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有人说詹姆斯戈德斯坦是NBA历史上最土豪的观众
对于大部分NBA球迷来说,能够到支持球队的主场现场看一场是多嘛幸福的事情,可是正所谓饱汉不知饿汉饥,对于我们来说,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有一位老人家却把他变成了家常便饭,这位老人就是被很多球迷称为NBA历史上最土豪观众的詹姆斯.戈德斯坦。为什么说是最土豪呢?看看一下老爷子的看球标配你就明白了。
打小随着家族搬到洛杉矶后,詹姆斯.戈德斯坦就成了洛杉矶湖人和快船队的比赛,他每年都会现场观看超过100场的NBA比赛,其中有95%是洛杉矶两只球队的比赛,而老爷子看NBA从来都只坐一类座位——那就是只做第一排的VIP场边位,要知道这个位置可是价格不菲,而且还要是季票拥有者才能购买的。好吧,事实上,从60年,詹姆斯.戈德斯坦就是湖人和快船的季票长期拥有者,根据相关媒体的统计,在这60年里,戈德斯坦仅仅看球的门票花费就要高达2亿人民币(平均每年50万美元左右),可见老爷子到底有土豪了。
除了看球必须坐在第一排的VIP场边位以外,身价不菲的老爷子可不习惯一个人看球,所以基本上每场比赛,老爷子都会携带青春靓丽或者性感迷人的女伴来看球,更为重要的是,老爷子的女伴更是多的让人“眼花缭乱”,不得不让人羡慕不已啊,已经74岁的老爷子真真的是人生赢家啊。
为什么老爷子能够如此的牛呢?这事其实和咱王大公子与咱们的差别差不多。当詹姆斯奋斗十数年,喊出要赚10亿美元那个振奋人心口号的时候,老爷子在10岁的时候,依靠着未来的财产继承,就轻松的完成了这个小目标。而且更为致命的是,随着时间的前进,老爷子的身价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就目前而言,老詹想追上他,几乎他太可能了。
因为詹姆斯·戈德斯是个大土豪,有钱任性,看球花的巨资说出来,你们都不信!不知道能买多少包小鱼干了,应该要用动车来装吧!
那么詹姆斯·戈德斯一年在看球上的花费大概要多少呢?在去年一个赛季他就足足花了50万美金,这对于我们大部分中国家庭来说可能是一辈子赚的钱。光是总决赛G2的门票他就用了1.25万,还有他的衣服裤子加起来就有2.5万美金了,吃吃喝喝玩玩也花了不少钱。
在每个赛季他都会看接近100场比赛,我们就按90场,那么60年至少也有5400场,每年50万,那么60年就是3000多万,大概2亿人民币,土不土豪?我只想问问:土豪您还缺朋友吗?应该不缺,而且很多,还是美女。詹姆斯·戈德斯在看球的时候常常还有很多美女相随,这又要另外花费吧!
那么詹姆斯·戈德斯坦到底是什么背景呢?有多少钱呢?他有着数十亿身家,光是别墅就有2万多平方米,他的豪宅还经常被好莱坞导演拿来取景,富豪人家派对的地方。
詹姆斯·戈德斯还有一位28岁身高180的超模女友,他表示:我们是真爱,与金钱无关。
詹姆斯·戈德斯坦被NBA前主席斯特恩认为是赛事门票最大买家。他每年都要观看100场左右的NBA比赛,绝大多数都是洛杉矶两只球队的比赛。并且他的观赛座位都是NBA场边的最黄金位置,每次看球身边几乎都有名模陪伴。每年在球票的花费就高达50万美元以上。据说目前为止,几十年间詹姆斯·戈德斯坦已经花费超过数千万美元在观看球赛上。
詹姆斯·戈德斯坦是美国著名的社交名人,在时尚圈和体育圈有着非常高的影响力。NBA许多巨星都和他有不俗的交情。并且他是经历了张伯伦、魔术师约翰逊、乔丹、奥尼尔时代一步步走过来的。甚至在NBA还流传着,如果你不知道詹姆斯·戈德斯坦,那你就不是合格的球员。
詹姆斯·戈德斯坦在洛杉矶比弗利有豪宅,能够看到大半个洛杉矶的景色。并且他这座豪宅曾经是多部电影的取景地,哈雷娜曾在这里举办过生日派对。在2016年他把这座价值4000万美元豪宅和部分室内艺术装饰捐赠给洛杉矶艺术博物馆。原因是他希望房子成为年轻建筑师的教育工具,让他们造出更好的建筑。
而传闻詹姆斯·戈德斯坦拥有数十亿美元的身价。作为花花公子,即使已经70多岁,身边依旧是美女围绕。
