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死海不死的秘密(死海不死是为什么)

七月网2100

死海不死是为什么

死海中含有高浓度的盐分,为一般海水的8.6倍,致使水中没有生物存活,甚至连死海沿岸的陆地上也很少有生物。这也是人们给它起名叫死海的原因之一。由于死海被陆地环绕,不与其他河流和大洋相连,所以死海没有潮汐现象。

死海不死的秘密(死海不死是为什么)

人在死海是可以躺着看报纸的,绝对的享受,死海周围几乎没有任何的生物,到处都是海盐,死亡的气息,所以被称为死海。就是因为这里的环境不适合生物生存。

介绍

死海的水是世界上最特别的水,死海不死是有原因的,死海位于以色列、约旦交界,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422米。死海是地球上盐分居第三位的水体,仅次于含盐量第二的吉布提阿萨勒湖(LakeAssal)及第一的南极洲唐胡安池。

死海的湖岸是地球上已露出陆地的最低点,有“世界的肚脐”之称。远远望去,死海形似一条双尾鱼。在阳光的照射下,海面像一面古老的铜镜。在1967年以阿战争后,以色列军队一直占领整个西岸。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死海不死》的教案

内容预览:

《死海不死》教案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说古道今,运用神话故事、传说和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了解死海的特点及其原因,认识准确数据的说明作用。

教学设想

一、采用导读法,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明白事物的发展变化。

二、教学时数:一课时。

【附】有关资料

死海,原来在希伯来语中被称为盐海,湖面海拔为—400米,是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南北长约82公里,东西最宽18公里,平均深146米,最大深度395米,面积1049平方公里。死海含盐量极高,表层为千分之二百三十一,底层为千分之三百三十二,比一般海水含盐量高5—8倍。死海湖水比重为1172—1227,而人体比重只有1021—1097,比死海湖水比重小,因此人们可以像躺在床上一样仰卧在死海水面上,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淹死。──摘自《世界地理教学参考书》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出示小黑板):

1、解释词语:

(安然无恙)恙,读yàng,平安无事的样子,没有遭受什么病害或灾祸。

〔怙恶不悛〕怙(hù),依靠,凭借;悛(quān),不读(jùn),改过,悔改;一贯作恶,不肯悔改。

〔执迷不悟〕执,坚持;迷,迷惑;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谕告〕告诉,使人知道。

2、下列解释是死的义项。请在下列句子中选择与之相应的义项,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A失生去命B不顾性命、坚决C不活动、不灵活D不通的E指干涸F古板G没有生物

①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A、E)

②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G)

③真是死海不死。(G、A)

④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A)

二、审题,导入新课

《死海不死》是一篇介绍地理知识的说明文。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说古道今,举实例,引传说,列数据,通俗地向读者介绍了死海的特征和它的形成过程。死海不死这个标题看似矛盾,其实正抓住了死海的奇异特征,这就是既死又不死。全文写得有条不紊,饶有趣味。

三、分析课文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然后写出这篇文章的结构提纲和大意(抽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订正)。

第一部分(1—4段),说明死海的特征:水的咸度很高。

第二部分(5—6段),说明死海的成因:海水含多种矿物质,长期储存沉积,因而形成死海。

第三部分(7—8段),介绍死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结合课文第一部分,说说文章是怎样从形象的描绘到科学的分析,进而揭示事物特征的。(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在第一部分里,文章先介绍死海的地理位置;接着从水中与岸边不存在生命活动推测它得名的原因;继而从另一个角度,通过举例和援引传说,把死海浮力之大说得既形象又神奇;最后,综合死海与死海不死的特征,作为科学的说明,从而揭示了死海区别于其他海的最显著的特征:海水的咸度很高,所以不适于生物的生存;因为海水的比重大于人体的比重,所以浮力很大,人能自由游弋。这种从形象描绘到科学分析,进而揭示事物特征的方法是说明文常用的方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

