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伯伦经典散文诗介绍 纪伯伦经典散文赏析
纪伯伦曾论述过这位“先知”:“他是我的第二次降生,又是我的第一次洗礼。他是使我成为一个站在太阳面前的自由人的唯一思想。”是的,纪伯伦通过“先知”全面阐述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和社会理想。下面看一看相关知识吧。
对于这样一个全知全能的“先知”,已经不仅仅是纪伯伦笔下所塑造的一个人物,而是正如纪伯伦所言的“我塑造他之前先塑造了我,在我把握他之前先把握了我”,“先知”使纪伯伦的情趣、爱好和主张更加、明确更加系统化。同时,亦为我们的留下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纪伯伦在诗中曾经写到:我曾经7次鄙视自己的灵魂:它本可以进取却故作谦卑;它在空虚时用爱欲填充;在困难和容易之间选择了容易;它犯了错,
却借由别人也会犯错来宽慰自己;它自由软弱却把他认为生命的坚韧;它鄙夷一张丑恶的嘴脸,却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他侧身于生活的污泥,虽不甘心,却又畏首畏尾。先知
船的来临
声音无法带走赋予它翅翼的唇舌,它只能独自寻找天空。
苍鹰不携巢禾,才能独自飞越太阳。
多少次你们沉浮于我的梦境。如今你们驶入我的清醒,也就是我更深的梦境。
如果此刻的确是我举起明灯的时候,那灯中燃烧的并不是我点燃的焰火。
不要让我们的眼睛因渴望见你的面容而酸楚。
爱直到分别的时刻,才知道自己的深度。
爱
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
因为爱有了自己就足够了。
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求的儿女。
他们借你们而来,却不是因你们而来。
你们可努力仿效他们,却不可企图让他们像你。
因为生命不会倒行,也不会滞留于往昔。
施与
你们的财产不就是一些你们担心明天可能需要才占有、才保护的东西吗?
除了需要本身,你们还需要什么呢?
当井水满溢,你对干渴的恐惧岂不就是一种无法解脱的干渴?
一个配得到自己白昼与黑夜的人,无疑配从你们这里获得其它一切。
你是谁,值得人们撕开胸膛、摘下自尊的面纱,让你看到他们***的价值和他们无愧的尊严?
一切都是生命对生命的馈赠——而你,将自己视为施主的你,不过是一个见证。
劳作
劳作是你们便是一管笛,时间的低语通过你的心化作音乐。
生活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
所有的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
一切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
所有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爱;
当你们带着爱工作时,你们就与自己、与他人、与上帝合为一体。
风对高大橡树说话时的声音,并不比它对纤细草叶说话时更甜蜜。
欢乐与忧愁
揭开面具,你们的欢乐就是你们的忧愁。
——当你没有忧愁,你又怎知你是快乐的?幸福总是依据于疼痛。
以上就是相关资讯,希望可以说明你更好的了解他。
纪伯伦的经典诗歌
纪伯伦简介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她们与命运的苦斗,谴责贪婪、欺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他的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取胜。他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1913)、《暴风雨》(1920),诗集《行列圣歌》(1918),以及《珍闻与趣谈》(1923)、《与灵魂私语》(1927)等。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1918)。此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东方色彩。