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干嘛的
重阳节是老年人的节日,重阳节因于一个吉祥的数字。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的“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举行祭祖与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夕、清明、中元三节并列为中国传统里祭祖的四大节日。相传重阳节的风俗始于东汉。
扩展资料:
重阳节敬老,最能体现古人德孝这一独特而朴素的自然道德观。在古代,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人们祭天、祭祖,向天地、先祖表达感恩之情与崇敬之意。如今,祭祖这一传统礼制还在一些地方延续,谨守“秋祭”习俗。而“敬老”传统,不仅得到保留,还被当代人发扬光大。
今天的重阳节,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最美不过重阳节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都做什么
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其传统习俗有登高、插茱萸、赏菊花、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所以,重阳节又叫重九节、赏菊节、登高节。
重阳节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也就是赋予了尊老敬老的新习俗,而且我国还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所以,重阳节又是敬老节、老人节。
一、传统节日1.节日时间: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因为是农历九月初九两个“九”相重复,所以古人把这一天称为“重九”;又因为《易经》中把单数称为阳数,而9是最大的阳数,所以,“重九”又叫做“重阳”。
2.传统习俗:重阳节的传统习俗是登高、插茱萸、赏菊花、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
3.节日来源:据南朝道士吴均的《续齐谐志》记载,东汉桓景随费长房游学数年,一日,费长房突然告诉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有灾,赶快回去,叫家人各做绛色的纱囊,囊中装上茱萸,系在手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灾祸可消。”桓景日夜兼程赶回家,吩咐家人照此办理,才避免了灾祸。从此,民间相沿成俗,而且传入帝王家。明清时代,每逢重阳,皇帝还率领后妃,亲至万寿山登高。重阳节的翌日叫“小重阳”,据《岁时杂记》:“都城士庶,多于重九后一日再集宴赏,号‘小重阳’。”这是节日余兴。
茱萸是一种香草,据周处《风土记》记载,佩插茱萸的目的是祛邪避灾。而饮菊花酒则是为了延年。唐人有诗:“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故重阳节又有“登高会”“茱萸会”“菊花会”等名称。
4.重阳节诗:
古代,文人墨客在重阳节这一天,喜爱赏菊吟诗,留下了许多吟咏重阳节的诗歌。下面主要列举唐代的诗歌: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二、赋予新意1.重阳节也是老人节:我国的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人节,也就是全民敬老新节。1989年,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传统节日被注入了新的内容。每年此日,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就成节日的主旋律。2013年7月1日起施行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这就使农历九月初九成为我国法定的老人节。
2.何以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一是因为登高的“高”含有“高寿”的意思,而且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二是“九九”的谐音是“久久”,也就是有长久、长寿之意。因此,在人们在这一天会举办敬老宴,祝福老人们身体健康、长命百岁。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敬老活动,后来逐步明确了这一天为“老人节”。
随着传统习俗的逐步淡化,新的敬老习俗逐步形成。因此,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主题一般就被定位为“敬老”,这一天也就成了“敬老日”。
重阳节是干什么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双九重叠,所以也称“重九”。为什么称为“重阳”呢?古时候,以二、四、六、八、十为阴数,以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九为阳数中最大。古籍(易经)上有:“以阳爻为九。”两阳相重,因此又称“重阳”。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屈原的《远游》诗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官兮”之句。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到了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重阳节被正式定为节日,则始于唐代。此后的宋元明清,每逢九月初九,宫廷、民间都会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唐代的许多大诗人如王勃、孟浩然、李白、王维、杜甫等,都留下过关于重阳节的诗篇。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