如此看来戈德斯坦的确是NBA历史上最土豪的观众。张指导还采访过这位花花公子,他真的可以说是人生赢家。
所以说王思聪根本不算啥了,多亏国内体育赛事不行啊。
几十年来,所有NBA经典对决都一定有他的身影。“经常前一天在湾区,第二天就到了迈阿密,下一天又飞回圣奥,不可思议。”球迷Joe感慨着,“看见他出现,就知道这比赛肯定好看”。而这个自带光环,观众席上的明星球迷,就是-戈德斯坦。
正如前NBA主席大卫-斯特恩所说,“他大概是在NBA花钱最多的球迷了”。从1958年起,詹姆斯年年必出现在总决赛赛场,平均每个赛季看80-100场球,一定自己买票,一定是场边第一排,一定带着超模出现,这些早已成为了他的标签。
他是世界上最顶级的隐形富豪之一,却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工作;他坐拥洛杉矶最黄金地段的全玻http://www.nlgrj.com璃豪华别墅,张伯伦都一起拍过广告、开过派对;他跟一众球星打得火热,时尚王特意订制了印有他头像的T恤致敬,他却从来不透露自己的主队……
几天的等待和约见,我们终于和已经74岁的老爷子坐在一起,回顾他和篮球相伴了一生的回忆;那些他和球星称兄道弟的峥嵘岁月;那些球场之外的,过去的故事……
在谷歌搜索“詹姆斯-戈德斯坦”,第一条永远是那篇来自《访谈》的人物专稿-“詹姆斯-戈德斯坦到底是谁”。在谷歌诞生的19年里,这个名字共出现过三千两百万次,但却没有一个人能给出标准答案。
回到比赛当天,当戈德斯坦在更衣室附近跟熟人打招呼,路过的保安也给了他一个拥抱,“吉米,又来了”,戈德斯坦也笑着拍了拍他。
“你认识他?”看见这一幕的我笑着上前,引得保安大叔爽朗大笑,“谁不认识吉米,他一年会来无数次比赛”,然而当我追问“你知道他是做什么的吗”时,保安大叔却犹豫了几秒,“没人知道吧。但他特别有钱,这是真的。”
没错,戈德斯坦是世界上最顶级的隐形富豪之一,他也毫不掩饰这一点,永远场边第一排,永远看完比赛飞回洛杉矶豪宅过夜,永远不缺超模,永远穿着价值不菲。“他简直就是行走的美元”,闲聊时,身边球迷感慨着。
单看总决赛第二场,戈德斯坦的门票价值1.25万美元,一身衣服则价值2万美元,据传闻,他一年要花50万美元在看球上,被朋友问到,他也毫不掩饰自己的“土豪”。也难怪他曾在一次采访中,用一句回答把“任性”一个词活到了极致,“很多人问我,这样的生活,每天看球开派对真的爽吗?”他歪嘴一笑,“对,就是这么爽。”
从10岁开始,戈德斯坦就疯狂地迷恋上了篮球,而60年前的现场,亲历者并不多。“那时候啊,比赛才不是现在这样呢”,他曾咂舌着回忆起曾经。“即使是精彩的比赛,也大约只有2000人来看,当然,我一直在第一排。”
永远坐在第一排的他,仿佛已经不是“见证者”,更像是历史的“参与者”,看着王朝更迭,看着时代变迁,看着从大球到小球,看着场上从张伯伦到乔丹再到库里,唯一不变的,是爱。
“我的人生目标是要有足够的资本,去做我想做的事情,去享受生活。”哥德斯坦用一辈子实践了他的人生格言。
“从1958年第一场总决赛,这么算来,真是很多年了。”他偶尔会回忆,思绪仿佛飘得很远。的确,59年的总决赛之旅,真的横跨了整个NBA历史。“我感觉我已经是历史的一部分了,一直以来我都有参与这些。”带着一丝得意和苦笑,戈德斯坦轻吐出声。
几十年来,戈德斯坦自己都记不清看了多少场球,见证过多少绝杀、神迹或是复仇。“我还记得迈阿密赢的那一场,雷阿伦硬生生的把几乎属于马刺的冠军夺走了。”
谈到雷-阿伦的那个致命三分,老爷子还有话要说:“当时雷-阿伦投那个球的时候我就站在那,真的离得非常近。距离近到我之后跟他说,我甚至想过毁掉那个球
一位NBA工作的朋友曾跟我透露,那记三分投出时,亚当-萧华就在场边,手里握着写着“FMVP,蒂姆-邓肯”的信封,但再也没有机会打开过。
和大多数球迷不同的是,这么多年看球下来,老爷子却没有过主队。“我享受的,单纯就是篮球这场运动。”虽然对于74老爷子来说,这样不停地在城市间奔波,不停的起飞降落,并不轻松。但是戈德斯坦却不在意,“我人生唯一的压力,就是准时到达机场,赶上下一场比赛。”
