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血源性疫苗(血源性疫苗与基因工程疫苗)

七月网1950

一、乙肝疫苗分几种

1、乙肝疫苗不同的人群接种是不一样,新生儿属于一类疫苗,成人属于二类疫苗。通常我们把疫苗分为两类,一个就是一类的,一类就是国家免费接种的疫苗,除了乙肝疫苗以外,还有百白破疫苗、白喉疫苗、破伤风疫苗、以及麻疹这类疫苗我们国家作为强行的接种的疫苗,即属于一类疫苗。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属于一类疫苗,成人接种乙肝疫苗需要自费,所以成人乙肝疫苗属于二类疫苗。"

血源性疫苗(血源性疫苗与基因工程疫苗)

2、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乙肝疫苗主要有以下几种:

3、(1)血源性乙肝疫苗:此疫苗是用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的血液制成,故称血源性乙肝疫苗。

4、(2)基因工程疫苗:利用基因工程研制重组DNA乙肝疫苗,曾先后研制过大肠杆菌系统、啤酒酵母细胞系统、哺乳动物细胞系统和牛痘病毒系统的重组乙肝疫苗。

5、(3)含前S蛋白的乙肝疫苗:添加前S蛋白的酵母源性重组乙肝疫苗,它确能明显地增强免疫应答。

二、疫苗的产生历史

疫苗接种,或者说有意通过疫苗控制传染病的治疗过程,起源于1796年。当时,危险的天花在英国盛行,一位名叫爱德华·詹纳的英国医生注意到当地的挤奶女工从未得过天花,但生有永久性的牛痘。他从中受到启发:接种较为良性的牛痘疫苗,或许可以有效预防致命的天花。于是,詹纳将从挤奶女工莎拉·内尔姆斯手上收集到的牛痘脓疱液,涂到8岁的詹姆士·菲普斯手臂上的划痕中。

18世纪挤奶女工手上的牛痘脓疱帮助发明了第一支疫苗

他的理论在菲普斯身上得到了证明。菲普斯成功接种牛痘后,从未得过天花这种每年会杀死40万人的疾病,同时由于接种过程很成功,他也没有生出牛痘。詹纳的学说得到了认可,并被广泛应用起来。到1980年,天花这种曾经祸害四方的疾病终于在全球范围内被彻底铲除。

在1877年以前,细菌等微生物并不为人所知。直到路易·巴斯德提出了疾病的细菌理论,他认为疾病是由人肉眼无法看到的细菌扩散、增殖所引起的。在1881年,巴斯德做了一场公开实验。他向24只绵羊、一只山羊和六头母牛接种了一种叫做炭疽的细菌,并留下了另一组未接种的农场动物作对比。几个星期后,他在整个农场释放炭疽菌。几天后,围观群众回到农场,他们看到所有未接种的动物都死了,接种组的动物却安然无恙。5年后,巴斯德又发明了狂犬病疫苗。

早在公元前400年,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就描述了白喉病——一种粘膜阻碍呼吸和吞咽的疾病。但直到十九世纪,控制这项潜在致命性传染病的抗毒素,同时也是疫苗的先驱,才被开发出来。作为抗毒素的发明者,埃米尔·冯·贝林因这一发现获得了190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2年,脊髓灰质炎疫情在美国蔓延,这种疾病传染的案例已经累计到了57000例,这时距离最著名的脊髓灰质炎受害者——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总统的逝世已有7年。3年后,乔纳斯·索尔克博士发明了用已经死亡的细菌制作的疫苗。同时,阿尔伯特·沙宾博士也研发了一种用毒性减弱的活细菌制作的疫苗。把这两种疫苗结合在一起后,产生了极好的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疗效。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整个西半球的脊髓灰质炎已经被消灭。

1963年,辉瑞公司推出了对抗高度传染性儿童疾病麻疹的疫苗。三年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布了一项根除麻疹的运动。两年内,麻疹发病率下降了90%以上。

在乔治华盛顿带领士兵从英军手中收复魁北克时,军队中暴发了天花,导致战斗失败。1777年战争结束后,华盛顿将军坚持要让他所有的部队完成“人痘接种”(疫苗的前身)。

疫苗的幕后英雄莫里斯·希勒曼博士,在1967年开发了一种用于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疫苗,随后于1968、1969年分别研制了麻疹和风疹疫苗。1971年他把这三种疫苗结合成一种疫苗,称为MMR。这一疫苗挽救了全世界数以百万记的生命。希勒曼一生共研制出了40种疫苗。

