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中元节为什么是祭祖大节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中元节为什么是祭祖大节以及中元节为什么是祭祖大节呢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七月十五为什么要叫“中原大会”还有叫“鬼节”
七月十五叫“中元节”。七月十五,就是所谓的中元节,也就是鬼节。传说在这一天的半夜,鬼门关会开启。所有的鬼都会从地下涌出,来到地面上,来领受后人为他们烧的纸钱。
我小的时候,不明白这中元的来由,记得每一年快到七月十五的时候,看到父亲在准备要烧给逝去的先人们的裱芯(这东西好象在万载县志上看到说还是家乡的三大特产之一,俗称“草纸”。一直以来家乡人们祭祀亡灵的时候都是用它来当作纸钱。不过,现在时代在进步中,似乎家乡的香烛店里也开始有不少面值一亿甚或十亿的冥府银行发行的大额钞币了)外面包上一张红纸,在上面毕恭毕敬地写上“时逢中元大会”的字样时,心里还在嘀咕,觉得父亲真是没文化,“中原大会”都会写错。哎,现在想起来,我那时真是太有文化了。
中元节的来历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
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它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中元节为什么叫鬼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
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华南为十三或十四,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
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
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死亡超过三年的称老亡人。
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
古代祖宗观念比较强的时候,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到了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这叫作“布田”。
有些地方有放水灯的活动。所谓水灯,就是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按传统的说法,水灯是为了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
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
那天店铺也都关门,把街道让给鬼。
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瓜果和一种“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们都听不懂的祭鬼歌,这种仪式叫“施歌儿”。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
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
天官赐福
农历正月十五日,谓天官下降赐福,是中国传统节日上元节。这一天人们贴对联,上联“吉庆有余”,下联“天官赐福”或“受天百禄”。
《梁元帝旨要》:“上元为天官赐福之辰。”图中天官人物及蝙蝠。天官头戴如意翅丞相帽,五绺长髯,身穿绣龙红袍,扎玉带,怀抱如意。
以天古、蝙蝠为主组成,“蝠”与“福”同音,借以表达吉祥、天官降福之意。
天官是授福禄的神人,天官大帝手执“天官赐福”四个大字横幅,背靠花团锦簇的“福”字,头顶脚下祥云和五只蝙蝠环绕,脚下寿桃,象征着“多福多寿”,天官大帝把美好幸福生活赐予人间。
地官赦罪
地官是中国民间信奉的神仙之一。道教奉天、地、水三神,亦叫三官,地官即其中之一。
地官名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隶属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灵之气和极黄之精结成,总主五帝五岳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
水官解厄
水官是中国民间信仰的神仙之一。道教奉天、地、水三神,亦叫三官,水官即其中之一。
水官名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隶属于太清境。
水官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
每逢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