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聊天如何抖包袱?聊天怎么抖包袱

七月网3540

幽默聊天技巧,幽默的人都是这样聊天的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朋友,和他们相处总是很愉快、舒服,他们总是能恰到好处的自黑、开很有趣的玩笑,即使面对尴尬的场合,也能巧妙地用幽默将尴尬化解于无形。

聊天如何抖包袱?聊天怎么抖包袱

可当我们想要模仿这些人为人处事的方式时,却往往找不到门路,开的玩笑要么不好笑,要么反倒得罪了人。

如何掌握幽默这个技能,从而与他人愉快、舒服的相处,这是本期栗子要解决的问题。

可能有的朋友说:我天生性格内向,不擅长与人交流,是不是幽默感就与我无缘了?当然不是,幽默感是高情商的体现,并非要求你一定是个话痨。

还有的朋友说,幽默感不就是会讲笑话吗?我准备着几个笑话,需要的时候讲出来不就好了。

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你会发现同一个笑话,给这个人讲效果可能很好,对另一个人讲,可能就是另一回事了。

真正有幽默感的人,从来不会刻意去讲笑话,而是能随时随地根据现场情景创造笑料,让大家感到趣味。

总而言之,幽默感是一种营造氛围的能力,和性格内向与否没有绝对关系。

既然幽默是一种能力,那就能够培养出来,而且还可以速成。栗子经过归纳总结,整理出来了一套幽默沟通的核心公式。

只要你掌握了这几个幽默公式,先套路化运用,然后再自由发挥,假以时日,你就能内化这些公式,成为一个真正幽默的人。

公式一:事件A的结果+事件B的原因

举个栗子:张三说:“最近有很多养生学家一致认为,排骨和鲍鱼不能同时吃。”李四问:“为什么?”张三回答:“因为你一起吃的话,很费钱。”

事件A提到“养生学家”,误导对方以为事情的结果会是一个养生知识,谁知道立即来了一个急转弯,讲到了事件B上面去,告诉你同时吃这些菜很费钱。

运用这个公式要注意一点:事件A和事件B是两个独立的事件,越不相干效果越好。但是其中的内容又得是大家所熟悉的,比如例子中的“养生学家”和“排骨、鲍鱼”。

公式二:事件A的形式+事件B的内容

还是先给大家举个栗子,一对情侣,男人对女人说:“我们自愿结为夫妻,从今天开始,无论房价上涨还是下跌。”

女人说:“无论限购还是限贷。”男人说:“无论首付优惠还是拆迁分房。”女人说:“无论避税还是学区房。”男人和女人异口同声道:“我们都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同甘共济,永不分离!”

这个段子其实调侃的是现如今因为房子问题而离婚的社会现象,形式是结婚誓言,反差的内容是关于房子的。

这种幽默在生活中运用很广泛,不过要注意的是:事件A的形式和事件B的内容,要尽可能反差大一点,最后呈现的效果才会更好。

公式三:事件A的故事+事件B的结局

这个公式其实就是相声演员常用的“抖包袱”,用在沟通场合叙述故事,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给大家举一个很经典的栗子,张三说:“今天真郁闷,被人从群里踢出来了。”李四问:“为什么?”

张三说:“那是一个博士群,早上有人问:一滴水从很高很高的地方自由落体下来,砸到人会不会砸伤?群里立马就沸腾起来了,反正就是争论的不可开交。”

李四问:“那你为啥被踢出群了?”

张三说:“我一下没忍住发言了,我就发了一句:各位,各位,大家都不淋雨的吗?群里突然陷入了沉默。”

李四问:“然后呢?”

张三回答:“然后我就被群主踢出群了。”

这个幽默套路就是,说的人前面一直在铺垫,听的人也被一环一环套住,等听者入迷,到了结尾的时候,说的人突然抖一个包袱,这时听的人才恍然大悟。

这个幽默公式的重点在于最后事件B的结局,这个结局要和事件A有联系才行,但又得存在区别。

就像例子中的那样,博士们都在争论一滴水从高空坠落会不会砸伤人,以及最后的结局——淋雨。

公式四:把事件A比作事件B

恰到好处的形象类比,往往会给人机智、幽默的感觉。还是举栗子说明:

张三问:“你喜欢小动物吗?”

李四回答:“非常喜欢。”

张三问:“真的吗?我也很喜欢小动物,你有多喜欢啊?”

李四回答:“这么跟你说吧,顿顿都不能少!”

