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岛房子升值吗 上海崇明岛房子为什么没人买
大家都知道上海的房子寸土寸金,手上没有几百万是拿不下来的,而离上海很近的崇明岛房价却很便宜,但是没人买,主要是崇明岛买房并不属于上海的产权,想成为上海人的话肯定是不会去考虑崇明岛买房。
上海崇明岛房子升值吗
有升值空间,但是会很慢。
崇明岛是上海唯一有氧了,房产开发到崇明是正但是上海房地产的利盈不是很乐观,以崇明岛说,码头那裏的交通毕竟还是考虑的因素之一。就像是昆山、周庄的房子。有前景,但很缓慢。
上海崇明岛房子为什么没人买
虽然崇明岛位于上海,那里环境确实好,但交通仍然不便,如果想出崇明岛的话,必须要过江才可以,非常麻烦,所以就算房价便宜,也没有人愿意去买。崇明岛地处长江口,是建设中的综合生态岛,那边的环境是非常不错的。这边的房价均价每平方14457元,如果想买个房子度假的话,我觉得这边是非常不错的选择,随着经济的发展,未来房价的增长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上海市崇明房价值得购买吗
其实我觉得上海市崇明房价并不值得购买,因为崇明这里其实他还是比较偏僻的,而且也是非常偏远的一个地方。这里的经济发展中期来说也不是特别的好,如果说你想在这里购买房子的话,我是非常不推荐你购买的。你有这个资金的话,我建议你可以在其他地方购买。虽然上海市的房子价格也是比较贵的,但是也有一些个人急售的二手房,相对来说比较便宜的。
上海人为什么不喜欢崇明
这话,估计上海市长都很难和你说清楚。
崇明地块,目前是仅有的上海市未开发地块。因为历史原因,崇明有很多农垦区,这些农垦区,地广人稀,所属权也分属市里多个单位,还牵扯到一些群体利益问题。这就给整个发展规划,添加了不确定因素。
当然,最主要的是目前全市的布局来看,制造业除了造船工业会落户崇明,其它初级制造行业本身会撤离上海乃至沿海区域。
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更多的是依赖于人口密集程度。因此,崇明的发展方向定位在了绿色产业,这是新兴产业,也与上海其它地区的产业发展方向有所不同,没有利益上的冲突或重复。
崇明人本身,需要为这个产业的布局,可能会再牺牲掉一代到两代人(20年~30年),但从大局来讲,对于崇明岛的利用,潜力的挖掘,还有待未来。
这仅仅是少数无知者的偏见。多数人不存在这种看不起崇明人的情况。
崇明岛是长江三角洲的冲积岛屿,中国第三大岛屿,全岛面积1269.1平方公里,[1]人口约82.15万,岛上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自然环境优美,适合修身养性,崇明岛持续受到长江泥沙堆积,每年增加5平方公里土地,预计在50年后和北边陆地接壤。
地处长江口,是中国第三大岛,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是中国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中国最大的沙岛。崇明岛成陆已有1300多年历史,全岛面积1269.1平方公里,[1]海拔3.5~4.5米。全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产富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崇明岛好吗请去过或者是上海人的来回答!
地处长江口门户的崇明岛,面积1000余平方公里,仅次于台湾岛和海南岛,而居第三位,亦是我国几个大岛中唯一的由泥沙堆积而成的冲积岛。
崇明岛,形如一春蚕,东西长,南北狭。在它的旁边还有横沙、长兴两岛。崇明岛的形成与长江江口的演变相联在一起。由于长江口有着向东南伸展,且口门沙岛有不断北靠的趋势,因此,从前的崇明岛与现在的位置和形状相差甚远。据考,约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长江口门在今扬州、镇江一带,那时的口门沙岛只是江中的两个小沙洲,称为东沙和西沙,面积亦甚小,约数十平方公里。岛上先民从附近江苏丹阳、句容等地迁来,以打渔为生。到了唐神龙元年(705年),始建立崇明镇于西沙,大概这是最早“崇明”两字的出现。在这以后,崇明岛不断顺江下移,下涨上坍,于宋朝已在西沙西北面张出了姚刘沙、东北面堆积而成了三沙,而原来的东沙和西沙则渐渐被崩塌冲走。接下来,三沙的命运亦和东沙、西沙一样,逐渐地被冲涨,旧去新来,在其下侧堆积形成了马家浜、平洋沙,长沙等沙洲,其中的长沙即是现在崇明岛的前身。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沙岛依次北靠或被冲坍消失了,然崇明岛发展到今日,正处于其顶峰时期。崇明岛亦是不稳定的,就连其县城亦是一再迁移。至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此前崇明县城已经有了五次大搬家。到了清潮光绪年间(1875~1908年),长沙南岸迅速地淤涨起来。后经当地百姓建石塘石坝等,制止了淤涨的势头,县城才得以保持并稳定下来。
目前的崇明岛北靠的趋势已十分明显,北支水道最宽处仅1.5公里左右,且水深甚浅,江底已日益淤死,估计不久的将来,随着北支的淤死,崇明岛将成为启东的一部分,而不再成为岛屿了。只是到那时候,今日的长兴、横沙两岛要取代崇明岛了。
崇明岛上,地势平坦,景观如同江南田地,初到崇明岛的人,甚至感觉不到已到了岛上。一片片绿油油的庄稼、一道道灌溉用的水渠,村落密布,道路交错,并无一般海岛的荒凉感觉。
但是,作为海岛,崇明岛当然有其一些独特的资源与景观。大致有三样特别之景:一曰蟹多。崇明岛上,尤其在近海边的泥滩上,到处是小蟹,几乎黑压压的布满滩面。游人行走滩面,小蟹们受到惊吓,纷纷逃入滩上无粉的洞穴,速度之快,令人惊叹!可以说,即使你以最快的速度俯身抓拾,也难碰触到它们半点。当然,滩面上蟹穴满地,用“千疮百孔”形容之,绝不为过。所以,崇明岛又有“蟹岛”之美名。加上崇明方言,把“啥”字亦念成“蟹”字之音,听来亦颇为别致。尤其是当地渔民百姓用土产蟹来款待你时,且又要客气地说:“没啥哈(“蟹蟹”),吃点蟹吧!”初到沉得十分有趣,即使以后回顾,亦会感到此番经历又是何处可觅呢!
崇明岛的第二大特色是海滩芦苇成林,可称其为“环岛绿色长城”了。由于芦苇适宜于滩地生长,且长势甚猛,在崇明岛北岸及东南岸团结沙一带,我们曾看到宽达数公里的芦苇带。人行其中,似觉无边无际,可能当年沙家浜的芦苇荡之规模亦不过此。芦苇之初用,不仅可护岸促淤,而且可作造纸之原料。
第三大特色是岛身形状迁徒无常,始终处于迅速的演变过程中。不像基岩岛屿,午百年来基本上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崇明岛却自始至终演变不断。现在还在酝酿着堵塞北支等工程。看来我国这个第三大岛演变成为长江口北岸陆地那个日子的到来要比预见的更早些。
崇明岛还有一个美丽的古称:“东海瀛洲”。相传在远古东海之中有一瀛洲侧境,是神仙居处,但这个仙岛没有稳固下来,一直飘忽不定。秦始皇和汉武帝先后派人到东海之上四处寻找,都没有找到。后来到了明朝,朱元璋皇帝把“东海瀛洲”四个字赐给了崇明岛。从此,崇明岛便有了古瀛洲的美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