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困在哪里
江西,位于中国的东南方,是中国红色革命的摇篮。这个16.69万平方公里的东部大省,近年来,经济总量一直在我国中等水平徘徊。省会城市南昌更是在全国城市中缺乏存在感,提起江西人们能想到的除了庐山和井冈山,恐怕就是景德镇的瓷器了,与其周围省份形成强大的落差。这样的成绩着实让人不解,为什么拥有如此良好的区位优势的江西,经济却发展不起来了?
1、江西经济差强人意
2020年,江西省GDP为2.67万亿元,在中国31个省市中排名第15位,比2019年上升一位。其省会城市南昌,2020年的GDP为5745.51亿元,在31个省会中排名第16位,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36位。而纵观江西的周边省份,个个都是有钱的主,南边广东,GDP11.08万亿元,是江西的4.15倍,北边湖北4.34万亿元,是江西的1.6倍,安徽3.87万亿元,是江西的1.45倍;东边浙江6.46万亿元,是江西的2.4倍;福建4.39万亿元,是江西的1.6倍;西边湖南4.18万亿元,是江西的1.56倍。如果比较省会城市,江西的差距就更加明显,表现最佳的广州2.5万亿元,是南昌的5倍,表现最靠后的福州和合肥也有1万亿元,是南昌的两倍,形成了所谓的环江西经济圈。
按照国务院关于我国东中西和东北地区的划分标准,江西属于中部省份。江西在中东部地区中经济总量仅高于海南、天津和山西。鉴于海南和天津较小的规模,江西在中东部地区能打得过的就只有山西了。遥想建国初期,江西可是属于华东地区,1961年,华东经济协作区成立,包含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东等六省一市,这六省一市的行政区划代码,也就是我们身份证的前六位,也均以“3”开头。还记得2006、2007年春节的时候电视台还曾举办过“华东六省一市春节联欢晚会”,那个时候江西可是名副其实的华东省份,但现如今,江西已经被其他五省一市的兄弟彻底拉开了距离,甚至在中部省份都要垫底了。
具有国家科技风向标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资助的时候,也将江西省列为可申请地区基金的行列,与内蒙、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广西、海南、贵州、云南、甘肃以及其他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享受同等待遇,这是除了海南之外,唯一获此“殊荣”中东部省份了,江西几乎可以被划入西部省份行列了。由此可见,江西的落后可算得上有目共睹。但是,按理来讲不应该啊,江西南接闽越,北邻鄂皖,西靠湖湘,东达沪杭,良好的区位优势让其他省份羡慕不已啊。同时江西自然资源丰富,赣州是全国出名的稀有金属产地,省内有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长江八大支流之一的赣江。于此同时,江西也是人才辈出,历史上人文墨客云集,欧阳修、汤显祖、王阳明、王安石、无一不是名流之辈。江西如果发展经济,可以说是握得一手好牌啊,但为何会打成现在这副局面呢,这其中可谓暗藏玄机。
2、江西的穷与富
首先要注意的一个概念,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是江西的经济总量落后,但我们从来没有说江西穷,这可是两个问题。当我们说一个地方穷的时候,一定是指老百姓过得穷,人民的日子苦,如果我们的老百姓手里很有钱,日子过得很富足,而只是政府的手里没有钱,那叫什么穷呢,充其量只能是民富官穷,江西的问题大概就类似于此。
为什么说江西的老百姓不穷,我想只要到过江西,尤其是到过江西农村的人应该深有感触。在没到江西之前,我对江西的印象也是穷,但直到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了江西之后才发现,江西老表的日子过得滋润啊。但凡去过江西农村地区的人会发现,江西的农村建设的非常好,几乎家家都是三层小洋楼。江西人的宗族观念很强,走得不远的人都有回农村老家盖房子的传统,所有在农村建设的新房几乎都是三层起,如果放在城市都是妥妥的别墅啊,有些条件好一点的家庭建设的房子甚至远比城市的别墅要豪华,游泳池、KTV、地下酒窖一应俱全。根据当地居民介绍,一个普通建设的三层楼房加上装修造价起码在40万左右,好一点的要接近60万,如果装修豪华一些可能要接近100万。大家知道,农村自建得房子肯定不能贷款30年的,一个普通家庭能拿出40-60万元存款建设一栋楼房,这绝对让很多农村人错愕不已,对比我的老家,甚至超乎想象。
我的老家在江苏北部,就是人们常说的苏北。从走出省有人知道我来自江苏,都会寒暄几句说江苏是好地方啊,富裕发达啊。不错,苏南确实是富裕发达,但是对于我这个来自来自农村的苏北人而言,却很少能感受到发达为何为。即使现在,每回到农村老家,一种不发达的感觉还是会迎面扑来,低矮的砖瓦房,长满杂草的乡间小路、房屋后面肮脏的茅房,除了村口新铺的水泥路,几乎感受不到和小时候的差异。这么多年,苏北的城市是越建越好了,但是农村几乎没有大的变化。在苏北,农村人不崇尚于回村里盖房子,而是喜欢往城市走,至少走到县城。老家依然有人生活在村里,但时至今日,让他们拿出40-60万的存款到县城去买个房子那也是奢望啊,这对很多奋斗了几十年的农村家庭而言依然是个很大的数字。