对于篮球,戈德斯坦有着自己的见解:“我喜欢完全开放的篮球方式,我喜欢快攻,所以我很高兴能看到这些变化。但是我只是不喜欢场上有那么多的开放式投篮,我希望防守的人做好防守工作,给进攻者一些挑战。之后如果进攻方投篮不中,那么防守方就很好的完成了他们的任务,我不喜欢一个球员在场上无人盯防。”
老爷子俨然已经成为了场边的一种风景。比赛期间,镜头屡屡给到他,全场球迷无不欢呼鼓掌,可他只笑笑,并不言语。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球方式”,对于老爷子来说,见证这份纯粹的美,就够了。在这个社交媒体横行,名誉和存在感裹挟明星的时代,老爷子从来都静静的,看看篮球,享受生活,这份悠然,已近乎绝迹。
也正是这种性格,让他在NBA球员中有着非常好的人缘。而和他的人员密切相关的,就是几乎所有关于他的访谈或者短片中,都绕不开的那座比弗利山顶豪宅。
从远处看,房屋所在地只有一个巨大的混凝土屋顶,一切都藏在下面。不管是在开放式的客厅里还是客厅外,大半个洛杉矶的景色尽收眼底。
2015年,蕾哈娜在这里举办过27岁生日派对;多本好莱坞电影也在这里取景;而库里也有一个投篮广告在这里拍摄。
豪宅中,随处可见的,也是老爷子最大的骄傲,就是满墙和NBA球星的合影,他永远把自己看成一个球迷,珍藏着每一段回忆。
见到老爷子前几天,我一直用短信跟他沟通着时间,“叫我吉米就好”,“你需要我几点到,我都可以的。”和老爷子的交流永远让人感受不到一点架子。他语气淡淡的,仿佛轻描淡写间便是几十年的光阴。
他不去谈及那些辉煌回忆,和球星的亲昵,和所谓的交际圈;更多时候,只单纯的让自己从旁观者的角度看着世事更迭,球场风云,他只笑笑,安静地看着。他自由,随性,语气中时而透露的睿智和深邃总有一种感染他人的力量。
作为一个采访者,总有一些人,会在聊天的时候影响你,让你体验另一种人生,于我而言,老爷子就是其中之一。我告别老爷子,一个人走向回更衣室的路,脑海中却突然想起《头文字D》里凉介的一句台词,大概是对老爷子最好的概括。
二、罗斯柴尔德家族
罗斯柴尔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地球上最为神秘的古老家族,一个隐藏在这个世界阴暗面的控制者,一个控制了这个星球近两个世纪经济命脉的强大家族!或许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它是陌生的,因为在大众传媒时代,人们的目光或许只会关注到类似“洛克菲勒家族”或者“摩根家族”这些声明显赫的名字上。而二十世纪二战前的美国,曾经有一句经典的话形容当时美国的情况“民主党是属于摩根家族的,而共和党是属于洛克菲勒家族的……”其实在这句话后面还应该跟一句“而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经是属于罗斯柴尔德的!”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它发迹于19世纪初,其创始人是梅耶·A·鲍尔(Mayer Amschel Bauer)。他和他的5个儿子即“罗氏五虎”先后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等欧洲著名城市开设银行。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国。鼎盛时期,他们翻云覆雨的力量使欧洲的王公贵族也甘拜下风。时至今日,世界的主要黄金市场也是由他们所控制。其第四代居伊·罗斯柴尔德,是世界著名的银行家,他的经历与家族的命运一起跌宕起伏。
梅耶•罗斯柴尔德原名迈尔•阿姆谢尔•鲍尔(Mayer Amschel Bauer),后将姓改为罗特席尔德(德语意为红色盾牌)。
阿姆斯洛 Amschel Mayer Rothschild(1773~1855年)——法兰克福
所罗门 Salomon Mayer Rothschild(1774~1855年)——维也纳
内森 Nathan Mayer Rothschild(1777~1836年)——伦敦
卡尔 Calmann Mayer Rothschild(1788~1855年)——那不勒斯
