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大年初十祝福图片,以及大年初十祝福图片带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正月初十祝福语图片
2019新年祝福语带走表情符号
1、我有眼睛却不能随时看见你身影,有耳朵却不能随时听到你声音,有手却不能随时抱着你身躯;但我有颗热诚之心能随时祝福你: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2、新的一年即将来到,愿你继续实现幸福指标,让快乐贯穿年初年末,让幸福贯彻年头年尾,让好运伴随日起日落,让健康守护春夏秋冬,让爱情甜蜜朝朝暮暮,而我作为你最忠实的朋友,将全心全意负责祝福你每分每秒,祝你来年都快快乐乐、顺顺当当!
3、春风眷恋你,爱情滋润你,财运青睐你,家人关怀你,爱人理解你,朋友信任你,生活眷顾你,祝福跟随你,短信提醒你,元旦发信息,一年幸福多甜蜜!
4、打开日历新日子,展开新篇子,送你祝福金盒子,包含吉祥话段子,金银财宝满屋子,升官发财有路子,聪明赛过孙猴子,拥有致富鬼点子,娶妻生子抱孩子,没事天天找乐子,愿你新的一年和和美美过日子,做个幸福傻小子。元旦快乐哟!
5、新年来临送祝福,家中进棵摇钱树,树上开朵如意花,花落结个开心果,爱情鸟儿常相伴,幸福鸟儿团团转,全部停驻你家园,不离不弃到永远。祝猪年快乐!
6、走过春走过夏,岁月风景如画;遇过冷遇过热,别改快乐本色;经过雨经过晴,保持美丽心情;有过聚有过散,人生更加灿烂;尝过甜尝过苦,日子依然幸福;品过悲品过喜,生活终是甜蜜。新年到,愿你畅快笑,健康身边绕,平安福星照!
7、财源滚滚,滚不尽的是那永远的好运;祝福滔滔,滔不绝的是那真挚的心意;幸福绵绵,绵不完的是那不变的快乐。新年到来,给你拜个早年,愿你万事如愿!
8、洁白雪花飘起来,绚丽烟花燃起来,快乐钻进你的怀,好运陪你大步迈,元旦祝福向你来,愿你生活更精彩,灿烂心情天天在,幸福平安人康泰!新年快乐!
大年初十诗句
1.《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古蟾宫·元宵》
【明代】王磐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
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
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
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
3.《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4.《生查子·元夕》
【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5.《正月十五夜》
【唐代】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_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正月祝福语有哪些?
正月祝福语有:
1、一丝真诚,胜过千两黄金;一丝温暖,能抵万里寒霜,一声问候,送来温馨甜蜜;一条短信,捎去我万般心意!愿我的父母新年万事如意!
2、收集春花绽放的喜悦,采集夏日普照的热情,搜集秋果垂落的智慧,归集冬雪飘舞的欢喜,只为在新春到来的时候,一股脑儿送给你,祝你顺心如意,大吉大利。
3、一个个微笑,一丝丝想念,一声声问候,一份份挂念,一句句关怀,汇聚成我对你最真最深的祝福,立春来临,愿你万事如意桃花开。
4、和风细雨润人间、喜气洋洋迎新年、爱情美满享百年、幸福生活乐无边、洪福高照福无限、天降祥瑞体康健、事事顺心好运伴、快乐逍遥赛神仙。春节快乐!
5、不知不觉到新年,匆匆而过又一年;云卷云舒情如水,年末短信来祝愿;月落日出为赚钱,愿你日子如蜜甜;汗水浇开财运花,大步流星总向前。春节快乐!
6、我会在你不开心的时候让你发笑,有困难的时候为你出谋划策,成功的时候为你叫好吆喝,所以在这个周末来临时刻,也会提醒你要开心快乐!
7、千份心万份心,祝你春节更开心;千份情万份情,祝你春节好心情;千个朵万个朵,祝你春节更快乐!祝你春节事业腾飞!万事如意!