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直观感受,我找来了关于江西和江苏两个省份的权威统计数据,做个对比。我重点对比的是三组数据,分别是GDP、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中GDP反映了地区发展程度,人均GDP反映了地区的经济水平,而人均可支配收入则实实在在地反映了地区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是人民是否富裕的核心指标。江苏有13个地级市,分别是苏南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苏中的扬州、泰州和南通以及苏北的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和盐城。13个地市号称13太保,外人常以为富裕而出名。江西虽然面积比江苏大,但是只有11个地级市,分别是南昌、新余、鹰潭、九江、景德镇、宜春、萍乡、吉安、赣州、抚州和上饶。多数地市可能在全国并不算知名。我们首先对比一下两省的GDP,不对比不知道,一对比发现江苏真是有钱啊,就连苏北最垫底的宿迁跑到江西都能排第四,3099亿元,仅比九江差一点点。苏北的老大哥徐州更是不得了,7400亿,直接碾压江西省会南昌的5596亿。如果说苏北经济强劲可能是因为人口众多,那我们对比一下人均GDP你会发现,苏北垫底的宿迁到江西依然可以排到第五,而老大哥徐州也仅次于南昌,排名第二,这还得了,苏北可以说全方位超越了九江、景德镇等江西地级市。但是如果我们比较人均可支配收入,那就是另外一个局面了,苏北老百姓的钱袋子瞬间憋了。以城镇居民为例,徐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36215,这个成绩在江西也只能排名第九,苏北垫底的宿迁就更不用说了,到了江西依然垫底,只有30614,比江西最靠后的抚州还少了4000元。这样的苏北能算是富么,但如果说苏北很穷,估计你们也不信,那同样,江西能算是很穷么?虽然统计数据显示苏北农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江西九江、上饶、赣州等地,但是深入到过江西和苏北农村地区就会发现,江西农村地区居民的住宿条件绝不是苏北农村可比的,出了三层楼房,老百姓的生活也是可圈可点,外出务工打零工比比皆是。但是在苏北,老百姓除了种地还是种地,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怎能不穷。因此苏北的穷是来自老百姓的穷,而江西的穷则表现为政府的穷。富政府不一定有富百姓,穷政府也不一定就出穷百姓。浙江的数据更好的验证了这一点。2019年,浙江11个地级市,GDP总量超过江苏徐州的只有杭州和宁波,最落后的衢州、丽水和舟山三市,GDP分别只有1400亿元上下,不足徐州的五分之一,但是以上三地城镇和农村地区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远远超过徐州,高达46437元和21931元,可以说是藏富于民的典范。
江西曾经固然也有过21个国家级贫困县,但是至少老百姓不用为吃饭而发愁,这与我国其他欠发达地区赤贫式的穷截然不同的。当然,尽管如此,江西经济的落后也是不容置疑的,除了GDP的落后,还包括财政收入的不足,对教育、基础设施投资、城市建设等等方面的投资欠缺等等。不过时至今日,通过脱贫攻坚战,江西曾经的21个国家级贫困县都已经成为历史,江西也开始慢慢由经济欠发达省份开始向全面强省转变,那么是什么导致江西经济一直在地位徘徊。那就是在国家战略规划和长期发展中迷失的江西工业。
3、江西如何突围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要能够顺应时代和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唯有如此才能获得发展的红利。对于国内各个省份而言,其经济的发展就要顺应国家的趋势和战略。而江西则在国家的战略发展背景下数次错失良机。
中国成立以来的70余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1949-1978年以国家战略为导向的计划经济阶段;1978-2012以改革开放为主线的国际贸易阶段以及2012年至今以高科技产业为导向的新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一五时期,苏联援建了我国156个工业项目,奠定了此后我国的工业基础和产业分布。这156个项目大多分布于东北、华北,支撑了东三省30年的辉煌。中部的湖南、河南、山西也有部分项目落户,但江西除了建设了大吉山、岿美山等钨矿之外,其他重工业企业几乎没有,这直接导致了江西的工业基础先天薄弱,只能吃资源的饭。时至今日,江西省内最大的公司依然是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其年营收几乎是第二名江铃汽车集团的三倍。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作为世界的工厂,我国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同时也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在国际贸易中赚取了充足的原始资金。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国内各省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有的成为了制造业基地;有的在承接产业的转移;有的提供能源,而有的只能提供廉价劳动力。