杰姆斯 James Mayer Rothschild(1792~1868年)——巴黎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家训:“金钱一旦作响,坏话随之戛然而止。”“只要你们团结一致,你们就所向无敌;你们分手的那天,将是你们失去繁荣的开始。”“要坚持家族的和谐。”
在19世纪的欧洲罗斯柴尔德几乎成了金钱和财富的代名词。这个家族建立的金融帝国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
梅耶·罗斯柴尔德。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法兰克福城默默无闻地度过了两个多世纪,直到18世纪才开始发迹。使这个古老的家庭开始兴旺发达的,是梅耶·罗斯柴尔德(1744~1812年)。
梅耶自小就很聪明,因此他父母把他送到犹太宗教学校学习,希望他长大后当一名拉比。但梅耶对此没有多大兴趣,当他父母去世后,他便弃学经商,走进了生意场。当时,他20岁,开始做买卖古董和古钱币的生意,同时也兼兑换钱币。由于他的精明能干,并依靠当地有权势的威廉伯爵,生意越做越兴旺。后来,他不仅经营棉制品、烟酒,并开始从事银行业,20多年之后便成为法兰克福城的首富。
如果罗斯柴尔德家族一直在法兰克福经营,其影响仅限于德国。然而,目光远大的梅耶·罗斯柴尔德让他的5个儿子走出法兰克福,走出德国,分散到欧洲各地。
罗斯柴尔德家族最早向国外发展的是梅耶的三儿子内森。他于1804年只身来到英国伦敦,开始时做一些棉布生意。当时欧洲正值拿破仑战争,一些德国贵族流亡到了英国,其中包括法兰克福的威廉伯爵。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威廉伯爵委托内森购买了大批英国的债券,内森便借机自己也做起了债券和股票生意。内森凭借自己的精明和才干,不久便发了财,成为伦敦金融证券界的巨头。后来,他又不失时机向英国政府提供巨额军费,与伦敦军政要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内森在英国的成功,鼓励了老罗斯柴尔德。为了方便英国与欧洲大陆的金融和贸易往来,他又在1811年把最小的儿子詹姆斯派到法国,在巴黎站稳了脚跟。几年后,老二所罗门、老四卡尔又分别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和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了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的分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老梅耶·罗斯柴尔德与大儿子阿姆歇尔坐镇老家法兰克福,其他几个儿子分布在伦敦、巴黎、维也纳和那不勒斯的金融和商业帝国。
罗斯柴尔德兄弟经营技巧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利用他们分布在欧洲各国的分支获取政治、经济情报,迅速互相沟通。这样,他们往往能迅速了解各地的政治经济动向,推选采取行动,出奇制胜。
例如,当1814年拿破仑与欧洲联军对抗时,战局变化无常,英国的证券交易因此很不景气。后来,战事发生逆转,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伦敦的内森在英国政府得知这一消息之前便预先得到情报。他乘伦敦债券价格尚未上涨之际,大批吃进,结果大大地赚了一笔。一个世纪之后,伦敦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又比日本驻英国的使馆早两天获得日本海军全歼俄国舰队的消息。由于罗氏家庭消息灵通,被人们称为“无所不知的罗斯柴尔德”。
