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后代有没有留下血脉
1、明成祖朱棣这个人虽然心狠手辣,但对自己的长兄懿文太子朱标,多少还是有些“情分”的。虽然很多人并不认可,但朱棣给朱标留下了一个亲孙子却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朱标的这个孙子后来日子过得并没有那么舒坦,但至少命是保住了,不是吗?而且,后来还生下了儿子……还有朱标的另一个儿子朱允熥,据史籍记载,他也是有后代存在的,而且连名字都记载得非常明确,叫朱文坤!换言之,朱标和朱允炆并没有绝嗣。
2、明初的“靖难之役”,时为燕王的明成祖朱棣以藩王身份发动叛乱,夺取了侄儿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建文四年,燕军兵临南京城下,朱允炆的另外一位亲叔叔谷王朱橞和他表大爷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一起打开了金川门,把燕军放进了南京城!之后的事情众所周知,在一场大火中朱允炆与他的皇太子朱文奎神秘“消失”了……朱允炆好歹还留下一具“疑似”是他的焦尸,而朱文奎连具尸首都没留下!
3、很多人就此以为朱允炆一脉绝嗣了,其实不然。朱允炆除了皇太子朱文奎之外还有一个儿子,叫朱文圭。在燕军攻破金陵之时,朱文奎虽然“失踪”了,但朱文圭却依然留在南京的皇宫之中、成了朱棣的“俘虏”。对于这个尚在襁褓之中的侄孙,朱棣也曾纠结过。按理说,杀了他一劳永逸,对外编造朱文圭一个失踪或者死于乱军之中的理由对于彼时的朱棣而言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最终朱棣还是放下了屠刀,这其中到底有没有朱标的“情动”,真的不好说。但个人认为,多少还是有一些的。因为不仅朱文圭活了下来,朱标的嫡子之一吴王朱允熥的后代后来也都活了下来!留着朱标的这两支嫡脉,朱棣多少还是要冒一些风险的,杀绝了才真的是一劳永逸。因此,个人认为,朱棣之所以如此,很可能与朱标与自己之间的“情分”多少有些关系,但这一切只能是猜测。毕竟,对于朱棣而言,杀几个对皇位威胁比较大的侄子也就行了,真心没必要让长兄朱标彻底断子绝孙那么严重……
4、经过权衡再三,朱棣最终留下了朱文圭的性命。当然,放任不管肯定不现实。所以,朱棣下令将年幼的朱文奎囚禁到了老朱家的“龙兴之地”——凤阳。这一关就是五十多年,直到天顺初年,被囚禁在南宫多年的明英宗朱祁镇复辟之后,才“同病相怜”、下令释放了被囚禁五十多年的朱文圭。在被囚禁期间,朱文圭这个名字成了“禁忌”,皇子、王爷这些更加与朱文圭无关,为了便于称呼,朱棣给了朱文圭一个新“名字”——建庶人。后来,吴王朱允熥被囚禁,也同样被称为了“吴庶人”。至于朱允熥后来被杀,真不能完全怪朱棣。毕竟有人打着朱允熥的名号企图谋逆,朱棣再留着他风险实在太大!
