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简介 辽沈战役介绍
1、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
2、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队。
辽沈战役简介,三大战役之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简介,三大战役之辽沈战役,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当时,东北战场是全国五大战场中我正规军数量超过***正规军数量并掌握了战争主动权的第一个战场。因此,***中央军委和***决定首先在东北同***军进行战略决战,制订了《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规定了主力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把敌人关在东北就地歼灭的作战方针。开始时,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不愿南下锦州作战,企图回师长春。在***批评和纠正了林彪在攻锦(州)打援问题上的犹豫之后,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集中了12个纵队和1个炮兵纵队,连同各独立师共53个师,70余万人,发起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2日,第四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开始攻锦作战。蒋介石急忙调集华北、山东的一部分兵力组成东进兵团,并以沈阳主要兵力组成西进兵团,两路增援锦州。***在塔山、虹螺岘一线对敌东进兵团进行英勇阻击;敌西进兵团也被***顽强阻击于黑山、大虎山东北地区。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起总攻,经过31个小时的激战,全歼守敌近9万人,生俘***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
锦州的解放促使长春守敌一部分起义,其余全部投降。东北***军队向关内的退路已被切断。蒋介石仍严令廖耀湘率领西进兵团夺回锦州。东北野战军在攻占锦州后,立即从南北两翼合围包括***军队精锐主力新一军和新六军在内的廖兵团。10月26日完成对廖兵团的分割包围。经过两日一夜激战,全歼该敌十万人,生俘廖耀湘。东北野战军乘胜追击,于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2万人。人民***从此在数量上也对***军队有了优势,使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到一个新的转折点。战役辽沈
辽沈战役简介 辽沈战役是在哪一年发生的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
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
扩展资料:
一、历史背景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东北即成为国共两党两军争夺的焦点。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的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国共大规模内战全面爆发。
1948年7月初,国共双方兵力的对比,已由战争爆发时的3.14:1,变为1.3:1。
1948年8月,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已控制了东北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国民党军队有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旅),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55万人,但被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
由于部分北宁铁路为人民解放军所控制,长春、沈阳通向山海关内的陆上交通被切断,补给全靠空运,物资供应匮乏。
二、战争结果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
国军共损失1个东北“剿匪”总司令部,1个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和36个师。损失各种火炮4709门,轻重机枪13347挺和其他枪支175361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辽沈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