为了保密,他们有自己专门的信使,彼此用密码进行联系。例如,老罗斯柴尔德的代号是“阿诺迪”,称威廉伯爵为“戈德斯坦”,把在英国的投资称为“鳕鱼干”。数年之后,当罗斯柴尔德家族扩展到美洲后,他们仍用这种方法保持欧美之间的联系。当美国内战即将结束时,伦敦的列昂内尔(内森之子,1808~1879年)收到他的代理人从美洲发来的一份电报,内称:“夏勒姆先生将至”。夏勒姆(Sholem)是意第绪语“和平”的译音。罗斯柴尔德家族内部的信息传递系统迅速又可靠,以至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有时也宁愿用罗家的信使来传递她的信件,而不用英国的外交邮袋。
到19世纪中叶,一个庞大的罗斯柴尔德金融帝国在欧洲形成。每当有战争,他们便向各国政府提供军事贷款,战后又为战败国提供赔款。他们在各地开办银行,从事证券,股票交易和保险业务投资工商业、铁路和通讯业,后又发展到钢铁、煤炭、石油等行业,其影响渗透到欧美及殖民地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
罗斯柴尔德家族对欧洲历史的影响,从它帮助英国政府购买苏伊士运河一事中便可见一斑。1875年一个星期天的晚上,列昂内尔在他伦敦的宅邸中宴请英国首相狄斯累利(他也是犹太人出身)。席间,列昂内尔突然收到一份来自法国罗斯柴尔德分行的电报,说埃及国王因缺少资金,打算把他掌握的17.7万股苏伊士运河股票买给法国政府,但对法国提出的价格不满意,表示愿以400万英镑的价格卖给其他国家。狄斯累利第二天立即召开内阁会议,大家一致同意英国买下这批股票。然而,当时由于国会休会,无法筹集这笔资金。于是,列昂内尔果断地作出决定,由罗斯柴尔德银行伦敦分行向英国政府提供400万英镑,抢先买下了这批股票。此举使英国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利益。列昂内尔·罗斯柴尔德也因此一夜之间成为举国上下敬仰的英雄。
尽管罗斯柴尔德家族拥有巨大的财富,并跻身欧美上流社会,但他们始终坚持着犹太人的传统、维护犹太人利益看得比做生意和赚钱更重要。罗氏家庭大多数人坚持族内通婚,这个家族下属的公司企业都按犹太教安息日的规矩,在星期六估算,不做任何生意。1820年,内森宣布不同任何一个拒绝给犹太人公民权的德国城市做生意。1850年,当卡尔借钱给罗马教皇时,向梵蒂冈提出要求拆除罗马的犹太隔都。19世纪伦敦的罗斯柴尔德银行宣布不向俄国沙皇贷款,因为沙皇政府迫害和虐待俄国犹太人。
列昂内尔1858年成为英国下议院议员。他不愿以基督教徒的方式,而要求犹太教方式用手按《希伯来圣经》,头上戴犹太帽子举行宣誓。上议院的贵族开始表示反对,但后来同意了,这在以基督教为国教的英国实在是不同寻常的,是长期受歧视的犹太人的一个胜利。27年后,列昂内尔的儿子内森尼尔成为英国第一位犹裔贵族和上议院议员,他同样也是用他父亲的犹太方式宣誓的。
罗氏家庭还积极参加犹太人的各种活动,向犹太社团捐助了多笔慈善金。这个家族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也有不解之缘。它在法国的成员爱德蒙男爵(1845~ 1934年)20世纪初向巴勒斯坦的早期犹太移民提供了约600万美元的资金,帮助移民们购买土地和生产设备,定居生存。伦敦的沃尔特(1868~1937年)曾任英国犹太复国主义主席。正是他,与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魏兹曼一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国积极活动,终于使英国政府以外交大臣贝尔福致沃尔特·罗斯柴尔德勋爵一封信的形式,发表了著名的《贝尔福宣言》,最后导致了以色列国的建立。
总之,罗氏家庭是一个典型的犹太家族周围。利奥波德·列昂内尔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概可以反映和代表这个家族所有成员的思想:“我有两大荣誉:第一,我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一员;第二,我是一个犹太人”。
