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海啸海啸的发生过程是什么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
海啸产生的过程:(1)俯冲板块向上覆板块下方俯冲运动;(2)两个板块紧密接触,俯冲造成上覆板块缓慢变形,不断积蓄弹性能量;(3)能量积蓄到达极限,紧密接触的两个板块突然滑动,上覆板块“弹”起了巨大的水柱;(4)水柱向两侧传播,形成海啸。原生的海啸分裂成为两个波,一个向深海传播,一个向附近的海岸传播。向海岸传播的海啸,受到大陆架地形等影响,与海底发生相互作用,速度减慢,波长变小,振幅变得很大(可达几十米),在岸边造成很大破坏。
什么叫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要看详细的就打开下面的链接!
http://baike.baidu.com/view/9425.html?wtp=tt
海啸是什么,海啸是海浪吗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
海啸产生的浪能量巨大,和普通海浪不同,人浸到1米的海啸中就会危及生存,几米高的海啸浪就能短时间内摧毁建筑物。
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