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与动物的DNA有多大差别
1、染色体不同:人有46条染色体,而马的染色体数是64条,驴的染色体数是62条,果蝇有8条染色体。
2、基因不同:人约有3万个基因,基因序列会随着亲缘关系的远近会有很大的差异,这样,对应编码的蛋白质也不同。所以可以看到人和其他动物长得不一样。
3、共同点不同:比如基因都是断裂的,基因都是由核酸编码。要是说人与其他动物基因的差异主要是在以上两点细节上,其他方面共同点还是很多的。
DNA是高分子聚合物,其溶液为高分子溶液,具有很高的粘度,可被甲基绿染成绿色。DNA对紫外线(260nm)有吸收作用,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对DNA进行含量测定。
当核酸变性时,吸光度升高,称为增色效应;当变性核酸重新复性时,吸光度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较高温度、有机溶剂、酸碱试剂、尿素、酰胺等都可以引起DNA分子变性,即DNA双链碱基间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也称为DNA的解螺旋。
二、马来人和矮黑人的区别是什么
1、马来人(Malay),也称马来族,马来语作Orang Melayu,是马来半岛、婆罗洲和苏门答腊半岛东南部一个种族集团。马来人使用的语言属于澳斯特罗尼西亚语系(又称南岛语系或马来-波里尼西亚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马来人有时候也会用来泛指使用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语言的民族。
2、马来人大概一度曾是婆罗洲沿岸一个民族,后因贸易及航海生活扩展到苏门答腊和马来半岛。马来人向外扩展不过是近1,500年左右发生的事,可由其语言证明。马来人诸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仍然非常相近,但与苏门答腊、婆罗洲以及邻近各地的其他民族所用语言则差别很大。20世纪末,马来人构成马来西亚的马来半岛部分(西马来西亚)的人口之半,在东马来西亚(沙拉越和沙巴)的居民人数中则占1/8强。
3、马来人的文化深受其他民族文化之影响,主要是暹罗人、爪哇人和苏门答腊人的影响。马来人在历史上所受印度教文化影响,在15世纪改宗伊斯兰教之前,大部分都是印度教徒。现今马来半岛的居民中有很多印度人和汉人。
4、尼格利陀人(Negrito)又称矮黑人,是东南亚的半游牧民族。零星分布于菲律宾,马来半岛,泰国和安达曼群岛,是目前被了解最少的人类族群之一。他们可能是东南亚(包含新几内亚)的原住民。
5、矮黑人和其他人种比较起来有最纯的粒线体DNA基因库,因此他们的粒线体DNA被拿来当做研究遗传漂变的基础。尼格利陀人与非洲的俾格米人在外观上相似,有着矮小身材和深色皮肤;但是,遗传检验研究的结果显示尼格利陀人与非洲人关系疏远,并在早期便从亚洲人分支出来;学者对这个结果有两种假说:一是尼格利陀人是早期“出非洲说”的残留后代,或他们是其中一支最早现代人类的后代。一般相信,尼格利陀人外表与非洲人相似是由于对相似环境的适应,而不是血缘上的关系。有一种说法,唐朝的昆仑奴就是指矮黑人。
关于人和马的DNA,人和马的dna,作废,作废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