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致庸的后人在哪里
现在,乔家已是第九代了(从乔贵发算起,乔致庸是第三代),大多数人都在北京。
1938年,日军进入祁县,乔家为躲避战火,举家到京、津一带避难。
乔家后人大多是公职人员,属于工薪阶层,普通而平凡,但还是很重视教育。乔致庸的11个孙子辈中,除三人仍经营族业外,其余既不经商也不从政,就以股本分成,而把相当多的部分作为教育经费。到玄孙一代,20个子女中出了2个博士、3个硕士和12个大学生。
扩展资料:
1948年,乔铁民在天津解放前把全家人生活了近20年的赤峰路房产售出,辗转上海后又回到天津,很快移居北京。但乔家没有忘记追随多年的掌柜伙计。
包头市图书馆地方资料室李海龙先生说,在刚解放的1950年,乔燕和的父亲乔铁民多次派人前往绥远包头清理结算乔家的复字号产业,并在当年冬天在包头把油房、面铺以廉价让给职工接办,把大部分房产平价出售给国家使用。
李海龙说,1952年乔家清理家产时,乔家的下属都得到很好的安置。乔家从此与乾隆年间就创办的复字号脱离关系,而直到1953年春天,开办了200多年的乔家所有产业才全部清点完毕。
参考资料:人民网-乔致庸的后人
《乔家大院》中的乔致庸,如今他还有后人吗现状怎样
山西在国内并不是一个十分出名的地方,但人们在得知它的时候大多知道它那里矿产丰富。近几年,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许多省份也转换了它的经济主力,山西就是一个典型,它在大力发展旅游业,而“乔家大院”就是一个山西著名的经典。这个景点的出名不仅在于它有一个衍生出来的电视剧,还在于它的建设者。
乔致庸
乔致庸出生在1818年的山西,当时的清政府仍旧存在,所以许多人还是以能够及第为自豪。相比于其他人,乔致庸纵使心中也有这样的雄心壮志也得为家庭让路。他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之后唯一支撑起家庭的兄长也去世了。
无奈之下,他掌管了家里的事物从文人墨客变为一个商人,被称为“亮财主”。有些事真的是天赋,乔家的产业在乔致庸手里越发壮大。但之后国家动荡,为了不让自己的财产被别人白白拿去,乔致庸开始购买自己周边的土地大兴土木工程,最终“乔家大院”被建成了。
在事业方面乔致庸是一个佼佼者,因此很少人关注他的家庭。因为乔家的规矩是不许纳妾,所以乔致庸89岁寿终正寝,一生有六个妻子,都是续弦。而这六个妻子为他开枝散叶,乔家也逐渐壮大起来。
乔致庸的六个儿子
乔致庸的后代子孙虽众多,但很少有人能真真的让他满意。起码,他的六个儿子都令他不是十分满意。乔家在乔致庸这一代为后代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些财富的加持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负担,乔致庸为了能够让家族的产业延续下去为自己的儿子做过排序,他的后人资料极少,特别是六个儿子的相关信息少之又少,世人也是从他的评价中才得以了解到他的儿子。
首先是他的大儿子,乔致庸认为自己的大儿子性格娇纵跋扈,而经商之人最忌的便是这样的性格,所谓左右逢源之人才是最佳。
二儿子被他评价为性格暴烈者,不是一个能够稳定下来运筹帷幄的人。
而乔致庸的三儿子可能是性格最好的一个,他为人忠厚老实,经常为自己的家乡做一些好事,附近的乡里百姓也经常称赞他。可经商并不是一个慈善事业,他最终还是需要维护自己的家族。古语有云“无奸不商”也有“无利不起早”的说法,商人最重要的还是将利益放在心上。
宅心仁厚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如同古代有些孝子一样,孝顺过了头也是失误。
乔致庸的四儿子,似乎更加不是经商的材料。因为能够谈成生意,也能够在生意场上步步紧逼对手,首当其冲的便是口才,而四儿子不善言谈,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实人。如果让他担当大任,难免不被人牵着鼻子走。
到了五儿子更是如此,也更加让乔致庸失望。因为他不喜商人之间的明枪暗箭,一心只读圣贤书。
