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搞笑方言
淳安的方言,有个突出的特点:多而杂,且难懂,有时来自不同村子的人,为了沟通方便,都必须说普通话才行,方言之多,差异之大,着实让人惊诧。
为了说好家乡话,感受我们自己地方方言的文化魅力,我们将发起“最有趣的淳安话”的活动,用趣味性的方式,推广我们的方言,方言让更多的人熟悉、接纳,让彼此之间的沟通则更畅行无阻,快快一起加入吧。
参与方式:注明方言出自那个村或乡镇,文字表达与语音相似,括号后翻译成普通话。整理后发送245469829@qq.com,届时我们将把你整理出的方言结集见报,敬请关注。
第一期 《最有趣的淳安话》
汾口话:阿色能京好私~(翻译后:这些人真好玩~ )
排岭话:恩足太雷董细?(翻译后:你做什么东西?)
蓝眠……(翻译后:孩子)
威坪话:嗯鸡离(翻译后:你做什么)
临岐话:农雷七哀(翻译后:你来吃鱼)
里商话: 7当5……(翻译后:他打我)
5当7……(翻译后:我打他)
遂安话:克丝哈添…………(翻译后:去玩一下)
唐村话:卧丝童餐楞(翻译后:我是唐村人)
在你家乡的方言中有哪些听起来搞笑的话呢
按照我们现在的分法,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分别是: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当然除了这七大方言区外还有很多的方言,其中最搞笑的方言有东北话、合肥话、闽南话、重庆话、河南话、陕西话、兰州话、四川话、山东话、湖南话。
方言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每个地方的方言,都有很多听起来让人禁不住狂笑的话,其实还是听音比较直接,文字无法凸显出来,方言的特点就在于,音节与腔调的搭配,光看文字达不到最佳效果。
有些方言用不好是要出人命的。如闽南,吃饭=驾崩。据说曾经有个闽南太监,因为叫皇上吃饭,结果就被斩了,因为他说“皇上,驾崩了!”
云南不少地方有把“吃”说成“甩”的表达方式。所以就有了以下笑话。传说以前云南有个县领导去北京考察,一行人去全聚德吃烤鸭。全聚德烤鸭一般都不是整只鸭子上给食客,都是专人片好之后端上桌的,几位领导吃了之后觉得很美味,就跟服务员说:“小姑娘,再上两只鸭子来甩甩。”服务员不解,一位领导做了个手势:拿手在嘴前画圈圈,然后解释:“这就是甩甩”。
服务员似乎明白了,然后过了一会儿,拎了两只烤鸭上桌,在领导面前甩了甩鸭子,然后拎着两只鸭子就走了。众人皆愕然。
大理方言里,“山茶花”在某些语境中是骂人的。而且多半是用来形容爱多管闲事、爱搬弄是非的人。某次在大理古城见到有个导游小妹一脸坏笑地跟两个游客大妈说:“您二位可真是两朵美丽的山茶花。”大妈笑得合不拢嘴……如果她们知道了这个含义,估计会把这个小导游打个半死不可。杜鹃花在大理下属的某些地区也有骂人的意思,形容小孩子顽劣不堪,跟“熊孩子”可能同义。
大理人更喜欢说“苦钱”而不是“挣钱”,很形象的表达吧。挣钱都是要吃苦的意思。目前暂时没发现外地人有类似表达的。
湖南人吃火锅叫“打边炉!”,如果一个朋友对你说:“兄弟走,打边炉去”。你可能完全听不懂,啥?边炉是什么。现在很多地方的人喜欢打麻将,但是四川那边吃火锅必须要配上那个好吃的可口的麻酱。比如一个四川人说老板我要“吃麻酱,这里有麻酱吗?”老板有可能会说:我这是餐馆,莫得麻将。
河南话听起来就比较有趣,有这样一个搞笑故事。一个河南人到北京买布,河南人说:“嫩这布咋嫩苦楚啊?”当时那个售卖员一脸懵,河南人又说:“苦楚就是不平展”。售卖员还是听不懂,这个河南人就生气了说:“你咋嫩迷瞪哩,你斗不会给我拿个光牛哩!”,翻译过来就是:你咋这么磨蹭,你就不能给我拿比较平展的布!
重庆人口中说的“寒菜”,并不是冬天比较寒冷的菜,而是我们说的“咸菜”。一云南人去饭店,对老板说:“来一盘寒菜”,老板说:“什么.....什么热菜?凉菜?到底是要黄瓜还是胡萝卜??”
有位女同事第一次去江西,热心的大叔大婶问她:复机没?当时,社会上正流行用BB机,她以为人家问她:有人呼叫你的BB机,你给人家回复没有。她听不懂,就说:“没人呼我呀!”。她老公来了才告诉她。人家问你:腹饥没?就是问你:肚子饿没?
“四川的毛”就是骂人的话,意思是“死绝了”。假如你用的不是地方可能就要挨揍了。
你们家乡有哪些搞笑的土话
我觉得我们家乡最搞笑的一句话到现在还是觉得可笑。而已这句话还经常在生活必不可少。早晨起来,人们每天必不可少洗脸,但是洗脸在青海方言中叫死年,嗯用这两个字最为合适了,每天起来以后,洗脸时家里人互相谦让看谁来洗脸?比如兄妹之间洗脸时互相说:哥你先死吧!哥哥对妹妹说:“你先死,你死了我再死,我先上个厕所,来了我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