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安徽绩溪县(绩溪县属于安徽哪个城市)

七月网4240

绩溪县有几个镇

8个镇:华阳镇、长安镇、伏岭镇、上庄镇、扬溪镇、临溪镇、瀛洲镇、金沙镇。

安徽绩溪县(绩溪县属于安徽哪个城市)

绩溪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黄山山脉和西天目山山脉结合带,长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分水岭,东与杭州市临安区交界,北与宁国市、旌德县毗连,西与旌德县、黄山区及歙县接壤,南与歙县相邻;介于北纬29°57′~30°20′,东经118°20′~118°55′之间;县境总面积1126平方千米。

绩溪汉代称华阳镇,南朝梁大同元年(535年),设良(梁)安县,唐朝永泰二年(766年),置绩溪县。

绩溪是古新安、古歙州、古徽州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至宋代属歙州,宋宣和三年(1121年),因绩溪有“徽岭、徽溪、大徽村”,改“歙州为徽州”(“徽,善也”《尔雅·释诂》,“绩、功也”《尔雅》)。1949年4月30日,绩溪县解放,改属徽州专区,1988年1月,划入宣城地区,2001年1月,属宣城市。

绩溪县属于安徽哪个城市

属于宣城市管辖。

绩溪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被称为“徽厨之乡”,“无徽无成镇,无绩不成街”,现隶属于宣城市管辖。县境总面积1126平方公里。

绩溪位于皖南山区,地处黄山山脉和西天目山山脉结合带,长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分水岭,东与临安市交界,北与宁国市、旌德县毗连,西与旌德县、黄山市黄山区及歙县接壤,南与歙县相邻。

绩溪因水而得名,据县志记载,“县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故名绩溪”。绩溪风光秀丽,历史久远,人文璀璨,文化底蕴极为厚重,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被誉为和谐之源、文化名城、名人故里、徽菜之乡。

截至2014年,绩溪县辖8个镇、3个乡:华阳镇、长安镇、伏岭镇、上庄镇、扬溪镇、临溪镇、瀛洲镇、金沙镇、板桥头乡、家朋乡、荆州乡;县政府驻地华阳镇。

扩展资料

绩溪介于北纬29°57′~30°20′,东经118°20′~118°55′之间,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适宜,年均气温15.99℃。绩溪山连皖浙、水分南北,是黄山山脉与天目山山脉的结合带,长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新安江、青弋江、水阳江的源头。

这里有山皆奇,无水不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森林覆盖率达75.5%,境内海拔千米以上山峰46座,其中大鄣山主峰清凉峰海拔1787.4米,为华东地区第二高峰,鄣山大峡谷中突兀巍峨的百丈岩、维妙维肖的伟人头像,徽杭古道上的江南第一关,佛教胜地小九华。

以及古华阳十景等秀丽景色,历来为世人瞩目并歌咏诗赞。绩溪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和多样,现有种子植物120科1000余种,其中属国保植物30余种;陆栖脊椎动物135种,其中属国保动物13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绩溪县

参考资料来源:绩溪县人民政府-绩溪县县情简介

安徽绩溪县属于哪个市

安徽绩溪县属于宣城市。

绩溪县,隶属安徽省宣城市,位于安徽省南部,皖南山区东部,地处黄山山脉和西天目山山脉结合带,长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分水岭,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东与杭州市临安区交界,北与宁国市、旌德县毗连,西与旌德县、黄山区及歙县接壤,南与歙县相邻。

绩溪县位于黄山与天目山接合部,县界及境内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40余座,重峦叠嶂,溪流纵横,地势高于邻县,史称“宣歙之脊”。山脉、盆谷相间,呈“多”字形延伸。中部是贯通南北的断裂带,县城位于断裂带中南段的华阳断陷盆地。

绩溪县历史沿革

夏、商朝,县境属扬州。

周朝春秋前期,属吴。后期(公元前473年以后),属越。战国间(前306年~前223年),属楚。

秦二十六年(前221年),属会稽郡。

晋太康元年(280年),改称新安郡,治仍旧。

承圣二年(553年),分新安郡黟、歙、海宁、黎阳4县置新宁郡,良安县的归属未见记载。一说,良安置县不久即废。清乾隆《绩溪县志》载,唐武德七年(624年)废良安县,仍归歙县。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县境属江淮行省徽州路。二十一年,属江浙行省徽州路。至正十七年(1357年)即宋(韩林儿)龙凤三年,县境属朱元璋江南行省徽州路,旋改徽州路为兴安府。吴(朱元璋)元年(1367年),改兴安府为徽州府。绩溪县均属之。

明洪武元年(1368年),绩溪县属中书省徽州府。十三年正月,属六部直隶徽州府。永乐元年(1403年),属南京直隶徽州府。

咸丰四年(1854年),随徽州府由浙江巡抚兼管。同治四年(1865年),复归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