纪伯伦并自绘充满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像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并组织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做出过重大贡献。他的作品已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他的作品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1931)。从50年代起,他的其他作品也逐渐为中国读者所了解。
幸福之歌
纪伯伦
我与恋人相亲相爱。我渴慕他,他迷恋我。但是,何其不幸!在这爱情中还有一个第三者,让我痛苦,也使他饱受折磨。那个飞扬跋扈名叫“物质”的情敌,跟随我们,寸步不离;她像毒蛇一般,要把我们拆散。
我在荒郊野外,湖畔,树丛中寻求我的恋人,却找不见他的踪影。因为物质已经迷住他的心窍,带他进了城,去到了那纸醉金迷,胡作非为的地方。
我在知识和智慧的宫殿里把他寻找,但却找不一,因为物质——那俗不可耐的女人已经把他领进个人主义的城堡,使他堕落进声色犬马的泥沼。
我在知足常乐的原野上寻求他,却找不见,因为我的情敌已经把他关在贪婪的洞穴中,使他欲壑难平填。
拂晓,朝霞泛金时,我将他呼唤,他却没听见,因为对往昔的眷恋使他难睁睡眼;入夜,万籁俱寂,群芳沉睡时,我同他嬉戏,他却不理我,因为对未来的憧憬占据了他整个心绪。
我的恋人爱恋我,在他的工作中追求我,但他只能在造物主的作品中才能找到我。他想在用弱者的骷髅筑成的荣耀的大厦里,在金山银堆中同我交往;但我却只能在感情的河岸上,在造物主建起的淳朴的茅舍中才能与他欢聚一堂。他想要在暴君,刽子手面前将我亲吻;我却只让他在纯洁的花丝中悄悄地亲吻我的双唇。他千方百计寻求媒介为我们撮合,而我要求的媒人却是正直无私的劳动——美好的工作。
我的恋人从我的情敌——物质那里学会了大喊大叫,吵闹不止;我却要教会他:从自己的心泉中流出抚慰的泪水,发出自力更生,精益求精的叹息。我的恋人属于我,我也是属于他的。
浪花与礁石的传说
人们喜爱大海的旖旎风光,在观赏星罗棋布的岛屿与礁岩、波光粼粼的浪花的时候,可曾知道礁石与浪花还有一段瑰丽的传说呢。
古时候,大海里没有礁石,没有浪花,连海鸟也没有。沿海人民年年风调雨顺,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自从那一年,海里蹿出了九头蛇,不过十天半月,就要抢走一个渔家姑娘。闹得人心慌慌,再也不敢下海捕鱼了。长年不下雨,眼瞅着渔家人要活活饿死了。
村里有个俊俏的姑娘叫浪花。她聪明伶俐,勇敢善良。她听说很远的地方有一架入海桥,桥的一端直通海底水晶宫,另一端搭在宿月山上。山上住着一位白发老人,他能降妖捉怪,浪花便历尽了千辛万苦,找到了宿月山。可是围绕着宿月山的护山河挡住了她的去路。河面没有船,也没有桥,浪花焦急地哭了,她的哭声惊天动地,来了一个叫礁石的小伙子,他听说浪花要为民除害,打心里敬佩,便跳进河里,让浪花伏在他的背上,把她送过河去。分别时,礁石说:“大姐,去吧,我在这儿等着你。”
宿月山上的白胡子老爷爷,见浪花为救渔家人,满脸憔悴,遍体鳞伤,便感动地从海底下取出一根闪闪发光的银簪,对她说:“九头蛇是一个武艺非凡的老妖怪。身上长着十七根长刀刺,每根长八尺,被哪吒三太子锁在关妖山下。后来挣断了锁链,逃进大海,把龙王打败了,霸占了龙宫。每夜都得叫抓去的民女给他洗伤口,不洗就胀得难受。这九头蛇,只有中间的头,才是他的真头,只有将银簪刺进这只头的耳朵里,他才能气绝身亡。”
白胡子爷爷拿出长烟袋,让浪花坐在烟袋锅里,说声“长”,那烟袋杆便如风似火,伸进了海底。一会儿工夫,浪花便闯进了水晶宫。九头蛇正在饮酒作乐,见小妖们族拥着美丽的浪花姑娘进来了,便让她为他唱歌,为他洗伤口。
到了第三宿的后半夜,浪花见九头蛇睡着了,便从衣袖里抽出了斩妖簪,朝着中间的那个头耳朵便刺。谁知九头蛇一侧身,斩妖簪刺进了第六个耳朵里,九头蛇“呼”地暴跳起来,张开血盆大口,把浪花姑娘活活吞进肚里去了。
礁石等了几天不见浪花姑娘回来,便克服了千险万难,爬上宿月山,去拜求白胡子爷爷。他说:“老爷爷,哪怕粉身碎骨,我也要为浪花报仇!为渔家人救难!”
白胡子爷爷见礁石如此诚心,便从海底取出一把斩妖剑,说:“这剑,必须这样使唤。”只见老人双手合拢,十个指头像面团一样柔软,拧成一个指头,将指头伸进剑柄里,说声“长”,剑便长到八尺,说声“缩”,便缩到八寸。他目光威严,瞅着礁石,说:“执剑者,断其指十八也!”
