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乞巧节作文(乞巧节作文结尾)

七月网390

关于乞巧节的作文800字

乞巧节作文(乞巧节作文结尾)

1.关于乞巧节的作文800字

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节日——乞巧节。当我想起“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句诗时,就会想起牛郎织女的故事。

在七月初七这一天,未婚女子都会向天上的织女神乞求赐予她们一双可以把布织得栩栩如生的巧手,还有一桩幸福美满的姻缘。有的地方在七月初七这天,还要举行扎稻草人,摘下豆苗和青葱的活动。等到天黑的时候,姑娘们会在家门口拜上几拜,而后把准备好的青葱或是豆苗放进清水中,再看看青葱或豆苗的倒影是什么样的,如果倒影又细又长就算得巧了,如果倒影又粗又短,说明你乞巧失败!虽说每个姑娘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双巧手,可是哪能人人都如愿呢?

在乞巧节这一天,我妈妈总是要精心煮一些圣米饭去拜拜,据说这圣米饭是织女在人间时最喜欢吃的甜点。妈妈先把白花花的糯米淘洗一番,再把淘米水倒掉,盆里的糯米就像一个个“胖娃娃”,正嬉皮笑脸地朝我笑呢!妈妈又把那些“胖娃娃”放进蒸锅里,只要蒸上二十分钟就差不多熟了,然后再放进适量的白糖或是红糖,搅拌均匀,这些白白胖胖的“胖娃娃”立马变成了现在流行的健康肤色——小麦色。望着这些拥有健康肤色的“胖娃娃”被妈妈一小团一小团地装在精致的碟子里,我的口水都要“直流三千尺”了。不过那是需要让妈妈拿到庙里去拜拜,然后我才能品尝的。听老人们说,吃了祭拜过织女神的圣米饭,可以让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的。有时我在想:如果我天天吃圣米饭,是否可以变成天下第一聪明的人呢?

夜深人静之时,我常常会想:如果王母娘娘大发慈悲,把银河收回去,让牛郎和织女重新回到人间,再让老黄牛复活。这样我就可以跑去牛郎织女家里,请他们谈谈在银河两岸发生的奇闻趣事;我也可以请老黄牛教教其他的牛儿说话,这样我们人类就能随时知道牛的想法了;我也希望织女能够办一个织布刺绣的培训中心,这样我们人间的姑娘就不愁没有漂亮衣服穿了……

乞巧节,一个充满趣味的传统节日!我喜欢这个节日!

2.关于乞巧节的作文800字

七夕代表性的风俗就是祈求织女星,希望自己也跟织女一样有着灵巧的手、织布织的更好。当天早晨妇女们把香瓜、黄瓜等瓜果放在桌子上磕头祈求,让女人们织布的手艺越来越好。过一会儿,如果桌上摆的饮食上面看到有蜘蛛网的话,就认为天仙答应了她们的愿望。或者她们会在酱缸台上面摆放着井华水(早晨担的第一桶井水),在盘子里装着灰抹平放在那上面,祈求自己有针线活的手艺,第二天如果在灰上有什么痕迹就相信有灵验了。这种风俗是因为把织女当成在天上管针线活的神,随着在中国汉代大大盛行的乞巧风俗而起源的。这种风俗到了唐代传播给周边的民族。

韩国的七夕风俗跟中国的有一些不同。在七夕那天,各个家庭都摆着麦煎饼和今年第一次收获的水果,女人们在酱缸台上摆着井华水祈求家人长寿,祈求家庭平安无事。而且,韩国有些地方在那天也祭拜,举行祈求丰收的'田祭。在中部地方有“迎接七夕”的风俗,这是一种让巫婆祈求子女安然无恙的仪式。另外,到了七月,是炎热天气逐渐消失的时期,也是农家繁忙的农活结束后等秋收的时期,少许过着清闲的时间。所以过了阴雨季节后的这时候,农家有着把夏天阴雨季节期间的潮湿衣服和书拿出来晒干的风俗,这名叫晒书曝衣,所以,这天各家各户的院子都堆满了拿出来晒的衣服和各种书籍。在《XXX时记》上记载着七月七日在家晒衣服,按照拿出来晒的衣服和书的数量就能看出生活得好或者不好。