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国际舞台上活跃了二百多年,对欧洲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个家族的名声之大,大概只有20世纪美国的肯尼迪家族能够与之相比。人们对这个家族的成功活动也有种种评说,有人把它看作是犹太人智慧、财富、影响以及慈善事业的象征,也有人把它作为犹太人企业用金钱征服世界的一个活样板。
罗斯柴尔德家族靠做古钱币生意和发战争财而暴发,后主要投资于金融行业。罗斯柴尔德家族有五个儿子,分别控制了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法兰克福、纽约和柏林,他们成为欧洲金融市场呼风唤雨和左右政局的最大力量。伦敦的罗斯柴尔德在1833年不列颠帝国废除奴隶制以后,曾拿出2000万英镑用以补偿奴隶主的损失;1854年,他们还为英国在克里米亚同俄国的战争提供了1600万英镑的贷款;1871年,他们又拿出了一亿英镑为法国向普鲁士支付普法战争的赔款;他们还控制了整个欧洲的铁路,所有法国给俄国的贷款,都是由该家族提供的;在美国内战期间,他们已成为联邦财政的主要财源。
他们以独特的犹太行为处世方式,在异国的大地上大放光彩,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富翁。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兴起,充分体现了犹太人的营财之道和民族特性。在200多年的辉煌历程中,家族始终保持着不竭的创造力和强大的凝聚力。其家族虽然支脉庞大,但却一直保持着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力量。
在反犹浪潮滔滔汹涌的环境之下,他们运用智慧,沉着迎战,化险为夷;特别是在同希特勒的较量中,他们更是凭借财富和非凡的谈判智慧,令纳粹头子也算盘尽失,无可奈何。他们一方面以拒绝向反犹国家贷款来抵制反犹国家,另一方面给犹太人的慈善事业甚至犹太复国主义事业以巨大的帮助。被全世界犹太人赞颂为“真正的大宪章”的《贝尔福宣言》,是以英国外交部致罗斯柴尔德家族英国支脉的纳撤尼尔·迈耶·罗斯柴尔德勋爵的形式发表的。
罗斯柴尔德家族不但是经济世界中的金融舵手,而且在犹太民族的整体生活中,也是当之无愧的“红盾牌”(罗斯柴尔德乃德语“Rothschild”,意为“红色之盾”)。
编辑本段罗斯柴尔德家族史大事件
1780s:梅耶·罗斯柴尔德(amschel mayer rothschild)成为威廉王子的金融代理人,奠定了家族财产的基础。
1800s:梅耶·罗斯柴尔德的儿子们凭着出色的金融敏锐性,在欧洲范围内成功建立了金融机构,期间罗斯恰尔慈的资金帮助打败了法国国王拿破仑。
1820s: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作为许多欧洲政府的债权人,罗斯柴尔德的权力不断扩大。
1850s:罗斯柴尔德的第三代继续管理着家族财富,同时也成为矿业上的一个巨头。
1940s:维也纳公司被纳粹党人所接管。然而,这个家族还是保留了大部分财产和权力。
1980s:由于法国的社会主义政府国有化了它们的巴黎公司并进行了重新命名,这个家族遭受了一个很大的衰退。但是大卫·罗斯柴尔德决定以三名员工,一百万美元在法国东山再起。
罗斯柴尔德家族红盾如遇到了诸如贵族、领主、大金融家等具有巨大潜在利益的人物,他就甘愿做出巨大牺牲与之打交道。等双方建立起无法动摇的深厚关系后,再从这类强权者身上获得更大的利益。
这个家族从16世纪起定居于德国法兰克福的犹太区。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法兰克福城默默无闻地度过了两个多世纪,直到18世纪才开始发迹。使这个古老的家庭开始兴旺发达的,是梅尔·罗斯柴尔德。
