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与福建有什么关系
台湾和福建统称“闽台文化”有“五缘关系”指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
地缘相近是指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离得很近;文化缘是指台湾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都和福建相近、相形。血缘相亲是指台湾80%的同胞祖籍在福建,两岸交流、交往十分密切。
商缘广是指改革开放以后福建台资企业数量在全国排第三,商业往来非常频繁;法缘相循是指从历史来看,经中央授权,台湾一直是归福建省管辖的。清代1684年台湾府,属福建省。
扩展资料:
台湾海峡自古就是福建、广东人迁徙、来往台湾地区和大陆的重要通道。考古学和人类学认为,早在数万年前,台湾海峡就有古人类生活着,台湾古人类是从福建长途跋涉迁徙到台湾的。
同时,专家对海峡两岸化石进行比较鉴定研究,一致认为,福建收集的各种哺乳动物化石这一动物群的面貌与淮河流域的动物群非常相似,与澎湖海沟打捞上来的动物化石完全一样,同属于一个动物群。
其中9件鹿角化石上的明显人工刻痕,与台湾的这种刻痕动物化石相类似,显示古人类打猎时利用鹿角作工具,也证明了当时已经有古人类在台湾海峡生活。
两岸考古专家们指出,这是一次重大的考古突破,首次将台湾海峡有人类活动的年代推至4万年前。这些古人类、古动物在台湾海峡成为陆地时的活动概貌和生活状况,为探讨史前闽台关系提供最重要的实物资料。
并确定了台湾动物群来自淮河流域的事实,这就再一次有力证明了海峡两岸同胞自古就是一家人,而台湾海峡就是连接两岸的一个“桥梁”。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福建省陆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
福建地势呈“依山傍海”态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0%;地跨闽江、晋江、九龙江、汀江四大水系,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截至2019年底,福建省下辖福州、厦门(副省级市)、泉州、漳州、莆田、龙岩、三明、南平、宁德等9个地级市,共有12个县级市,44个县,29个市辖区。
截至2018年末,福建省常住人口3941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5804.04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79.82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7232.36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16191.86亿元,增长8.8%。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7%,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2%。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1197元,比上年增长7.4%。在中国大陆31个省份中,GDP总量排名第10,人均GDP排名第6。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福建
百度百科——台湾海峡
忧国忧民的古代爱国名人事例
1、范仲淹
范仲淹“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无沦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
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即使在担任地方官时,他也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为儒家思想中的进取精神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2、岳飞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少时其母与其背刺“精忠报国”,成为其毕生的座佑铭。一生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他忧国爱民,其军队纪律严明,饿时不扰民,冻死不进屋,受到人民的爱戴。
3、文天祥
文天祥召集残兵奔赴循州,驻扎于南岭。黎贵达暗中阴谋投降,被抓住杀了。景炎三年(1278年)三月,文天祥进驻丽江浦。六月,入船澳。益王死了,卫王继承王位。
文天祥上表自责,请求入朝,没有获准。八月,加封文天祥少保、信国公。军中瘟疫又流行,士兵死了几百人。文天祥唯一的一个儿子和他的母亲都死了。
十一月,进驻潮阳县。潮州盗贼陈懿、刘兴多次叛附无常,为潮阳人一大祸害。文天祥赶走了陈懿,抓住刘兴,杀了他。十二月,赶赴南岭,邹洬、刘子俊又从江西起兵而来,再次攻伐陈懿的党羽,陈懿于是暗中勾结张弘范,帮助、引导元军逼攻潮阳。
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出现,众士兵随从措手不及,都埋头躲在荒草中。文天祥匆忙逃走,被元军千户王惟义抓住。文天祥吞食脑子(即龙脑),没有死。邹洬自刎颈项,众士兵扶着他至南岭才死。
僚属士卒得以从空坑逃脱的人,至此时刘子俊、陈龙复、萧明哲、萧资都死了,杜浒被抓住,忧愤而死。仅有赵孟溁逃脱,张唐、熊桂、吴希奭、陈子全兵败被活捉,都被处死。