晚年时,乔致庸的六儿子出生,可能是老来得子的原因,也可能是六儿子的身体从小就很虚弱的原因,乔致庸非常溺爱这个孩子。然而,父母的疼爱他也没有享受多久就去世了。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境况,曾经在意气风发的乔致庸也落寞沉寂了下来,在幼子去世的第二年他也去世了。
虽说乔致庸的六个儿子在自己严格的教导下并不是十分优秀,但家训传代之后对后世的影响极深。除了孙子辈中人才辈出以外,延续的后代中也出现过许多佼佼者。
孙子乔映霞
乔致庸有六个儿子、十一个孙子,可以说在他在世时乔家是十分繁荣的了。乔致庸对于自己的儿子管教十分严格,家教流传也因此可以看到许多乔家的后代都是十分优秀的人。
其实,在乔致庸眼里,他的儿子们都不是十分优秀。或许是乔致庸已经到达一种境地,因此看待人总会有些不同的看法,但总归是自己的孩子,天下父母都是一样疼爱的。
而在乔致庸的孙子这一代,乔映霞是乔致庸最为看重的一个,他出生于1875年,能够得到乔致庸的看重是因为这个孙子与他最为相像,他倡导祖父留给他们的一些家训,希望兄弟之间能够相互团结。
当时的局势并不是十分明朗,国家虽还未遭受大规模的伤害,但也处于肢解的状态。很多政府也只是空有权利狐假虎威罢了,唯一能够对社会有些贡献的也只有一些革命党或是爱国人士。当时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
乔映霞接受新思想的洗礼,尊崇孙中山先生的指导,希望自己的家庭为国家做出一些贡献。但乔映霞本人有些偏执,他认为正确的就会执行到底,这样就产生了矫枉过正的现象,最后也只得到天津逃难,1956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1岁。
曾孙女乔燕和
大众关注乔家的历史,主要是因为《乔家大院》这部电视剧的热映,而这个电视剧是乔家的第七代乔燕和投拍的。然而她本身也没有选择经商,而是担任一名戏曲演艺家走了艺术的路线。能够拍出如此受人追捧的电视剧,也可能与她多年从事艺术行列有关。
这部电视剧拍摄的目的不是想让大众了解他们家族的荣耀,而是想让大众了解他们家族的历史,自己乔家的家训。一个家族能够相传百年必定有着良好的家训,而乔致庸带给后世的家训并不是古代所认为的一些愚忠的训话,而是随着历史改变更新换代的家训,能够代代相传。
除此之外,大家族的兴衰过程也是最能够看出历史的曲折变化,因为一个家族的兴盛必定离不开人脉关系。虽说现在倡导人人平等,当时也极力避免将人分成三六九等,但如果与人交流的不还是自己所有用的人。
一个商人能够成功,一定与地方官员有些关系,这就会自成一个系统。能够起决定权,也能够在发生事情时,大胆站出来的也是这些人。
乔燕和是家族的第七代传人,但乔家在战争时期用自己的财富抵挡国难也已经没落了,因此留给她的并不是十分丰厚的家底。不过乔家大院如今已经是山西的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电视剧中当然也真实还原了当时的情况。
但能够亲自去看看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想必更加引人入胜。更何况,如今乔家大院也有专门的类似博物馆的地方,里面的藏品更加能够让人感受历史的沧桑变化。
乔家大院的后人现在都在哪里
乔家的这些后代,他们大部分都生活在了北京、天津、上海一带,最近的在太原、大同,远至美国、加拿大。他们所从事的都是科研教育工作。其中,有一位乔燕和女士,在北京开设了一家影视公司,她是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的总顾问。
乔致庸娶了六房太太,一生有六个儿子,11个孙子,因为乔家家规森严不准纳妾,所以六房太太均属于续弦。据考证,乔家的第六代,有2个博士,3个硕士,12个大学生。
乔致庸的六房太太分别是马氏、高氏、杨氏、周氏、杨氏。
六个儿子是乔岱、乔景仪、乔景侃、乔景俨、乔景偁、乔景僖。
乔致庸有6个儿子,但给他养老送终的只有老三乔景俨,因为他其他的五个儿子都先他而去了(乔致庸享年89岁,是乔家最长寿的一位)。
乔家后代——乔倜乔家第十世,是乔家引以为傲的的一位抗日英雄。1937年,他奉命到宛平一带侦察敌情,与敌军相遇。为不暴露我方空军基地,没有选择返航,而是与敌机展开战斗。敌机见势不妙狼狈逃窜。而乔倜因油料耗尽坠机而亡,年仅23岁。他的英名刻在南京紫金山麓,中国航空烈士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