其中扮演制造业基地的省份无疑成为了最大的赢家,比如广东,一直高歌猛进,诞生了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珠海等一大批工业强劲的现代城市,长期稳坐国内省份第一把交椅。浙江和江苏的情况也类似。但是仅有能源输出的山西和内蒙就好不到哪里去了,长期依赖能源红利,弱化了工业基础,经济没有长期增长的动力。同样,只有劳务输出的河南、山东、湖北、湖南和江西也不容乐观,只能依靠外出务工来维持当地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过湖南、湖北、河南等省份在改革开放之前已经建立起了基础的工业体系,在改革之后的浪潮中不断崛起,支撑国家战略的同时也在承接沿海省份的产业转移,使得这些省份的经济也获得了一定的增长。北面武汉有武钢、武重、武船和东风汽车,西边长沙有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株洲南车集团等企业,无不为本省经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江西非常遗憾,除了江铃汽车支撑的汽车工业,其他几乎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工业体系。2000年以后,江西曾经一度发展光伏产业,新余曾被称为世界太阳能之都,但随着赛维集团这个亚洲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多晶硅片生产企业的衰败,江西光伏深受重创。一步慢,步步慢,江西因为没有在建国后及时地建立起工业体系,在改革开放的30年红利期中错失了诸多发展机遇。
2012年的新发展阶段,国家倡导创新驱动发展,要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要产业结构全面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于是,全国各省份都在加紧布局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等产业,广东、浙江、山东等地都提出了机器换人计划,要加速智能制造的发展。在这一波的高科技产业发展中,江西的近邻福建和安徽抢占了先机,福建的半导体产业与安徽合肥的量子产业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那么江西能否顺势追赶呢?近年来,江西大力倡导发展ARVR产业,XR是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是该技术领域的应用目前尚未显现,江西是否能够在下一轮的技术变革中赢得发展先机,有待市场的考量。
除了产业基础薄弱,江西的发展还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制约,高铁就是其一。时至今日,我国高铁正由四纵四横走向八纵八横,但江西的高铁无论是省内连接和向外连接都落后一步,南北大通道昌赣高铁2019年才开通,解决了江西省内南北大通道的问题。但是由南昌出发,北上北京南下广州深圳都还没有直连的高铁,向北要借道武汉或合肥,向南则要借道长沙,江西原本紧邻广东,但是南昌到广深的时间比长沙还久,限制了江西与一线城市的连接与沟通。赣深高铁的开通将有望改变这一局面。
此外,人才也是江西发展的又一困境。江西乃人杰地灵之地,江西老表的口碑是响亮的。但是大多数江西人才都飞走了。南面赣州,距离南昌的距离与距离广州的距离相当,赣州人到广州深圳工作的居多;北面九江到武汉、合肥、杭州、南京甚至上海都在3小时车程;西面的萍乡紧邻湖南,长期与长沙保持暧昧关系,江西良好的区位优势反而成为了人才外流的驱动。赣深高铁的开通很有可能会进一步加速江西人才的外流,促进发达省份对江西人才的虹吸。因此江西要留住人,吸引人才在赣工作,还需要建立良好的引人留人的机制,就像武汉前两年推出的百万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一样,南昌也需要在营商环境优化、人才就业创业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以吸收更多的人才为江西的发展献力献策。
任何国家、地区、组织和个人的发展都不能脱离大环境而独善其身,否则将是无根之木。我们必须要看到大环境的发展趋势,在全球的发展背景和国家的发展战略下谋篇布局,迎难而上,做出贡献进而从中获益。江西经济落后的同时,正是其他省份高速崛起的时期,更是我国经济的黄金发展期,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要想在下一步的发展中赢得先机,江西必须要能够把握住国家的战略大势,并从中进行清晰的自我定位,与时俱进,尤其是要“敢为天下先”勇气和决心,才能超越历史,赢得未来。
江西为什么要建立三大城镇群三大都市区
继南昌大都市区、赣州都市区和九江都市区之后,日前吉泰城镇群横空出世。近年来,江西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目前全省三大城镇群(信江河谷城镇群、新宜萍城镇群、吉泰城镇群)和三大都市区(南昌大都市区、赣州都市区、九江都市区)的城镇总人口达到2000万以上,占全省城镇总人口的85%以上。
江西三大城镇群三大都市区,意味着发展潜力无限,但真正潜在的价值却是这些地带的旅游资源。
江西“一群两带三区”的城镇化空间结构图。
一、吉泰城镇群
