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会八景有哪些
1、新会历史悠久,文物众多。据说自明朝以来新会就有八景,20世纪80年代又重新评出八景,于是新会有“旧八景”和“新八景”。
2、“旧八景”是:古冈独松、象山秋月、黄云樵笛、紫水渔舟、江门晚渡、熊子归帆、崖门春浪、圭峰瀑布。
3、1988年4月19日,新会县人民政府,重新命名了“新会八景”,亦即“新八景”。
4、“新八景”是:圭峰叠翠、小鸟天堂、叱石松涛、公坑雀花、象山秋月、葵湖春晓、银洲塔影、崖门览胜。
5、圭峰山面积5万亩,主峰海拔545米,一峰崛起,形似圭壁,气势雄伟,群峰叠翠似屏障,蜿蜓起伏美如画。山上名胜古迹众多,亭台庙宇,晨钟暮鼓,梵声不辍,是广东十大名山之一。如今圭峰山已建设成为国家4A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著名景点有岭南四大名刹之一的玉台寺和玉湖景区、周恩来纪念馆、葵博园、圭峰运动公园、龙潭景区等。
6、会城镇天马河中有一小岛,名“雀墩”。岛上一棵380年的古榕树独木成林,盘龙曲折,浓荫覆盖十五亩,万鸟栖息其上,成了著名的小鸟天堂。每天清晨和黄昏,成千上万的白鹭和灰鹭一归一出,绿岛上空,万千飞鸟“嘎嘎”而鸣,蔚为奇观。上世纪30年代,著名作家巴金到新会游此奇景,写下优美散文《鸟的天堂》,并于解放后编入全国小学语文教材,自此“小鸟天堂”名扬全国。近年有关部门投入巨资对小鸟天堂景区进行大规模扩建,总面积由原来18万平方米扩至40万平方米,景区分为鸟类栖息及观鸟区、人文生态景观区,设有水上观鸟长廊和榕荫观鸟廊,还增设了水上婚礼、家乡咸水歌表演等独具葵乡特色的节目。
7、圭峰山北背面,有一条支脉自绿护屏向东北延伸,山腰有一山坑叫羊石坑。明末大司马黄公辅据“叱石成羊”的神话传说,把“羊石坑”改名为“叱石”。这里万松劲秀,涛声阵阵;谷幽泉清,流水潺潺;奇石嶙峋,亭台庙宇,一派绿水青山好景象。
8、新会棠下镇(现已划归江门蓬江区)有个胜地,名“公坑”。这里山坡上有一条条手臂粗的长藤,每年清明前后,便长出一串串乳白色的花朵挂满枝头。这些花朵酷似禾雀,每一朵都有头、眼、嘴、翼、尾,盛开的似振翅欲飞,含苞的如雏鸟待哺,栩栩如生,十分有趣。禾雀花是江门五邑奇葩,吸引了不少游客。
9、会城人中秋之夜登象山,望秋月已成习俗。近年,有关部门又在象山新修和扩宽了登山路,增种风景树,新建登山亭和观月台,筑山顶广场,为市民每天晨运和中秋望月添置了许多设施。
10、崖门是南宋灭亡所在地,曾发生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崖门海战”,名胜古迹颇多。“崖门览胜”包括“崖门春浪”和崖门古战场、国母殿、崖门奇石、崖门炮台、崖门大桥等。其中2001年10月合龙的崖门大桥,是跨越崖门水道的特大型双塔单索面斜拉桥,跨度之大为目前国内同类型桥梁之最,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11、1959年,会城市民通过义务劳动,在会城西边挖出一个人工湖,名“葵湖”,面积150亩。湖中有葵林小岛,四周建有亭台曲径,湖边葵树茂密。每当东方初晓,曙光照在婆娑的葵羽上,翠葵倒映在平静的湖水中,显出独特的葵乡风光。诗人芦获有“一湖绿水怜当日,万树青葵入眼明”的诗句赞葵湖。现在的葵湖经过大规模改造扩建后,更加美丽了。公园入口处建有宽阔的广场,一座与广场相接的亲水平台直伸到湖心。三个湖心岛拱桥连接,五曲小桥、六角凉亭、拱跨凉亭点缀其间。湖心葵岛的葵树,密集、粗壮;宽大的树叶向四方伸展着,茂密葱茏。葵林如绿洲,葵涛如乐奏。今日的葵湖公园展现了千年葵乡风情。
12、银洲湖畔的茶坑村有座凤山,山上有一古塔,叫凌云塔,又叫龙子塔。从银洲湖远望凌云塔,但见树木葱茏的凤山,高耸着龙子塔,似凤展翅迎人,似龙昂首相招,令人振奋。登塔远眺,银洲湖上,帆船点点;山下湖边,大桥如虹,大、小梅山郁郁葱葱。每当朝晖晚霞,银洲湖风平浪静之时,凌云塔倒影其中,犹如一幅美妙的江南水乡画。
二、新会凌云塔怎么样
凌云塔落于中国近代叱咤风云的奇人梁启超先生的故里茶坑村,矗立在凤山之巅,恍如一枝如椽巨笔坐落在峭壁奇峰之上,直插云霄,气势雄伟壮观。