3提问:死海是怎样形成的呢?文章又是怎样来说明死海的成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讨论明确:死海水中含有很多矿物质,水分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而成为今天最咸的咸水湖。人类对大自然奇迹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后依靠科学才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文章先引用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们对死海成因的探索。接着从正面对死海的成因进行科学的解说。从神话的说明到科学的.说明,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过程,读起来也引人入胜。

4提问:引用神话传说,在说明死海中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在知识小品中,往往引用一些神话传说,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离开了这点,旁征博引,为追求增加文采而随意堆砌材料,滥引趣闻,是不足取的。本文两段传说、神话对说明死海的特征起着不同作用。引罗马统帅狄杜处死俘虏而未得逞的传说,对说明死海不死是一个很生动的例证。虽说是传说,却有史实作基础,更主要是符合事物的实际情况:死海浮力大,人投入海中不会下沉,哪怕是戴上脚镣手铐的人(传说中的俘虏是戴镣铐的)。这种引用不悖事理,反能起到把死海的特征说明得更形象更神奇的作用,增加读者的阅读兴味,同时,也从时间上说明死海存在悠久。

5提问:课文中为什么要引用大量数据?

讨论归纳:知识小品的写作目的,是为了传播科学知识。它虽然可以旁征博引,说古道今,但是,归根到底还是要让读者对说明对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如第4自然段,说明死海海水浮力大是因为咸度很高。高到什么程度?文章引用了科学数据。用具体数字表明海水中所含的盐分(钠盐、钙盐、钾盐)之多,再用一个比例数字指名各种盐类在海水中的比重,这样咸度很高就得到了确切的说明。最后,再用其比重与人体的比重作比较,从而得出人在水中不会下沉的结论。这几个数字对于说明死海海水浮力之大都有说明效果。读到这里,真正明白了文章前面所描绘的死海水中没有鱼虾水草,海边寸草不生人不会被淹死等奇异现象的科学道理。

板书设计:

死海不适应动植物生存

特征现实人们自由游七

不死传说奴隶屡淹不死

原因咸度高比重大

死海不死成因传说惩罚执迷不悟的人们

实质自然界变化的结果

现状与未来现状开发利用

未来可能干涸

听读材料

海水燃烧

在自然界中,可以燃烧的物质很多,然而你听说过海水燃烧吗?水火不容,是人们早巳熟知的自然规律,然而在自然界中确有海水着火的故事。

1973年的某一天,在印度东南部孟加拉湾附近的海域,突然刮起猛烈的飓风,顿时海浪咆哮,刹那间海面上出现了奇迹:高达三四十米的浪峰上竟燃起熊熊大火,红彤彤的火焰与湛蓝的海水交相辉映,照耀着几十公里的海面,景色蔚为壮观,看到者无不目瞪口呆。

令人觉得奇怪的是:这场海上大火从何而起?是油船着火?可是,当时海面上并没有油船,难道海水也能自然?不可能!那到底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原来这场大火的纵火犯就是飓风。在海洋上形成的飓风,风速有时可高达70米/秒,飓风所到之处,掀起巨浪,由于飓风与海水摩擦,产生了巨大的能量,使海水分解,产生大量易燃、易爆的氢气和能助燃的氧气,所以在某一瞬间引起了氢气的燃烧和爆炸,因而在汪洋大海上,燃起了一场大火。

据科学家测定,这次大火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00颗氢弹爆炸时产生的能量,难怪其燃烧场面是那样惊心动魄,令人胆寒。在能源紧张的未来,如果人类能征服大自然,充分利用大自然中的风能、水中的化学能以及太阳的光能,那该多好啊!

思考题:

1.海水燃烧的原因是什么?

2.文章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这一奇怪现象。

答案:

1.第4自然段

2.列数字、作比较

“死海”实验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死海”实验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死海”实验作文篇1

我在书上看了一个故事,故事里面说不管什么掉进死海都不会沉下去我很好奇,这是不是真的呢?