礁石接过剑,毫不犹豫地将手指砍下九个,又将每个指头剁成两截,抛进大海,海面立刻长出十八个小岛。
白胡子爷爷叮咛着礁石:“你与九头蛇厮打,必须把他引到岛上,才能减他威风,增你勇气,然后才能断其刀刺。每砍掉一根刀刺,你就会筋疲力尽,必须再换一个岛子,才能恢复元气。你每砍掉他2根刀刺,他就会落掉一个脑袋。”
礁石按老人吩咐,坐上“入海桥”——长杆烟袋锅,闯进水晶宫,去找九头蛇。那九头蛇余怒未消,见礁石敢讨上门来叫战,顿时一声狂叫,蹿出水晶宫,紧追礁石,厮打起来。九头蛇的刀刺与礁石的斩妖剑你来我往,上下翻飞,火花迸裂,惊天动地。直打得飞沙走石,天昏地暗;直打得海浑水旋,草木惊鸣;直打得日隐月藏,出哀海泣……说也怪,每砍掉九头蛇2根刀刺,他便落下一个头,减去了一分神威,泄了一分气力。一直打了八天八夜,九头蛇只剩下一个脑袋,一根刀刺了。这时礁石也筋疲力尽了。他想起浪花姑娘,想起渔家人的苦难,心里燃烧着复仇的烈火,便使出全身力气,挥着斩妖剑,向九头蛇刺去。只听地动山摇一声长吼,九头蛇口吐一串白水泡,将最后一根刀刺甩进大海。大海立刻翻腾起来,那刀刺横冲撞,左右飞舞,礁石抵挡不住,身体被截成一段一段。
九头蛇被打得半死,只剩下一个脑袋,就拖着一条伤残的身子,逃出了大海,躲进深山古洞里,昏迷了几个月,才苏醒过来,再也不敢去兴妖作怪了。直到今天,他的后裔子孙——蛇,每年都要入蛰几个月,养精蓄锐,才能复生。
礁石的身体被九头蛇的九刺剪得零零碎碎,大块的变成了岛屿,小块的变成了礁石。从此,大海才有了岛屿,有了礁石。
那九头蛇吐出的一串串白水泡,正是浪花姑娘的点点身躯。从此,大海才有了浪花。
那无止无境的涛声,正是浪花姑娘如泣如诉、日夜不停地歌声。成群的小鸟,听到了浪花的歌声,都向大海飞来,昼夜不停地叫着:“除妖!除妖!”从此,大海才有了海鸟。
龙王得救了,他感激浪花和礁石的救命之恩,就不辞辛劳,兴云播雨,使渔家人又过上了风调雨顺的好日子。龙王还不放心,就下了一道禁令:从今以后,不准蛇过海!所以至今渔民有个规矩:不准带蛇上船!
浪花的爹,站在海岸上,日夜思念他的女儿,为了使鱼虾不伤害女儿的肉体,便从山上拔来了野草和野菜,抛进了大海。从此,海里有了海草和海菜。
浪花抚摸礁石,礁石偎依着浪花,他们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朝朝夕夕,年年月月,世世代代,永远在一起了。
智慧对沧桑的哼唱
——读纪伯伦《先知》
杨建昶
在思想文明高度辉煌的古代之后,近代在某种意义上变得平庸,除去事实的发现和可有可无的争辩之外,剩下的如同晨星寥寥可数。但就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混沌中依然有一颗烁亮的星星在指引着我们,那就是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先知》。
他无愧于先知,在近三十篇的隽文中,他以智慧的代言者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在平等的对话中,他在讲述自己以生命获得的感悟,淡淡的悲凉,却也获得人生的硕果。而与之相对的泰戈尔的《吉檀伽利》则如同天真的儿童流泄出的欢语,却也神似。
不同于一些风过水无痕的文章,《先知》不是在卖弄,而是智慧对沧桑的哼唱。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评价绝对名副其实。像他谈到友谊时,他只是说友谊需要用爱播种,用感谢收获的田地。似乎很普通,但只有你不停地倾听朋友的心时,你的朋友才会将他的欢乐与悲苦和你共享,你的心也才能为他的清晓而闪露光芒,《先知》里的文章都很短小,可是在哼吟中,那些淡淡的话语却如同你内心的琴键,不停地敲打你的心门,直至你完全敞开你的心扉,漾出你心中的歌谣。
读《先知》,适宜于静夜独处,就似听beyond的《海阔天空》,那是一种近似于无法排遣的寂寥与孤独,没有人来关注你,也没有人来和你争辩。如果要硬性规定一个第三者,那就是心中的自己,在与心的对话中,不断感悟生命,解析自我。或许有微风轻拂,你才会感觉到自己原来已陷入了一个另类空间:《先知》也不宜于讨论,交换读书心得或许适用于经典著作,但内心的感悟,却要依赖自身反复的吟唱,如同在心中不断哼唱《海阔天空》一样。心境其实对读书很重要,对《先知》更是如此,一本书如果对心境的要求不高,我很难相信它会是一本好书,毕竟真正的好书是会拨动自己灵魂最深处的那一根弦———当心境与之符合时。
《先知》或许是一滩汪洋,当你在海滩边漫步时,看看大海,那时高时低潮涨潮落或许在不经意中就拭去了蒙在你心灵与智慧上的纱层,于是,先知在人间又多了一个。
