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重阳糕怎么做 重阳糕怎么做

七月网5430

重阳糕怎么做

重阳糕的做法如下:

重阳糕怎么做 重阳糕怎么做

食材:糯米粉130克、粘米粉130克、豆沙馅200克、水115克、白糖40克、红枣适量、葡萄干适量、黑芝麻适量、蜜枣适量、核桃仁适量。

1、糯米粉和粘米粉还有白糖倒入一个大碗中,用筷子调匀,然后倒入清水,这个比例的水量是刚刚好的,千万不要倒多了,如果家里没有电子称,可以一边倒一边搅拌,看状态。

2、粉加水之后不是面团的状态,而是这种半干湿状态,怎么判断这个半干湿状态呢?用手抓起一把攥紧,然后松开手成团,用手指一摁会散掉,这样就可以了。

3、把调好的粉过筛,这里过筛的目的是把粉的颗粒筛开,所以不需要网眼特别细的筛子,不然你会筛到崩溃。

4、选两个模具,我用了一个6寸的蛋糕模具,一个竹子蒸笼,比这个模具小一点,模具里边刷上一层薄薄的油,为了方便脱模,蒸笼下边铺上屉布或者吸油纸都行,倒入筛好的粉,不要用力去压,找一个勺子推平就行了。

5、先把这两个上锅蒸10分钟成型,拿出来再放豆沙馅,这样好操作些。

6、把蒸好的米糕取出,铺上一层豆沙馅,馅料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口味随意添加,经过蒸至,米糕已成型,再铺豆沙馅的时候就不会米粉和馅料混合在一起了。把剩下的米粉再倒入模具中,用勺子或者刮刀铺平。

7、摆上红枣、蜜枣、核桃仁、葡萄干,最后再撒上黑芝麻,红枣个头太大也会太高,我们用剪刀一剪为二,这样铺到上边看起来很平整,而且蒸的时候也易熟透。最后把做好的重阳糕上锅再蒸30分钟,关火焖2分钟,拿出来晾凉脱模切块便可以吃啦。

重阳糕的简单做法

重阳糕的简单做法如下:

用料:米糕粉原料:糯米粉65g、粘米粉85g、糖粉25g、水70g、核桃红枣馅:核桃仁50g、红枣80g、枸杞10g、麦芽糖60g、清水适量、核桃仁50克。

步骤:

1、准备好红枣馅原料。

2、核桃仁放入烤盘送入烤箱,烤箱温度150度大约10分钟左右,烤到出香味即可。

3、红枣去核,放入破壁机中,加适量水水放得越多你炒的时间就越久,所以只要破壁机能搅拌即可,把红枣打成枣泥。

4、把打好的枣泥倒入不粘锅中,把麦芽糖和枸杞放入锅中一起翻炒,直至粘稠后把核桃仁放入一起拌匀。

5、准备好米糕原料。

6、把糯米粉和粘米粉,糖粉放入一起,加入清水和玉米油用手搓均匀把结块的粉搓散,盖上保鲜膜静置二十分钟,用筛网把拌好的粉用勺过筛。

7、准备1个模具(我用的是6寸活底模具),模具内铺上硅油纸,以便脱模,周边可以刷一层玉米油。

8、把筛好的米饭粉一半铺入模具中,千万别压紧,只需轻轻铺平即可,放入蒸锅内,水开后蒸5分钟定型,取出把核桃枣泥铺入中间。

9、再把余下的一半米粉铺在核桃枣泥上面,用红枣和蔓越莓果点缀;继续放入蒸锅内蒸25钟关火,焖5分钟取出即可享用。

10、松软甜香非常好吃。

11、泡上一壶菊花茶,品尝一下“重阳糕”,健康快乐。

重阳糕的做法

重阳糕是怎样制作

1、重阳糕是怎样制作

原料:粳米粉、糯米粉、豆沙、干果、果脯、糖、油、清水。

做法:将粳米粉、糯米粉、白糖、油、清水一起搅拌,揉搓成干湿适中的松散的粉状;将搅拌好的粉静置一段时间,充分吸收水分后过筛成细粉;取糕屉,平铺清洁的湿布,放入一半的糕粉抹平,放入锅中先蒸5分钟;取出糕屉铺上一层豆沙抹平,再倒入另一半糕粉抹平,表面撒上各色干果、红绿果脯肉,放入锅中继续蒸约20分钟;将蒸熟的糕取出,用刀切成菱形,漂亮美味的重阳糕就做好啦!

2、重阳糕的食用指南

由于吃重阳糕有不少禁忌,很多人不适合食用,节日的气氛未免有些被破坏,这时候,如果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重阳糕,也不是完全不能吃的。高脂血症、冠心病患者可以选择不含猪油的重阳糕;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可以自己制作一些经过发酵的重阳糕;胰腺炎患者可以选择清淡的、脂肪含量少的重阳糕;糖尿病患者可以制作一些不加糖的椒盐品种的重阳糕等等。

3、重阳糕的营养价值

粳米:粳米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少高血压的机会;粳米能预防糖尿病、脚气病、老年斑和便秘等疾病;粳米米糠层的粗纤维分子,有助胃肠蠕动,对胃病、便秘、痔疮等疗效很好。糯米粉: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索B2、烟酸及淀粉等,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重阳糕的民族文化寓意

重阳糕,也叫花糕或重阳花糕,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糕点;顾名思义,乃夏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节物。此糕的制作方式和食用习俗,因地而异,关于它的源起和民俗文化的寓意,也有多种说法。

一般认为重阳糕源起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称,汉代时,汝南人桓景师从费长房学仙。某日,费长房告诉学生:九月九日有大灾降临你家,可教家人缝制布囊,内盛茱萸,系之臂上,届时登山饮菊花酒,灾祸可消。桓景依言行事,果然无恙。后人仿效,遂形成插茱萸等一整套重阳节俗。约自宋代起,重阳节食“重阳糕”的习俗正式见于载籍,如吴自牧《梦粱录》卷五记临安(杭州)重九之俗:“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插小彩旗,名‘重阳糕’度其原意,是一般市民因受都市地貌和物产资源的限制,欲登高避祸或采集茱萸多有不便,故以食糕代替登高(糕)、以插纸旗代替插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