我上网查了相关资料,原来是死海里面含有大量的盐,水的密度非常大,增加了水的浮力,所以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沉入海底。

正好科学实验书上讲述了如何让鸡蛋浮起来的小实验,我决定亲自动手见证奇迹。

我找来生鸡蛋、一瓶纯净水、一个大杯子,还有厨房里的食用盐和一根筷子。在厨房“忙活”起来。

按照实验步骤,杯子里装入适量清水,把鸡蛋放入,鸡蛋果然沉入水底,现在开始准备“救援”。边加盐边搅拌。随着盐的融化,我屏住呼吸观看鸡蛋的动向。奇怪,还是一动不动。继续加盐,真是因为这份“坚持”。鸡蛋终于慢慢的从水底浮了起来。

所以实验证明了书上说的是对的。实验真有趣呀!我要多做实验,增长知识。

“死海”实验作文篇2

听说死海的盐度高,可以让人浮起来,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这一次我想做个实验证明一下。

我准备了生鸡蛋、一个杯子、一个勺子、食盐和清水。

首先我把清水倒入一个杯子里,然后把鸡蛋放在水里,果然鸡蛋像潜水员一样沉入了水底。看来,在不能加盐的情况下,鸡蛋是不能浮起来的。接下来我把三勺食盐放入水里,用手搅拌使盐融化。呀,鸡蛋会不会浮上来啊?我顿时紧张极了,眼睛紧紧的盯着杯子。鸡蛋慢慢地浮上来了,可是飘上来一下又沉了下去。我失望极了:“鸡蛋你为什么不给我争气啊,难道是我的盐不够吗?”这样一想,我再一次加了三勺盐,搅拌均匀,哈哈,鸡蛋像刚会走路的小宝宝一样浮起来了。”我高兴地说道:“科学真的太奇妙了!”

后来,我搜了资料,盐水的密度比鸡蛋大,鸡蛋完全沉下去时,浮力大于重力,自然会上浮了。

你们感兴趣吗,也可以试试哦!

“死海”实验作文篇3

从前,在古罗马战争时期,一方的战胜者会把俘虏投入死海里,可是每当俘虏进入死海时,俘虏就会浮起来,这使罗马人大吃一惊,他们认为是上天在帮俘虏,就会把俘虏放了。其实,死海是世界上最咸的海,盐份是大海的7一8倍,它的浮力足以托起人体的重量。

老师今天给我们做了个试验,先拿来半杯水、一个圆滚滚的鸡蛋和一杯盐。原来今天试验的题目就是死海为什么有浮力。伴随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了试验,在没有放盐时,鸡蛋乖乖地在杯底不动。

老师开始放盐,等放到第五勺时,有的同学开始等不及了说:“老师,把盐全放进去不就行了吗?”终于鸡蛋浮了起来,像顽皮的孩子,把我们从美梦中拉了出来。

这时,老师把杯子放在同学的眼前说:“闻闻看吧!”可闻过的同学个个都说:“这是个烂鸡蛋,臭死了。”

接着,老师又加了五勺盐,这时盐已经见底了。同学们又讨论开了:“老师,可以放味精啊!”“老师,放酱油。”“老师,放醋……”我们说笑着,这时,鸡蛋浮了起来,老师试着用力把它往下压,可不一会儿,鸡蛋像个醉酒大汉又揺摇晃晃地浮了上来。

原来死海能让物体浮起来是因为盐分高呀!

“死海”实验作文篇4

今天上作文课的时候,老师拿来一只大碗,一双筷子,一个鸡蛋,一个杯子和一包盐。看着老师带来的东西,同学们在底下窃窃私语,一脸疑惑地看着老师,不知老师葫芦里买的是什么药。就在这时,有的同学已经说出了答案:一定是要做试验的。

原来老师真的要做一个小实验。只见老师把鸡蛋放在杯子里,让鸡蛋睡个大觉,再放点水在杯子里,有的同学就说:“不会是想让鸡蛋浮起来吧!”这时,老师开始加盐并用筷子快速搅拌起来。顿时,鸡蛋就像个刚睡醒的娃娃,还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就开心地跳起舞来。等老师停止搅拌,鸡蛋竟然慢慢浮了起来,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吧!