在XXX的《朝鲜常识》中记载着,七夕是原来中国的习俗传到了韩国,XX王(XXX31代王)跟蒙古王后一起祭拜牵牛(牛郎)和织女星,并在那天把俸禄给百官们。到了朝鲜王朝在宫廷里摆宴会,给儒生们实行节日制的科举。

在多样化的生活和价值观的变化中,今日的七夕风俗只是演变成用牵牛(牛郎)和织女的传说给充满童心的世界增添一个梦想而已。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七夕关注的也并不多,他们只会借着这一天的机会在一起约会、吃饭、互送礼物。

3.关于乞巧节的作文800字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夏夜里,我与奶奶一同在庭院中纳凉。这夜里的风,倒也凉爽,我便缠着奶奶给我讲故事。奶奶摇着蒲扇开始讲起“牛郎织女”的故事。“……后来,就将七月七日作为牛郎织女一年一次相会的日子。”在柿子树叶“哗——哗——”的声响中,奶奶结束了故事。扎着牛角辨的我抬头望着奶奶,好奇地问:“什么时候才到七月七呀!”随即又为牛郎织女报起不平:“王母真讨厌,牛郎和织女一年就见一次,怎么够嘛!”奶奶含笑摸着我的头说:“过两天就到七月七了!”年幼的我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替牛郎织女们高兴……那是我第一次对七夕有了印象。

每年端午是妈妈都会在我的手腕上系上“花绳”。花绳是由几种颜色的线编制而成,煞是好看。妈妈说这花绳要一直戴着,到了七月七就扔到天上去,给牛郎织女做喜桥,让他们在一起呆的时间长些,夜里的喜鹊是要睡觉的,毕竟“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一年一次的相会可马虎不得。

天空中的牛郎星与织女星离得很远,中间那一道银河是不是王母的'簪子?有些“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意味。

七月七,人间也很热闹。古时候的公子小姐们只有在这一天可以见上一面,以解相思之苦。或许正是“距离产生美”,又或是“若即若离”,古人的情感总是格外浓厚。

奶奶说七月七乃天要早些睡觉,夜间的离别之意小孩子受不了。一次七月七的夜晚,我偷偷地拉开竹帘向外看,天空中灰蒙蒙的,一颗心也看不见。我心想:难道牛郎织女已经分离了?忽然间第一次感到时间流逝的快速,时间的无情。竹帘一处角落中,我探出半个头,愣愣的望着天空,竟流下了一滴不知为何的眼泪。“离别”这一词我便第一次有了领会。“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长大后一次跟朋友无意中谈到此事,一向不文艺的朋友竟说了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我看着她,静了几秒,心中豁然开朗。

现在每年七月七,我们家人都会聚在家中,一堆不知被奶奶从哪里翻出来的家乡风俗,也变得有趣起来。吃过饭后,奶奶唱起了《鹊桥仙》,大家一边听一边跟着打起拍子。“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在柿子树叶“哗——哗——”的声响中,奶奶结束了歌声,与数年前一样,好像什么都没变。天空中牛郎星与织女星好似也真真依偎在一起了。

七月七,向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爱的人,说出心中的情意。

有关乞巧节的作文范文【5篇】

1.有关乞巧节的作文

我有许多喜欢的节日,比如:端午节、重阳节,但我最喜欢乞巧节。因为乞巧节是由牛郎和织女而来的,下面我就来给你讲一讲乞巧节的由来吧。

有一天,牛郎碰见一头生病的老黄牛,牛郎见它生病了,就悉心照料。

有一天,牛郎碰见一群织女,并喜欢上了其中一个织女,那个织女也很喜欢牛郎,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事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又把织女抓上了天。

