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和蒋方舟有什么关系
没有关系。
方舟子本名方是民,笔名方舟子,1967年9月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曾在美国留学和工作,是《新语丝》月刊和同名网站的创办人。
自1999年以来,方舟子设立新语丝网站,通过发表自己的文章以及刊登网友文章,揭发中国科学界和教育界的学术腐败现象,批判新闻界的不真实报道,以及批判基督教、伪科学、伪气功、伪环保,批评中医等。方舟子同时是许多知名平面媒体的专栏作家,并且出版过一些以科普和反学术腐败等为题材的著作。由于在评判时过于犀利,方舟子本人和他的言论在社会上引起极大争议。众所周知,打假斗士,与韩寒的对决很火。
蒋方舟,1989年10月27日出生于湖北襄阳。七岁开始写作,九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此书被湖南省教委定为素质教育推荐读本并改编为漫画书,现已出版作品9部。在由《人民文学》杂志社主办的第七届人民文学奖评奖中,蒋方舟获得散文奖。目前就读于清华大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圆桌派》如果你看过让你说一个印象最深的人的话我周围大部分人给我的印象是蒋方舟偏多一点同样是一个桌子做四个人为什么蒋方舟能让人印象如此深刻?我都答案是她足够一针见血她在talks有个采访的视频说蒋方舟的书畅销并且夸赞蒋方舟是天才少女但蒋方舟却不那么认为她认为真正好的书是不应该畅销的(原话我忘记了大家可以去talks找一下视频)
还有她对一些人发的朋友圈的看法就例如
去外地旅游拍几张美景po到朋友圈文案是“一个人享受这份孤独也挺好”当她把这个这个孤独发到朋友圈的时候并且看点赞看评论的时候她的孤独就已经不成立了这是一种表演性的孤独她想让别人看见想让人赞扬这种所谓的孤独这大概是蒋方舟对表演孤独的看法我至今都印象深刻蒋方舟总是能一针见血说的话看似平淡但总是能让你用最简单的方式认清
大家帮忙写篇《韩寒与方舟子》的作文800-1000字
很多人过完年打开新闻网站就看到韩寒起诉方舟子的信息,如果你这几天没上网,一定会很纳闷,这俩人似乎毫无关联,怎么就掐起来了?那些过年没回老家,而是坚守在微博+博客边的朋友,这个年估计过得很欢乐,因为这个“寒假”有韩寒陪你度过。老端在事件发生之初就写了篇文章叫《韩寒——从骂人到被人骂》,不过此后发生的故事太多太精彩,因此再写一篇让那些“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弄懂其中的缘由。
韩寒最初是作为一个反体制少年走到大家面前的,在十多年前他反的是教育体制,最近几年是反对整个中国的体制,这让他在民众中获得了很高的支持率,国外还评选他为排名前100的“思想家”。不过前段时间他又有点变化,“韩三篇”让人感觉他不像以前那么激进了,这使得他得罪了一大批右派粉丝,纷纷表示韩寒被“诏安”了,估计此后洋人不会再给他评什么思想家的虚名了。
有一位叫麦田的IT人士多年来一直在质疑韩寒,但是由于人轻言微所以不怎么被大家重视,等到“韩三篇”一出,麦田增加了质疑的火力,连续发了多篇倒韩文章,这引发了韩寒的注意,甚至还破天荒的在自家博客发了一篇回应文章。正是这篇回应,导致了此后的一系列事件。事实上,如果韩寒坚持不回应,这件事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平心而论,麦田的质疑多数很空洞无力,所以他也有点心虚,等到韩家全面反击,他竟然落荒而逃了。不仅发了个道歉声明,还把自己博客上关于韩寒的文章全部删除。本来事情到此结束,没想到又冒出一个方舟子来,而这个方舟子竟然还是被韩寒给拉进来的。本来是韩寒与麦田俩人打擂台,方舟子顶多就是个围观群众在台下看热闹,因为那时方舟子的工作重点是质疑罗永浩。但是因为方舟子有点多嘴多舌的毛病,所以就唧唧歪歪了几句,这惹恼了韩寒,于是韩寒点名方舟子强行把他拉上擂台来打。
韩少之前一直打的都是等级很低的怪,比如麦田,三下两下就被KO了,所以韩少有点年少轻狂,以为方舟子也能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但他想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了。要论笔战的话,方舟子的段位绝对可以进入“口水战名人堂“。当初老端还在博客里写过一个评论,我认为韩寒大战方舟子将是一场巅峰对决,现在看来我是高估了韩少的笔战能力了。韩少专找软柿子来捏的结果就是,他的口水战经验值太低,他拼命骂政府的时候大家还看不出来,这是因为政府是不会还嘴的,所以感觉韩少的小俏皮话似乎很厉害。但方舟子不同,方舟子是一个会吃喝拉撒睡的大活人,被骂的时候是会还嘴的,他经历的诉讼不下十余次,每次都让他提升了一个段位。他所积累的天量相关经验值,足以让你电脑的数据溢出。
韩寒的优势是粉丝数量,但可惜的是数量不代表质量,1000个脑残粉所起到的作用还顶不上一个优质粉。更要命的是,有些粉丝还会帮倒忙,如果韩少这次落败,他不是输在神一样的对手,而是输在猪一样的队友。