在加入第二次盐之前,老师问:“如果我们继续加盐,鸡蛋会不会离开杯底,浮到水面上呢?”“不会吧!”“可能会!”同学们议论纷纷。老师开始加盐了。同学们渐渐安静了下来。老师一边加盐一边用筷子搅拌着,最后,他渐渐停下手中的筷子。“哇!”鸡蛋的头已经露出了水面,但它仍然是直立着的。老师放下手中的筷子疑惑地问:“同学们,你们猜鸡蛋会不会横着浮在水面呢?”“会会,肯定会的。”“不会的,不可能。”大家七嘴八舌。

终于开始第三次加盐了。我们看见鸡蛋渐渐横着浮在水面上,这让同学们大吃一惊。“为什么鸡蛋能横着浮在水面上呢?”有个男生给出了答案:水中加了大量的盐,水的含盐量越高,水产生的浮力越大,所以鸡蛋才会浮在水面上。

“死海”实验作文篇5

今天,刘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鸡蛋的沉浮”的有趣实验。

刘老师为了这次试验,准备了几个一次性塑料杯、一包碘盐、一瓶自来水和三个新鲜的鸡蛋。

刘老师先把所有的准备的东西都摆在桌子上,刘老师先拿出两个一次性的塑料杯,再倒满自来水,然后拿起一个新鲜的生鸡蛋。刘老师把生鸡蛋拿在手里笑着问:“你们知道把这个生鸡蛋放进水里是沉是浮?”

我蒙道:“浮上来。”立即,男生们都站在我这边。

“是沉下去。”汪晨坚定地回答。

刘老师一边笑一边拿起鸡蛋放进水里,突然,杯里的水流出来了一些,可鸡蛋却沉了下去,我失望不已。刘老师又要做另一个试验,刘老师把盐倒一些到另一个杯子里,又往杯里倒了一些水搅匀。笑道:“你们再猜猜,是沉还是浮?”我疑惑不解:这次多放了一些盐,刘老师肯定会玩阴招。我冷笑道:“浮上来。”这时所有的人都同意是浮上来。

刘老师把鸡蛋放入杯中,奇迹发生了,鸡蛋浮了起来。

“盐分解后的盐分子因为小钻进水分子里边,盐水的浮力变大了”刘老师解释道。

“你们听过‘死海’吗?”刘老师问道。

“听过,好像人可以不使劲就浮起来。”汪晨说道。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好吗?”刘老师笑着说。

“好。”大家不约而同地说。

“古时候,一个将军率领一支军队,押着一群俘虏经过“死海”,原本想把俘虏淹死,可过几个小时过去了俘虏还是没有沉下去,将军以为是神不让俘虏死,就打捞起俘虏,放了他们。这就是‘死海’的一个传说。“死海”的含盐量高达23~25%左右,原因是上游的河水流入死海,死海地区十分炎热,蒸发量十分大,就形成了含盐量极高的内海。”

这节课让我懂得一个道理:“科学在于实验,在于研究。”

“死海”实验作文篇6

记得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在公元70年,罗马军东征统帅狄杜处决几个被俘的奴隶,命令将他们投入死海中淹死,但这些被投到海中的人却不下沉,如此反复数次,狄杜以为有神灵保佑,就赦免了他们。到底有没有神灵呢?我很想揭开这个谜。

于是,我翻阅了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书籍,才知道名声颇大的“死海”虽以“海”称之,实际上只是一个内陆咸水湖。死海的水含盐量高达25%—30%,除个别微生物外,没有任何的动植物可以生存。由于湖水含盐量太高,水中又严重缺氧,鱼虾必死无疑!然而,人掉进死海却不会淹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不是盐水的浮力大于淡水?我决定动手做个小实验。

