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的自然景观有什么
大坝旅游区
三峡大坝旅游区于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现拥有三峡展览馆、坛子岭园区、185园区、近坝园区及截流纪念园5个园区,总占地面积共15.28平方公里。旅游区以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为依托,全方位展示工程文化和水利文化,为游客提供游览、科教、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服务,将现代工程、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使之成为国内外友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小三峡
巫山位于长江三峡库区腹心,素有“万峰磅礴一江通,锁钥荆襄气势雄”的地貌景观,和“三峡明珠”、“渝东门户”之称。巫山旅游自1982年开发至今,已拥有国际旅行社1家,国内旅行社20家,星级宾馆4家,豪华旅游船55艘,环保旅游船40艘,专用旅游车33辆,旅游从业人员3000人。通过多年的努力,小三峡景区先后获得“全国旅游圣地四十佳”、“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重庆市最佳景区”、“巴蜀旅游业四十强”等殊荣。巫山,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旅游金矿。巫山,这古老而年轻的热土,充满了神奇与诱惑,勤劳朴实的巫山人民愿意同全国旅游同仁交朋友,精诚合作,热忱欢迎中外宾朋走进新巫山、走进新三峡、走进小三峡。
秭归
秭归山川优美,人杰地灵,集名人(屈原)、名坝(三峡大坝)、名峡(西陵峡)、名湖(高峡平湖)、名物(“中国脐橙之乡”)于一体,融巴楚文化、屈原文化、峡江文化于一炉,是湖北省首批优秀旅游县,是宜昌市旅游先进县。秭归旅游景点众多,除了举世闻名的西陵峡和三峡大坝以外,有全国最大的文物集中复建保护地——凤凰山,有世界名胜——屈原祠,屈原诞生地——乐平里,有三峡地区最有影响的古建筑群落——新滩古民居,有居于中国四大渎庙之首的江渎庙,有三峡第一漂——九畹溪,三峡大坝后花园——四溪,三峡雪原——朱棋荒,有三峡地区最大危崖体景观——链子岩,有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卫生城、国家首批园林县城等殊荣的——秭归县城,有三峡库区移民搬迁试范点——银杏沱移民新村。
白帝城
重庆市奉节县地处长江三峡西首和库区腹心,东临三峡大坝,西靠重庆,南连张家界,北接西安,是渝东、陕南、鄂西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幅员面积4099平方公里,总人口100万,是长江三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和绝世奇观天坑地缝所在地。
历史悠久回味无穷,在奴隶社会时期,这一带曾是巴、蜀两国的领地,并于西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16年)建为夔子国。封建社会时期,无论是设县、设州、设路,这里一直都保持着行政和军事的显赫地位。唐时设夔州府,辖十九州县。宋时置夔州路。奉节在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建为鱼复县,时我国早期所建县邑之一,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唐贞观23年(公元649年),为旌表诸葛亮“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夺”的忠君爱国思想而改为奉节县沿用至今。历史上许多著名诗人李白、杜甫、苏轼、陆游、刘禹锡等都在此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因此奉节又享有“诗城”的美誉。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有世界最大的小寨天坑、世界最长的天井峡地缝、世界级暗河龙桥河、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长江三峡第一峡的瞿塘峡,有中国历史文化名胜白帝城、刘备托孤的永安宫、诸葛亮的八阵图、瞿塘峡内的摩崖石刻、悬棺群等自然、人文景观,构成了分别以白帝城瞿塘峡和天坑地缝为中心的两大特色旅游区。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准备改线的210国道和渝巴高等级公路在县境内纵横交错,并背靠206国道、318国道、县内通车里程6000余公里;黄金水道长江横贯县境43公里,港口年货物吞吐量400多万吨,句重庆市第二位。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将两大特色旅游区连贯成有机整体,可进入性很强。纵有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天坑地缝世界奇,绝世景观任君游。奉节这块旅游热土,随着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的落成,正以崭新的姿态,开放的胸怀,宽松的环境,真诚欢迎海内外朋友及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开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研探险,我们将竭尽全力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昭君村
兴山县始建于公元260年,因“环邑皆山,县治兴起于群山之中”而得名。
她位于三峡大坝库区坝首,东临宜昌,西连巴东,南接屈原故里,北枕神农架。区位优势独特,水陆交通方便,209国道和宜秭省道贯通东西,修建中的沪蓉(北)穿境而过。
兴山物华天宝,钟灵毓秀,境内群峰竞秀,万木峥嵘,溪流纵横,碧绿多姿。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主要有昭君村文化旅游区、高岚自然风景区、龙门河国家森林公园、古夫新县城民俗生态旅游区和古洞口水上旅游区。
三峡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三峡》的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来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北魏·郦道元《三峡》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写作背景:郦道元生于官宦世家,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创作《水经注》四十卷。
它名义上是以《水经》为蓝本作的注释,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全书记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条,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内容比《水经》原著要丰富得多。
此篇即节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文题为后人所加。是作者记录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和四季风光所作。
《三峡》中,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
1.奇山:(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雄奇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险峻
2.异水:(1)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奔放
(2)素湍绿潭,清荣峻茂清秀
(3)林寒涧肃,哀转久绝凄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