幽默的类比不需要严密的逻辑,关键是要很形象,去突出两个事物最相似的部分。

言语上不要过多描述,尽量简单化,让人能够一下子就听明白,就可以达到很棒的幽默效果。

以上四个公式就是幽默沟通中的核心技巧,但光有公式还不够,我们还得加以理解,并在生活中进行实践。

而想要成为一个真正幽默且高情商的人,我们还得具备以下几点能力。

观察力

幽默来自于生活,要想成为一个真正幽默的人,观察力一定要锻炼好。从身边的平凡小事入手,包括且不限于身边出现的人、发生的事、所处的环境。

比如,桌上的纸巾有被拿过、浴室里有多少块瓷砖、早上的公交车有没有准点、餐厅老板今天情绪不太好等等。

锻炼观察力要用心,而非漫不经心地“看”。针对平凡的事物,要有意识地、细致地观察它的特点,注意常人难以发现、容易忽视的地方。

再有,通过对比锻炼观察力也特别有用,比如,今天和昨天的车流量、股市的变化、商品销售情况等等。

累积信息

很多朋友刚开始培养幽默感的时候,不敢自己原创幽默,担心别人get不到笑点而冷场。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平时积累的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积累段子、名人名言等等。脑海中及时更新热门信息,对一些热门话题也多少知道一点,否则就容易出现没有共同语言的情况。

人与人之间互聊八卦,就是为了拉近与对方的距离,而前提就是要获取到这些八卦信息,才有和别人聊的话题。

有一个很著名的talkshow(脱口秀)主持人,他每天早上要看40多份报纸,然后收集新的信息,总结自己的观点。

在节目上他总能说出新鲜事,让大家都感到有意思,这个节目也因为他的存在,收视率居高不下。

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没必要每天早上阅读这么多份报纸,但至少应该了解一下当天的热门新闻。

这样也防止了当大家在讨论一个主题的时候,你好像刚刚从火星回来,完全合不了群。

勇于自黑

练习幽默感时,最好的方式就是拿自己自黑。

要想在沟通中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让大家都欢迎你、喜欢你,那么就要保持一种自黑精神,愿意把自己的不足分享给大家。

自黑需要能在心态上面放得开,保持乐观,面对别人的负面评价或调侃,要懂得接受且用幽默的方式进行化解。

写在最后的话

幽默是沟通的调料,能帮助我们在聊天时扭转乾坤、化解不利局面。懂得如何幽默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都能坦然自若,做最受大众欢迎的那个人。

幽默的方法有哪些

1、啰嗦法

说话中采用画蛇添足式的方法,同样能引人发笑.著名的相声名段“打电话”,就是采用了这种技巧,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与好评。

2、夸张法

运用丰富的想像,把话说得较为夸张,也能收到幽默效果.如:一位教授说:“为了更确切地讲解青蛙的解剖,我给你们看两只解剖好的青蛙,请大家仔细观察。”学生则说:“教授,这是两块三明治面包和一只鸡蛋.”教授显得很惊讶:“我可以肯定,我已经吃过早餐了,但是那两只解剖好的青蛙呢?”

3、倒置法

通过语言材料变通使用,把正常情况下人物关系,本末、先后、尊卑关系等在一定条件下互换位置,从而产生强烈的幽默效果.如词语字的倒置,“我吃饭”说成“饭吃我”。

4、对比法

通过对比可以揭示事物的不一致性,使用对比句是逗笑的极好方法.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就常用这一方法,比如:“先生们,我这个人什么都不缺,除了财富与美德。”

扩展资料:

幽默法是运用幽默的心理治疗方法。弗洛伊德认为幽默是潜意识的体现,是心理能量释放方式之一,也是“自我”对威胁性事件的一种防御方式。德莱弗则认为,通过笑的方式表达幽默,至少反映了个体的不成熟。其意义有两重性。从心理治疗的核心条件是严肃和成熟的角度看,幽默是治疗者不恰当的反应。由于来访者前来寻求帮助是因为遇到了难题且内心痛苦,这使人感到治疗中运用幽默的不恰当性。

百度百科-幽默法

说话幽默的技巧

说话幽默的技巧有:借助幽默的语言、句子;借助道具产生幽默;借助幽默的动作;说俏皮话也可以达到幽默的效果。

借助幽默的语言、句子:

1、造势

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是好幽默的。他在某市的一次演讲中,开头即说“我今天给大家谈六个问题”,接着,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井井有条地谈下去。

谈完第五个问题,他发现离散会的时间不多了,于是他提高嗓门,一本正经地说:“第六,散会。”听众起初一愣,不久就欢快地鼓起掌来。

老舍在这里运用的就是一种“平地起波澜”的造势艺术,打破了正常的演讲内容,从而出乎听众的意料,收到了幽默的效果。

2、省略

1985年底,全国写作协会在深圳罗湖区举行年会。开幕式上,省、市各级有关领导论资排辈,逐一发言祝贺。轮到罗湖区党委书记发言时,开幕式已进行了很长时间。于是他这样说:“首先,我代表罗湖区委和区政府,对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

掌声过后,稍事停顿,他又响亮地说:“最后,我预祝大会圆满成功。我的话完了。”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结束了演讲。

听众开始也是一愣,随后,即爆发出欢快的掌声。因为,从“首先”一下子跳到“最后”,中间省去了其次、第三、第四……这样的讲话,如天外来石,出人预料,达到了石破天惊的幽默效果,确实是风格独具,心裁别出。