近日,《吉泰城镇群规划(2016-2030)》正式对外公示。该规划涉及吉州区、青原区以及吉安县、吉水县、泰和县两区三县的全部行政辖区,总面积为8658平方公里。
按照规划,在城镇发展方向上,规划中心城市1个,人口100万-300万,包括吉安主城区、吉安县城、凤凰镇以及永和镇。副中心城市2个,为吉水副中心城市、泰和副中心城市,人口20万至50万。
其中,吉安中心城市将打造为赣中地区交通枢纽和区域中心城市、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以庐陵文化和秀美山水为特色的绿色宜居城市;吉水、泰和重点打造江西省中部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吉泰走廊的工业制造和物流贸易基地。
泰和县,泰和有多处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泰和快阁始建于唐乾符元年,黄庭坚、陆游、文天祥、杨万里等文人骚客都曾亲临游览题咏。泰和还是革命老区之一,革命胜迹遍布泰和县各地。同时,还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
泰和快阁
天湖山
天湖山海拔1152米,景区内古木参天,飞瀑成群,怪石林立,奇峰突兀,风景独特。有万亩高山草甸,百亩三尖杉林、杜鹃林、天然高山茶场。山顶有湖和古庙。天湖山脚下的西阳村是畲族民族村,畲族民俗文化令人耳目一新。
紫瑶山
紫瑶山,位于江西省泰和县境东部,海拔906米,是泰和的旅游胜地之一,是一座充满神秘故事的山。
泰和麻州
如烟如画,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麻洲位于泰和县城南面塘洲镇朱家村赣江边,又称金滩古林,占地一百多亩。岸边古木参天,森森郁然,约有古樟500余株,每株均在500年以上,其中很多樟树高大粗壮,四人难抱。麻洲是个天然的度假村。
二、信江河谷城镇群
“1+5”信江河谷城镇群以上饶市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周边的广丰、玉山、横峰、弋阳、铅山五个县,面积达1万多平方公里。
按照规划,将形成“一带两轴三片区”的具有森林城镇簇群特色的城乡空间结构。(一带:指信江河谷城镇带;两轴:指北部特色城镇轴与南部城镇聚集轴;三片区:指北部、中部、南部差别化发展片区。规划到2030年,城镇群总人口48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1%,城镇人口340万人。
信江是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发源于浙赣两省交界的怀玉山南的玉山水和武夷山北麓的丰溪,在上饶汇合后始称信江。干流自东向西流向,流经上饶、铅山、弋阳、余干等县市。
信江
信江流域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位于信江上游的三清山和支流白塔河中、下游的龙虎山均为道教圣地。
铅山河口古镇
铅山县城的河口镇,曾是历史上江西四大名镇之一。清乾隆年间,河口进入鼎盛时期,闽浙皖赣川广荆苏等货物集散于此,转销全国,成了商贾云集的“八省通衢”之地。如今,这里仍保留着旧时繁华的印记和古朴的风貌。
弋阳龟峰
龟峰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处江西东北部的弋阳县城郊。龟峰风景优美,集自然精华,纳人文风采,聚天下名山之险、幽、奇、秀于一体,融儒释道三教文化于一炉。
三、新宜萍城镇群
目前,江西正在编制《新宜萍城镇群发展战略规划(2015-2030)》,届时将以新余、宜春、萍乡为中心,以三座城市间重点县城为节点,以沪昆铁路为纽带,让赣西由“一群城镇”升级为一个“城镇群”。预计该规划将于今年底之前正式出台。
据悉,新宜萍城镇群将由资源依赖型向现代农业、服务业和旅游业转型,突出当地的红色文化、山水资源。届时,仙女湖、明月山和武功山等优势资源将整合起来,打造成“国家公园”,改变以往各自为政的局面,满足当前假日经济发展需求。
新宜萍城镇群还将构建“组合城市”模式,打造萍乡-芦溪、宜春-万载、新余-分宜等三大组合城市。据悉,新宜萍三市之间计划建设一条赣西城际快速路,将城镇群串联起来。
芦溪县位于江西省西部,为省辖市萍乡的东大门。芦溪境内多山,主要为绵亘于罗霄山脉的武功山,主峰金顶海拔高度1918.3米,在安福境内,为江西省第一高峰。
武功山金顶
武功山主峰白鹤峰(金顶)海拔1918.3米。金顶的“江南祭坛群”,距今17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华夏一绝”也是武功山三大绝景之一。
东阳古村
东阳,一首古老延绵的诗,这里历史悠久灿烂,代代人文鼎蔚,是著名的“长寿村”。
发云界
发云界因其在天欲雨时有云雾腾空而起而得名。发云界养在深闺人不识,一朝面世众人惊,旖旎的高山草甸,气势磅礴的“千丈岩瀑布”,青龙山枫林如画,一步一景,一步一叹。发云界承造物之垂青,集大自然之灵秀,山与张家界竞奇,水与九寨沟媲美。
四、南昌大都市区
南昌大都市区:包括南昌市辖区、抚州市辖区、南昌县、新建区、安义县、奉新县、高安市、丰城市、樟树市、靖安县、进贤县、东乡县、余干县、永修县等。
定位:南昌作为省域中心城市,将推动城市向科教创新、花园休闲城市发展方向转型,建成辐射影响力强的区域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打造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区域中心城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南昌大都市区也是江西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三大都市区之一。