5、因为朱文圭的身份特殊,所以明王朝的官方史料对建庶人的记载相当有限,且大多就是记载了一些与建庶人相关的具体事情,不涉及朱文圭的言行、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比如建庶人家缺过冬的衣料了,皇帝下令有司予以补齐等等。唯一一次记载建庶人说话是在明英宗朱祁镇将其释放之后,朱文圭感恩戴德、一个劲儿地扣头谢恩。
6、正是因为史料少、且很少涉及朱文圭的言行,加之清王朝编纂的《明史》说朱文圭被释放时“牛马不识”,所以很多人便想当然地认为,朱文圭其实就是个傻子!但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与外界没有接触,从没见过牛马,“牛妈不识”有什么可奇怪的?难道说,您没有去过某个国家,没见过也不认识某个国家的特定物种,您就是傻子了?至于什么不允许周围的人跟朱文圭交流云云,那是清王朝编纂的《明史》中记载的,可信度是要打折扣的。就算朱棣不允许,他死后朱文圭的影响力和威胁性已经微乎其微了,明王朝后来的皇帝还会如此严格规定吗?个人认为不一定。更何况,从朱文圭在被释放后知道扣头谢恩来看,至少说明他对皇家礼仪还是清楚的,傻子恐怕谈不上。
7、关于建庶人有没有后代这个问题,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朱文圭一直被囚禁,哪里来的后人?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再不济的宗室那也是老朱家的人,既然没有被杀,婚丧嫁娶还是允许的。明王朝著名的“凤阳高墙”内被圈禁的宗室子弟虽然没有自由,甚至连宗室身份都被剥夺了,但婚嫁依然是被允许的。因此,朱文圭虽然被囚禁,但娶妻生子应该不在被禁止之列。
8、再就是明王朝一些官方记载也从侧面应证了建庶人后代的存在。比如成化三年,有地方官上报明宪宗朱见深说建庶人家衣料短缺,朱见深下令有司予以补齐。彼时朱文圭已经作古多年,那么建庶人是谁?只能是朱文圭的后代,不是吗?再如弘治年间,有一个叫缪恭的人上书明孝宗朱祐樘,请求封建庶人为藩王、以奉祀懿文太子朱标。结果惹怒了通政司被下狱,后来还是朱祐樘下令将其赦免了。很显然,在弘治年间朱文圭有后人在世就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9、综上所述,建文帝朱允炆不仅有一个儿子活了下来,而且这个叫朱文圭的儿子还有后代。至少直到弘治年间,朱文圭还有后代存在,而且对于外界而言也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事实上,朱允炆的后代恐怕不仅仅是朱文圭一支,那位失踪的皇太子朱文奎到底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最大可能性就是被人带出了皇宫、隐匿到了民间,他也是很有可能存在后代的,只不过隐姓埋名、没有人知道罢了……
二、靖难之役后,建文帝的后代是否有留下血脉
1、在明朝发生过的两三件大事,除了满清入关,崇祯帝自尽,以及后来南明小朝廷的灭亡之外,最惨烈的要属永乐皇帝篡位,建文帝朱允炆被烧死的事件了。占据旧集团的位置,新集团往往就会对旧集团进行无情的打压,或囚禁终生,或流放千里,或满门抄斩。可以明确坦地告诉你,建文帝太子朱文奎是有后人的,而且他的后裔现在就在湖南永州。至于是那些人,请你慢慢看完这篇文章,到最后,笔者再告诉你。
2、这位把皇帝这份职业做得一塌糊涂的“丧家之犬”,出逃之后足迹几乎遍布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既然如此,这位建文皇帝有没有留下血脉呢?无论是正史还是民间传说,都是有的。结果在这场叔侄的内战中,建文帝犯了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心慈手软,他为了防止自己背上一个杀叔的罪名,下令不许伤害自己的叔叔。甚至连建文的年号,都被朱棣废除,朱棣下令,凡是提及建文执政四年之年号,均以朱元璋洪武年号,建文元年即洪武三十二年。
3、感谢明史迷的好问题。建文帝的次子朱文圭幸免遇难,尽管过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囚禁生活,但留下了血脉,不过其子孙后代的事迹已经不可考了。那么之后,57岁的朱文圭有无生育后代呢?历史上隐约提到有官员请求拨款解决建庶人生活问题的记载,但不能肯定是不是朱文圭的后代。当然了,没有任何人,可以有证据,直接或者间接地证明,朱允炆当时是否还活着。所有所谓的证据,全部都是谣传而已。有朱标的另一个儿子朱允熥,据史籍记载,他也是有后代存在的,而且连名字都记载得非常明确,叫朱文坤!换言之,朱标和朱允炆并没有绝嗣。
三、建文帝有后代吗
1、称建文帝当时并没有死于火场,而是逃出南京之后,假扮僧侣,改姓名为让銮。
2、并且世代繁衍,而让庆光自己就是建文帝的十五代孙。
3、让銮在游历大川山水之时,题词作画,意图向世人证明自己是建文帝,死后便葬于武昌洪山。而这些事迹在《让氏家谱》中有所记载。
关于建文帝后代,建文帝后代怎么样了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