借助道具产生幽默:

1、对比

鲁迅先生在结束《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的演讲》时说:

“以上是我对于美术界观察所得几点意见。

“今天我带来一幅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结晶,请大家欣赏欣赏。”

说着,他一手伸进长袍,把一卷纸慢慢从衣襟上方伸出,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幅病态丑陋的月份牌。顿时全场大笑。

鲁迅先生借助恰到好处的道具表演,与结束语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具幽默。不仅使演讲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而且使听众在笑声中进一步品味先生演讲的深意。

2、双关

在延安的一次演讲会上,当演讲快结束时,毛泽东掏出一盒香烟,用手指在里面慢慢地摸,但掏了半天也不见掏出一支烟来,显然是抽光了。有关人员十分着急,因为毛泽东烟瘾很大,于是有人立即动身去取烟。

毛泽东一边讲,一边继续摸着烟盒,好一会,他笑嘻嘻地掏出仅有的一支烟,夹在手指上举起来,对着大家说:“最后一条!”

这个“最后一条”,毛泽东的话是最后一个问题,又是最后一支烟。一语双关,妙趣横生,全场大笑,听众们的一点疲劳和倦意也在笑声中一扫而光了。

借助幽默的动作:

借助幽默的动作来结束演讲,这样的例子虽很少见,但不乏珠玑。

美国诗人、文艺评论家詹姆斯·罗威尔1883年担任驻英大使时,在伦敦举行的一次晚宴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餐后演讲》的即席演说。最后他说:“我在很小的时候听人讲过一个故事,讲的是美国一个卫理公会的牧师。

他在一个野营的布道会上布道,讲了约书亚的故事。

他是这样开头的:‘信徒们,太阳的运行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向前或者说是径直的运动;第二种是后退或者说是向后的运动;第三种即在我们的经文中提到的--静止不动。’(笑声)先生们,不知你们是否明白这个故事的寓意,希望你们明白了。

今晚的餐后演讲者首先是走径直的方向(起身离座,做示范)--即太阳向前的运动。然后他又返回,开始重复自己--即太阳向后的运动。最后,凭着良好的方向感,将自己带到终点。这就是我们刚才说过的太阳静止的运动。”(在欢笑声中,罗威尔重又入座)

这种紧扣话题的传神动作表演,唯妙唯肖,天衣无缝,怎能不赢得现场听(观)众的热烈掌声和欢笑声。

演讲的幽默式结尾方法是不胜枚举的。关键是演讲者要具有幽默感,并能在演讲中恰如其分地把握住演讲的气氛和听众的心态,才能使演讲结束语收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轰动效应。

说俏皮:

中国北方俗话“俏皮”,意为机巧、有趣,有时带有弄巧的含义。俏皮话,就是巧而有趣的话。平常说:“吃饭去”!改说:“填肚子去”!这里就有点游戏的口气。人们喜好游戏,得机会总想玩一下、轻松一下,有时也会是想显摆一下个人智巧,故作俏皮取笑。

在一般民间俗语里面,就有说得挺俏皮的话,如说:“不卖油,光敲梆子”,是只说不干的意思。又如:“趁台阶下驴”,借机会罢手的意思;“打一巴掌揉三揉”,打击之后安抚一下的意思;“吃豆腐报肉账”,这句更好理解。比喻,意思很明白,有幽默感。

扩展资料:

幽默也分型,不同的幽默会造成不同的印象,对别人产生不同的影响:

1、亲和型幽默

是指和大家一起分享、发现日常生活中的趣事,逗乐他人、提升人际关系,旨在制造亲近感和幸福感。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两个人彼此熟悉的过程中,通过交流生活中的一些趣事,如讲笑话逗人开心、讲关于小动物的故事来增加亲和力。

2、自强型幽默

又称为自我提升型幽默,是指在面对困境、尴尬时用幽默来缓解,类似苦中作乐。这种幽默能够让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陷,并去接受它,或能够以游戏的心态看待世界。郑莉认为,这种幽默有助于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消减消极情绪、提高积极情绪,增强耐挫力。

3、嘲讽型幽默

是针对个人的吐槽和嘲讽,如以取笑别人缺点来逗乐。这种情况多用于表演,为了追求喜剧效果而采用的幽默。郑莉建议,除非两人平日就关系十分密切或习惯了“互黑”的相处模式,否则尽量不要采取这种形式的幽默。

如果拿捏不好分寸,被嘲讽的对象可能会认为自己受到攻击、不被尊重等,而引起不必要的争执。

4、自贬型幽默

即通过自嘲来逗人开心。高级的自嘲能反映一个人具有生活智慧、语言创新能力以及谦卑品德。自嘲通常出现在遭到别人质疑和否定时,自嘲者会智慧地放低姿态,化解尴尬甚至博他人一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幽默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幽默,分人分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