8、快过年了,灯笼红红火火,鞭炮热热闹闹,人人高高兴兴,处处欢欢喜喜,愿你平平安安,拥抱开开心心,奔向幸幸福福,享受甜甜蜜蜜!
正月初十吃什么
正月初十吃什么
正月,意思是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正阳之月。指夏历四月。古人称四月为“正阳纯乾之月”,简称正月。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正月初十吃什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正月初十吃什么
农历正月初十日,汉族民间传统节日之一,称为石头节,为石头神生日,称“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动”等。这一天不准搬动石头和碾、磨、石臼等石器,俗信否则会伤了庄稼。这一天还忌开山打石和以石盖屋,并有向石头焚香祭拜、午间供奉烙饼的习俗。还有的地方流行抬石头神的习俗:初九夜里,将一个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石头上,初十早晨由十名姑娘或男青年,轮流抬着瓦罐奔走。如果石头始终不落地,预示着新的一年丰收;如石头落地,预示着年成不好。正月初十亦称老鼠娶亲日,俗称十指。
正月初十,在蒙晋地区有老鼠娶亲,要吃莜面的习俗。根据民间传统,这一天也被称为“老鼠娶亲日”,吃莜面是为了讨好鼠爷,祈求新年交好运。
正月初十为满族天仓节,这一天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满族及汉族人将黏米面捏成“小碗”蒸着吃,而西部地区的满族及汉族人则将莜面捏成“小碗”蒸着吃;而内蒙古中西部区的一些汉族人则称正月初十这一天为老鼠娶亲节。
庄户人的“气象台”
“正月初十吃莜面,是为了预测天气,莜面是我们庄户人的‘气象台’”贺英老人告诉记者。
正月初十,俗称“舍籽”,这天,家家户户流传着必须吃莜面的乡俗,做法都相同,那就是把莜面搓成条,如果当年不闰月,就在莜面上按下12个小窝,闰月按下13个小窝,等莜面蒸熟后,打开蒸锅查看哪个窝里有水。如第4个窝里有水,就意味着当年的4月份一定有雨水,根据月份雨水的多少,来安排一年播种庄稼的情况。
贺英老人说,这一做法已延续了上百年的历史,从他记事起,就看到老人们年年都这么做,根据自家蒸出来莜面窝里的水,然后再与村民探讨,各家有各家的看法,由于这种做法偶尔能猜准来年天气情况,村里人就这么一年又一年地流传着,村民把莜面称为“气象台”。
如今,他们虽然不种地了,可这种做法已养成了习惯,总期盼着来年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后来,正月初十这天自然地被形成一种习惯,一个特殊的“莜面”节日。
拓展:正月初十祝福语
一、正月初十全十美的好日子,点点星光在此,送给你,一阵完美的春风,吹走你的烦恼,送给你,一丝完美的春雨,冲走你的忧愁,送给你,一轮完美的春月,表达我的.思念,发给你,一条完美的信息,真诚的祝愿大家,拥有完美的人生。
二、晚上笑一笑睡个美满觉,早晨笑一笑全天有情调,工作之余笑一笑满堂欢喜又热闹,烦恼之时笑一笑一切烦恼全忘掉。祝笑口常开,开工大吉!
三、大年初大家都陆续开始工作,在团圆时光里养精蓄锐的你们,是时候踏上新一年的征途,慢慢实现心里的梦想啦。
四、正月初祝所有朋友:一笑忧愁跑,二笑烦恼消,三笑心情好,四笑不变老,五笑兴致高,六笑幸福绕,七笑快乐到,八笑收入好,九笑步步高,十全十美乐逍遥。
五、一分努力,建筑十分成功;一分微笑,生长十分快乐;一分运动,延续十分健康;一份问候,牵制十分祝福。愿你,每天十分快乐,生活十分幸福,凡事十全十美!
六、正月初十全十美的好日子,点点星光在此,“十”心“十”意的祝福大家,生活,十分的幸福,爱情,十分的甜蜜,事业,十分的顺利,日子,十分的红火,未来,十分的美满,愿大家在这十全十美的日子里,十分的开心,十分的快乐。
七、正月初石磨日,祭石感恩。敢于创新,稳闯征途,新的一年,让梦想发生!