文天祥被押至潮阳,见张弘范时,左右官员都命他行跪拜之礼,没有拜,张弘范于是以宾客的礼节接见他,同他一起入厓山,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父母,还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
因多次强迫索要书信,于是,写了《过零丁洋》诗给他们。这首诗的尾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笑着收藏它。厓山战败后,元军中置酒宴犒军,张弘范说:“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若能改变态度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大元皇上,将不会失去宰相的位置。”
文天祥眼泪扑簌簌地说:“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张弘范感其仁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
4、郑成功
隆武政权灭亡后,郑成功避走金门,然后开始于沿海各地招兵买马、收编郑芝龙旧部,更在南澳募集了数千兵力。1647年(清顺治四年,永历元年)一月,郑成功在小金门(今日金门县烈屿乡),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之名誓师反清。
1647年(清顺治四年,永历元年)七月,郑成功会同郑彩部队攻打海澄,失败;八月,郑成功又与郑鸿逵部合围泉州府城,清漳州副将王进率援军至,郑军不敌败退。
1648年(清顺治五年,永历二年),南明浙江巡抚卢若腾等人来归,郑成功蓄积实力后再次出击,攻克同安县。五月,郑军围攻泉州;七月,清朝靖南将军陈泰、浙闽总督陈锦、福建提督赵国祚等转而攻击同安,郑军不敌,守将、军民死伤无数。
不久,清朝援军抵达泉州,郑成功乃解泉州之围,怆然退回海上。同年,清朝江西总兵金声桓、王得仁于江西起兵反清,清朝广东提督李成栋亦投向永历政权,使反清复明的声势一时大涨;只可惜各方反清势力在彼此没有默契、各自为政的情况下,大多沦为地方性的抗争。
不久后,清廷压制了江西的金声桓、王得仁势力;广东李成栋军亦于次年(1649年)灭亡。
1649年(清顺治六年,永历三年),郑成功改奉永历年号为正朔;永历帝即册封其为“延平王”(郡王),从此亦有人称成功为“郑延平”。
5、屈原
周赧王十九年(前296年),楚怀王死于秦国,秦国将他的尸体送回楚国安葬。诸侯由此认为秦国不义。秦、楚绝交。屈原被免去三闾大夫之职,放逐江南。他从郢都出发,先到鄂渚,然后入洞庭。
周赧王二十年(前295年),屈原到达长沙,在这楚先王始封之地遍览山川形势,甚起宗国之情。
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楚顷襄王六年,秦国派白起前往伊阙攻打韩国,取得重大胜利,斩首二十四万。秦国于是送给楚王书信说:“楚国背叛秦国,秦国准备率领诸侯讨伐楚国,决一胜负。希望您整顿士卒,得以痛快地一战。”
楚顷襄王不忘欲反”的感情,又指出,怀王最后落到客死他国的下场,就是因为“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周赧王二十一年(前294年)到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区。
这次流放的路线,按《九章·哀郢》分析,是从郢都(湖北江陵县)出发,先往东南顺江而下经过夏首(湖北沙市东南)、遥望龙门(郢都的东门)经由洞庭湖进入长江,然后又离开了夏浦(湖北汉口),最后到了陵阳(据说是今安徽青阳县南)。
时间长达十六年,在这之间并写下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九章·悲回风》等。
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的局面。他虽被流放,仍心系国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仲淹
百度百科-郑成功
百度百科-岳飞
百度百科-屈原
百度百科-文天祥
明朝值得一提的风云人物有哪些
一说起明朝值得一提的风云人物有哪些,大家一定能够想到开国之君——朱元璋,明朝第一首辅——张居正,七下西洋的郑和。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另外几个风云人物:
🔎周遇吉
周遇吉是明朝抗清名将,于1642年11月在杨柳青曾经与清军大战三天三夜。并且在李自成一路势如破竹的进军中,他是唯一一个与李自成纠缠十余日的“硬茬”。由于周遇吉的顽强抵抗,李自成一度准备放弃攻取宁武关,但他手下的将领们一再坚持,农民军因而再次对宁武关发起了猛攻,在火炮的轰击之下,关城不断坍塌,农民军冲锋的前队战死,后队马上跟进顶替,终于攻破宁武关。但是后来宁武关之战,力抗闯军,战死。追赠太保,谥忠武。
🎈李善长
《明史》评价他为“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在明朝建立之前李善长为朱元璋出谋划策,谋划了很多大事和战役,是朱元璋身边的首席智囊和谋士。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
💖朱棣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他立有不世之功,创造了明初盛世,但是呢,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杀。但是总体来说,功大于过。他在位期间五次亲征蒙古、收复交趾、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立哈密卫,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还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加强与外国的交流。在位期间将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