口北面的修理站旁进行出发的最后检查。出租车

它高昂的头颅,像一座巨大的金字塔,矗立在海拔6656米的冈仁波齐主峰阿里普兰高原上。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圣山,也是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古代耆那教公认的世界中心。冈仁波齐并不是这一带最高的山,但只有它白雪覆盖的山峰在阳光的照射下才能发出奇异的光芒,引人注目。再加上特殊的山形,与周围的山峰迥然不同,让人不得不充满宗教般的虔诚和惊叹。冈仁波齐,位于81。

东经31N,海拔6638米(或6714米),是冈底斯山的主峰。冈仁波冯祺的形状像一座金字塔(西藏人称之为石磨的手柄),它的墙壁非常对称。从南面望去,可以看到它著名的标志:由从峰顶垂直下降的巨大冰槽和水平的岩石层组成的佛教万字标记(佛教中精神力量的象征,意为佛教永存,代表吉祥和保护)。甘博的冯祺经常被白云包围。当地人认为看到峰顶是一种福气。仁波切在藏语中是众神之山的意思,在梵语中是湿婆的天堂(湿婆是印度教的神),博尼教起源于此。

从印度创世史诗《罗摩衍那》和西藏史籍《冈底斯山海志》、《往世书》中的记载推测,人们对冈仁波齐山的崇拜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根据博尼主义的经典描述,冈仁波齐的一条河流流入不可征服的湖泊马帮雍湖。四条大河从这里发源,流向东、南、西、北。

向东流的是当查藏布马泉河(雅鲁藏布江下游),盛产翡翠,喝这水的人壮如马驹;流向南方的是富含银砂的马家藏布孔雀河(恒河下游)。喝这水的人,像孔雀一样可爱;往西,秦朗藏布的香泉河(下游的萨特累季河)金矿丰富,喝这水的人壮如大象;北面是桑格藏布(印度河下游)的石泉河,这里盛产钻石矿藏。

喝这种水的人像狮子一样勇敢。每年都有络绎不绝的来自印度、不丹、尼泊尔和中国各大藏族聚居区的朝觐者,让这里的神圣意义绵延千年。据说佛教中最著名的须弥山就是指它。据《佛学小辞典》:须弥,山名,小世界的中心。

在前佛教时期的象雄苯教,任刚岐伯被称为九重(万)山,据说有360个苯教神住在这里。苯佐的创始人敦巴新从天而降,这座山就是降落的地方。在公元前5~6世纪兴起的耆那教中,冈仁波齐被称为AchtaBoda,即最高的山峰,耆那教创始人里沙巴那查在此获得自由。印度人称这座山为Kailash,认为它是世界的中心。印度教三神中最强大、地位最高的湿婆神就住在这里。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上游都发源于此,所以现在在冈仁波齐看到大量印度朝圣者也就不足为奇了。

几个世纪以来,冈仁波齐一直是朝圣者和探险者的迷人之地,但迄今为止,没有人能够攀登这座山,或敢于侵犯世界的中心。只是近几年才开始有旅行者来看这个圣地,但是游客数量还是不多,这或许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冈仁波齐周围有五座寺庙。日寺是转山的第一站,依次是拉普寺、松初寺(也叫环边寺)、江扎寺、赛龙寺,后两个位于里面。这五座寺庙中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和故事,有丰富的雕刻、雕像、壁画等文物,但现在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冈仁波齐,藏语意为雪山之宝。从很久以前起,它就被西藏苯教、佛教、印度教和古代耆那教的信徒视为众神所在的世界中心。

这个中心就是指冈底斯主峰冈仁波齐,绵延数千里。相传是佛祖释迦牟尼的道场。印度教说是湿婆神庙,佛教中的须弥山就是指这座山。亚洲历史上最著名的山位于阿里普兰县。甘伯奇海拔6656米,并不是这一带最高的山,但它的峰顶常年冰雪覆盖,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它的形状奇特而宏伟,有着金字塔般的峰顶,尖尖的,直入云霄。它的墙壁非常对称,与周围的山峰截然不同。从南面望去,你可以看到它的著名标志:佛教文字万(佛教中精神力量的象征,意味着佛教是永恒的,代表吉祥和保护),它由一个从山顶垂直下降的巨大冰槽和水平的岩层组成。甘博的冯祺经常被白云包围。当地人认为看到峰顶是一种福气。转山是来自不同地方的朝圣者最常用的方式。