八、正月初十全十美的好日子,真诚的问候,实意的祝福,全心全意的祝愿,祝愿大家,在崭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的工作,健健康康的生活,拥有多姿多彩的心情,十全十美的人生。
九、大年初祝大家好运满十分,幸福百分百!吉祥环绕着,十分走运;快乐追随着,十分开心;美好亲吻着,十分幸福;平安相伴着,十分健康;祝福送给您,十全十美!
十、正月初十全十美的好日子,点点星光在此,送长辈,十乘十的高寿,送亲人,实打实的问候,送爱人,情暖情的温暖,送晚辈,心连心的呵护,送给你,我的朋友,十全十美的祝福,祝大家,“十”来运转发大财,幸福美满过一生。
十一、正月初十全十美的好日子,20xx年,隆重而来,悄然而去,为了美好的生活,朋友们又该各奔东西,各自天涯,点点星光在此,借这吉祥的好日子,祝愿所有的亲人和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心情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出入平安。
十二、正月初送你十足的关心,祝你十分的温馨;送你十足的牵挂,祝你十分的潇洒;送你十足的温暖,祝你十分的爽朗;送你十足的浪漫,祝你十分的灿烂;送你十足的爱意,祝你十分的惬意。
十三、大年初我的祝福早送到:一祝身体健康,二祝吉祥如意,三祝智慧无量,四祝平平安安,五祝幸福快乐,六祝顺心顺意,七祝家庭和睦,八祝财运连连,九祝好运久久,十祝十全十美。
十四、今天是大年初祝各位好友十全十美,幸福安康!
十五、正月初愿你,智勇双全心灵美,大义明理言行美,礼得让贤品德美,有情有义精神美,志同道合生活美,人美赛过古西施,心美赛过亮金子,心想事成样样美,天天美得像朵花儿!
十六、正月初十全十美的好日子,点点星光在此,愿用,一份诚意伴着你,一份心情由着你,一份问候发给你,一份开心送给你,在这十全十美的日子里,愿用,十足的情谊,十足的祝福,祝愿大家以后的人生十全十美,万事皆好。
十七、又是一年大年初愿您:世风日下不染泥,事事从容随心意!祝愿亲爱的朋友好人有好报,十全又十美,真心祝福你快乐十分,健康十分,甜蜜十分!
十八、十月十日完美日,送您十足的关心,祝您十分的温馨;送您十足的牵挂,祝您十分的潇洒;送您十足的温暖,祝您十分的爽朗;祝您十分的灿烂;送您十足的爱意,祝您十分的惬意。
十九、十全十美的祝福送给你:祝你健康“十”打“十”!平安“十”打“十”!开心“十”打“十”!快乐“十”打“十”!幸运“十”打“十”!幸福“十”打“十”!友情深厚“十”打“十”!爱情甜蜜“十”打“十”!工作顺利“十”打“十”!保你时时如意、事事顺利!
二十、今天是大年初是扫除病魔恶痛,增旺当年财运的好日子,祝福亲爱的你,鼠年财运滚滚,身体健健康康!
二十一、正月初让我们,一起碰碰面,一起牵牵手,一起走走路,一起逛逛街,一起聊聊天,一起吃吃饭,一起爬爬山,一起看看海,一起照照相,一起开开心,有个十全十美的好心情!
二十二、今天是大年初祝你,石破天惊大功成,时来运兴财源丰,实实在在朋友广,十全十美度一生!
二十三、亲爱的,正月初十快乐!月缺时我十分想你,月圆时我十分念你,世界上有十万个人爱你,那里面一定有我,我会给你十全十美的爱情,给你十全十美的家庭,请给我个十全十美的答复!
