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谦虚的成语(形容谦虚的成语)

七月网3710

形容谦虚的成语

一、虚怀若谷:

谦虚的成语(形容谦虚的成语)

拼音:xūhuáiruògǔ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解释: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出处:先秦·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造句:

1、倾听是一种与人为善、心平气和、虚怀若谷的姿态。

2、我们要像老李那样在工作和学习中保持虚怀若谷的精神。

3、他在这个问题上虚怀若谷。

4、就要不耻下问,要尊重别人,要诚实谦虚,虚怀若谷,不可自以为是,浅尝辄止。

5、要有求知的渴望,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精神。

二、谦谦君子:

拼音:qiānqiānjūnzǐ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解释: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出处:《周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造句:

1、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是谦谦君子,有什么好怀疑的?

2、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少恭用着诱哄的口气道:“你我好歹相识一场,你若开口求我,我定然不会拒绝你的请求。

3、谦谦君子,风流少年,一朝受人诬害,囚禁刑部大牢十载.

4、陈董事长果然是个谦谦君子,有儒商之风。

5、人们推崇谦谦君子的温文尔雅,鄙薄孔武之士的争强好胜。

三、一得之见:

拼音:yīdézhījiàn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解释:见:见解。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造句:

1、以上是我对该书的一得之见,仅供诸位参考。

2、这篇文章记录了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得之见.

3、经过实船测绘,现就船型、用途、结构和复原问题发表一得之见.

4、第四章阐述笔者的一得之见,提出关于这一问题的若干思考.

5、问题谈谈一得之见,以期与朋友们切磋交流。

四、抛砖引玉:

拼音:pāozhuānyǐnyù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用于谦词。

解释:抛出砖头,引来白玉。用没有价值的事物引出有价值的事物之意,比喻用粗浅、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成熟的意见。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赵州东院从稔禅师》:"大众晚参,师云:'今夜答话去也,有解问者出来。'时有一僧便出,礼拜。稔曰:'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墼子。'"

造句:

1、我先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才华出众的人不要数典忘祖。

2、我这篇文章果然发生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各界对这问题热烈的讨论。

3、我的提议只是抛砖引玉,更周详的办法还请大家一起来深入讨论。

4、在这个座谈会上,我仅是一家之言,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还希望多听听大家的见解。

5、这个排名是想起到抛砖引玉的目的,并非终结定论。

表示谦虚的成语

不骄不躁功成不居洗耳恭听虚怀若谷慎言谨行

不耻下问不矜不伐不露圭角辞尊居卑功薄蝉翼

好问则裕抛砖引玉谦让末遑谦虚谨慎犬马之劳

深藏若虚闻过则喜逊志时敏载酒问字以礼相待

移樽就教以莛叩钟择善而从谨言慎行三思而行

见贤思齐知过必改彬彬有礼谦谦君子谦恭下士

敬贤礼士竭诚相待克恭克顺门不停宾平易近人

情礼兼到屈高就下屈己待人屈尊敬贤扫径以待

扫榻以迎善气迎人泰而不骄婉婉有仪温恭直谅

温恭自虚温柔敦厚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礼贤下士

相敬如宾虚怀若谷虚己以听虚左以待自知之明

执经叩问忠信乐易戒骄戒躁知之为知之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满招损,谦受益

形容谦虚的成语有哪些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不矜不伐、不耻下问

一、谦虚谨慎[qiānxūjǐnshèn]

【解释】: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

【出自】:唐房玄龄《晋书·张宾载记》:“封濮阳侯,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

【译文】:封濮阳侯,职位待遇优厚,当时被皇上宠冠,而虚心礼让,小心谨慎,开衣襟下士。

二、不骄不躁[bùjiāobùzào]

【解释】: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形容人态度谦逊,工作谨慎踏实。

【出自】:近代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三、虚怀若谷[xūhuáiruògǔ]

【解释】: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出自】:战国老子《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译文】:敦厚啊朴实,空旷啊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

四、不矜不伐[bùjīnbùfá]

【解释】: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出自】:周先秦诸子《尚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译文】:你不可怜,天下没有人与你争能;你不去,天下没有人与你争功。

五、不耻下问[bùchǐxiàwèn]

【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战国孔子及其弟子《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他聪敏勤勉而爱好学习,又谦虚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