据说佛祖释迦牟尼的生肖属马,马年出山一次相当于其他年份出山13次,最灵验,可以积德。所以藏历马年,转山香客最多。转到山上,藏历4月15日,比往常好得多,因为这是释迦牟尼出生、觉悟和涅_的日子。2002年是藏历马年,藏历4月15日是公历0526年,这可能是这里近几年最忙的时候。据说转一圈可以消灾。藏民一般以三个圆圈为起点,转13个有吉祥数字的圆圈,就有资格转内。并且转够108次,保证神仙立即升天,彻底洗去你过去和后代的罪恶。

看山绝对值得,即使你不是佛教徒,因为看山的感觉和看山完全不一样。佛教徒的路线一般有两条:内侧一条是山南侧仁杰托山周围的小山路,外侧一条是以冈底斯为核心的大山路。外面走3天,磕头15-20天。环绕神山外围的距离为56.5公里。藏传佛教和印度教顺时针旋转,而苯教逆时针旋转。古格遗址对于很多人来说,古格仍然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是如果你拿这个已经死了350年的王国的价值。将其与中美洲的玛雅文明和意大利的庞贝古城进行对比,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在文明的鼎盛时期被突然消灭,也正是因为突然的变化,一切才得以保存。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人类几乎不知道它的存在,没有任何人类活动破坏它的建筑和街道,修改它的文字和宗教,篡改它的壁画和艺术风格,甚至保留了被破坏的景象。

在今天的古格老地方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十几个家族守着一座空城废墟,但这些家族都不是古格的后代。那么这几十万古格人是怎么消失得无影无踪的呢?这里发生了什么样的天灾或者瘟疫,让曾经繁荣强大的文明突然彻底消失?为什么古代文明消失得无影无踪?到目前为止,我们对古格王国仍然知之甚少。

少数历史期刊和不完整、相互矛盾的记载,不仅没有揭开古格王国的神秘面纱,反而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古格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锁住了西藏西部的许多秘密。10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古格王国统治西藏西部,弘扬佛教,抵御外患,在西藏吐蕃王朝之后的历史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位于青藏高原的最西端,以札达香泉河(藏语为秦朗藏布)为统治中心,北至日本,北至今克什米尔的斯诺乌山,南至印度,西至拉达克(今印度占领的克什米尔),东至其势力范围一度达到冈底斯山麓。其首府扎布位于札达县以西18公里的香泉河南岸。跟着我

除了这些因为今天仍作为村落或行政所在地而有幸被标注在地图上的据点,古格王国境内还有大量散落在荒野和沙漠中的非遗。断壁残垣、坍塌的洞穴和倒塌的宝塔难以计数。古遗址位于香泉河南岸扎布郎村一个高约300米的土堆上。现存的遗迹是古格灭亡的遗迹。1912年,第一个考察这座古城遗址的人是英国人麦克白杨(MacbethYoung),他从印度沿着香泉河逆流而上,来到这里考察。从那以后,不断有探险家、旅行家、摄影师和艺术家探索陌生的地方。

真正开展克池调查的是1985年西藏自治区文管委组织的考察队。根据他们的实地测量,该遗址的总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调查和登记了445座房屋遗址、879个洞穴、58座碉堡、4条地下隧道、28座各种类型的宝塔和1个洞穴墓葬。发现一个武器库,一个石锅库,11个粮仓,4个佛像洞穴,1个壁葬和1个木棺葬。在萨格勒布的北面,有一个叫巴鲁的地方,今天仍然是札格县的一个乡镇。在藏语中,巴鲁是冶炼厂的意思。据说在古格王国时期,这里以冶炼和制造金银器而闻名。

当年,以陀林寺为主的阿里三围24座寺院的金属佛像和法器,都是巴鲁铸造的。据说巴鲁铸造的佛像是用金、银、铜等不同的原料制成的。工艺清晰典雅,通体无接缝,如自然形成,价值甚至超过纯金佛像。其中最神奇的是一尊名为古格银眼的铜像,只有古格才能制作。

它被认为是佛像的精品,由于很少流传到世界各地,所以特别罕见。可见金属制造业在古格王国时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西藏西部的历史上,有无数关于黄金之乡的神秘传说。据说这里几乎每个山沟都有矿藏、矿工和银匠。古代的繁荣可能与其丰富的金银有关。

