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地图河南地图全图
1、河南省南阳地图2、南阳在哪里?3、南阳市区域划分地图河南省南阳地图
最全面的,看看这个吧
包括:
南阳地图
南阳市交通旅游图
河南南阳辖区图
南阳市旅游景点图
南阳市政区图
南阳市卫星地图
南阳市区地图
邓州地图
邓州市辖区图
邓州市地图
邓州市区图
邓州市卫星地图
唐河地图
唐河县地图
唐河县辖区图
唐河县卫星地图
镇平地图
镇平县地图
镇平县辖区图
镇平县卫星地图
南召地图
南召县地图
南召县景区分布示意图
南召县卫星地图
新野地图
新野县地图
新野县辖区图
新野县卫星地星
内乡地图
内乡县辖区图
内乡县地图
内乡县卫星地图
方城地图
方城县地图
方城县卫星地图
淅川地图
淅川县地图
淅川县辖区地图
淅川县卫星地图
西峡地图
西峡县景点分布图
西峡县辖区图
西峡县地图
西峡县卫星地图
桐柏地图
桐柏县地图
桐柏县卫星地图
社旗地图
社旗县地图
社旗县辖区地图
社旗县卫星地图
南阳在哪里?
南阳,古称宛,河南省辖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全市现辖2个行政区、4个开发区、10个县。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省辖市。
南阳市政府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中州中路291号。
南阳市参考资料:。
南阳市区域划分地图
南阳市区域划分地图如下: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南阳市辖:2区、1县级市、10县,分别为:卧龙区、宛城区、邓州市、南召县、方城县、西峡县、镇平县、内乡县、淅川县、社旗县、唐河县、新野县、桐柏县。
南阳历史悠久。西周时,南阳属荆州,因在周的南部,被周人称为“周南”。
南阳旅游景点
1、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
伏牛山是秦岭山脉延伸至河南的余脉,东西绵延八百余里,伏牛山地质公园总面积则有5858.52k_。伏牛山山高林密,植被覆盖率有95%以上,具备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老界岭、龙潭沟、宝天曼、云露山等南阳有名的景点、自然景区就位于此。
另外,被誉为“中国恐龙之乡”的河南西峡县,就位于伏牛山的南麓,西峡恐龙园所展示的恐龙地质生态也是伏牛山的特色景点之一。
2、西峡伏牛山老界岭·恐龙遗址园旅游区
西峡伏牛山老界岭·恐龙遗址园旅游区,主要由老界岭和恐龙遗迹园两大景区组成,是集自然风光和地质科普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老界岭内群山叠翠、山川秀美、林海苍莽,四季景色异彩缤纷,素有“避暑胜地、度假天堂”的美誉。
西峡恐龙园则有着地质科普广场、恐龙蛋化石博物馆、恐龙馆、恐龙蛋遗址、仿真恐龙园等景点,涵盖了科普、观光、娱乐、休闲等元素。
3、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
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绵延于桐柏山脉中段的豫鄂两省交界地带,是古称"四渎"之一—淮河的发源地。这里山岭重叠,溪谷幽深,飞瀑流泉,林木葱茏,植被繁茂,有淮源、桃花洞、太白顶、水帘洞这四大特色景区景观。
同时,作为盘古、淮源、佛道、苏区多种文化遗迹汇集地,这里的历史文化同样积淀深厚,“洞下水帘寺”这座闻名海内外的中原佛教圣地,就位于此地。
4、丹江大观苑
丹江大观苑有着“水文化、佛文化、药文化、楚文化、商文化”,以一处集“观赏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养生性”为一体的中原休闲度假胜地和祈福圣地。
景区依托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丹江口水库,水面碧波千倾,天水一色,山清水秀,美丽如画,奇山异石,独具姿彩,从西向东依次分布着情人岛、龟岛、鹿岛及鹤岛四座岛屿。苑区依山旁水,山水相连,是镶嵌于丹江湖畔的一颗璀璨明珠。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南阳
中国50个省地图全图
中国共计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中国的行政区划情况如下:
省级行政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合计34个省级行政区。
地级行政区:293个地级市、7个地区、30个自治州、3个盟,合计333个地级区划。
县级行政区:965个市辖区、387个县级市、1323个县、117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1个特区、1个林区,合计2846个县级区划。
乡级行政区:8516个街道、20975个镇、8122个乡、966个民族乡、153个苏木、1个民族苏木、1个县辖区,合计38734个乡级区划。
扩展资料: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陆上边界2万多千米。领海由渤海(内海)和黄海、东海、南海三大边海组成,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千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
中国古代中原地图
中国古代中原地图如下: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当与外族对应时,中原又泛指中国。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中原地区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逐渐向外蔓延,扩大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汉族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民族以别于四夷而称中华。
中原地区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地区,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玄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辽朝、北宋、南宋、金朝、民国等先后有20多个朝代,3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
中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
中国有历史记载或考古证据表明较长时间的主要政权的八大古都中,中原地区占据四个,分别是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此外还有商丘、南阳、濮阳、许昌、登封、夏邑、偃师、虞城、淮阳、新郑等古都。
扩展资料:
中原文化既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
中原文化是以中原为基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约六千年至公元前约三千年的中国新石器时代。中原文化以河南省为核心,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逐层向外辐射,影响延及海外。
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的特点是多元的,而中原首先形成并成为全国性的中心。中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中原在古代不仅是中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的发源地。
根据中原文化内容的特色,大体可以概括为河洛文化、汉字文化、姓氏文化、根亲文化、三商文化、礼仪文化、中医文化、诗词文化、武术文化、戏曲文化、史前文化、神龙文化、政治文化、思想文化、名流文化、英雄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医学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18种文化。
总之,中原文化厚重、多元、经典,是一种典型的“圣”文化、“福”文化、“魂”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