梦
纪伯伦
在田野中,在一条清澈的溪流岸边,我见到一只鸟笼,那笼子是由能工巧匠精心编织而成的。笼子的一角躺着一只死去的小鸟,另一角有一只小罐,里面的水早已喝干,还有一只小罐,里面的米也早已吃完。
我站在那里,默无一言。我侧耳谛听,仿佛那死去的小鸟与洞洞的溪水声中有金玉良言,启迪我的良知,探询我的心灵。我细细察看,于是知道,那小鸟虽在溪水旁,却曾因为干渴作过垂死挣扎;那小鸟虽在生命的摇篮——田野中,却曾由于饥饿而同死亡作过斗争。这就犹如一个富翁,被锁在金库里,饿死在钱堆中。
过了一会儿,我看见那笼子忽然变成了一具透明的人形,那只死马变成了一颗人心,那心上有一处深深的伤口,从中流出滴滴殷红的鲜血,伤口的四周宛如一个悲伤的女人的嘴唇。
随之,我听到伴随滴滴鲜血,从那伤口中传出这样的话音:“我就是人的心,是物质的俘虏,是尘世人间法规的牺牲品。在美的田野中,在生活源泉的旁边,我被关进了人们为诗人制定的法规的樊笼;在美德的摇篮里,在爱情的手中,我默默无闻地死去。因为美德和爱情的果实都不许我享用。我向往的一切,根据世俗之见,都是可耻的;我追求的一切,拿人们的成见去判断,都是可鄙的。
“我是人的心,我被囚禁在世俗陈规的黑暗中,从而变得衰弱;我被幻想的锁链羁绊,奄奄一息;我被遗弃在文明迷宫的角落里,默默地死去。而人们则缄默不言,视而不见,只是微笑着站在一边。”
我听到了这些话语,看见它们是出自那颗受了伤的心,连同鲜血滴滴。在那之后,我没再见到什么东西,也没再听见什么声音。
《纪伯伦经典散文诗选》摘录
你的心灵常常是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你的理性与判断和你的热情与嗜欲开战。
当你达到生命的中心的时候,你将在万物中甚至于在看不见美的人的眼睛里,也会找到美。
彼此相爱,但不要做爱的系链。只让他在你们灵魂的沙岸中间,做一个流动的海。
当你爱的时候,你不要说,“上帝在我的心中”,却要说,“我在上帝的心里”。
当爱向你们召唤的时候,跟随着他,虽然他的路程艰险而陡峻。
美不是一种需要,只是一种欢乐。
诗是迷醉心怀的智慧。智慧是心思里唱歌的诗。诗不是一种表白出来的意见。它是从一个伤口或一个笑口涌出的一首歌曲。
从工作里爱了生命,就是贯彻了生命最深的秘密。
当智慧骄傲到不肯哭泣,庄严到不肯快乐,自满到不肯看人的时候,就不成为智慧了。
人生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甚至连金钱也是一样,因为它会给人们以教益。
一个羞赧的失败比一个骄傲的成功还要高贵。
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容易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
理性与热情是航行的灵魂的舵和帆,假如你的帆或舵破坏了,只能泛荡。漂流或在海中停住。
虽然言语的波浪永远在我们上面喧哗,而我们的深处永远是沉默的。
一个人的意义不在于他的成就,而在于他所企求成就的东西。
别有寄托的友谊,不是真正的友谊,而是撒入生活海洋里的网,到头来空收无益。
希望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
生命的气息在阳关中,生命把握在风中。
我们活着只为的是去发现美,其他一切都是等待的种种形式。
我们今天的悲哀里最苦的东西,是我们昨天的欢乐记忆。
一种用金钱也无法买到的东西,一种用秋天凄凉的泪水所不能冲掉的东西;一种不能为严冬的悲秋所扼杀的东西;一种在瑞士的湖畔。意大利的游览胜地所找不到的东西;它是那样坚忍顽强!能挺过严冬,在春天生长,在夏天结果繁荣,我发现那东西是爱情。
记忆是相会的一种形式,忘记是自由的一种形式。
信仰是心中的绿洲,思想的骆驼队是永远走不到的。
思想是天空中的鸟,在语言的笼里,也许会展翼,却不会飞翔。
友谊永远是一个甜蜜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当你的朋友向你倾吐胸臆的时候,你不要怕说出心中的“否”,也不要瞒住你心中的“可”。当他静默的时候,你的心仍要倾听他的心;因为在友谊里,不用言语,一切的思想,一切的愿望,一切的希冀,都在无声的喜乐中发生而共享了。
我宁可做人类有梦想和有完成梦想的愿望、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最伟大的、无梦想、无愿望的人。
有限的爱情要求占有对方,而无限的爱情则只要求爱的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