老牛说话了:“等我死了以后,把我的皮做成一双鞋,你就可以腾云驾雾了。”老牛死了以后,牛郎把老牛的皮做成了鞋,飞上了天去找织女,可是却被王母娘娘头上的簪子变成的银河挡住了去路。牛郎在对面守了许多天,最后王母娘娘也被感动了,所以王母娘娘只在七月七日这一天,让牛郎和织女见面。织女心灵手巧,女人都乞福自己也能心灵手巧。

这就是乞巧节的来历。

2.有关乞巧节的作文

七夕情人节指的是农历七月的第七个夜晚,这个节日是汉代传统的民间节日。七夕的晚上不仅仅是传说中的"牛郎"和"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夜晚,同时也是为编制姑娘们祈求心灵手巧的好机会。因此,七夕节又叫"乞巧节","女儿节"。尽管七夕节不如其它节日那般流行,但是在中国,男女老少都对节日背后的故事相当熟悉。

很久以前,有一个放牛娃名叫牛郎,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嫂度日。然而,哥哥嫂子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他们逼牛郎干苦活,不让他吃饱睡好,最后又把他赶出了家门,牛郎除了身上的衣服和一头老水牛外,一无所有。

牛郎在山边搭了间茅草屋,辛勤开垦,在岩石地上挖出了一片菜园,他常常饥肠辘辘,劳累不堪,但把老水牛照顾得好好的。一日,牛突然说话了,它告诉牛郎说自己前身是天上的金牛星,由于违反了天条把粮食种子撒到了人间,天帝将它贬到人间以示惩罚。老牛说,过几天,天上的仙女会下凡到离茅草屋不远的圣池里游泳,其中有一个勤劳善良、美丽贤惠的姑娘,名叫织女。

3.有关乞巧节的作文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名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的家乡在甘肃陇南西和县。那里有他独特的风俗习惯和美丽的风景。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家乡的乞巧节,且听我细细道来。

虽然各地都有乞巧节,但是在陇原,以陇南西和、礼县一带的乞巧节有特色。

据西和县志记载:“七月七,女儿设香案,陈瓜果,拜织女为祈。”在这里,七月七的晚上夭折豆芽放置水盆中,观察影子以卜拙巧。非常明显我们的乞巧节和牛郎织女有关。织女在我们的心目中是善良贤淑又心灵手巧的仙女,所以被称为“巧娘娘”,于是在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喜庆日子里,向“巧娘娘”祈祷,希望自己像这位仙女一样心灵手巧、聪明、智慧,更希望自己的爱情、婚姻幸福美满。

这乞巧节在我们那里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个节日在当地已经有了很多年的历史了。

乞巧节要先从“请仙”开始,天刚黑,姑娘们就围着早扎好的五六尺的巧娘娘彩像,开始唱迎请歌。他们边唱边把巧娘娘“接”到主事堂大嫂的家里,放在大的方桌上供奉着,从这天起,七夕前的每个夜晚,姑娘们都要在这巧娘娘像前,手拉手,一边唱一边跳。

接下来的一个环节是“引水”。七月七清早,即使打扮过的姑娘们,由主事堂大嫂带着,前往村中最古老的水井去“引水”,在给水神爷敬完香后,他们就一边打水一边唱着引水歌。

她们从水井旁回到巧娘娘像前,一路表演自己拿手的舞蹈,这时村里的男女老少会来到她们旁边去看热闹。

接下来的环节是乞巧节活动的高潮“乞巧之夜”。天还没黑,大家就聚到巧娘娘的像前。年长的人也来过节,他们坐在炕头上,唱着一首首古老的歌谣。姑娘们端来一盆盆古井里的“神水”,把供在巧娘娘像前的豆芽放入水中,争着看自己投下的豆芽,在灯光下,水底映现的影子像什么,照传统的风气,像支笔的算“巧”,这姑娘将来会识文断字,以后会是个女秀才,若像锄头之类的就是“不巧”,会是个种田之人,等等。

又听妈妈说乞巧节的最后一项活动是很有趣的:出送仪式,欢送巧娘娘返回天上,这是姑娘们会把端午节系在手腕上的五彩绳解下来,扔到河里面,表示让五色丝线搭成一座彩桥,让牛郎与织女去幸福的相会。

这就是我家的乞巧风俗,你们觉得有趣吗?

