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创作一幅关于劳动的绘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画一幅画)

七月网2180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描写的是什么场景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真实地描绘了农民的工作状态,他们像蜜蜂一样,每日都在黄土地上辛苦劳作。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创作一幅关于劳动的绘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画一幅画)

蜜蜂酿造1千克的蜂蜜,需要采集10千克的花蜜。来来回回总共要飞行32万千米,这个路程大约相当于绕地球8圈。同样,农民伯伯种地打粮需要经过整地、育苗、插秧、除草除虫、施肥、灌排水,最后到收成复杂的过程。整地,在种稻之前,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土地松软。育苗,农民伯伯首先会在某块地中培育秧苗,在秧苗长高到七八厘米时,开始插秧。插秧,是把秧苗仔细地插进稻田中,间隔有序。除草除虫,在秧苗成长的时候,需要时时照顾,拔除杂草,有时需要用农药除掉害虫。施肥,秧苗在长高时,需要施肥,让稻苗健壮地成长。灌排水,一般在插秧后,幼穗形成时,需要加强水分灌溉。收成,过去是农民伯伯用镰刀一稻一稻地割起,现在是用机器收割。

我们每餐盘中的稻米都是农民伯伯日复一日地辛苦劳作很长时间才得到的,他们像蜜蜂一样,劳动成果几乎都贡献了出来,我们一定要珍惜粮食,珍爱他们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看图作文

李华是一个不懂得珍惜的人。他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吃不了的食物就从窗户里扔出去。因为这个坏习惯,他的妈妈不知说了多少遍,“不要把吃不了的食物从窗户里扔出去,会打着人的!”可是李华一直是充耳不闻,为此,妈妈大伤脑筋。

有一天,李华的妈妈出去见朋友,临走前给李华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李华大快朵颐之后,又剩下了几块馒头。这时,他猛一抬头,发现窗户开着,便随手将馒头扔了出去。看着馒头飞出窗外,李华觉得有趣极了。

这时,李华的同学张小伟正路过李华家,一块馒头从天而降,正打在他头上,疼的他嗷嗷直叫。李华知道自己扔馒头打着人,连忙从窗户里探出头来道歉。张小伟见是李华打着自己了,并没有生气,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个好主意来帮助李华改掉这个坏习惯。只见他微笑着说:“没关系,李华。我正有事找你呢!”“你找我有什么事呀?”李华很好奇。张小伟说,“我忘了怎么背《锄禾》这首诗了。你能告诉我吗?”李华说:“这不简单,我背给你听。‘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时,张小伟趁机说:“是啊,‘粒粒皆辛苦’啊!这块馒头,你是不是也不应该浪费呀!”听到这里,李华若有所思,他突然明白了张小伟的良苦用心。他感激地对张小伟说:“谢谢你,你教会了我不浪费粮食,我以后肯定会注意的。”

习作看图.仔细看图写一篇作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悯农》人人都会背,但是都知道它的含义吗?

我是个在父亲爱,母亲疼中长大的孩子,妈妈知道什么是“早期教育,”所以在我很小时,就教我背古诗,其中就有《悯农》。现在我长大了,回想起来,也许那时我真的太小了,不然就不会在我脑海里留下这一幕:

“不吃,我就是不要吃。”我穿着妈妈特地买的小围裙,围着饭桌一圈一圈地跑着,妈妈跟在后面紧追着我。那是在捉迷藏吗?不是,那是妈妈在喂我吃饭。不知为什么,我从小就不喜欢吃米饭,见了米饭就跑,即使再饿,我也只是吃几口,而且从不吃完,吃起来就像三瓣嘴的兔子,吃一口饭,还要掉几粒米出来,吃好了,能看见桌子上掉满米粒。虽然那时爸爸妈妈经常教育我,让我改掉这毛病,但我想:这些米粒,最多几角钱一斤,浪费几粒又没事。

这种想法在我脑子里持续了很久,直到9岁那年。我和爸爸妈妈到爷爷去。爷爷奶奶都是农民,那时正直插秧季节,我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去插秧。但是爷爷奶奶不放心,只让我蹲在田梗上插。刚插一会儿,我就觉得腰酸背痛,也许是蹲着的原因,我的脚也有点麻了。听说水田还有蚂蝗,如果让它咬到了,那可不是好受的。一粒米,经过插秧、管理、收割、脱壳等许多工序,才到饭锅里,这一粒米,要经过多少人的手哇。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时,我才明白它真正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