我准备一个大杯子、一把勺子、一些盐、一个鸡蛋。我先把杯子里装上水,放入鸡蛋,鸡蛋很快地沉到水底。这时,我不断地加盐、搅拌,加盐、搅拌,直到盐水渐渐饱和。只见鸡蛋慢慢地浮起来了!由此可见盐水的浮力真的比淡水大。我又好奇地沿着杯壁倒入清水,把杯子倒满,鸡蛋浮在两种水的交界处,一动不动。为什么两种水不会混在一起?鸡蛋为什么会浮在中间?通过查阅资料,我终于明白:这是因为下面的饱和盐水的密度比上面的清水密度大,水自然分为两层,鸡蛋沉入清水中却浮于盐水之上,所以出现了鸡蛋悬浮水中央的景象。

看到了吧,生活中就是有这么多的奇妙之处,只要认真观察、仔细发现,生活就会妙趣横生!

“死海”实验作文篇7

你听说过“死海”吗?那你知道人在“死海”中为什么不会被淹死吗?请你来我们的课堂,跟随镜头欣赏我们的实验吧,一会儿,我们就会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我们先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水、盐适量,一枚生鸡蛋和一个干净的勺子。

开始实验喽,第一步:老师在杯中小心翼翼地加入三分之二的清水,同学们都认认真真地观看着老师的操作。

第二步:把杯子倾斜45度,在水中放一枚生鸡蛋。同学们都屏气凝神。只见鸡蛋“扑通”一声,沉入杯底,并溅起了一朵朵小水花。同学们都在担心:鸡蛋是否会摔碎?放心吧,鸡蛋完好无损。

第三步:在水中加入一些食盐,老师用小勺子往水里加入食盐了,只见盐像白雪一样,在水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水先是变成了奶白色,一小会儿又变清了,而生鸡蛋呢?摇晃了一下身子,好像在说:“哈哈,下雪啦!”同学们都瞪大了双眼,目不转睛地盯着鸡蛋,恐怕错过了它的一点点变化。

第四步:继续不断地往杯中加盐,每一次,水都都是先变白,再变清。转眼间,杯底就积了厚厚的一层盐,就像一层厚厚的白糖。而每一次加盐,鸡蛋都是跳动一下,然后又上浮一些,现在,它已经距离杯底越来越远了。

看到这个情况,同学们都窃窃私语,“你看,它往上跳了一下!”“它快浮到水面上啦!”“我估计,一会儿它还会下去!”老师看看说话的同学们,一边继续加盐一边说:“认真观察哟!”哇——,鸡蛋在水面上露出一个白白的小脑袋,还一上一下的,好像在跳芭蕾舞。同学们都惊呼起来:“它浮到水面上了!”老师好像还记着前面同学的话,“小泽,它还会沉下去吗?”“我——,我——,我说不准啦!”老师笑眯眯地说:“那你就来验证一下吧!”于是老师把他叫上讲台,把小勺子递给他,示意它把鸡蛋往下按,结果鸡蛋按下去只要一松手,它就会立刻浮上来,反复了几次都是这样,这调皮的鸡蛋就像是一个淘气的小娃娃,就是不肯乖乖地呆在水里。小泽红着脸说:“看来,它是不会下沉啦!”“可是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同学们都莫名其妙,一个个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又在下面议论起来,“是不是因为水变咸了呀?”“有可能是鸡蛋被咸熟了!”“哈——哈——哈——”一阵笑声过后,同学们又都陷入了沉思之中,看着一脸茫然又期待的我们,老师终于不卖关子了,为我们揭开了它的秘密。

大家知道是什么原理吗?告诉你吧,是因为水中加入了大量的盐之后,就变成了盐水,盐水浓度越大,密度就越大,密度越大,浮力也就越大,当水的浮力远远大于鸡蛋时,小小的鸡蛋自然就漂浮起来啦。

现在,你一定知道了为什么人在“死海”中不会被淹死了吧?其实,这个鸡蛋就像在“死海”中的人们,而盐水就像是“死海”,当然,死海的含盐量比这杯水大得多呢,所以即使不会游泳的人,在死海里,也不用担心会被淹死喽。

“死海”实验作文篇8

你晓得死海为什么可以让人浮在水面吗?你晓得此中的奥秘吗?今天,我们就来见证这神奇的时辰吧!现在有请“魔术5人组”来揭晓吧,大家掌声迎接!