梅尔生于1743年,长大后前往汉诺威银行学习金融实务。20岁时,他返回法兰克福,从事古董买卖。不知出于何种目的,梅尔总是在自己的店门口放置一个红色的盾牌,于是,周围人渐渐就称这个家族为“红盾”。“红盾”翻译成德文就是:罗斯柴尔德。
当时,欧洲各国的王公贵族们普遍雅好收藏古钱币。梅尔于是亲自编辑《古钱手册》,并附上详细的解说,然后邮寄给各地的王公贵族们。目的很简单,希望自己的店能够成为皇家指定店,这样生意就能获得暴利。大部分的信件都石沉大海,但梅尔的投寄行动依然不停。终于,黑森公爵同意了他的要求。
一直等候这一机会的梅尔,以近乎赠送的价格,不惜血本地向黑森公爵卖出了他收藏的珍贵古代徽章和钱币。同时,梅尔还极力帮助公爵收集古币,并经常为他介绍一些能够使其获得数倍利润的顾客,不遗余力地帮公爵赚钱。
这种把金钱、心血和精力彻底投注于某特定人物的做法,日后便成为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一种基本战略。如若遇到了诸如贵族、领主、大金融家等具有巨大潜在利益的人物,他们就甘愿做出巨大的牺牲与之打交道,为之提供情报,献上热忱的服务,等双方建立起无法动摇的深厚关系之后,再从这类强权者身上获得更大的利益。
黑森公爵是当时欧洲的巨富之一,拥有2亿美元的身家,他所做的生意是贩卖军队。黑森最大的顾客就是英国,因为当时英国需要大量的军队去控制北美的殖民地。当黑森公爵为逃避拿破仑的攻击,不得不离开法兰克福前往丹麦的时候,留下300万英镑交给梅尔保存,这笔钱本来是英国政府支付给黑森部队的钱,却被黑森私自截流了并转给了梅尔。就是这笔巨款,令“红盾”家族一跃成为当时欧洲第一个国际银行家。
拿破仑在第一次失败后,梅尔早已将那300万英镑,连同利息以及利息的利息统统交还给了黑森公爵。这无疑给当时已经声名显赫的“红盾”家族,又做了一次效果极佳的品牌广告宣传——我们的家族是多么有信誉呀!
更令人称奇的是,梅尔经过不懈努力,逐渐建立起了一个横跨全欧洲、而且只属于本家族专用的情报传递网。正是这个高效率的情报通讯网,造就了“红盾”二代传人在滑铁卢战役期间,充分利用信息优势而大发横财的传奇故事。
为了保密,他们有自己专门的信使,彼此用密码进行联系。例如,梅尔的代号是“阿诺迪”,称黑森伯爵为“戈德斯坦”,把在英国的投资称为“鳕鱼干”。数年之后,当罗斯柴尔德家族将势力扩展到美洲后,他们仍用这种方法保持欧美之间的联系。当美国内战即将结束时,伦敦的列昂内尔收到他的代理人从美洲发来的一份电报,内称:“夏勒姆先生将至”。夏勒姆的意思是“和平”。
罗斯柴尔德家族内部的信息传递系统迅速又可靠,以至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有时也宁愿用罗家的信使来传递她的信件,而不用英国的外交邮袋。
如果一般人听到消息后,肯定会大量买进国债,别人也会跟着买,大家都能赚钱。纳坦却充分利用几个钟头的时间差和别人对他的依附心理,先抛后买,几乎使所有人都上了当,只让自己赚得大钱。
梅耶有5个儿子,他们几乎全部继承了自己父亲诸多优秀的品质,五兄弟分散在欧洲的主要国家: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奥地利。而且,五兄弟之间还保持着频繁的联络,这也成为维系罗斯柴尔德家族繁荣和安定的命脉所在。
五兄弟中最顶尖的高手要属三兄弟纳坦,他的势力范围在英国。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和联军在比利时的滑铁卢进行决战,这场战役的结果,在当时还无人能做出准确的预测。谁如果事先知道了这个结果,谁就能用他的情报赚上一大笔钱。因为谁要是知道英国国王依然有支付能力,那么,英国国债的行情就会猛涨。更为重要的是,当时英国国债的价格已经被压得很低。原因是:投机家们普遍估计,英国国家银行有可能面临破产的危险。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情报组织中有人率先知道了法国战败的消息,他们立即从荷兰的鹿特丹港乘坐快船,渡过多弗尔海峡到达英国,立刻将消息交到纳坦手中。纳坦接到消息后只瞄了一眼标题,就立刻登上马车赶往伦敦。他得到的消息,比英国政府还早了几个小时。这位年轻的银行家,在伦敦交易所中有自己固定的席位,他在以前的股票买卖中,经常依着一根柱子,人们就把这根柱子叫做“罗斯柴尔德之柱”,而纳坦的脸色就是当时股市交易的晴雨表。