西方世界的第一次疫苗接种,是由英国侨民玛丽·沃特利·蒙塔古夫人促成的,她的丈夫是土耳其的外交官。1715年,玛丽·沃特利·蒙塔古夫人不幸被天花毁容。1721年,在见证了土耳其当地的实践后,她给她两岁的女儿公开接种天花疫苗。她在一封写给朋友的信中提到:“天花在(英国),如此致命,如此普遍。但在(土耳其)却完全没有造成危害,因为有(疫苗接种)这项发明。有一群年长的妇人,每年秋天都会开展疫苗接种服务。”

据记载,早在十世纪,中国人就掌握了预防天花的手段:通过收集感染者的伤疤,磨成粉末后,放入健康人的鼻子里。

三、血源性乙肝疫苗什么时候停止使用

乙肝在亚非国家相当普遍,我国也是高发区之一,重视这一疾病的防治理所当然,但是如何重视、怎样看待这一疾病倒是值得深究的问题。实际上,乙肝是一种常见的普通疾病,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每个人花三十元,注射三支乙肝疫苗,没有得乙肝的人就不会再得,五十年后我国就没有多少新发的乙肝病例了;现有乙肝病例,绝大多数为慢性病毒携带者(大约80%左右),即便是不吃一片药,多半预后良好,可以平安度过一生;发病状态的乙肝患者,适当给予廉价而有效的治疗,病情大都可以控制;乙肝的传染性虽普遍存在,但是只对婴幼儿、儿童构成威胁,只要他们都注射了乙肝疫苗,乙肝病毒难有威胁。那些少数的、真正的急性乙肝90%都会痊愈,不留下后患。以下进一步阐述乙肝为何是一种普普通通的疾病。 1.乙肝在我国非常普遍、常见,这与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国民身体素质、遗传特点及对乙肝病毒的易感性有关。根据乙肝的发病特点、症状体征看,很可能该病自古就有,长期以来该病给人类生活带来不少影响和危害,但是这些危害是有限的,绝非灭顶之灾。从全世界来看,西欧美国属乙肝低发区,日本、东欧为中发区,我国及东南亚为高发区,我国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约占总人口数的十分之一,各民族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各不相同,其中藏族最高(约占总人数的 27%),汉族居中等(大约15%),维吾尔族最低(大约2%),目前全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一亿三千万以上,根据目前“约定俗成”的惯例,这些人都被戴上乙肝的帽子,这顶帽子很可能是再也摘不掉了。乙肝的这种高发比例,并非今天才有,数十年前(从表面抗原这项指标问世后)我国几次普查结果均大致如此,乙肝的病例数,随着人口基数的增加而增加,源于乙肝病情发展而夺去生命的情况是重型肝炎、晚期肝硬化和肝癌,这三种病变十分严重,但是,真正发展到这步天地的乙肝毕竟只是极少数,一千个乙肝患者约有2—3位最终会发生肝癌,15位最终发展成肝硬化,1.2—2位会发生重型肝炎,其余900多位患者可以安度一生。目前全世界乙肝人数愈三亿,从未听说过乙肝爆发流行,从未听说过由于乙肝引起过某国、某民族、某地区人口寿命降低、亡率上升,东南亚国家乙肝发病率超过中国,但却看不到人家三天两头在治疗、也从未听到这些国家不断涌现出治疗乙肝的这药那药,东南亚人口寿命还在不断延长。乙肝是一种普通的疾病,和高血压、支气管炎、肾炎等等一样,多数患者都可稳定于“亚健康”状态,只有少数患者向危机生命的重症状态发展。 2.乙肝的传染性不象人们想象的、传说的那样可怕,其传染性虽然广泛存在,但其传染性的危害是有限的,不会造成爆发和流行,传染性的最大受害者、传染性威胁的最大人群是胎儿、婴幼儿和儿童,乙肝病毒对成人难以构成威胁。乙肝病毒的传染威力的大小和被感染者的年龄呈反比,被感染者的年龄越小,传染成功的几率越高,胎儿在孕妇子宫中被感染,称为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宫内一旦感染,几乎百分之百地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并且这种病毒感染往往根深蒂固,很难去根;新生儿分娩时一旦感染乙肝病毒,如果不及时给予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病毒也可长驱直入,留下终生的隐患;反过来看,一个成人感染乙肝病毒,仅有不到5%的人会被感染成功,绝大多数的成人完全可以凭借自身正常的免疫机制,“御敌于国门之外”,及时清除和消灭乙肝病毒,使其没有藏身之地。我国如此众多的乙肝来源于何处?基本都是自幼感染,途径是母婴或父婴垂直传播,也有少部分通过医疗途径(输血、输液、镶牙、针灸等等)被传染。 3.乙肝患者中绝大多数为病毒携带者和轻度的肝炎,预后良好,多半可以平安度过一生。