4.有关乞巧节的作文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七夕!多少文人墨客乐此不彼,歌颂着千年不变的神奇!那一些美好镌刻在心底,想,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吧:那就是你若安好,我便永恒!

一些人一些事一些风景都随着岁月一起匆匆远去,偶尔想起,那只不过是一段经历,刻骨铭心又怎样?生死离别亦不过是一段插曲,总不能让那些心碎陪着一起过,也总不能让忧伤一直打磨!平凡的平平淡淡的日子还得过,为了家,为了生活!

有时候还是会忍不住去想那个曾经的顽皮身影,那张娃娃脸深刻于心!曾经的温馨如昙花一现,再想不是一种奢侈的妄想,就是神经质的癫狂!不过,曾经因为分离,思念如一根绳索,牵引着走向果实的深处,深入到果实的内核!如远行的人在你落寞的背面走过!想念在月光下,啜饮轻吟!

每一次听到《一剪梅》心底深处就会浮现出那个幸福的场景,那一刻红红的画面镌刻成一个美好的定格!那张英俊帅气的脸早已经模糊不清,你去了天堂,你在那里可曾记起过我的曾经?几千个日夜我总是默默为你祈祷,来生不要再有病痛!曾经你无奈离去,天人永隔,七夕牛郎织女还有相见的日子,如今你我再见已属楼头望月,梦里弄影!

或者,我爱上了自己的想念。那些可以在笑声中融化的笑声,那些可以跌倒可以受伤可以无所顾忌的爱情,人到中年之后都可以成为风景。

这样的夏日,总是很火热,但是这个夏季是特殊的火热,阳光火辣辣的没有了一点温存,这个夏季我爱上了伊丽莎白的味道,那香香的甜,沁人心脾!盈袖!沾襟!

也许不该在这样的日子去回忆,去想曾经,但是却是真实的心理路程,偶尔记起,祭奠一下失去的曾经!即使想念田园,也不能像陶潜一样采菊东篱!只为岁月曾经那样芬芳!

七夕了,告诫有情人,如果爱,不要离开,只要相惜,如果爱,不要追问,请深爱!牵手走一生!

5.有关乞巧节的作文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而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饮茶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有的地区还组织“七姐会”,各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关于乞巧节的作文【5篇】

1.关于乞巧节的作文

农历七月七日,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家乡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乞巧节”,俗称“女儿节”。忆往昔,童年的乞巧节还是充满欢乐和憧憬的。

1976年的“乞巧节”恰好在阴雨连绵的日子,当时我虚龄11岁,上小学四年级。整个雨季,除了吃不饱肚子,其他的,无虑,挺快活的,因为当时作业几乎没有。最为遗憾的是唐山发生了大地震,不敢在屋里住,大人孩子都在大街上,住“防震棚”。因为地震,村子里弥漫着一种神秘的气氛,大人们神神秘秘地议论着,揣测着我们这里能不能“地动”,当时没有电视报纸,家家有喇叭,老百姓叫地震是“地动”,那种神秘也瞒着我们,因为经常挨饿,所以我猜想,大人们不知道有什么好吃点瞒着我们小孩子。