二十四、正月初十全十美的好日子,点点星光在此,真诚的问候,实意的祝福,全心全意的祝愿,祝愿大家,在崭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的工作,健健康康的生活,拥有多姿多彩的心情,十全十美的人生。
二十五、正月初张开您的十指,请接住我的祝福:一接健康,二接吉祥,三接智慧,四接平安,五接幸福,六接顺心,七接快乐,八接财富,九接安稳,十接如意。
;
正月初十四祝福语
5、我要送你十心十意的祝福,一份快乐美妙,一份健康美貌,一份温暖美玉,一份平安美意,一份笑容美丽,一份幸运美气,一份如意美事,一份爱情美好,一份前程美景,一份生活美满;愿你:时时刻刻十全十美!
6、一分努力,建筑十分成功;一分微笑,生长十分快乐;一分运动,延续十分健康;一份问候,牵制十分祝福。愿你,每天十分快乐,生活十分幸福,凡事十全十美!
7、一份祝福,愿好事接二连三,心情四季如春,生活五颜六色,七喜临门,八面威风,一切烦恼抛到九霄云外,请接受我最十全十美的祝福。愿你大年初十快乐永相伴!
8、朋友,你过的好吗?若是美好,叫做精彩;若是糟糕,叫做经历。昨天,删去。今天,留着。明天,争取。对的,坚持。错的,放弃。不管怎样,请在这十全十美的日子里,接受我一心一意的祝福!
9、一片好运来,两串爆竹响,散发好运气,四方来财气,五福升高空,六六都顺心,齐来迎新年,八方收和气,久久享福祉。祝你新的一年,十全十美。新年快乐!
10、大年初十,送你十全十美的爱情,让你甜蜜的不行。送你十全十美的祝福,让你幸福的无数。送你十全十美的祝愿,让你好运快乐常相伴!
11、今天初十,我的朋友,多么吉祥的1个数字,意味着今天是双倍的吉祥如意,十全十美的好日子,打开了这条微信就打开了吉祥和鸿运,一定要将这一份十全十美成双成对的祝福,送给正在看微信的你!
农历正月初十的祝福语
一、大年初十,祝福十全十美,一切圆满美好。
二、正月初十,十朵幸福的花儿送给你,愿吉祥环绕你,快乐追随你。
三、初十好,祝您新年快乐!
在Soul,摆脱焦虑,轻松做自己
广告
四、农历正月初十,十全十美的祝福送给你,愿你:用十分真心、十分关心、十分安心、十分爱心、十分开心拌上十分真情、十分友情、十分亲情、十分激情合成这条短信,要十全十美的你,时时快乐!
五、愿你,吉祥每一年,幸运每一月,幸福每一天,轻松每一时,快乐每一分,甜蜜每一秒。大年初十,祝你幸福!
六、五分微笑加五分开心,酿成十分快乐,五分进步加五分努力,拼成十分成功,五分思念加五分问候,编织一条十分幸福的祝福,在这十全十美日送给你,愿祝你每天十分快乐,事业十分成功,生活十全十美,许你十全十美的祝福,希望你笑口常开。
七、正月初十,请接受我,十全十美的祝福,祝你健康平安。
八、正月初十,祝你十全十美、百事可乐、千事吉祥、万事如意、好运兆。
初十六祝福语图片
正月十六祝福语如下:
1、大年十六,欢欢笑笑。今天的日子还挺妙,还能继续放鞭炮。走亲访友在今朝,准能得个大红包!祝大家心情愉快,祝大家新年快乐,恭喜发财!
2、大年十六,祝福到;过大年,放鞭炮;团圆饭,好味道;人团圆,喜气闹;家安乐,福气报;平安符,家里罩;幸运签,都抽到;祝大家新一年,万事好!
3、正月十六,送你好心情:甭管大海再多水,大山再多伟,蜘蛛再多腿,辣椒再辣嘴,总之你最美,快乐永不悔!祝新的一年快乐!
4、正月十六,我要送你最真心的祝福:愿你好运像阳光一样普照着你,健康像茶水一样滋润着你,幸福像红酒一样陶醉着你,生活像鲜花一样灿烂着你。愿你在新的一年里好事多多,笑声不断!
