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公办二本大学有哪些
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经济学院、黄冈师范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湖北医药学院、湖北科技学院、湖北理工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荆楚理工学院。
拓展:
武汉体育学院原名中南体育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之一,1953年成立于江西省南昌市,1955年迁至湖北省武汉市,1956年更名为武汉体育学院,为国家体育总局直属,2001年调整为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学校坐落在秀丽的东湖之滨,依山傍水,校园环境优美,场馆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文化底蕴浓郁,办学特色鲜明。学校秉承“公勇诚毅,学思辨行”校训,坚持“融体育、科技、人文教育为一体,集道德、文化、专业素质于一身”的办学理念,2018年入选湖北省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湖北经济学院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支持高校。
学校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7年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商业中学堂”,于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湖北省计划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
学校现设本科专业62个,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18298人;开办会计、金融、法律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研究生920人;专任教师1128人,其中教授150人、副教授43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87人、占比52.04%;校园占地面积2183亩,校舍建筑面积73.7万平方米。学校位于武汉市光谷科创大走廊腹地,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汤逊湖畔,倾力打造校园生态景观轴,疏朗别致,绿水环绕,林木葱茏,花香四季,人文智慧绿色相映生辉,获评省级生态园林式学校。
湖北公办二本大学有哪些
湖北公办二本大学有: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轻工大学、黄冈师范学院、湖北民族大学。
1、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创办于1972年。学校前身是湖北化工石油学院,1980年更名为武汉化工学院,是原国家化工部直属高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更名武汉工程大学,现由中央与湖北省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该校也是中南地区唯一一所化工类院校。
2、武汉纺织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溯源于1958年建立的武汉纺织工学院,是原中国纺织工业部九大部属高校之一,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2010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2012年成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3、武汉轻工大学
武汉轻工大学原名武汉工业学院,学校创建于1951年,是全国最早一所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2013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武汉工业学院更名为武汉轻工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是中国目前唯一一所以“轻工”特色命名的高校,是一所专门培养粮油食品行业专门人才的高等学府。
4、黄冈师范学院
黄冈师范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05年的“黄州府师范学堂”,后历经“省立黄冈乡村师范校”、“湖北省立黄冈师范学校”、“黄冈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发展阶段;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的“黄冈师范学院”;2014年1月,学校与原鄂东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合并。
5、湖北民族大学
湖北民族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湖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学校,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是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对口支援高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武汉工程大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武汉纺织大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武汉轻工大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冈师范学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湖北民族大学
湖北有哪些二本公办大学
湖北的二本公办大学如下:
湖北是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不仅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全国名校,也有不少优秀的二本高校和专科院校。
今天给大家盘点湖北的2所二本公办院校,本学实力强,有很深的行业背景,在当地有一定了影响力,毕业生就业率不错,而且录取分数也不是很高。
1、湖北科技学院
湖北科技学院位于咸宁市,前身为1937年创立的蒲圻简易师范学校和1965年创办的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是一所以医学和教育学为优势的湖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为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全国百所产教融合示范高校。
办学以来,学校培养了大批基层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人才,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专业推荐: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地理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临床医学、小学教育。
2、湖北理工学院
湖北理工学院位于黄石市,前身为创办于1975年的黄石工业学校,是一所以工为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入选“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
学校与省内外政府、高校、研究机构以及企业广泛展开合作,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研究生考取率也高于本省非“211”高校平均水平。
专业推荐:服装与服饰设计、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药学、环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