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
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制定预案是基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制定、适时演练、及时修订、不断完善各种应急预案,形成一个“相互衔接、配套协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的基础环节。
加强储备是保障。加强应急物资、资金、人员的储备,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的有力保障。
一是物资储备,主要包括大型机械设备、运输工具、通讯设备、能源、砂石料、钢材、粮食、药品等。
二是资金准备,建立应急资金专账,以备急需。
三是人员准备,重点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主要包括公安、武警、消防、卫生、基干民兵、技术专家等应急分队准备。
及时报告是关键。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是处置的黄金时间。
科学处置是核心。现场科学处置、控制事态发展、减少损失,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的核心。
一是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迅速出动具备相应处置能力的应急队伍,在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
二是结合应急预案和现场事态情况,果断科学决策,采取得力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局面。
三是坚持“优先救人,救物次之”的原则。
四是超出处置能力的,迅速请求上级应急管理部门支援。
善后处理。事后恢复与重建,以及善后处理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的重点。
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是指出现意外事件,导致极大的危害,给社会带来重大的影响的事件。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
一、及时发现和报告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发生时,个人要及时发现和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二、完善预警机制。要建立健全应急预警机制,形成良好的预警系统,从而在第一时间发现突发事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三、强化防范意识。要强化防范意识,做到随时警惕,及时发现突发事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四、合理安排应急队伍。要建立一支专业的应急队伍,安排合理的处置措施,保证应急安全。
五、做好准备工作。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以备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
总之,应对突发事件,个人要及时发现,做好准备工作,加强应急预警,合理安排应急队伍,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如何应对突发事件,采取哪些措施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需要立即处理的紧急事件。主要分为: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遇到各种突发事件,措施不同,根据突发事件相关的《应急预案》处理。
所以平时要做好以下工作:
1、要编写、更新应急预案,使得应急预案是有效的,可行的。
2、日常针对应急预案,要进行宣传、培训、演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