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的苏丹的介绍
饥饿的苏丹,又名欺凌的苏丹(英文:TheStarvingSudan)是凯文·卡特赢得九四年普立兹新闻特写摄影奖的作品。
“饥饿的苏丹”
2019.12.7
有一张照片,想必大家听说过。
这幅作品中,烈日炙烤着非洲大地,地面上只留下些许黄草。一个女孩因饥饿趴在滚烫的地面上,一条条肋骨清晰可见,在她身后,一只健壮的秃鹫正虎视眈眈地盯着小女孩。在两者的衬托下,本应更加健康的女孩显得极其瘦弱、无助。
这张照片名作“饥饿的苏丹”,在九四年获得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
只是一张普通的照片,调光与构图并不出彩,是如何脱颖而出的?这要源于它的拍摄寓意与背景。一九九三年,苏丹战乱频繁,人民苦不堪言,同时还爆发了大饥荒,百姓的生活可想而知。来自南非的自由摄影记者,也是这张照片的作者凯文·卡特来到了这宛如地狱般,饥饿的非洲国家——苏丹。
一天,他偶然瞥见这样惊人的一幕:一个女孩饿得皮包骨头,瘦弱、无助地累倒在前往食物救济中心的路上。后面一只秃鹫贪婪凶残地盯着眼前的“猎物”。凯文·卡特连忙举起相机,抢拍下这一张照片,也就是那张“饥饿的苏丹”。在获得成就的同时,社会舆论随波而起:人们开始质疑作者的价值观,并毫无依据地指责他的冷淡无情,坚信他让小孩自生自灭。甚至连凯文的亲朋好友也渐渐开始疏远他。
据凯文自己说,他在拍摄完毕后,等待了20分钟,见秃鹫还未离开,便赶走了它。随即目送着小女孩与母亲去领取救济。而舆论的旋涡深不可测,一口将事实吞下去,消失了踪迹。两个月后,人们无知的指责最终打败了凯文,用一氧化碳自杀身亡。这样一个普通、正直的摄影师,被冷暴力逼到自杀。语言暴力是比重拳更可怕的东西,它是无形的尖刀,直刺人的心脏。这也许时刻潜伏在我们身边,抵制它就在眼前。
用凯文的遗书来结尾:“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快乐的程度”这是身陷舆论之人的独白。当人们都免受舆轮的攻击时,快乐的程度定会超过生活的痛苦。
饥饿的苏丹的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中,一个头大如斗、皮包骨头的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而跪倒在地,而秃鹫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画面。
这张照片的构图是普通的三分法(“井”字构图法),猛禽与小女孩分别位于“井”字四个交叉点的左上点和右下点;空旷的环境使两个主体更加显得突出,而本不该处在一起的一个虎视眈眈的强势猛禽与一个倒伏在地奄奄一息的弱势孩子,出现在一个画面上,禽类的强势与孩子的弱小与人们的正常思维形成巨大反差,给人以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思想冲击。色彩是普通彩色胶卷成像效果,基本没有进行后期处理;在中午强烈的太阳光下,加上空旷荒芜的环境突出显示了当时非洲大地的干旱(如非必需,一般拍片时是尽量回避这个时间段的)。
摄影构图与光线、色彩,画面中的线条等因素相关,需要它们的配合。然而,它们也只能扮演一种辅助者的角色。从技术层面上来讲,构图中最重要的是利用以上因素,在画面上,构造出最重要的姿态或形态,从而使观者能一眼感知到画面的重心与主题思想。但技术归根到底是要为主题思想服务的,构图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出照片的主题,这才是最重要的。这张震惊世界的图片《饥饿的苏丹》,从技术上来说,属于均衡式的构图,主体形态突出,清晰,小女孩与秃鹰在视觉上互为呼应。然而照片及其构图所透露出来的主题,却使观者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如果仅从总体构图上来讲,作者只是抓住了这个场面,他碰到了好的内容,拍下来了,构图、机位都不是很好。这是新闻摄影,只是记录了这一残酷的现实,艺术方面很一般。所以,这张照片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只是一些基本手法(但基本功扎实),是抓拍来的照片。它之所以获奖,关键并不是照片的拍摄水平,而是它所包含的信息,给人以触目心惊的感觉,突出了苏丹的大饥荒。
所以,如果我们从新闻摄影的角度来看,这幅作品已足够完美。它传递了新闻信息;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它给了观者足够的视觉冲击,应该说,已不是简单的冲击了,那是一种让人看后暂时忘记快乐是什么东西的震撼。卡特作为一名摄影师,他做了自己所能做的,他告知了世界这里还有饥饿。
该作品作者很好地利用了”减法艺术”。摄影是一种“减法艺术”,减法基本可以说是摄影最重要的技术/艺术法则之一。说摄影是减法的艺术,是相对于绘画的。绘画是在一张空白的材料上去添加,按照画者的意图,将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直觉的表达出来。摄影所不同的是如果不加控制,照片真实地记录下环境影像在焦平面的所有成像,可能杂乱无章,没有主题。因此摄影者利用镜头的景深、局部过曝或者曝光不足,更高的快门凝固或者更慢的快门虚化,控制画面的内容,使得主体突出,画面精简,从而表现出与肉眼所看到的世界不同的影像,也就是在一张本来什么都有的画面里把不需要的剔除,因此成为减法的艺术。一个女孩和一只兀鹰、就能引起国际社会对苏丹饥荒和苏丹内乱的严重关注!!!就这幅图片而言,不难看出当前世界局面的动荡!战争的此起彼伏,最受伤害的是广大的平民百姓!可怜的小苏丹只是受害者一个小小的缩影,在那片土地上,人们的生命得不到保障,还不如一只飞禽!人的生命何时变得那么脆弱?当生命不再是生命,那我们生存又是为了什么?
当然,这幅作品的一个问题在于取景时只取了这样一部分冲击人性的部分,而未能看到孩子的母亲或其他监护人等,于是一些人便理所当然地认为,在小女孩无人帮助的情况下,作者应该首先表现出人道的一面:伸出手救援,而不是旁观拍照。
我们从《饥饿的苏丹》中读出的并不仅仅是这个孩子的痛苦,更深层次的是战争,是战争所带来的种种悲剧。苦难从未真正远离过人类,即使我们如今处于安详的平静的生活中,但是远处的我们的朋友仍有人在承受着本不该由他们承受的苦难。饥饿仅仅是苦难之一,而这幅作品的最大意义就是引发了人们对苏丹内乱和内乱中深受苦难的苏丹人民的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