5、正月十六祈愿,六六大顺!平安健康!亿帆风顺!晨曦照耀!福元运通!
6、正月十六在此祝您:天地顺,人情顺,风调雨顺。事业顺,前程顺,一顺百顺。现在顺,将来顺,一帆风顺。
7、正月十六,送你六顺表心意,一送顺风有喜气,二送顺心多福气,三送顺畅生运气,四送顺路撞财气,五送顺坦显神气,六送顺意长情义,愿收到微信的你,万事皆顺利。
8、正月十六祝大家六六大顺,好运连连喜事多多,恭喜发财,永远幸福快乐,身体永远健康。
9、正月十六,顺利日,送你六个顺:一祝你:事业顺,业绩骄人;二祝你:爱情顺,牵手佳人;三祝你:生活顺,做个牛人;四祝你:友情顺,相伴贵人;五祝你:出门顺,总遇好人;六祝你:财运顺,加薪喜人!总之,一定要你顺!
10、华灯璀璨,焰火弥天,今宵月正圆,岁月如歌,翩舞升平,余音绕情绵,正月十六庆佳节,万千祝福,尽在不言。
春节资料 图片 习俗
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月廿三、廿四
小年
年文化动漫像(8张)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祭灶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
蒸花馍(19张)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蒸花馍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写春联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神联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
贴春联(20张)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牛似南山虎,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吃灶糖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扫尘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
贴年画(19张),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室外屋内,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干干净净迎新春。“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腊月廿九、大年三十
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除夕”。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日子。由于农历大月有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除夕的日期也就有廿九、三十的不同了。但是这一天常常不论是二十九还是三十,习惯上都被称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夜饭以后有发压岁钱和熬年夜(守岁)的习俗,表示从农历本年的最后一天守到下一年的第一天。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置天地桌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接神习俗。天地桌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主要为接神使用。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要对神佛大酬劳一次。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受祀的偶像大都是临时性的,如“百分”,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吃年夜饭
看春节联欢晚会(6张)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算盘声和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看春节联欢晚会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古有的习俗,但进入80年代后,由于电视的普及,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中
年年有余(5张)国人必不可少的一道文化“盛宴”,每年全球都有超过十亿人通过电视或者互联网收看春晚。守岁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接神接神是为新旧年分野,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有的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到“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开始接神,有的则在“子正”之后方接。祭灶后,诸神都回天宫,不理人间俗事,到除夕子时后,即新一年来临时,又降临人间理事。接神的仪式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中的最长者主持。因为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时来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于接何神,神从何方来,要预先查好“宪书”,带领全家举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如辛未年的“宪书”上指示:“财神正东、福神正南、贵神东北、喜神西南、太岁神西南等”。按方位叩首礼毕后,肃立待香尽,再叩首,最后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焚烧,同燃松枝、芝麻秸等。接神时鞭炮齐鸣,气氛极浓烈。踩祟接神后,将芝麻秸从街门内铺到屋门,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声,称为“踩岁”,亦叫“踩祟”。由于“碎”与“祟”同音,取新春开始驱除邪祟的意思。接财神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表示欢迎财神降临,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要说些吉利话,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之类的口彩。另外,有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胡子,身上背黄布袋,装扮财神爷的模样,后面跟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散发财神爷像,以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等一堆讨吉利的话,直到主人欢欢喜喜地接过财神爷像给他们分些钱,这些人才连声道谢,更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的户家。
正月初一
放爆竹(11张)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年、月、日三者的开始。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拜年新年的初一,男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名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后来的“贺年片”。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占岁
压岁钱(17张)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饮屠苏酒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在古代习俗中,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制作屠苏酒的方法是:用大黄一钱,桔梗,川椒各一钱五分,桂心一钱八分,茱萸一钱二分,防风一两,以绛囊盛之悬于井中,至元日寅时取起,以酒煎四五沸。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聚财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北方地区为正月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回娘家(15张)。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祭财神(北方)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正月初三