该塔名为凌云塔,确实名副其实。它矗立于凤山之巅,又名龙子塔。民间俗称凤山为ní子山,山顶的塔也被称为ní子塔。
据《新会县志》记载,该塔建成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曾遭破坏,随后修复,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该塔由当时的新会知县王命璇主持兴建,相传是为了镇妖去邪。塔身八角形,高46米,7层,砖石造,中空。每层设两门,互为通风,原设有木梯级盘旋而上,历180级,可达顶层。但因年代久远,木梯已荡然无存。在1982年重修时,改为水泥梯级。
塔底层和第二层均设一假佛龛,塔身内外无柱饰。每层之间设檐枋,檐枋上施3-6层檐角牙子砖和4-7层线砖,互相叠砌出檐;檐上又筑有很短的平座,座上不设栏杆。最高一层则用青砖作八角拈尖结顶;塔刹上有覆盖和宝瓶装饰。结构严密、科学,虽经漫长岁月风雨冲刷,至今仍存。
此塔富有东方建筑风格:每层的门洞处于不同方位,逐层透门望景,有如进入万花筒中,风景处处不同:北望是圭峰叠翠;南眺是帆影点点、远接崖海的银州湖粼粼波光。
更多关于新会凌云塔怎么样?,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0152fb1615731480.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三、新会陈皮哪里产的最好
摘要:陈皮以广东所产为佳,历史贸易中特称“广陈皮”。新会陈皮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特产,天马村、茶坑村、梅江村、东甲村、西甲村是新会陈皮的核心产区。新会陈皮在药用食用上有着珍贵的价值,历经千载而经久不衰,是普通陈皮无法比较和取代的。下面就来了解下新会陈皮。一、新会陈皮哪里产的最好
新会柑,又称新会广陈柑或陈皮柑、新会大红柑(学名茶枝柑),系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著名土特产,其皮肉兼用,药食同源,在明清就风行各地,并被列为“贡品”,年年进贡。
相传新会凡能眺望到茶坑凤山熊(实为“能”字下面加三点,音同“尼”)子塔(又称凌云塔),都产出质量上乘的新会柑皮。
天马村、茶坑村、梅江村、东甲村、西甲村,这五地的附近一带,处咸水和淡水交界,两岸为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有机质丰富,灌溉用水能够是海水成分和淡水混合的特殊水质,加上三山环抱的天然屏障,使核心产区的新会柑的品质是其它产区无可比拟。
二、新会陈皮和普通陈皮的功效区别
陈皮一般为芸香科的福橘和温州蜜柑等的干燥成熟果皮;而新会陈皮(即广陈皮)一般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和行柑的干燥成熟果皮。新会陈皮在历史上有多种别名,如新会陈皮、新会柑皮、冈州皮等。自古以来也都认为,新会陈皮为地道药材,如明朝时期的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种记载到:“陈皮“今天下以广中(即新会)来者为胜”。可见新会陈皮在药界中占据着崇高的地位。
普通陈皮主要产于福建、四川、浙江等地;而新会陈皮作为广东省的道地药材,自然产于广东新会、四会。
同一时期,普通陈皮采用的柑皮带橙红色,表面油胞平滑,有光滑感,但有些具丘陵状隆起(与地类、温度、砧木和技术等有关)。而新会产地的皮形大,质地较软,偏薄,着色稍迟,略带黄绿色(果实充分成熟后,果皮呈现大红色),表皮油胞均匀密布,有油光感。
而普通陈皮必须经过三蒸三晒等繁杂加工工艺方可入口;而新会陈皮讲究的是道地传统,从采摘到晒皮无任何现代加工工艺,只靠太阳晒,晒干后自然陈化,最少晒干陈化三年以上的陈皮,才算是新会陈皮。
新会陈皮与陈皮挥发油的成分有明显差异,普通陈皮挥发油种类只有10种甚至更少,其药用和食用价值较低。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新会凌云塔和新会凌云塔的历史简介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