魔术5人组——生鸡蛋、水、盐、筷子、玻璃杯闪亮登场了。观众们的眼睛瞪得多大啊,一双双眼睛就像墨黑的夜空中闪耀着的小星星。

魔术开始了,看着观众们既高兴又期待的表情,水的脸刷地红了。只见她那轻巧的身材跳进了玻璃杯里,溅出了晶莹的水珠;鸡蛋这大个子,一摇一摆地走到玻璃杯前,慢慢、慢慢地爬进了杯里。这时,水好像一名催眠大师,让鸡蛋变得昏昏沉沉。渐渐地,鸡蛋就沉到了杯底,睡起大觉来。

接下来,盐妹妹不紧不慢地跳了下去,掀起了本身白色的纱布;筷子大哥是个急性子,他飞快地转了起来。观众们看得眼睛都发直了,一直屏息凝望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奇迹发作了!鸡蛋大哥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双脚慢慢地离开了杯底,无论他怎样挣扎,都下不来。他大喊:“救命,救命!”可没过一会,他那秃顶的小脑壳便露出了水面。观众们顿时目瞪口呆,嘴巴足足能装下十个鸡蛋。

忽然,观众们一会儿欢呼雀跃起来。魔术成功了!魔术的道理也该揭晓了,下面有请鸡蛋来为我们讲解魔术道理。只见湿淋淋的鸡蛋连滚带爬地站了起来,开始说魔术道理:“咳咳,我是一个普通的鸡蛋。当我跳到水里时,由于我的比重比水大,所以我会沉究竟部;但是放盐后,水把盐溶解了,水的比重增长了;这时再继续加盐,那末当盐水比重大于我时,我就会浮上来。”观众们听了,个个恍然大悟。

现在你晓得死海的秘密了吧?没错,死海就是由于里面的盐分含量特别高,才会浮起人。想不到这么简单对不对?其实,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多多动手、认真观察,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死海”实验作文篇9

今天,老师跟我们说:“你们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人直接跳进死海不会沉下去?”这个问题把大家问住了,老师说:“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吧!”

在做实验前老师先让我们想一想这个问题,我想:这肯定跟盐有关,因为盐水的密度很大。

开始做实验了,老师准备了一杯水、一个鸡蛋、一些盐。先把鸡蛋放进没放盐的水里,鸡蛋沉下去了,此时我对这实验有了很多的神秘感。老师把水加了一些盐,再把鸡蛋放进去,鸡蛋有些反应了,向上浮升了一点,又放了些盐,鸡蛋马上浮了上来,这时我迫不及待的拍起了小手,果然不出我所料。现在老师跟我们讲道理了:“因为没放盐的时候水的密度比生鸡蛋的密度小,放了盐之后水的'密度比鸡蛋的要大,所以蛋才会浮起来。”这时我联想到了轮船,轮船从江湖开到大海,到了大海轮船就会向上浮一些。

“死海不死”之谜终于被大家一起揭开了,此时我们的心比吃了蜜还要甜。

“死海”实验作文篇10

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世上本没有神灵上帝,那究竟是谁救了那些俘虏呢?对此我感到疑惑不解。于是,我查阅了一些资料,资料上说是因为死海的含盐量比一般的海水要多的多。我问爸爸:“盐分跟浮力有什么关系呢?”爸爸并不回答,说:“我们不如做个实验来揭开这个谜底吧。”

我们找来一个鸭蛋和一杯清水,将鸭蛋沿着杯壁放入水中,鸭蛋晃晃悠悠地沉了下去,斜躺在杯底。我先往水中撒了一小勺盐,用筷子搅拌,盐都溶化了,可鸭蛋还是斜躺在杯底纹丝不动。于是,我又加了一勺盐,鸭蛋还是赖在杯底不肯起来,只是比开始时站得更直了。我加一勺盐,蛋站得直一点……一直加到第六勺,鸭蛋终于像是穿上了救生衣,挺着圆鼓鼓的大肚皮,摇摇晃晃地浮上了水面。我把它摁到杯底,一松手,它又慢悠悠地浮了起来。我和爸爸不禁击掌相庆:“耶!成功了!”

