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马俑为何不继续挖掘
秦始皇兵马俑不继续挖掘的原因是科技不发达。
美国曾经愿意提供科技来帮助中国来开发秦始皇陵,但是提出的附加的条件过于苛刻,因此中方没有答应美国人的请求。
古物一般埋在地下,是非常长的时间内无法接触到氧气的。一旦发掘皇陵,必然导致氧气的进入,那么文物就会迅速的氧化,从而破坏文物。
秦始皇兵马俑是带有色彩的。出土之后,表层的色彩迅速脱落,变成了黑了的碎屑。曾经开发朱棣定陵的时候,很多明朝非常稀有的素纱衣都是因为接触到氧气,迅速氧化,五颜六色的衣服在几分钟之内变成了一张树皮。
之后郭沫若向周恩来总理请示是否可以挖掘秦始皇陵,他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能见识下秦始皇陵。但是周总理有鉴于定陵的文物无法保存,没有同意。
扩展资料
一、秦始皇陵考古历程
根据考古考察,陵园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外城之间有葬马坑、珍禽异兽坑、陶佣坑;陵外有马厩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员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千米。
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余处,数十年来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达10万余件。
1962年,对秦始皇陵园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考古人员绘制出了陵园第一张平面布局图,经探测,陵园范围有56.25平方千米,相当于近78个故宫,引起考古界轰动。
1974年1月29日,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
1974年7月,秦始皇陵园的第一支考古队进驻工地。
1980年初,地宫南墙出土。1979年到1982年间,封土西侧与北侧的墓道及东侧的五条墓道相继被发现。
1998年7月对新发现的大型陪葬坑进行了试挖掘,出土了大批青石铠甲,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10月,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合作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陵园开始进行有计划的考古发掘保护和全面的勘探工作。
二、秦始皇陵考古最新发现
2016年11月,在对秦始皇陵最新的钻探工作中,新发现了大量陪葬坑,其中有的陪葬坑的面积甚至达几千平方米。
此前在秦始皇陵园内共发现大大小小的陪葬坑400余座,本次钻探新发现了几十座小型墓葬和陪葬坑。在已发掘的陪葬坑里,基本以陶制品为主,在秦始皇陵陵区外围,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大量的盔甲、胄等,且都为石制。
据考古专家推测,这些武器应该不用于实战,因为石制物品不仅沉重而且很脆,用这样的装备上阵杀敌,盔甲很容易脆裂,其真实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发掘出来了,为什么不继续开发呢
既然考古技术有限,还是以保护为主。发掘,也只是抢救性发掘了。毕竟,多给子孙留点东西,有些活,还是留给子孙后代吧。剥离了壁画表面的那曾保护泥后,壁画惊艳了整个世界,有张大千留存的画作为证。但是现今我们去看是大多已经变成了灰黑色的了,只剩下依旧灵动的飞天舞姿。
仓促挖掘一段时间后,发现陶俑之多,场面之恢宏出乎他们的想象,怕整体出土,经白日烈晒易风化,受雨水浸蚀而瓦解,所以停止了挖堀,搭建了整体构筑,技术上的问题。陵墓中的很多文物一旦被挖掘出来遇到空气会迅速氧化,当时的文物管理保护技术还不足以支持秦皇陵的继续挖掘开发工作。
使文物直接暴露在空气里,遭受风吹日晒,以至于下雨的时候只能用塑料布或者草席暂时遮挡。其建筑的立体结构和营造方法与一号坑相同。试掘中出土了224件陶俑、11乘战车、96匹陶马以及许多重要兵器,发现了大量珍贵遗迹。这种情况很不利于文物的保护。
同时,因为技术问题,秦兵马俑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当时技术能力不行,使兵马俑破损,更重要的是一种气体至人死亡,上报有关部门立即停止。现在却要不断的回填,一号坑最后面的部分是修复区,已经发掘出土的兵马俑全部放在最后地面上进行修复,由于毁坏比较严重,由于对出土文物的保护估计不足,造成兵马俑的不可修复的损坏。有些陶俑由于突然接触空气,颜色发生变化。为了更好的保护文物,停止了兵马俑的发掘工作。
但是由于埋藏在地下2000多年,发掘出来后与氧气接触发生氧化,漆层氧化脱落。可能是出于这个原因的考虑当年的发掘工作才紧急叫停。
兵马俑不挖了的原因是什么
秦始皇兵马俑不继续挖掘的原因是:科技不发达。现代技术还不能控制兵马俑的氧化问题,被发掘兵马俑颜色非常艳丽,当时古代没有化学燃料,这些兵马俑身上的颜色都是天然的,颜色有红,绿,蓝,中国紫,黄,黑等,不能控制兵马俑的氧化问题,国家也不会破坏性发掘,只能在保证完好的情况下让这些兵马俑继续埋在地下。且秦始皇陵因为占地面积巨大,遍布各种危险机关,挖掘难度极高,稍有不慎就会存在毁灭性后果。
更多关于兵马俑为什么不挖了,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fdd8541616090451.html?zd查看更多内容