在托林寺、扎布让、皮央东嘎等地发现了一种用金银汁书写的经书,并有大量出土。这种经文是写在略带青黑色的纸上的文献。一排用金汁写,一排用银汁写。金和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使它非常壮观。古格王朝的消失仍然是个谜。据说1630年,与古格生活在一起的西方邻居拉达克人发动了入侵战争,古格王国结束。但令考古学家震惊的是,根据记载,战争造成的屠杀和掠夺并不足以摧毁古格文明,但事实上,硝烟散尽的古格王国逐渐变成了一片巨大的废墟。

史书记载难免有错误,战争是重要因素。但纵观札达县的地理环境,现在的香泉河绝不是当年的香泉河,沙化程度十分严重。如今,这片绿洲只剩下一点点土林和戈壁。这种地貌的变化可能是古格消失的真正原因。老昂错(鬼湖)老昂错湖毗邻圣湖马帮永错,两湖之间的区域是进出普兰县城的必经之路。拉昂措湖被称为鬼湖。来到鬼湖拉昂措,你会看到一片平静的湖水。不过湖水的颜色确实是多种多样的,白色、亮蓝色、深蓝色交替出现。据说鬼湖是无风三尺浪。

其实这里的风景很美。湖边暗红色的山丘颜色模糊。当我到达湖边时,我的耳朵里有海浪声。卵石滩像一条白色的银带,镶嵌在湖边。湖中还有一个小岛,是暗红色的。辽阔的湖区没有一人一兽,空旷得像站在宇宙的边缘。据说马边雍错与拉昂错湖的湖底相连,但一边是淡水湖圣湖,一边是咸水湖幽灵湖。日土岩画日土岩画是指在日土县发现的一批岩画遗存,包括

七浦岩画距离日本本土约70公里,从这里沿着班公湖向北,然后进入一个山沟。岩画在一个垂直的悬崖上,各种动物和从事各种活动的男女雕刻在里面。日本岩画对古代游牧部落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日本县班公湖东北侧的乌江沟有一幅岩画,奇怪的是每个人都只有一只脚。乌江自东向西流入班公湖,沿着乌江河谷的山沟自西向东追溯其源头。先来到南岸脚下的一个冰碛洞,名为定琼拉康,这是当地的名字,拉康的意思是精典或神仙洞。

洞内高约四米,宽四米,顶部和四周都有土堆。壁画已经被严重烟熏腐蚀,许多小圆佛像被切割成小墙洞。不过,壁画上的各种形象还是可以大致辨认出来的。壁画中有很多曼荼罗,墙壁左右两边的曼荼罗是外面和里面的那些,好像是属于佛教的;墙中间是一个祭坛城,一个大圈三个小圈,好像是我们教堂的。洞的左右两侧有大型佛像。墙上还贴着许多其他的小圆佛像。最上面是一个莲花花瓣,周围是一字排开的小圆佛像。在郯城的四个角上,有两个侧线上的人物肖像。

这些人物中有阿里地区的谢巴麻鞋跳舞的形象,有戴着大圆白帽的男人和戴着头饰的女人的形象,在洞门的左墙上,有五六幅地狱饿鬼的畸形裸体画像,与一般西藏寺庙里的饿鬼依达的形象不同。在寺庙建筑里,有许多动物,如鹿、狗、牛、鸭、羊等。还有很多人类灵魂在地狱之山被惩罚的画面。此外,寺庙建筑的一侧还有一张仰面躺着的人的照片。在生殖器直立的人体中,还有一个女人两腿分开蹲着,有生殖器暴露的迹象。从反映的内容和画的神韵来看,丁琼拉康洞的这幅古代壁画最晚应该是吐蕃王朝晚期的作品。

首先看内容。有反映佛教的,有反映苯教和早期原始祭祀的,甚至还有生殖器崇拜的。在吐蕃王朝以后的藏传佛教寺院壁画中,基本没有这种生动突出的反映早期原始祭祀的形象。其次,看绘画的笔法和色彩特点,与吐蕃王朝以后的藏传佛教寺院壁画,甚至与同一阿里地区的古格宫壁画和托林寺这样的寺院壁画相比,几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和色彩。古代洞穴壁画明显具有早期藏族民间绘画的原始、野性、粗犷、隐晦、质朴、质朴、幼稚的风格。离开丁琼拉坎,往上走,田野和建筑的痕迹很快就消失了。