南昌:如今来南昌旅游,已经不仅是梅岭、滕王阁等景区,坐在滕王阁游轮上观赏赣江一江两岸灯光秀才算真正到过南昌。
赣江一江两岸灯光秀获得了“最多建筑参与固定性声光秀”项目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
全长8公里的293栋建筑同时参与一场声光表演,每年耗费电费约两三百万元,但带动的旅游收益与对城市形象的提升价值,却不可估量。
五、九江都市区
以九江中心城区为核心,强化长江沿岸152公里的城镇发展和资源要素集聚,沿江联动瑞昌市、九江县、湖口县、彭泽县形成沿江产业发展带;向南联动庐山风景名胜区、共青城-德安、星子县、都昌县;引导昌九城镇走廊的轨道站点周边地区的开发,整合环庐山地区资源。
定位:九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新引擎、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中游航运枢纽和国际化门户、江西省区域合作创新示范区。根据2014年江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九江都市区是江西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三大都市区之一。
九江为江西北部门户。北隔长江、幕阜山与与安徽、湖北相邻。九江雄蟠赣北,濒江扼湖,山水得天独厚。匡庐奇秀,天下闻名,佳境美景奇诡瑰丽。
庐山
庐山是中国山水诗的摇篮,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其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其中以苏轼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为著名。
庐山三叠泉
庐山西海
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地跨永修、武宁两县,总面积680平方公里,是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山岳湖泊型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六、赣州都市区
以赣州市中心城区、赣县、上犹县为主体,覆盖信丰县、于都县、崇义县、大余县和兴国县。
定位:赣州是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拥有三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全省唯一的综合保税区。赣州是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和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示范区、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赣州都市区也是江西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三大都市区之一。
上犹县
上犹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西部,赣江上游,是赣粤湘三省交界处保存完好、融山水为一体的生态功能区,森林覆盖率高,且水质空气质量好。上犹县以水量丰富,电力十足著称,大小湖泊水库遍布全县。
上犹陡水湖
齐云山位于上犹县五指峰乡和江西省崇义县思顺乡交界处。是诸广山脉的主峰,海拔2061米。总面积15平方公里。这里山势巍峨,终日云腾雾绕。
崇义县
崇义县位于江西省西南边陲,章江源头,崇义县旅游资源丰富,有幽深莫测、奇险瑰丽的聂都溶洞群;美丽壮观的上堡梯田。
大余县
大余县位于江西省西南端,赣州市西南部,章江上游,庾岭北麓。三面环山,地势西高东低,以低山丘陵为主。
大余丫山风景区
大余县有闻名的丫山风景区,景色优美独特,内有瀑布20多处,巍峨的峰峦,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大余众多的旅游胜地,是旅游的好去处。
”一群两带三区“城镇化格局初步形成
江西是传统农业大省,长期以来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江西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目前“一群两带三区(鄱阳湖生态城市群,沪昆、京九沿线城镇发展带,南昌九江赣州都市区)”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初步形成。
江西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应当发挥江西本土旅游资源优势,在三大城镇群和三大都市群建立的同时,发展旅游业,以得到更长远的发展空间。
别再吹啦,以前昌九高速建成后,就提出昌九工业走廊。前几年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圈。结果是空喊口号。江西至今没有一家拿得出手的企业。都是小打小闹。看看周边几省。江西你太落后啦。别再吹牛啦!