通过这个实验,我明白了,水中的含盐量越多,浮力也就越大。

“死海”实验作文篇11

今天,我在《百科全书》中发现了一片神奇的海——死海。人们就算掉进海里也不会沉下去,而是浮在水面上。据说是因为死海的含盐量非常大,导致海水密度增大,超过了人的密度,所以人们都可以在死海中躺着看书。

那如果我在水中加入大量的盐,增大水的密度,是不是也可以造一片“小死海”呢?实验出真知!我决定立马试一试。这次实验,我决定先在杯子中试一试。看看能不能让鸡蛋“躺”在水上。

说做就做,我从厨房拿了一个勺子,一包盐,一双筷子,一个杯子和鸡蛋,我先把杯子放在桌子上,往杯中倒入半杯水,再把鸡蛋放进杯子里,扑通的一声鸡蛋沉下去了。好的,接下来实验开始!我舀了一勺盐,慢慢地倒进杯子里,这些盐在水中像雪花一样慢慢飘落,鸡蛋纹丝不动。我一连舀了好几勺盐,鸡蛋还是一动不动。还不够?看来死海里的盐真的非常多了。我又连续倒了好多盐,可是这鸡蛋像是睡着了似的,丝毫不肯理会我。

呃……死海不会是骗人的吧,鸡蛋怎么没一点儿动静呢?我有点泄气了,垂头丧气的拿出鸡蛋,想把杯中的水倒了,这才发现杯底的盐已经堆成一座山了。对呀,我忘了搅拌了,盐没有溶解在水中,水的密度怎么会变大呢!知道问题后,我又重新做了一次实验,这次鸡蛋真的浮起来了。刚开始他好像喝醉了,在杯子里飘来飘去的,渐渐“清醒”后,鸡蛋就摇摇晃晃的爬到水面上悠闲的晒太阳了。

我真是太高兴了!没想到真的造了一片“小死海”!有了这次经验后,我又做了一个又一个的实验,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

你们有做过实验吗?多动脑查资料,多观察,你们也会发现其中的乐趣哦!

“死海”实验作文篇11

今天上午,我在奶奶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叫人造“死海”。

我迫不及待的从冰箱里拿了一个生鸡蛋,又准备了两个相同大小的透明杯子和一些盐、糖,就开工啦!

首先我把两个杯子放约500毫升的水,然后在其中的一个杯子里放入鸡蛋,发现鸡蛋慢慢沉下去了,在杯底一动不动,好像在睡大觉。我再把鸡蛋拿出来,把一两盐放入杯中,搅拌时,勺子撞到杯子发出“叮叮叮”的声音,好像小河在唱歌。把鸡蛋放进来——奇迹果然发生了!鸡蛋沉到杯底又浮了起来,像在空中走太空步一样,一上一下的。我想:放盐鸡蛋会漂起来,放糖应该也会漂起来吧。这时,我就在另外一个杯子里放了同样重量的糖,搅拌均匀,当我把鸡蛋放入水里它就沉下去了。我问:“有盐的水中鸡蛋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爷爷告诉我:“因为盐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所受浮力就越大,鸡蛋所受浮力大于自身的浮力,就会上浮。”我恍然大悟地说:“原来是这样呀!”

这一次的实验让我不仅知道了“死海”是怎样形成的,而且还让我明白了: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不懂的问题,只要我们勤动脑筋思考,多做实验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