今天仍能保存下来的珍稀红柳已经迁移到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红柳渐稀,汽车沿着河边的沙滩和山谷里的砾石地跳跃扭动。乌江开始向东北方向流动,穿过乌江的小水流和大岩滩,沿着寸草不生的大峡谷里的一个小岩滩缓坡向东。在一个向南分支的山沟小峰下,有几块突兀竖立的岩石,似乎被削平了,岩石微黄或浅灰色的凹凸不平的平面明显地闪着光。从山顶往下,有三个大的岩面错落排列,中间的岩面最大;四边有一些小的岩石平面。

在岩石的平面上,一般像板岩一样平坦,但也有一些裂缝和一些粗细不一的粗糙表面。一般来说,肖像雕刻在平坦光滑的石头表面上。可以看到是用金属装置或者硬石角块来分点,连线,连片,雕琢出来的。画中有许多动物,如鹿、牦牛和羊,还有马、狼和狗。画中人物比较多。有拄着拐杖,背着东西的运输队。他们的腿和脚是真的

也有零散的人物,被一群骑着马和牛的人包围着,用弓箭打猎,用两头牛犁地,用大盾牌互相搏斗,用两根电线旋转,一个男人(两腿之间有一个大的男性生殖器)和一个女人(穿着直筒裙)在恋爱中跳舞.这个摇滚组合里有动物也有人。武塔康巴岩画估计很早就有了,因为几百幅画上没有佛教影响的痕迹,和日本土郡政府所在地附近的日本松岩画差别很大。在后面的岩画中,有许多佛教的六字真言和日月徽记,而且大多是动物形象,也描绘得很精美,有很强的装饰意义。

其中有些可以看到,而且很明显是现代或当代的。这和日本松岩画就在高速公路边上有关系。然而,卡努塔卡姆巴岩画群远离村庄和人群,在一座高远的山峰脚下,只有少数在高山牧场游牧的牧民或牧羊孩子能路过或行走于此。在岩画中,有一些画着太阳的单幅画,还有一些几乎是天形的单幅画。它们是否是伯尼主义永中的象征,还需要进一步考证。因此,日土县乌江岩画群是在吐蕃王朝之前或最迟在吐蕃王朝初期,由一些具有艺术独创性的先民雕刻创造的。

马边雍错海拔近458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之一。最深处81米,环湖周长约90公里。位于冈仁波齐东南30公里,面积400多平方公里。早期的苯信徒称之为马垂错,据说湖底聚集了许多珍宝。马边雍错的历史记载,是因11世纪这个湖上的一场宗教战争而得名,藏语意为无敌之湖。

藏传佛教的噶举派与苯教的斗争逐渐取得胜利后,沿用了许多世纪的马推错之名改为马边永错,即永不战败的碧玉湖。沿湖建有许多佛教寺庙,其中有8座。755-79000年有记载,印度向北越过九座山,有一座大雪山,山下有四条河。佛经中提到的大雪山是仁波切,神之山,四河源指的是圣湖之母马边永措。东有马泉河,南有孔雀河,西有香泉河,北有石泉河。《马边永措》《无敌碧玉湖》。在藏语中,马边的意思是不败,无法取胜。信仰佛教根据古印度和佛教的世界观,流经印度大陆的四条河流发源于马边雍错,即印度河、恒河、萨特累季河和雅鲁藏布江。其实只有Sutlej的源头是Mabianyongcuo,但其他河流的源头也在附近。

佛教徒认为,马边雍错是最神圣的湖泊,是胜利和喜悦的大佛给予世界的甘露,圣水可以清洗人们心中的烦恼和邪恶。她是佛教、印度教和佛教所有圣地中最古老、最神圣的地方。她是灵魂中完美的湖泊,是这个宇宙中真正的天堂,是众神的香格里拉。万物之福。神话在印度神话中,马鞭雍措是大神梵天用意念形成的,因为他的儿子在山中苦行后需要一个洗澡的地方。所以印度教徒去湖边的路上一般都在湖里洗澡,而藏族人一般只是走路或者磕头,不下水。

对于旅行者来说,虽然在最温暖的时候湖水很冷,湖边风也很大,但还是有很多人想借此机会清除自己生活的风霜和内心的焦虑。很多书籍和经典都形容马边永措里的水像珍珠一样,喝了可以洗去千古之罪。几乎所有的藏族人都会称赞马边雍错的水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