发展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靠实际行动。成功不是高高的楼阁,也不是海市蜃楼,是要靠人才去拼搏加务实,才能一点点取得变化,积小发展汇聚成大发展。事业的道路上,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在眼下经济打得白热化的时候,经济比较饱和的状况下,需要创新思想,多出好点子,城市的重点发展与规划,需要与时俱进不失时机地提上议程:创建三大城市群,南昌九江宜春大城市群,上饶鹰潭景德镇大城市群,吉安赣州大城市群。对接沿海周边的经济往来机遇。筑起大都市大城市群清晰的规划图,开拓进取,坚定不移的执行,利用党的优惠政策与大力支持,创新思想,有力有为,开创江西崛起的新局,让,被环江西的尴尬,能有力扭转被动局面化腐朽为神奇,开创中部崛起的新局面。奋起直追上祖国腾飞的步伐。江西驰名,将会,逐步竟跟祖国繁华都市群繁华的大舞台。
一、江西的三大都市区(南昌都市区、赣州都市区、九江都市区)无疑是江西最重要的三个城市。三市的人口高达2000万人,占全省人口的44%。三市的GDP产值达8645%,近全省GDP产值近50%,因此可以说,三市强则江西强,三大都市区的发展对江西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与作用。二、江西经济的发展,显然需要其他8个城市的共谋发展。江西三大城市群:赣东的以上饶、鹰潭为主的信江河谷城市群,以新(余)宜(春)萍(乡)三地市为主的赣西城市群,以吉安为主的赣中城市,江西经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这些城市的共同发展…
江西三大都市区分别是南昌,九江,赣州。南昌是省会,必须发展大都市以龙头作用带领全省腾飞。九江作为江西唯一沿江口岸城市,发展航运工业,有助于江西省特别是南昌地区货物,可以通过九江航运口岸经长江运抵各地。而赣州作为江西省人口和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又毗邻珠三角,可以很好的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吸引大湾区企业在此投资兴业。而赣州庞大的人口基数可以很好地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江西的三大都市区,南昌就像一条龙,赣州九江则像龙的双翼,只有发展好这三大都市区,南昌龙生双翼,江西经济才能腾飞!