记得早上一起来,就对母亲嚷嚷:“今天过七月七,磕巧饼吧!”母亲说:“小嫚嫚过节,你个小子的那么馋,队里共分85斤麦子,到冬天你大哥结婚,现在吃了拿什么伺候客人”。心里不是好滋味,我早饭没有吃就上学去了。中午放学我与邻居伙伴在东水库边玩耍,小伙伴从家里拿了5个小巧饼,给了我1个,肚子虽然咕咕叫,但是,用舌头添了添,闻闻小麦香味,没有舍得吃,又想到母亲难为的模样,饥饿感也就在水库戏玩中淡忘了,水库边知了的叫声渐渐稀疏,田野里玉米、花生、红薯等庄稼气味儿弥散在整个水库岸,这个“乞巧节”也就这么过去了,当时,心想什么时间能天天吃巧饼就好了。

2.关于乞巧节的作文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3.关于乞巧节的作文

春节,充满着迎新的喜庆;清明节,寄托着对故人的哀思;母亲节,使我懂得感激与报恩;而乞巧节这天,让我感受到爱情的美好和家人相聚的可贵。

乞巧节这一天,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听老人们说:以前有一个叫牛郎的男子,都二十多岁了,却还是单身一人。一天,与他相依为命的老牛突然说话了,老牛告诉牛郎:“你在乞巧节这天,去村头的河岸边,拿走一件粉红色的纱衣,你就能找到一位贤惠又漂亮的老婆。”牛郎就照着老牛说的话做了,果真遇到了一位漂亮的仙女。两人一见钟情,就结成夫妻,在一起生活了几年,还生了一对儿女。可是好景不长,七仙女逗留人间的消息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她就派天兵天将捉拿七仙女回天上,眼看牛郎就要追到七仙女了,王母娘娘却在牛郎和织女的中间划了一条银河,硬生生地把他们给分开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在七月初七这天见一次面,这还多亏喜鹊们帮的忙。真是别多恨少奈何天!

在夜深人静的七夕节晚上,青蛙唱起了欢快的歌儿,蟋蟀也卖力地弹奏着,螨虫、甲壳虫吱吱的声音也特别地明显。好多动物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诚心诚意地为牛郎织女的相会欢呼雀跃。

传说这一天,你如果静悄悄地躲在葡萄架下,屏息凝神地倾听,或许还能隐隐约约听到牛郎织女鹊桥上说的甜言蜜语呢!不过那要到夜里十二点以后才能去听,我现在还小,我一个人是不敢那么晚站在葡萄架下的。我只好暗暗祈祷:“七月初七的钟声,你慢一点儿走,你让牛郎织女多相聚一会儿,让他们多说说心里话吧!”

七月初七这一天的夜晚,我们闽南的大姑娘们,会用圣米饭诚心诚意地祭拜织女神,据说祭拜是为了向织女神乞求赐予她一双灵巧的手,也赐予她一桩美满的婚姻。还有我们家乡的姑娘们为了验证自己是否得到织女的神力,就会准备一个装满水的大碗和一些大小不一的针,放在碗里投影。如果针的影子又细又长,说明你的手已经得到神力了;如果针沉在碗底,说明你的手是又笨又蠢的。只好乖乖继续虚心学习了。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多么希望牛郎织女他们一家人能够团团圆圆,永远生活在一起;又多么希望我们人间的少年儿童能够珍惜爸爸妈妈在身边陪伴的那份亲情!

4.关于乞巧节的作文

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节日——乞巧节。当我想起“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句诗时,就会想起牛郎织女的故事。

在七月初七这一天,未婚女子都会向天上的织女神乞求赐予她们一双可以把布织得栩栩如生的巧手,还有一桩幸福美满的姻缘。有的地方在七月初七这天,还要举行扎稻草人,摘下豆苗和青葱的活动。等到天黑的时候,姑娘们会在家门口拜上几拜,而后把准备好的青葱或是豆苗放进清水中,再看看青葱或豆苗的倒影是什么样的,如果倒影又细又长就算得巧了,如果倒影又粗又短,说明你乞巧失败!虽说每个姑娘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双巧手,可是哪能人人都如愿呢?

