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知识,包括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翻译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是什么意思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讽刺卖唱的女人有何用意?各位,题目说的“商女不知亡国恨”出自杜牧的《泊秦淮》。这里的秦淮指的是秦淮河,是长江下游右岸一条支流。历史上极富盛名,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近现代的作家朱自清和俞平伯去游了一趟,各写一篇文章,都叫《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说的就是这一条河。
南京在六朝的时候还叫建康,是国都,秦淮河从城中穿过,两岸酒家林立,于是豪门贵族,风流儒士均在此享乐游宴,到了唐朝,这里虽然已经不是国都,但此地人文风气已经形成,因此,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没有大的改变。“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一般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很多注本说是商人的女人,似乎不通,秦淮河地区,歌女更合当时的情景。而《后庭花》这个曲子名,显然是杜牧有意安排出来的。
另外,除了韵脚之外,
《后庭花》这个曲子也有来源,它原名《玉树后庭花》,是南朝陈的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所制,他沉溺于声色,不思治国富民,创作此曲终日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当然就是亡国,后世就把这首曲子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隔江”也有典故,当时隋兵陈兵江北,一江之隔的陈后主不以为意,依然享乐,亡国是必然的了。那么诗意就明显了,歌女们不知道亡国之恨,不知道这曲子是亡国之音,隔着江面仍然在唱亡国之音。
“商女”不知道这是亡国之音,那么听这首曲子的贵族、官僚、豪绅们显然也不在意这是亡国之音,仍然听得津津有味,但这些人不知道当下的唐王朝也正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而杜牧显然用意正在于此,他于轻描淡写之中,于婉转轻巧中透出辛辣的讽刺意味。文字里看似只是对当下实情的描写,却透着对家国的关怀,这当然是首绝妙的好诗,但到底他的这种对家国的关怀,显然是隔了一层的,因为在他描写这诗中情景时,他也是悠悠然游于秦淮河的听曲者之一,写这首诗,他也是在享乐中待着的一个,只是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只是醉生梦死的一群人里稍稍清醒的那一个罢了。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什么意思
意思是: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出处:唐代文学家杜牧的《泊秦淮》。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原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白话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扩展资料“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亭花"是什么意思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亭花"的意思是“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出自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泊秦淮》。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
扩展资料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有感而发之作,诗的前半段写秦淮繁华印夜生活,而后半段就由内心发出感慨,用以前统治阶级追求荒淫享乐生活最终导至亡国的屈辱历史,来讥讽目前们处于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必将重蹈覆辙。诗不长,但寓意深刻,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整首诗寄情于景,借景抒情,感深意切,语言简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杜牧的《泊秦淮》写作于晚唐,这时的社会矛盾十分突出,统治阶段昏庸腐败,边境危机重重,藩镇首领拥兵自封。但“秦淮”的奢靡生活,到处灯红酒绿,淫歌艳曲,联想到国势日衰,当权者仍昏庸荒淫,不思进取,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希望人们警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泊秦淮
关于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