江西建立三大城镇群三大都市区是职能部门请专家敲定的。早二十年前我在江西待过较长一段时间,几乎走遍了整个江西,有一定印象。江西要想全新亮像应着考虑各方意见及民意。尽快赶趟,集中红色旅游,打造大品牌。我个人提议:昌九经济走廊(环鄱阳湖经济圈),信江非遗文化集群开发(龙虎山道教文化,戈阳戏曲文化,上饶书院文化。)。赣吉瑞红色旅游开发。新宜萍袁河古遗址古文化的开发保护。这四大都市集群开发,资源整合,综合有序地启动后。江西将会有长足的发展,呈现给国人崭新面貌。望政府有关部门采信。
江西整一个发展都是不均匀的,富的富穷的穷,省会城市南昌也是在不断的扩大板块,建立高度集中的几百万大都会。一些社会基础较好的市也在打造百万都市,所以很多周线都在大力开发。第一就是发展人,大力开发房地产。
三大城镇群的建立和三大都市是相互呼应的,点到面的发展,缩小差距。
江西自古以来人杰地灵。江西风景独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滕王阁位居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始建于唐朝,因初唐诗人王勃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人苏轼从各个角度看庐山,寥寥几句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庐山的千姿百态。
《游武功山》明·徐霞客
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岭堪比武功山。
观日景如金在冶,游人履步彩云间。
【通天岩】王守仁
青山随地佳,岂必故园好;
但得此身闲,尘寰亦蓬岛。
西林日初暮,明月来何早;
醉卧石床凉,洞云秋未扫。
通天岩位于赣州市西北郊。石窟开凿于唐朝,兴盛于北宋,至今保留了唐朝至宋代的石龛造像359尊,被称为“江南第一石窟。……江西人杰地灵。
近年来,江西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目前全省三大城镇群(信江河谷城镇群、新宜萍城镇群、吉泰城镇群)和三大都市区(南昌大都市区、赣州都市区、九江都市区)的城镇总人口达到2000万以上,占全省城镇总人口的85%以上。
江西三大城镇群三大都市区,意味着发展潜力无限,但真正潜在的价值却是这些地带的旅游资源。
江西“一群两带三区”的城镇化空间结构图。
“一群”为鄱阳湖生态城市群。
一、新宜萍城镇群
目前,江西正在编制《新宜萍城镇群发展战略规划(2015-2030)》,届时将以新余、宜春、萍乡为中心,以三座城市间重点县城为节点,以沪昆铁路为纽带,让赣西由“一群城镇”升级为一个“城镇群”。
新宜萍城镇群还将构建“组合城市”模式,打造萍乡-芦溪、宜春-万载、新余-分宜等三大组合城市。据悉,新宜萍三市之间计划建设一条赣西城际快速路,将城镇群串联起来。
据悉,新宜萍城镇群将由资源依赖型向现代农业、服务业和旅游业转型,突出当地的红色文化、山水资源。届时,仙女湖、明月山和武功山等优势资源将整合起来,打造成“国家公园”,改变以往各自为政的局面,满足当前假日经济发展需求。
二、吉泰城镇群
其中,吉安中心城市将打造为赣中地区交通枢纽和区域中心城市、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以庐陵文化和秀美山水为特色的绿色宜居城市;吉水、泰和重点打造江西省中部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吉泰走廊的工业制造和物流贸易基地。
三、信江河谷城镇群
按照规划,将形成“一带两轴三片区”的具有森林城镇簇群特色的城乡空间结构。(一带:指信江河谷城镇带;两轴:指北部特色城镇轴与南部城镇聚集轴;三片区:指北部、中部、南部差别化发展片区。规划到2030年,城镇群总人口48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1?城镇人口340万人。
四、南昌大都市区。定位:南昌作为省域中心城市,将推动城市向科教创新、花园休闲城市发展方向转型,建成辐射影响力强的区域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打造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区域中心城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南昌大都市区也是江西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三大都市区之一。
五、九江都市区。定位:九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新引擎、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中游航运枢纽和国际化门户、江西省区域合作创新示范区。
根据2014年江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九江都市区是江西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三大都市区之一。
六、赣州都市区。定位:赣州是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拥有三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全省唯一的综合保税区。赣州是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和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示范区、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赣州都市区也是江西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三大都市区之一。
近年来,江西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目前“一群两带三区(鄱阳湖生态城市群,沪昆、京九沿线城镇发展带,南昌九江赣州都市区)”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初步形成。
江西发展将前程似锦,又焕发青春活力。
昌九城市群
思想不解放,什么群都没有用。像现在这样,国家有放松企业的政策,江西最后执行,有收紧的政策,江西带头执行。中部5省,江西已经垫底了。
江西两个定位五个推进是什么
把项目建设推进好,把消费升级推进好,把外贸工作推进好,把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好,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推进产业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牢牢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经济结构全面提升。
扩展资料:
2019年江西省文化强省建设推进大会在南昌召开。这个会标加了一个年份在里面。打上年的烙印,就是要让文化强省建设推进大会像年轮一样,一年年办下去,一年年兴盛下去,推动江西文化建设这棵大树不断成长、粗壮。
根据省委的部署,从明年开始,文化强省建设推进大会将移师设区市举办,轮流坐庄、轮流展示,比学赶超、相互促进,推动文化发展在赣鄱大地成燎原之势。
参考资料来源:江西省人民政府-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