在乞巧节这一天,我妈妈总是要精心煮一些圣米饭去拜拜,据说这圣米饭是织女在人间时最喜欢吃的甜点。妈妈先把白花花的糯米淘洗一番,再把淘米水倒掉,盆里的糯米就像一个个“胖娃娃”,正嬉皮笑脸地朝我笑呢!妈妈又把那些“胖娃娃”放进蒸锅里,只要蒸上二十分钟就差不多熟了,然后再放进适量的白糖或是红糖,搅拌均匀,这些白白胖胖的“胖娃娃”立马变成了现在流行的健康肤色——小麦色。望着这些拥有健康肤色的“胖娃娃”被妈妈一小团一小团地装在精致的碟子里,我的口水都要“直流三千尺”了。不过那是需要让妈妈拿到庙里去拜拜,然后我才能品尝的。听老人们说,吃了祭拜过织女神的圣米饭,可以让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的。有时我在想:如果我天天吃圣米饭,是否可以变成天下第一聪明的人呢?

夜深人静之时,我常常会想:如果王母娘娘大发慈悲,把银河收回去,让牛郎和织女重新回到人间,再让老黄牛复活。这样我就可以跑去牛郎织女家里,请他们谈谈在银河两岸发生的奇闻趣事;我也可以请老黄牛教教其他的牛儿说话,这样我们人类就能随时知道牛的想法了;我也希望织女能够办一个织布刺绣的培训中心,这样我们人间的姑娘就不愁没有漂亮衣服穿了……

乞巧节,一个充满趣味的传统节日!我喜欢这个节日!

5.关于乞巧节的作文

“迢迢河汉女,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每当想起乞巧节,我便情不自禁吟起这首诗。

说起乞巧节,趣闻可多了。女孩们要贡献瓜果,要祭拜织女神,还要比赛穿针引线……在我们闽南这地方,乞巧节就更有特色了。我们这里的人家家户户都要做“圣米饭”,因为据说圣米饭是织女在人间最喜欢吃的甜点哦!

说到做圣米饭,其实也不算太难。首先把洗净的糯米放进蒸锅里,加点水开始蒸;大约二十分钟后,再适当放进一些白糖或者红糖,记得顺便放进几片橘子皮哦。然后再蒸三五分钟,一锅又香又甜的圣米饭就做成了。听奶奶说,吃了祭拜过织女神的圣米饭,小孩会越来越聪明,男人会越来越有智慧,女人会越来越漂亮的。怪不得我们勤劳聪明的闽南人在乞巧节这天,人人爱吃圣米饭!我有一个堂婶婶,她的`娘家在陕西。听她说:他们那里待嫁的姑娘,要在乞巧节前种上豆芽和青葱,而后在乞巧节这天,姑娘们会精心挑选,摘下一棵自己中意的豆芽或是青葱,洗干净后,放进刚从河里舀来的清水中。若是水中的投影尖尖细细的,说明织女神赐予你一双灵巧的手,也赐予你一桩幸福美满的姻缘;若是水中投影又粗又短,就说明姑娘乞巧失败了。而这个姑娘只好继续虚心钻研穿针引线,继续到处拜师学艺,争取来年的乞巧节能够乞巧成功,以让自己有一双巧手,一桩好姻缘。

在乞巧节这天,一肚子“墨水”的奶奶又给我讲了一个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让我知道了牛郎织女曾经在人间做过夫妻,还生了一对可爱的儿女,后来由于王母娘娘的阻碍,才使得牛郎织女各分东西。不过,为了缓解女儿的相思之苦,王母娘娘最终还是让他们一家四口在农历七月七日这天相聚。所以每年的七月七日,我们总会看到喜鹊忙碌的身影,他们正在为牛郎和织女搭建鹊桥……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做断肠仙……”牛郎织女美丽的爱情传说,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成了我们小孩子心目中最美的童话故事。我喜欢乞巧节这个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