方舟子的优势是,虽然粉丝数量不如韩寒多,但是这里有大量的理科生、工科生和医科生,这些是优质粉的摇篮。这些优质粉不断的提供他们的研究成果,比如,有人证明在一个小时内杯中的纸团是不可能沉到杯底的,韩寒在他的成名作《杯中窥人》中有沉底的言论;还有人证明,韩寒文章《求医》中所写并非疥疮,而是他爹患的肝炎;还有人表示,1982年出生的韩寒,不太会再去经历闭架购书的经历,这很有可能是他老爹的经历。方舟子绝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如果没有他背后千千万万个优质粉在支持,他不会走到今天。
脑残粉和优质粉是很容易区别开的,脑残粉会支持偶像的一切,就算有负面信息,他们也会选择性无视,他们就是偶像的复读机。优质粉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在其他问题上,可能和方舟子观点对立,但他们懂得“区别对待“——虽然我不同意方舟子关于中医的判断,但我支持你质疑韩寒。与此同时,我还会帮你寻找有说服力的证据。优质粉和偶像的关系,更像是合作伙伴。
韩寒估计自己也搞不懂为什么突然之间会面临如此多的质疑。其实这也是他自作孽,他曾经悬赏2000万寻找自己的代笔者,2000万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更何况一位戏子还加码2000万,总计4000万让无数过年无聊的宅男宅女们有了奔头。这很快就演变成了“大家一起来找茬“的游戏,找的就是韩寒的茬。悬赏数千万让大家来找自己的茬,这是我所见过最愚蠢的事情了。
对于跑来找茬的网友们,他们并不是真的认为自己能拿到这4000万,促使他们坚持下去的是一种兴趣爱好,我们都喜欢看《名侦探柯南》是不是?从各种信息资料中寻找蛛丝马迹,抽丝剥茧发现真相,满足了你的探索欲,在那些无眠之夜,他们心中想的其实是——真相只有一个,今夜我们都是柯南。
韩少现在一定很郁闷,曾经的他获得的是一片赞扬声,现在是一片质疑声,如此巨大的落差换了谁都很难释怀。俗话说,现世报,来得快。当年韩寒质疑陈凯歌、白烨、陆天明、陆川、高晓松、陈逸飞、余秋雨、郭小四、沈浩波、周笔畅、朗朗、王蒙、郑钧……的时候,他怎么就没想到总有一天,自己也会被人质疑?
复杂的娱乐圈,复杂的人心,希望这个社会多一点美好。
韩寒作品《管中窥豹》全文
杯中窥人
我想到的是人性,尤其是中国的民族劣根性。鲁迅先生阐之未尽。我有我的看法。
南宋《三字经》有“人之初,性本善”,说明人刚出生好比这团干布,可以严谨的律己;接触社会这水,哪怕是清水,也会不由自主如害羞草谈叶,本来的严谨也会慢慢被舒展开,渐渐被浸润透。思想便向列子靠近。
中国人向来品性如钢,所以也偶有洁身自好者,硬是撑到出生后好几十年还清纯得不得了,这些清纯得不得了的人未浸水,不为社会所容纳,“君子固穷”了。写杂文的就是如此。《杂文报》、《文汇报》上诸多揭恶的杂文,读之甚爽,以为作者真是疾恶如仇。其实不然,要细读,细读以后可以品出作者自身的郁愤——老子怎么就不是个官。倘若这些骂官的人忽得官位,弄不好就和李白一样了,要以官为荣。可惜现在的官位抢手,轮不到这些骂官又想当官的人,所以,他们只好越来越骂官。
写到这里,那布已经仿佛是个累极的人躺在床上伸懒腰,撑足了杯子。接触久了,不免展露无遗。我又想到中国人向来奉守的儒家中庸的谦虚之道。作为一个中国人,很不幸得先学会谦虚。一个人起先再狂傲,也要慢慢变谦虚。钱钟书起初够傲,可怜了他的导师吴宓、叶公超,被贬成“太笨”和“太懒”,惜后来不见唯我独尊的傲语,也算是被水浸透了。李傲尚好,国民党暂时磨不平他,他对他看不顺眼的一一戮杀,对国民党也照戮不误。说要想找个崇拜的人,他就照照镜子,但中国又能出几十个这类为文为人都在二十四品之外的叛才?
然而在中国做个直言自己水平的人实在不易。一些不谦虚的人的轶事都被收在《舌华录》里,《舌华录》是什么书?——笑话书啊!以后就有人这么教育儿子了:“吾儿乖,待汝老时,纵有一身才华,切记断不可傲也,汝视《舌华录》之傲人,莫不作笑话也!”中国人便乘了,广与社会交融,谦虚为人。
中国看不起说大话的人。而在我看来并无甚,好比古代妇女缠惯了小脚,碰上正常的脚就称“大脚”,碰上正常的话,理所就叫“大话”了。
敢说大话的人得不到好下场,吓得后人从不说大话变成不说话。幸亏胡适病死了,否则看到这情景也会气死。结果不说大话的人被社会接受了。
写到这里,布已经吸水吸得欲坠了。于是涉及到了过分浸在社会里的结果——犯罪。美国的犯罪率雄踞世界首位,我也读过大量批评、赞扬美国的书,对美国印象不佳;但有一点值得肯定,一个美国孩子再有钱,他也不能被允许进播放黄带的影院。
中国教育者是否知道,这和青少年犯罪是连在一起的,一个不到年龄的人太多沾染社会,便会——中国教育者把性和犯罪分得太清了,由文字可以看出,中国人造字就没罗马人的先知,拉丁文里有个词叫“Corpusdelieti”,解释为“身体、肉体”与“犯罪条件”,可见罗马人早认识到肉体即为犯罪条件。
写到这里,猛发现布已经沉到杯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