我国乙肝人数虽多,但80%以上为病毒携带者和轻度肝炎,他们大多病情平稳或缓慢发展、肝脏病变静止或轻微,本人身体没有什么不适,如果不进行查体(招工、入学、参军、献血等),根本就发现不了,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平安度过一生。从目前各种权威性的研究结果看,病毒携带者和轻度的慢性肝炎预后多是良好的,他们最终可能于和肝病无关的一些疾病,因此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患者应该尽量保持原有的健康的生活、工作方式,力求心理平衡、心态稳定,切忌乱用药物治疗。 4.的确有少数患者向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甚至于肝癌方向发展,其客观原因是遗传因素、机体免疫状态低下、病毒基因变异、叠加新的肝炎病毒等等;主观原因是患者自己折磨自己和胡乱用药。客观因素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主观因素却是人为造成的,可以杜绝。所谓患者自己折磨自己,主要是指患者不能正确对待这个疾病:过于紧张者,寝食不安、惶惶不可终日,身心被受煎熬;过于乐观者,放任自流、酗酒纵欲,不加理会。再加上胡乱用药、轻信广告、旁人引诱,今天用这药、明天用那药,恨不能把天下治乙肝的药物用个遍,如此看来,病情加重,一半原因是客观造成的,另一半原因却是人为造成的,本来没有什么的普通疾病,经人为的胡乱折腾,也变成了缠绵不愈、病情恶化的顽疾。 5.目前治疗尚缺突破,但是预防措施却是十拿九稳,如果把预防放到首位,强制实施乙肝的计划免疫,我国乙肝的发病率将迅速下降,再过50年,乙肝“王国”的帽子将被摘掉。回顾近百年的传染病史,20世纪初,天花、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等等肆虐,各种药物都难以奏效,最终这些疾病逐渐灭绝,靠的不是治疗,而是预防,各种疫苗的问世加上强制性计划免疫的实施,彻底铲除了这些祸害,目前的乙肝也是一样,根除它的绝招就是乙肝疫苗的普种,这不单是理论上可行,而且实际操作也是相当容易,每人只需花30元钱,打上三只疫苗,以后就不会再得乙肝了。遗憾的是迄至目前,社会上下对乙肝预防的意义认识不足,虽然乙肝疫苗被纳入计划免疫,但是并非强制性的,从全国情况看,三分之二的人群尚未接种乙肝疫苗,但是对于乙肝的治疗却格外热中,治疗药物不断涌现,治疗费用一路攀升,治疗效果却始终不佳,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行为,如果不把乙肝的预防放在首位,预防工作不到位,再过50年,我国乙肝人数,仍然会居高不下,浪费的资金会更加惊人。 6.乙肝在广大百姓和患者心目中,犹如瘟疫;一旦发现自己乙肝澳抗为阳性,惊慌失措,东奔西跑,花冤枉钱胡乱治疗,几乎成为一种定式,为什么会这样?多分夸大乙肝的危害、威胁,过度渲染乙肝的传染性,无端限制乙肝患者升学、工作等等前程是导致这些异常的根本原因。乙肝是顽疾,也是普通的疾病,但是我国处理和对待该病的方式,以及媒体宣传的内容值得反思和深究,发达国家,如日本、新加坡;发展中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以及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乙肝发病率也不低,患者众多,但是他们对待和处理乙肝的方式和态度和我国有所不同,别国很少在媒体上渲染该病的可怕和恐怖,乙肝患者一般都在正常工作和学习,升学和工作并无特别限制,更见不到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治疗,在香港,合法的、批准的治疗乙肝的药物只有几种,台湾也是如此,药物虽少,但发病率却在逐年下降,为什么?一是预防工作做得好,乙肝疫苗接种率高;二是没有乱七八糟的治疗药物,患者可以避免额外的药物性肝损害。我国也有同样例证,我国藏族同胞,四人中就有一人为乙肝,即没听说藏族同胞东奔西跑地治疗,也没听说藏民人均寿命受到过肝炎的威胁。携带乙肝病毒是我国国民常见、普遍的现象之一,必须实事求是看待这个问题,根治这一现象的唯一办法就是举国上下强制性普种乙肝疫苗,万不可治疗上步欧美后尘,在乙肝这个问题上形成“穷国高消费”的局面,我国乙肝市场极其火暴,洋药土药多如牛毛,只可惜广大患者劳民伤财,却总也看不到光明。这与我国目前存在对乙肝诸多认识的误区和误导有关,因此,很有必要还乙肝以本来面目,让所有患者知道真相,把乙肝当作一种普通的疾病看待,而不是一种“瘟疫”。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血源性疫苗和血源性疫苗与基因工程疫苗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