正月初三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烧门神纸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谷子生日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小年朝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贴“赤口”在中国南方,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贴“赤口”(禁口),认为这一天里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谓“赤口”,一般是用约长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话(格式:“公元一九九四年岁次甲戌正月初三日当对神前香火前门钉断四方男女赤口贼盗火星一切祸灾归天大吉大利”),贴在前门和后门的门顶上,另外有一张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两天积下来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则,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向外流一样。总之,贴“赤口”,是使人们心理上觉得一年到头都能出入平安,不与人发生口角或各种不幸的灾难,家中多多招财进宝,万事如意。“送年”一般晚上举行送年仪式,是送诸神和祖先回天。
正月初五
财神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间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着招财进宝。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北方叫“煮饽饽”)五日,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两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古时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祭财神(南方)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送穷正月初五“送穷”,是中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神)。穷鬼,又称“穷子”,相传穷鬼乃颛顼之子。他身材羸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中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开市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股票市场也是在这一天开市。
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是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
送火神(20张)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熏天”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一种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吃七宝羹七宝羹是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送火神在山东半岛,正月初七这天还要“送火神”,孩子们选一根两米左右的木棒,用麦秸将其绑住,这就是所说的“火神”。黄昏时分,在家门口点着“火神”的一端,孩子们抱着“火神”的另一端跑向离家较远的地方,直到燃烧殆尽为止。这个活动寓意于将“火神”送出家门,一年之内家里没有火灾,平平安安。
正月初八
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顺星顺星又名祭星。正月初八晚上,人们无论是否去庙里进香祀星君(即顺星),等天上星斗出
中国结(16张)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祭星时,要在案头、灶台、门槛、锅台等处各放一盏“金灯”(黄灯花)并点燃,叫“散灯花儿”,有避除不祥之意。祭星结束后,全家聚在一起吃一顿元宵。放生祈福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动,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明代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说:“正月八日,石磴巷放生,笼禽雀、盆鱼虾、筐螺蚌,罗堂前,僧做梵语,数千相向,纵羽空飞,孽着落屋上,移时乃去,水之类投皇城金水河中网罟笋饵所希至。”初八放生,不仅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间各种生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
正月初九
正月初九是天日,传说此日为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生日,俗称“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称之为“元始天尊”,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他是统领三界十方诸神以及人间万灵的最高神,代表至高无上的“天”。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正月初十
十,谐音“石”,因此初十为石头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日早晨,以绳系罐鼻,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正月十一
“子婿日”,此日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正月十二
十二搭灯棚:从即日起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搭盖灯棚。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五
元宵节(20张)元宵节元宵节的节俗非常有特色。节期与节俗活动,也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新年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5]
编辑本段食俗
腊八粥
“腊八腊八粥
节”。这一天在中国民间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喝腊八粥在我国已有千年历史。腊,在远古时代本是一种祭礼的名称,夏朝称“清祀”,殷商称“嘉平”,周朝时改称“腊”。“腊”是从“猎”字演变而来,故“腊”“猎”相通。因为一岁之终,农作物已收晒完毕,农闲了,人们便到野外猎取禽兽,用来祭祖先、敬百神,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称之为“腊祭”。南北朝时,农历十二月初八才被正式固定为“腊八节”,在这一天要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腊月初八这天,中国各地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据史料记载,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富人还是穷人,家家都要喝腊八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不仅清香甜美,而且能畅胃气,生津液,因而颇受人们喜食。随着时代的发展,花样越来越多的腊八粥已发展成具有地方风味的小吃。腊八,本身是个传统节日,又是年节的前奏,可以说腊八节拉开了春节的序幕。“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儿就是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腊八节后,春节将至,人们便开始购置年货,打扫卫生,布置居室,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来。
年糕
年糕
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种类有:北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汉代杨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了制做方法。明、清时,是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食,并有南北风味之别。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种,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诸法。
大年初十祝福图片和大年初十祝福图片带字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