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船逃逸塔是什么
逃逸塔是“生命之塔”
逃逸救生系统又叫“逃逸塔”,在火箭的顶部。塔高8米,从远处看像是火箭的避雷针。逃逸动力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在火箭最容易出事故的区间——起飞前30分钟到起飞后200秒,即飞行高度在0公里到110公里之间时,万一火箭发生危及宇航员生命安全的故障,它可以拖着轨道舱和返回舱与火箭分离,并降落在安全地带,帮助飞船上的宇航员脱离险境。可靠的飞船逃逸救生系统是让宇航员放心巡天的“定心丸”,被誉为宇航员“生命之塔”。
逃逸塔的动力装置实际上是由10个异形发动机组成的“四爪鱼”模样的机器,它承担着火箭发生故障时帮助宇航员逃生和火箭正常飞行时完成抛塔为飞船成功入轨创造条件的双重使命,因此无论火箭发射成功与否,它都必须成功。整个逃逸系统的动力装置由逃逸主发动机、分离发动机、偏航俯仰发动机和高空分离发动机组成。它的作用原理是由主发动机和分离发动机带动飞船提升离开火箭,并由偏航发动机根据火箭倾斜程度、风向带飞船偏离火箭上升轨道,最后由降落伞帮助飞船安全着陆。
火箭的逃逸塔有哪些功能
为确保航天员飞行中的生命安全,当火箭在飞行中出现故障时,逃逸塔可以带着航天员迅速飞离危险区域。它是一种航天员的救生装置。逃逸塔位于整个火箭的头部,塔高8米,是有塔逃逸飞行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在火箭起飞至飞行120秒期间为航天员逃逸提供逃逸动力。
采用逃逸塔救生具有多种优点:一是适用范围大,从飞船发射前直至110千米高度的范围内均可发挥作用;二是整舱逃逸,人员安全有保障,航天员在座舱内,受爆炸冲击波、碎片和热辐射的影响较小;三是逃逸过载小,一般可控制在较小范围,对航天员更安全;四是发射台逃逸性能好,其飞行高度可达1500米左右,飞行距离近1000米,可远离危险区。
世界航天史上有没有使用逃逸塔成功逃生的例子
有这样的例子.1961年4月25日,美国发射载假人的水星3号飞船。起飞43.3秒时,因滚动和俯仰程序故障,火箭偏离飞行轨道。故障检测系统到故障后,发出了逃逸救生指令,飞船上的救生塔启动,飞船座舱安全逃逸,并回收成功;同时也发出了关闭火箭发动机的指令。当飞船离开火箭后,发射场安全官员向火箭发出自毁指令,引爆了火箭。1983年9月27日苏联发射联盟T10A载人飞船时,运载火箭在发射台上爆炸。爆炸前,助推器上传感器测到了推进剂管路中有一个阀门失灵,火箭不能正常起飞,地面指挥人员立即向逃逸救生系统发出指令。救生塔点火,把飞船从即将爆炸的火箭上牵引到4公里以外的地方降落,航天员季托夫和斯特列卡洛夫死里逃生。此时,火一声巨响,在发射台上爆炸成一片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