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人们更加关注纳坦的脸色和他的一举一动。因为前一天的滑铁卢战役最终结果,不仅影响着英法两国的命运,还决定着两国股市价格的涨跌—如果英国获胜,英国的国债将会暴涨;如果法国获胜,英国的国债必定下跌。人们都在等着这场战役最终结果的消息,谁的消息灵通,谁就可以先于别人做出行动—买或者卖,从而获得暴利。
正当人们焦急万分等待消息的时候,纳坦坐在自己固定的那个席位上,开始抛售债券。这一举动,立刻传遍了整个伦敦交易所,人们都在窃窃私语:纳坦抛了,英国人肯定战败了,我们也开始抛吧!于是,人们都在跟风纳坦拼命抛售手里的英国债券,甚至已经顾不上考虑抛售价格的高低了。这种恐慌性的大抛盘,致使英国债券价格进一步暴跌。
直到英国债券价格跌到谷底时,纳坦悄悄给自己的几个代理人使了一个眼色,代理人马上纷纷买进已经跌入谷底的债券,跟风抛售的人们此刻全部傻了眼,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就在这时,传来了英军大获全胜的捷报,英国的国债价格也开始直线上涨。纳坦就在这几个小时之内,获利几百万英镑。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数字——当时,10万英镑就可以修筑一条铁路了。
这是一个与苏伊士运河一起被后人记忆的名字,他是纳坦的儿子,他续写着自己家族更加辉煌灿烂的历史。
尽管罗斯柴尔德家族拥有巨大的财富,并跻身欧美上流社会,但他们始终坚持着犹太人的传统——维护犹太人利益看得比做生意和赚钱更重要。
罗氏家庭大多数人坚持族内通婚,家族下属的公司企业都按犹太教安息日的规矩,在星期六估算盘点,不做任何生意。
列昂内尔1858年成为英国下议院议员。他不愿以基督教徒的方式,而要求犹太教方式用手按《希伯来圣经》,头上戴犹太帽子举行宣誓。上议院的贵族开始表示反对,但后来同意了,这在以基督教为国教的英国实在是不同寻常的,是长期受歧视的犹太人的一个胜利。27年后,列昂内尔的儿子内森尼尔成为英国第一位犹裔贵族和上院议员,他同样也是用他父亲的犹太方式宣誓的。
罗氏家庭还积极参加犹太人的各种活动,向犹太社团捐助了多笔慈善金。这个家族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也有不解之缘。曾在20世纪初向巴勒斯坦的早期犹太移民提供了约600万美元的资金,帮助移民们购买土地和生产设备,定居生存。家族成员还曾担任过英国犹太复国主义主席,与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魏兹曼一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国积极活动,终于使英国政府发表了著名的《贝尔福宣言》,最后导致了以色列国的建立。
列昂内尔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概可以反映和代表这个家族所有成员的思想:“我有两大荣誉:第一,我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一员;第二,我是一个犹太人。”
如果说罗斯恰尔慈家族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都是以金融业著名,那么他们的第三代和第四代――詹姆斯男爵和他的女婿纳撒尼尔就开始了向酿酒业进军,并成为了世界上酿酒业上最响亮的名字。到了19世纪中期,这个家族甚至一度垄断了水银采矿业,并涉及了铜、金以及宝石行业。
关于詹姆斯-戈德斯坦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