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开二月花这句诗的前一句是什么
前一句是解落三秋叶,
风
【作者】李峤【朝代】唐代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释:
①解:能够。②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③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天。④过:经过。⑤斜:倾斜。
译文:
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是哪一首古诗的诗句
《风》是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一首诗。
全诗如下: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如下:
可以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可以催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竹倾斜。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作年未得确证。有人认为,李峤、苏味道、杜审言三人一起在春天游泸峰山,山上景色秀美,一片葱郁。等及峰顶之时,一阵清风吹来,李峤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了这首诗。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风的力量。前两句就“风”的季节功能而言: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教百花绽放;后两句则就“风”所到之处,呈不同景象来描写: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
风,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经由生命个体用心去感受或通过外物的变化知晓。因此,全诗无出现一个“风”字,也没有直接描写风之外部形态与外显特点,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原质或原态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与强悍。
可见诗人对物态常识的熟知与了然。在这种生活常识的支撑下,诗人熟练地通过外物的形变来显发风之特点,以间接描写来表现风的种种情态,让人真切感受风的温存与魅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
能开二月花的上一句是什么
“能开二月花”上一句是“解落三秋叶”。
原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
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出处:唐·李峤《风》
文本解读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是说秋风起,落叶飘零,春风吹,花开遍地。“二月”,万物复苏,生机蓬勃,鲜花绽放,洋溢着春光所特有的气息。“三”、“二”这两个数字起了点明时令的作用,又暗示了季节的不同出现的是相异的景色,同时还说明了一切都是有着规律的事理。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是说大风刮至江面,巨浪滔滔,微风轻拂进竹林,枝竿不停地摇曳。“千”、“万”这两个数字取代了浓墨重彩的描绘。“千尺浪”,风狂浪急,蔚为壮观,“万竿斜”,竹影密密,风摇摆动,堪称幽境。
全诗无难字僻词,明白易懂,读之直感到舒畅自若。四个数字,构成的是从风形成的四幅画景,组合巧妙,富于韵意,能给人以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