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芒种的含义是什么(芒种的含义是什么10个字左右)

七月网4180

一、芒种的含义和由来是什么

1、说到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的含义,它还有一个别名叫作【忙种】,顾名思义,即是到了农事繁忙的时节了。芒种直接关系到丰收和播种,所以自古以来我国作为农耕大国,芒种时节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看看日历,距离今年芒种还有不到18天的时间,它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所谓午月,就是芒种到小暑,这才真切感觉到是要步入盛夏了。

芒种的含义是什么(芒种的含义是什么10个字左右)

2、俗话说:【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芒”指的就是有芒的作物,又与“忙”谐音;而“种”更是一语双关了,“种子”的“种”和“播种”的“种”都是这个字。芒种其实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的意思,正是北方收麦、南方种稻之时。

3、在芒种这个时节,气温骤升、降水充沛、尤其是南方,空气更加的湿润,非常适合水稻的种植。所以对于芒种的由来,更为准确的说法是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但是对于古代先民来说,它的由来应是长久以来农耕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4、当然了,南北方民间对于芒种的由来,也流传着很多极具中国传统浪漫的故事与传说。比如芒种送花神,古人觉得节气更换与神明意志有关,于是芒种时节也不例外,作为习俗人们会祭祀花神祈祷神明庇佑。

5、最知名的就是《红楼梦》中对为花神饯行的描写,“众花皆卸,花神退位”简直浪漫至极。古代的各种祭祀活动其实都是可以理解的,这一时间正值农忙,气象灾害却频有发生,南方等地又即将进入梅雨季节,古人希望求得神明庇佑风调雨顺也是情理之中的。

6、还有将芒种赋予浪漫的爱情情节的,说芒种和荞麦相爱,荞麦却被恶霸韩露看中,后来荞麦誓死不嫁韩露,跳崖自尽,韩露也溺水而亡。荞麦变成颗粒饱满的作物归来陪伴芒种,韩露则变成寒露,依然“不做好事”。果然符合大多数民间传说的风格——不管是什么,它背后一定有一段情。

7、是不是有很多小伙伴们要回老家干农活了呢?最后附上一首《二十四节气歌》,快看一看芒种在什么位置吧!

8、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9、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0、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11、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芒种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进入六月,预示着芒种节气不远了。芒种是哪一天,你知道么?一般芒种在6月6日前后,到底芒种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芒种的含义是什么意思_2022年芒种是哪一天,欢迎大家阅读。

芒种,是农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的时候。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2022年芒种在6月6日星期一农历五月初八

芒种节气是很忙的节气。陕西,甘肃、宁夏是“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广东是“芒种下种、大暑莳(莳指移栽植物)”。江西是“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是“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福建是“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江苏是“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是“芒种芒种,样样都种”。“芒种糜子急种谷”。四川、陕西是“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

从以上农事可以看出,到芒种节,我国从南到北都在忙种了,农忙季节已经进入高潮。

芒种后,中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

宋人范成大的《芒种后积雨骤冷》诗:“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播秧寒。”绘出了阴雨连绵不止,河满沟平,农夫冒着寒冷身披棉絮播秧忙的画面。芒种时节,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多,适中的梅雨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梅雨过迟或梅雨过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会受到干旱的威胁。

但若梅雨过早,雨日过多,长期阴雨寡照,对农业生产也有不良影响,尤其是雨量过于集中或暴雨还会造成洪涝灾害。“圩田好作,五月(农历)难过”的农谚体现了在抗灾能力极低的旧社会农民对梅雨成灾的忧虑。在“样样都忙”的芒种之时,防汛抗灾工作千万不可放松。

芒种时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

芒种时节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西南地区从6月份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节。此时,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区冰雹天气开始增多。

芒种后,中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宋人范成大的《芒种后积雨骤冷》诗:“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播秧寒。”绘出了阴雨连绵不止,河满沟平,农夫冒着寒冷身披棉絮播秧忙的画面。

在此期间,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一般来说都能够体验到夏天的炎热。位于黑龙江北部的嫩江,在1971~2000年30年间,最热的一天37.1℃,就出现在芒种期间。

6月份,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可能。黄淮地区、西北地区东部可能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但一般不是持续性的高温。在华南的台湾、海南、福建、两广等地,6月的平均气温都在28℃左右。如果是在雷雨之前,空气湿度大,确实是又闷又热。有时需要向公众发布高温预报,提醒人们预防中暑、空调病和急性肠胃炎。

从营养学角度看,饮食清淡在养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如蔬菜、豆类可为人体提供所必需的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及大量的维生素,因此,芒种期间要多食疏菜、豆类、水果,如菠萝、苦瓜、西瓜、荔枝、芒果、绿豆、赤豆等。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等,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要多吃瓜果疏菜。以摄取足够的维生素c,这对血管有一定的修补保养作用,可把血管壁内沉积的胆固醇转移到肝脏变成胆汁酸,能在一定程度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

“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懒散、头脑不清爽是多数人在芒种时节的状态。此外,芒种时节天气炎热,雨水增多,湿热之气到处弥漫,使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离湿热之气。而湿邪重浊易伤。肾气、困肠胃,使人易感到食欲不佳、精神困倦,故学生、司机及高空作业的人,要防止“夏打盹”,以免影响学习或发生危险。总的预防措施是:当人体大量出汗后,不要马上喝过量的白开水或糖水,可喝些果汁或糖盐水,以防止血钾过分降低,适当补充钾元素则有利于改善体内钾、钠平衡。钾元素可以从日常饮食中摄取,含钾较多的食物有:粮食中的荞麦、玉米、红薯、大豆等,水果中的香蕉,蔬菜中的菠菜、苋菜、香菜、油菜、甘蓝、芹菜、大葱、青蒜、莴苣、土豆、山药、鲜豌豆、毛豆等。

芒种的含义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

三、芒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1、芒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相关内容如下:

2、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斗指巳,太阳黄经达75°,于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芒种”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

3、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农事耕种以“芒种”这节气为界,过此之后种植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4、芒种,“芒”指的是一些有芒的作物,如稻、黍、稷等;而“种”,一为种子的“种”,一为播种的“种”。“芒种”之名含义就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民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5、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农时节令的总结,表现了芒种节气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耕种。这节气是农事耕种时机的分界点,由于天气炎热,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播种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了。

6、芒种是谷类作物耕种的节令,晚稻在这个时节该种了。在稻作地区的南方,“芒种”是插秧的忙碌时节。北方地区是旱地农业,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这个时节正是北方夏熟作物麦子收获之时。“芒种”到来标示着又一轮农忙,南方地区人们忙着插秧种稻,北方地区人们则忙着收麦。

关于芒种的含义是什么和芒种的含义是什么10个字左右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